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漢武帝第一戰神,人格堪稱中國名將最高典範,做人之道讓人受用不盡!

2021-02-07 中國搜索


若說漢武帝時期最著名的戰將,衛青、霍去病當之無愧,正是有了兩人,才使大漢與匈奴的關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奠定今日華夏之基礎。




歷史總是喜歡開玩笑,很多任人唯親的皇帝最後都遭遇非常難看的下場,漢武帝也是一個任人唯親的主,但他小舅子衛青和外甥霍去病卻夠牛。兩人一舅一甥,皆以私生子的身份迅速崛起,並立下相同的不世奇功。不說在漢史上,就是在華夏歷史上,也是一大奇觀。


兩人出身相同,立功又同,但為人處世卻又完全不同。



隱忍,是為了他日的厚積薄發



衛青的命很苦,出身低微,不光窮苦,而且是私生子。衛青小時候似乎沒有什麼大的理想,十幾歲的時候,一個犯人給他相面,說他將來能封侯,衛青一聽笑了,說:「我只不過是人奴之子,能不被打罵就心滿意足了,還談什麼封不封侯呢。」在他這裡命運逆來順受。


衛青有個好姐姐,衛子夫,衛青當時和衛子夫都在平陽公主府上為奴。衛子夫是個歌女,一天漢武帝打獵回來經過姐姐家住了下來,平陽公主就讓歌女前來助興,結果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就這樣衛子夫被帶進宮中,後來衛子夫成了皇后,他們一家平步青雲。


衛子夫(劇照)


衛青出身特別低微,剛開始給平陽公主當騎奴,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善待下人。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出身,沒有什麼「光彩」可言,讓他低調了一輩子。


衛子夫進宮後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剛進宮就給衛青帶來了殺身之禍。當時的皇后陳阿嬌,看到漢武帝寵愛衛子夫,心生嫉妒,但一時半會又不敢拿衛子夫怎麼辦,於是她把衛青當作出氣筒,找了個藉口把衛青抓了起來,準備處死。幸好衛青有一位名叫公孫敖的好朋友,冒死把他救了出來。漢武帝知道這件事情後,召見了衛青,給他封了太中大夫的官職。


但衛青胸襟開闊,這件事一直到他後來權傾朝野的時候,也沒再提過這件事。所以後來衛青得以善終是有原因的,他一輩子不得罪人,而且別人害他的事他可以輕易放過,足見胸襟之開闊。

那衛青是什麼時候出人頭地的呢?


衛青在漢武帝身邊待著,漢武帝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他有勇有謀,軍事才能出眾,於是就想任用他。公元前129年,邊境匈奴再次冒犯大漢,此時大漢國力已漸強盛,漢武帝忍無可忍,準備反擊匈奴。於是兵分四路,而漢武帝把第四路交給了衛青。


結果三路大軍一路無功而返,兩路大敗,只有衛青這一路大獲全勝。這一大勝,令整個朝野震動,這是大漢王朝與匈奴開戰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擊敗匈奴,漢武帝為之大讚。



衛青(劇照)


衛青打仗是個福將,他不光會打仗,而且每次出徵,經常會碰到一些奇妙的運氣,比如眼看他要敗了,突然眼前一陣大風,把他救了;過不去河了,結果河水一夜之間結冰了。後來衛青四次出徵,四次獲勝。


公元前124年,衛青第五次出徵,又大獲全勝,從此匈奴對大漢的威脅不復存在。衛青戰功卓著,漢武帝封衛青為大將軍。但他為人卻一向一團和氣、仁善退讓,做事奉法遵職、大度謙讓。


後來衛青在一次出徵中,出現了一個狀況。飛將軍李廣已近六十,他很有能耐,但他一生卻沒什麼戰功,幾乎每仗必敗。唐代詩人王維的《老將行》中有這麼兩句:「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大概意思是說漢武帝曾暗示衛青:李廣這人一向運氣不好,不要委以重任,衛青照辦了,所以最後李廣就沒有了立功的機會。


李廣(劇照)


為立功,李廣想正面攻擊匈奴,但漢武帝卻傳旨「李廣將軍,年老數奇,不可用為前鋒。」結果讓衛青中路主攻,李廣只好在東邊助攻做副手。倒黴的是,中路擊潰匈奴,匈奴王單于往東逃去。按理來講李廣應該能活捉單于,萬沒想到,當時風沙漫天,李廣帶領的軍隊竟然途中迷路了,與單于擦肩而過。當衛青手下前來詢問此事時,李廣不忍,結果刎頸自殺。


李廣自殺後,其子李敢遷怒於衛青,將他打傷,他身為大將軍,完全可以以犯上作亂的罪名處死李敢,但衛青很仁德,他選擇了隱忍,放走了李敢,並通知身邊的人,此後不再提及此事,足見衛青的厚道。這件事讓衛青的手下交口稱讚,他在軍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後來漢武帝封衛青為大司馬將軍,作為武將之首,總攬軍權!




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是一種智慧


隨著衛青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朝廷的勢力也越來越大。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時的漢武帝感覺不對,為慮勝先慮敗。如果衛青反了,誰能攔的住?


就在此時,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出現了,霍去病早在很小的時候漢武帝就把他帶到宮裡做侍中,並且甚是喜歡。霍去病小的時候脾氣就跟漢武帝一樣,飛揚跋扈,很張揚。霍去病自己的部下一律靠戰功提拔,甚至很多部下都是從匈奴那邊過來的,但他從不忌諱,繼續任用,只要能打仗就可以。


甚至在發生李敢刺傷衛青事件後,霍去病看李敢對衛青不敬,竟將他一箭射死!李敢可是曾跟隨霍去病南徵北戰的將士,即使如此霍去病也沒有放過他,足見霍去病的心狠手辣,而且不計後果。


霍去病(劇照)


這樣魯莽的人漢武帝喜歡,因為能為他所用。17歲時霍去病就跟隨衛青攻打匈奴,第一戰霍去病就自帶八百人擊敗匈奴兩千,立了大功,衛青卻無功而返。回朝後漢武帝大大獎賞霍去病,這時就想用霍去病牽制衛青。面對如此局面,衛青卻說,「去病年少剽銳,後生可畏,臣自愧不如。


霍去病崛起後,日益顯貴,這時衛青的一些老友和門下,大都紛紛投奔了霍去病,對此,衛青並不在意,沒有嫉妒霍去病,也沒有責怪那些棄他而去的人。


此時的衛青沒有任何表示,你怎麼捏我怎麼是。之後,漢武帝派兵就讓霍去病為正將軍,衛青做副手。這在一般人身上誰受得了?衛青可是大將軍,功高身貴,給別人做副手也罷,卻給自己外甥做副手!但衛青就這點好處,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他並沒任何怨言。


但沒過多長時間,霍去病在24歲的時候就死了。


此時的衛青還是那樣,皇上怎麼說,我就怎麼做,讓我交兵權我就交,讓打仗我就打仗,也不專權,善待下人,也不害人,最後衛青得享遐齡,一輩子也沒出過什麼事。




有些時候退一步並不是退,而是更好的前進


在中國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非常多,但往往功高震主的人最容易被皇上猜疑,進而加害。其實但凡是皇上加害的臣子,要麼是真有不臣之心要謀反,要麼居功自傲,要麼貪戀權貴,但衛青什麼也沒有:第一,絕對尊重皇上;第二,聽皇上的;第三,不貪權。所以,衛青是中國歷史上,立的大功將軍中,心態最好的!


一個人遭到一些禍事,往往是因為有些東西不肯捨棄,對一些東西的誘惑沒有抗拒力。如果本能的拒絕一些誘惑,很有可能就不會遭災,因為當我們去追逐權力金錢,諸多事情的時候,就會傷害到別人對這方面的追求。有時候,你的成功對別人就是一種傷害。如果你不去貪戀這些東西,主動退後,那別人也不會輕易動你。


衛青出身卑微,沒有讓他得勢後變得跋扈,反而讓他學會謹慎,學會低調行事,學會謙卑,學會尊重他人。有人說他能封侯,他不以為意,只是笑笑了事,後來他身居高位,但心態一直健康平和,沒有那種暴發戶的得意忘形,而是榮辱不驚,這說明他有智慧,知道該要什麼和不該要什麼。


所以,如果從頤養天年,明哲保身上來講,衛青恐怕是中國歷史上許多能耐大的人的老師,很多人如果想得以善終,真應該好好學學衛青這種退讓精神。



相關焦點

  • 哪位名將堪稱唐朝第一戰神?唐高祖稱讚他比霍去病還牛!
    受《隋唐演義》的影響,不少朋友一說起唐朝名將,就會想起秦叔寶,徐懋功,確實這兩人都堪稱唐代名將,各自都有許多戰功,尤其是徐懋功,在唐太宗時代,建立了不少軍功。不過,還有那麼一位名將,其功勳遠超徐懋功,秦叔寶。
  • 中國古代戰神級人物:第一名出乎意料
    其實在中國也有這樣「戰神」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八大戰神級人物。  8、人屠——白起  整個戰國期間軍隊共戰死200萬人,白起一人就殲滅了165萬,無一敗績,後世謂之「人屠」!  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 漢武帝這道68字詔書為何被稱為千年典範?
    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道詔書充分展示了漢武帝的胸襟和氣勢。600多年後,選文嚴苛的《昭明文選》,只收錄了兩篇「詔」類作品,此篇便是其一。詔書的大體內容是:要建立卓越的功業,必須依靠卓越的人才。有些馬狂奔踢人,卻能日行千裡;有些人時常被世俗議論譏諷,卻屬於建功立業的奇才。可能導致翻車的馬匹以及放蕩不羈的人才,關鍵在於如何駕馭和使用。
  • 中國歷史上七大戰神的七場巔峰之戰
    由於中國歷史上,能稱上「戰神」的大有人在,在此文中僅僅選取其中七位。下面我們就看看中國歷史上的七大戰神的七場巔峰之戰,體會那一段段傳奇。一個民族屹立千年不倒,我們的血脈不僅中流淌著華佗的妙手仁心,流淌著孔明的經天緯地,也同樣流淌著這些戰神的驍勇與暴烈。以下排名不分先後,以年代先後為準。
  • 父親之道
    孩童行不出忠恕也無大礙,但必須與之接觸,受其薰陶。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裡,寫到貞觀隨外祖去看魚塭回來,小孩眼尖,遠遠瞧見鄰人在偷外祖的絲瓜,忙叫外祖捉賊,老人暗止之,拉她繞道避開,也不給她說道理。貞觀年幼不解,然而她回長大。待她以後於此有所領悟,不一定就能說出道理,卻不知也能終生依之而行,受用不盡。
  • 通俗易懂的往往不被人重視,價值卻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無價之寶
    上等的用兵之道是憑藉謀略取得勝利(不敗為勝),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做人需要戰略,做事需要戰略,投資更需要戰略。商場如戰場,投資市場更是戰場上雙方精銳力量絕殺的最慘烈的核心戰場。
  • 顯道和隱道是什麼?做人最高智慧就是將顯道和隱道結合!
    中國的三大學派是儒釋道,而三家的思想精髓最後又相通於修身養性,三家的各種典籍都在闡述著中國最深邃的一個字——道。一道生百家。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道」在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存在形式。道德經歷史上那些名臣名將或有成就的人,在人生上升階段都是遵循著儒家的「顯道」,而這些人最後能有一個相對好結果的人都是遵循道家的「隱道」。
  • 沙場傳奇:中國古代十大戰神一覽
    沙場傳奇:中國古代十大戰神一覽我國古代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他們在氣勢磅礴的沙場上縱橫馳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被譽為戰神的都有哪些英雄人物呢?李牧步兵圍殲騎兵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 中國古代前二十名將排名 誰才是你心中的戰神?
    20、韋睿南朝梁著名武將,世人稱之「韋虎」,太祖說他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儒將典範,諸葛亮第二。鍾離之戰完爆北魏將軍王元英、楊大眼,阻止了南北統一。19、孫臏戰國時期齊國名將,著名的圍魏救趙就是他手下的經典戰役。而他和同門師兄龐涓的博弈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減灶誘敵,「龐涓死於此」。
  • 漢武帝為啥一直「不待見」名將李廣
    他有兩點考慮: 第一,早在出徵之前,漢武帝就私下告誡過衛青,不要讓李廣獨自抵擋單于的軍隊。因為漢武帝已經發現,李廣這個人名聲很大,個人能力很強,怪就怪在一輩子下來老是打不了像模像樣的大勝仗。 第二,讓公孫敖取代李廣,也夾雜衛青的私心。
  • 為什麼漢武帝一直「不待見」名將李廣
    漢武帝時期有一位抗匈名將,論騎馬射箭,技能遠遠勝過衛青和霍去病,但他的命運卻遠遠不如他們通達,馳騁沙場、打擊匈奴這麼多年,漢武帝卻始終沒有封他為侯。 這位將軍是誰?漢武帝選才任人存在不公平嗎?他有兩點考慮: 第一,早在出徵之前,漢武帝就私下告誡過衛青,不要讓李廣獨自抵擋單于的軍隊。因為漢武帝已經發現,李廣這個人名聲很大,個人能力很強,怪就怪在一輩子下來老是打不了像模像樣的大勝仗。 第二,讓公孫敖取代李廣,也夾雜衛青的私心。
  • 霍去病死因大揭秘,疑被漢武帝暗中賜死,以安撫李氏家族
    霍去病之死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懸案,眾說紛紜,卻始終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那麼,這其中哪一種說法相對而言比較靠譜,一代戰神霍去病又究竟是因何而死呢?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十七歲被劉徹封為驃將校尉,隨衛青出徵,討伐匈奴。
  • 中華上下五千年,誰可擔「戰神」之名?可堪者鳳毛麟角
    戰神,首先在於戰,小的來說勇冠三軍、身先士卒;大的來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能達到這一點的在歷史上少之又少,因為中國戰爭歷來重權謀而輕肉搏。勇冠三軍者更是少之又少,除項羽、呂布、關羽等這一類特殊外,大部分將領平時都呆在中軍帳中,鮮有身先士卒者!
  • 一代戰神霍去病的死亡之真相:霍去病死於誰手?
    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傑出軍事家,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  關於戰神霍去病(前140-前117)之死,史界和民間有多個版本:有人認為其在漠北之戰中「感染瘟疫,不治而終」;有人認為是遭人(士卒、刺客或某個集團)下毒致死;也有人推測「漢武帝因看到霍去病力量的壯大,內心也有所隱憂和防範
  • 中國皇帝之七:漢武帝劉徹
    當時人對神怪詛咒之說深信不疑,漢武帝也不列外。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覺,忽然夢見幾千個手持棍棒的木頭人朝他打來,把他給嚇醒了。他以為有人在詛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丞相把禍事引到自己家族裡了,終南山的竹子寫不盡我要告發的罪狀,斜谷裡的樹木也不夠製作被牽連的人所用的桎梏。]於是他在獄中上書朝廷,聲稱公孫敬聲與武帝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且在皇帝專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等事件。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江充見漢武帝居然可以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膽地幹起來。
  • 威震華夏歷史的山西名將
    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也是漢朝歷史上繼韓信之後的又一位戰神。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與張飛一起被稱作「萬人敵」。他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 盤點古代「戰神」級的8大名將,韓信位列第三,嶽飛位列第六
    頻繁的戰爭,自然會誕生出很多卓絕的名將,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古代「戰神」級的八大名將,看看他們都是誰吧。TOP、8 徐達徐達和朱元璋是兒時好友,朱元璋起事後就去邀請徐達來給自己幫忙;後來朱元璋發現徐達才能超乎眾人,於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徵戰四方。
  • 中國古代十位戰神,其中四位一生不曾一敗
    戰神和名將的區別就是,「戰神」是無限接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人,而名將是可以敗的,是可以屢戰屢敗的。有了這條定義,我們首先排除呂布這種無腦小人,呂布在正史中沒有任何耀眼的戰績,他連李榷郭汜都打不過。再排除一個被各種吹捧的「白馬探花」陳慶之,他的戰績太科幻,可信度太低,也沒有準確的史料記載。
  • 為什麼漢武帝一直「不待見」名將李廣 | 思想食堂
    他有兩點考慮: 第一,早在出徵之前,漢武帝就私下告誡過衛青,不要讓李廣獨自抵擋單于的軍隊。因為漢武帝已經發現,李廣這個人名聲很大,個人能力很強,怪就怪在一輩子下來老是打不了像模像樣的大勝仗。 第二,讓公孫敖取代李廣,也夾雜衛青的私心。
  • 他是楚國最後的戰神!勇挫秦軍,堪稱戰國時期第五大名將!
    戰國末期,諸侯相互攻伐,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是人才薈萃的時代,這時期,七國名將如雲,以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四人最具代表,他們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然而,戰國末年,傑出的軍事家遠不止這四人,楚國名將項燕,就有資格成為「戰國第五大名將」。司馬遷在《陳涉世家》中寫道:「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