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一幅對聯評價曾國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為晚晴重臣,一生律己甚嚴,為文有名績,為武有事功。
他留下的幾幅對聯,包含著為人處世的原則,凝結著做人做事的智慧,很值得一讀。
養活一團春意思;
撐起兩根窮骨頭。
曾國藩48歲時寫下這副對聯,總結前半生,警醒後半生。
大意是指人窮骨頭不能賤,事窮初心不可棄。
無論身處什麼境地,都要像春天一樣,保持樂觀生機的心態,積極向上。
春天,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季節。
《道德經》貴柔,老子說,柔弱者生之徒。
柔,是生命的特徵。春天,正是用柔的力量化生新世界。
上聯闡述了做人處事要「柔」、「圓潤」的至道。
但人不能只是一味地「柔」,脊梁骨必須得撐得起,不能彎曲。
整幅對聯告訴人們,做人應內方外圓、剛柔兼濟。
李鴻章常說:受盡天下百般氣,養就胸中一段春。
人活了小半輩子,要受得了挫折與煩惱,經得起磨鍊與打壓,活出朗朗風骨,欣欣向榮。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作為曾國藩最經典的對聯之一,可以將這句話,看做是曾國藩的人生態度與做事原則。
大處著眼,是一種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擁有怎樣的格局,就擁有怎樣的命運,怎樣的人生。
小處著手,則是一種人生態度,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時卻能決定成敗。
不要好高騖遠,但是要高瞻遠矚;不要錙銖必較,但是要腳踏實地。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群居守口,是一種智慧,腳踏實地做事,永遠比誇誇其談重要。
中國古人講究「慎獨」,在別人看不見時,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好人多自苦中來,莫圖便宜;
凡事皆緣忙裡錯,且要從容。
此聯是曾國藩贈給姻親郭嵩燾的肺腑之言,今天依然適用。
生活不只有享受,還需要經營。
有成就的人大多吃過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貪圖安逸,總想走捷徑、貪便宜、急得利,永遠成不了大器。
世事多變,關係繁雜,處事遇忙則亂,所以做事要穩。
不論大事小事,心平和,頭腦才更清醒,處事更從容。
總之,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則不達!
每臨大事有靜氣,才是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上聯聽起來有些極端,卻體現出曾國藩對自己嚴格要求。
修心修身,養成好的品格,容不得半點馬虎。
做事,不能只想著回報、酬勞,而是應該想怎麼把事情做好。
就像種樹一樣,養得深根,日後才能枝繁葉茂。
在等待的日子裡,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會有好的結果。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
辦事無聲無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曾國藩用十幾年帶兵打仗的經驗,告誡我們:
不管做什麼事,首先要穩當,在穩當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創新變化。
做事要精明,不是提倡唯利是圖或者機關算盡,而是學會審時度勢,守住原則,才能把事情辦的穩妥。
在這急功近利的時代,任何事都求「快」求「新」,甚至只求結果不問過程。
然而,盲目的往前衝,往往落入死胡同,自古及今,成大事者,戒急用忍,行穩致遠。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一天夜裡,晚年的曾國藩睡不著,秉燭夜讀後寫下了此聯。
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很多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沒有絕對的福與禍,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順境和逆境、樂處和憂處,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一體兩面。
天底下沒有絕對的順境,得意忘形,失了初心,會讓成功頃刻間消失殆盡。
人要學會順其自然,在逆境中要淡然處之,盡力而為,不強求結果。
人也要有憂患意識,在順境中要做好準備,有備無患,不貪圖享樂。
正如曾國藩自己所說: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圖片 | 源自網絡
【延伸閱讀】
往期推薦
查理·芒格震撼演講:走正道,路越走越寬
稻盛和夫:人之上者的三個資質,聰明只排第三
9000字筆記:一文看懂高手的長期主義
俞敏洪最新演講:阻礙你成長的,是你自己
底層思維比勤奮更重要
為什麼頂尖高手,都有窄門思維?
稻盛和夫:絕對不要說「自己不行」這種話
長期主義者,都有這5個特質
金一南震撼演講:做困難事,必有所得
沒有復盤,經歷就將白白流失
成大事者:能力向上,耐力向下
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淚奔)
真正的牛人,都不太要面子
斷舍離,是最頂級的自律
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是不再推卸責任
真正的強者,都是閉環主義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