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一把摺扇,一塊醒木,一身唐裝,一張快嘴,一副憨態可掬的外表,幽默風趣的語言,率性精闢的點評,讓觀眾會不自覺的沉浸的故事,這個人就是梁宏達,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老梁。那我今天一起看下梁宏達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第一、幼年的國學啟蒙就為梁宏達的嘴上功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梁宏達出身在書香門第,爺爺是私塾先生。在梁宏達3歲的時候就在爺爺的監督下背古詩詞。從小調皮的梁宏達,因為自己的貪玩、不夠用功,所以沒少被爺爺罰站牆角以及餓肚子。
從小在爺爺的嚴格監督下,梁宏達從《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學起,之後學《增廣賢文》、諸子百家格言、《大學》、《中庸》,再後來學唐詩宋詞元曲……,到他六七歲的時候,這些國學經典他已經倒背如流。
在這個期間的時候,梁宏達也是湊巧在鄰居家,看到了四本中國傳統相聲的大全,也是一時的興起,看了著了迷,背書當習慣、又擁有超強記憶力的梁宏達,當時的梁宏達竟背起了「相聲大全」,書中的段子他也是記得快又準。
因為相聲,梁宏達又逐漸對快板和鼓書以及評書等等傳統文化產生了興趣,憑藉自己的記憶力和領悟力,他無師自通,在當地的文藝演出時,老梁樣樣都能來幾段。當時的梁宏達還是個學生,卻早已成了同學們公認的「小博士」,小明星、小名嘴。
2、強聞博記為梁宏達的嘴上功夫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
當時的梁宏達受家庭環境影響,再加上記憶力超強,梁宏達看書簡直就是背書,不僅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資治通鑑》等古典書籍如數家珍,最讓人驚奇的是,人家對書中註解都倒背如流,強大的白話文知識功底非常了得。
之後梁宏達上大學學習西方哲學的時候,更是把國外的經典書籍翻了個遍,又是把相關註解全部背誦下來。這樣下來,梁宏達就成了一個移動的圖書館,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江河湖海,中至人生思考,梁宏達隨便從大腦中一拽就出來了。
從小梁宏達的嘴皮子功夫就非常的號,之後他從拜天津藝術大師金文聲為師,學習了相聲,也成為了郭德綱實打實的親師兄。金老先生擅長的「活兒」非常多,讓老梁語言表達能力也更上了一層樓,讓梁宏達成為語言奇才。
3、堅持學習的好習慣為梁宏達的嘴上功夫持續不斷地輸入新能量
梁宏達之前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說過:他我現在每天都用大量時間去看書,學習已經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習慣,那麼變成習慣就不會是負擔,是真心愛學習。為了「應試」扭曲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我堅決反對。
現在的梁宏達依然堅持每天學習6小時以上,每個方面都有涉及。梁宏達認為,學習要見縫插針,不僅要從書本上學,更要從生活中去學。
在我們生活中往往隱藏著最鮮活的新聞以及最生動的事實。在梁宏達逛菜市場和坐火車以及回鄉探親的時候,不管是陌生人還是親戚朋友,梁宏達都主動與人聊天,從每個人身上學習具有個性魅力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為他對任何事的犀利而又切中要害的點評提供了實踐。
因為現在的人都不怎麼喜歡讀書,所以一比較,就會感覺到老梁什麼都懂,而其實並不是他真的就有那麼神,在古時候其實這是讀書人的基本功。大家多讀書吧,不要羨慕別人,你也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