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健康
家長總是操碎了心
比如,冬天露腳踝,家長會說
(還得附加一句: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冬天穿衣服捂嚴實點,別露腳踝,容易關節炎?
寒從腳下起,萬年背鍋露腳踝......其實,露腳脖子和關節炎可能沒什麼關係……
關節炎,最常見慢性病之一,被定義為頭號致殘性疾病。我國約有1.2億人患有骨關節炎,幾乎每10人中就有一個。類風溼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最常見。關節炎發病呈年輕化趨勢膝關節衰老從30歲開始。
今天(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是關節炎。
關節炎是怎麼產生的?
我們人體的關節表面都有一層薄薄的軟骨。這層軟骨起到潤滑,吸收衝擊,減緩摩擦的作用。
一旦這層軟骨因為過度使用或者外來損傷導致磨損,表面不再光滑,關節活動起來就會導致兩個關節頭之間產生令人不適的摩擦,疼痛和炎症隨之而來,這就形成了關節炎。
寒冷會導致關節炎嗎?
數據會說話
流傳的說法是,長期或嚴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防禦能力,使軟骨面潰爛、破損而發生炎症,患上關節炎。
果真如此嗎?寒冷會導致關節炎嗎?科學證據不這麼認為。
如果是冬天到訪過日本的人,應該都會對街頭寒風大雪中,光著大腿,穿著迷你短裙的日本女中學生印象深刻。
將東京女性成年後關節炎發病率跟中國同緯度的落後地區武川做個比較,常常暴露在嚴寒下的日本女性是否比保守的裹著棉褲的武川地區女性要高呢?
2009年東京大學做的統計,東京地區女性,50-59歲年齡組、60-69歲年齡組的膝關節炎發病率分別是24.3%和35.2%。
而同時期中國的人民大學的統計顯示,武川地區的女性,50-59歲年齡組、60-69歲年齡組的膝關節炎發病率分別是13%和40%。
60歲以上組,武川比東京高。這還是忽視了日本東京因為醫療系統的完善,就醫的女性比例(可統計數量更大)應該遠高於武川地區。
美國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早年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將22隻兔子的膝關節暴露於極低溫(-80度),導致了關節頭軟骨部分細胞壞死,6個月後解剖沒有發現一例出現骨關節炎發生。
所以,如果你是健康人群,寒冷不會導致關節炎。只要體感舒適,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露腳踝。
導致關節炎的危險因素分兩種:
一種是不可改變的因素,比如年齡增大關節磨損加重、遺傳等;
一種是可以經過生活習慣調整而改變的因素,比如肥胖、過度運動等。
幾乎所有的人到40歲時,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一些過度使用的情況,比如職業損傷、運動員等,關節會提前到達使用壽命,提早出現骨關節炎。
換句話說,與其說骨關節炎是一種疾病,不如說其是一種關節對於磨損的自然反應。
如果你是已經是關節炎患者,保暖會有助於緩解關節炎疼痛。
患有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常反覆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受寒後可使上述症狀加重,出現關節疼痛,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此時就不能露腳踝了。
久坐和跑步
哪個更傷膝關節?
近年來不斷有關於日走萬步傷膝蓋、夜跑傷關節的說法,很多人不敢過度運動,就怕傷了膝蓋!
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曾發表一篇研究文章講到:「健身跑的人們關節炎發生率僅3.5%,而選擇靜息生活方式、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卻為10.2%,競技體育的賽跑者的關節炎發生率13.3%」。
結論是:久坐比跑步更傷膝。看到這個數據,是不是頗感意外?原來每天坐著刷微信,坐著看電視,坐著吃飯,坐著看報,坐著打牌……更加對膝蓋不好!
久坐為什麼更傷膝蓋?
通過運動刺激可以使膝蓋內的關節滑液在關節內流動,幫助膝蓋關節更好的活動,還能提供營養物質。
久坐的時候,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代謝減慢,關節腔滑液分泌減少,增加了下肢關節損傷的風險,並且膝蓋和髖部的關節炎風險將提高。
不幸患上風溼性關節炎怎麼辦?
風溼病症狀遇寒加重,得溫痛減,所以患者冬季要注意全身和關節部位的保暖,尤其病變局部要特別加強防護。
故風溼患者居住的房屋應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
此外,四川省骨科醫院風溼骨關節病科主治醫師餘文景,教你3招風溼病關節炎日常保健常識,幫你度過寒冬!
來源:丁香醫生、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