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

2021-02-13 央視新聞

朗讀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 智鵬



《大格局是如何煉成的?》作者/《前線》評論員

格局決定成敗。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

何為格局?格局既是心理空間,也是精神結構,還是生命容量,更是綜合素養。常言道:再大的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對個人來說,如果事業是餅,格局就是烙餅的鍋。決定一個人格局大小的常有以下維度

人的境界有高有低。有的人,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他們只為自己活著,謀的是一己之私,這種人局限於"自我"的羈絆;有的人,世界就是"圈子","圈子"就是世界,他們只為小團體活著,謀的是少數人的利益,這種人跳不出"小我"的束縛。

有的人,世界就是他人,他人就是世界,他們為眾人而活著,滿懷濟世為民之志,謀的是大眾的利益,這種人達到了"無我"的境界。可見,格局的核心是"為了誰",大格局必有大覺悟。 

胸懷的大小可以"量化"。有的人是"坑量",他們的心胸像水坑一樣小,逢水則盈,遇旱則幹,心裡裝不下別人,或者自我封閉,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容不下不同意見,或者患得患失,睚眥必報,讓別人過得不痛快,自己也活得很辛苦。

有的人是"湖量",他們的心胸雖有一定容量,但局限於某時某地、某人某事,只是有選擇地部分開放,盛不下社會的風風雨雨和人生的潮起潮落,做不到寵辱不驚、從容淡定。

有的人是"海量",他們的心胸像大海一樣廣闊,有兼容並蓄之德、吞天吐地之量,善於匯眾人之智、集各方之力,能忍世人難忍之苦,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順境時不張狂,逆境時不失落。可見,格局的尺度是"裝多少",大格局必有大度量

眼界取決於角度。有的人用"直角",看到的是世界的一個扇面,或者事物的一個側面;有的人用"廣角",看到的雖非全部,但也精彩。

有的人用"全形",他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通曉古今,視野宏闊,看到的是完整的世界。可見,格局的前提是"看多寬",大格局必有大視野

思想層次決定思維質量。有的人,思想浮於"表層",他們知識貧乏、理論淺薄、思維能力欠缺,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有的人,思想觸及"淺層",他們不乏小聰明、小智慧,但思想深度不夠,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常常自滿自足、淺嘗輒止。

有的人,思想抵達"通透層",他們具有歷史思維、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和底線思維,能夠抓住事物的要害、把握事物的規律,在充滿多變性、複雜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找準方位、辨明是非、正確決斷。可見,格局的本質是"想多深"大格局必有大智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境界再高,胸懷再廣,眼界再寬,思想再深,最終還得靠執行。有的人,只會"紙上談兵",他們誇誇其談,停留於空想和空談,到頭來總是"空對空";有的人,習慣於"花拳繡腿",他們流於形式、得過且過,滿足於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工作不深入、落實不到位。

有的人,能夠"知行合一",他們務實肯幹,有堅定的意志力和超常的執行力,善於以理論指導實踐、將思想化為行動,既能察實情、出實招,又會辦實事、求實效。可見,格局的歸宿是"幹多好"大格局必有"大手筆"

  

△本文原名《論格局》載於

《前線》雜誌2017年2期/公號"前線理論圈"

配圖/視覺中國

"今天很艱難,

明天更艱難,

後天很美好,

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

才能見到後天的太陽。"

中國企業家的大格局

柳傳志,

改革開放第一代科技創業者,

他大力發展民族品牌,

1984年創立聯想公司,

在與國際個人電腦巨頭競爭中贏得勝利,

帶動了民族信息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

制定實施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

帶領聯想併購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個人電腦業務,

為中國計算機品牌譜寫了一篇神話。

回首來時路,永續經營,

才是大好企業的核心標準。柳傳志堅信☟

企業家的一個重要品質

就是要有堅定的目標,

然後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不屈不撓。

另外,還要不斷有更高的追求。

但是在具體的行動上,

則要做到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不然事情很難有進展。

他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自1982年投身農業領域,

目前經營的企業在30多個國家地區

已擁有分(子)公司600餘家,

員工近7萬人,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

在他的倡議下,十位民營企業家

發起光彩扶貧事業,已持續推進20餘年。

"埋頭拉車、抬頭看路、仰頭望天",

劉永好認為這是企業家必備的素質☟

埋頭拉車,就是要勤奮、努力、吃苦,

不怕困難,敢於面對失敗;

抬頭看路,就是要看清市場競爭的格局,

要適應它、了解它、應對它;

仰頭望天,就是要了解黨和國家

的政策方針,了解國際大格局、

社會大變革和時代大趨勢。

宗慶後,杭州娃哈哈集團創始人,

多年來他始終弘揚

"產業報國、澤被社會"的道義,

通過產業扶貧、公益捐贈,

為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而不遺餘力。

宗慶後常用自強不息來概括

娃哈哈的發展史,

他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還願再幹20年☟

當時人家看不起我們,

一個校辦企業什麼都沒有,

你去跑業務的時候人家看不起,

我們要自強不息

最後讓人家看得起我們。

我們國家也要自強不息,

經濟落後人家就會欺負你壓制你,

改革開放就是自強不息表現。

他是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曹德旺,

入選"改革開放40年

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

三十多年時間,他把一個小玻璃廠

逐漸發展成了全球領先的

汽車玻璃供應商。

據說馬路上跑的汽車,每五輛裡

有四輛的車玻璃都出自這家工廠。

如今,年過七旬的曹德旺

仍奮戰在企業一線,他認為☟

曹德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必須要有擔當,有家國情懷。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必須要有擔當,有家國情懷。

同時,幹事創業還要培養和建立自信。

首先要建立文化上的自信。

中國文化教會我們義利相濟,

"義"就是要承擔責任,

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到位;

"利"就是要讓大家都得到利益,共同富裕。

同時還要相信自己的祖國。

內容/央視新聞整編

配圖/視覺中國、《開講啦》節目

盛得下這個世界的智慧、胸懷與勇氣,

願你我都有。

點擊「寫留言」談談

印象深刻的中國企業家

相關焦點

  • 古往今來 凡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 曾國藩:成大事者,有兩大要訣
    意思簡單明了,古今成大事者,必備兩個要訣: 其一,遠大的格局;其二,細密的條理。 1 有胸懷,格局遠大 有句話說得好:「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比人和狗之間的差距都大。」 那麼,到底是什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呢?
  • 凡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
    26年來,他遇到不少心懷不軌的壞人,有幾次還差點兒要了他的命。26年來,他先後十多次被人打傷住進醫院。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對藝術的學習與熱愛。他管自己叫「藝丐」,「大家給的錢基本能夠我生活和搭車,非常感謝大家」。但他說,錢是次要的,他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要勇於面對困難,用微笑面對生活。
  •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格局有多大,未來的舞臺就有多大
    有這樣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這句話的哲理是:你可以烙出大餅來,但是你烙出的餅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鍋的限制。我們所希望的未來就好像這張大餅一樣,是否能烙出滿意的「大餅」,完全取決於烙它的那口「鍋」——這就是所渭的「格局」。
  • 格局開闊,眼界長遠,不願計較太多的星座,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也因為他們這種豁達的心胸,往往令人覺得大射手有種鐵憨憨既視感,但他們真傻嗎?一點都不傻,反而射手座雙商很高,很多時候射手們都是大智若愚的典範,雖然總給人一種無欲無求,不認真不正經的感覺。不認真還好,認真起來必然有所收穫,俗話說得好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說的就是大射手了。
  • 每日正能量丨凡成大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忍耐力
    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可言,如果有的話,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秘訣,堅持到底,永不言棄。人生是在進行著無數次入圍與淘汰的比賽,無論入圍還是淘汰,都應該有一份超越自我心,挑戰自我之心,戰勝自我之心。以及一份不甘落後,頑強拼捕的精神。
  • 「登高者必自卑,行遠必自遜」,成大事者,會在這3點「守弱」
    《中庸》中有言:登高者必自卑,行遠必自遜。意思是:登高一定要先從最低的地方著腳,而遠行則是要選擇最近的地方起步。真正能成大事者,真正的有智慧者,都會懂得隱忍,懂得審時度勢,保持低調和謙虛,才能走得更為長遠。所以說,一個人的成熟,是從守弱開始的,讓一個人面對不公在沒有能力時,能夠懂得低頭,這才是一種強大。
  • 「大器晚成,必有異稟」:人到40,有這三個特質,必有大出息
    不逼一下自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天道酬勤,水滴石穿,只要肯努力,我們的人生就會有無限可能!也許年少時我們不如天資聰穎者,但只要努力,以時間為資本,不斷累積,終有一天會彎道超車,成就大出息。即使到了40歲,也不要恐懼年齡。
  • 大格局必有大氣度!做人,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有五種氣度,錯不了
    大格局必有大氣度!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必然會表現出卓爾不凡的氣度,與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很好的相處,不管對方有多討厭;在事業上也會獲得最終的成功,不管過程有多麼的艱難,這是很重要的一條格局思維。具體而言,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以及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以下五種氣度,註定是人上人,錯不了。
  • 做人要有大格局,謹記四句話,人生的路越走越寬!
    人生在世,很多人勤勤懇懇,奮鬥了大半輩子,仍然碌碌一生、一事無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格局太小。一個人格局的大小,決定了人生的上限。格局小的人,往往眼界不高,因此限制了他的成就。《孫子兵法》是兵法和謀略的必讀經典,此外,書中還蘊含著許多人生智慧。格局大的人,做事通常有這四個原則。
  • 「正念祈禱文」《道德經》:自古以來凡成大事者 身上必有這種品性
    這句話的意思是內心有了勇氣,如果不是基於慈愛的初心,從而不考慮後果的貿然付諸行動,就不會有好的結果,必定有害處,受到懲罰;《道德經》第七十三章言:「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這句話的意思是內心有了勇氣,卻不考慮後果的貿然付諸行動,就不會有好的結果,必定有害處,受到懲罰;相反,如果有了勇氣,在將要爆發付諸行動時,而想到這種行為是不是合適、正義的,是不是基於對雙方有益處的,從而控制自己的氣不發作,就是很好的處事方式,必定有益處,是應該提倡的處世之道。
  • 仙翁洩天機:真正成大事的人,必有這三個特點,第三點很特別
    欲成別人成不了的事,就需要有別人沒有的算法和氣魄。格局、膽識、胸懷、誠信等等看似無用實則大用,它們可以直接把人從人群中拉出距離來。人才還是人物,人的心性和心力決定。人物捨得給錢,就能得到人才。人物捨得給股份,也能得到人才。人物捨得分權,也能得到人才。要實現別人實現不了的目標和價值,就需要先舍後得。
  • 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時候,往往有以下幾個徵兆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既有登高望遠的能力,也有順流而下的勇氣。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被小事糾纏不清的人,會感覺很疲憊,天天俗務纏身,施展不開手腳。只有擺脫了各種糾纏,才能夠輕裝上陣,進退自如。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時候,往往有以下幾個徵兆。把人生的經歷,變成改變命運的籌碼。
  • 什麼是大格局?什麼人有大格局?如何培養大格局?40歲知道就晚了
    從根本上解決貧窮這一大問題,最需要的,就是格局,稻盛和夫就十分重視格局,可以說,他能從一個窮小子到一介「日本經營之聖」靠的就是格局。今天的2大世界500強企業的老闆的成功,起源就是他的思維格局。出身貧苦,不甘落後,這是稻盛先生的大格局!
  • 成大事者,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曾國藩為晚晴重臣,一生律己甚嚴,為文有名績,為武有事功。 他留下的幾幅對聯,包含著為人處世的原則,凝結著做人做事的智慧,很值得一讀。 大處著眼,是一種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擁有怎樣的格局,就擁有怎樣的命運,怎樣的人生。 小處著手,則是一種人生態度,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時卻能決定成敗。 不要好高騖遠,但是要高瞻遠矚;不要錙銖必較,但是要腳踏實地。
  • 做人有度,才是最大的格局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皆有一顆執著的心。不論什麼行業,一個沒有深度的人,很難有所成就。他們的努力往往是淺嘗輒止、避重就輕的。沒有死磕的精神、沒有極致的努力,沒有不怕苦的鑽研,成績只能浮於表面。高度高度代表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格局,決定一個人在順境、逆境時的心態。去年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上映第25周年,這部影片史上的Top1,幾十年來,影響和激勵了無數人。
  • 天道:格局有多大,就註定了你能看多遠,也決定了你能賺多少錢
    古人曰:「謀大事者,首重格局。」人的一生能夠賺多少錢和他的格局息息相關,格局大的人,認知的世界就大,看得遠,所以他們能夠成大事,賺大錢,;而格局小的人即使擁有一些小聰明卻會因為他的格局小影響到了認知,而無法做出正確判斷最後只能回歸原本的世界。《天道》中葉曉明是一個聰明人,這是丁元英對葉曉明的評價,葉曉明最聰明的地方在於他很會「借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