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1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單珊珊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你哺乳的姿勢對嗎?
合適、正確的哺乳姿勢能讓寶寶舒適進食,同時讓新媽媽避免產生肩胛和脊柱疼痛。哺乳姿勢有很多種,沒有哪種是最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護士長、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單珊珊,藉助道具手把手教大家正確的哺乳姿勢。
正確的哺乳姿勢
要點
☑ 媽媽和嬰兒都採用舒適放鬆的姿勢;
☑ 嬰兒頭高臀低位,媽媽能看到嬰兒的表情;
☑ 嬰兒的胸腹部緊貼媽媽的胸腹部;
☑ 嬰兒的耳、肩及髖部呈一直線。
常用的哺乳姿勢有搖籃式、交叉式、橄欖球式、側臥式、半躺式以及雙胎式。
#搖籃式#
搖籃式是指把嬰兒抱在母親的手臂,頭部枕於母親前臂,母親抱住嬰兒的腿或屁股,嬰兒較低側的手臂收攏置於母親腹部側。
搖籃式是傳統的母乳餵養姿勢,對母親和嬰兒的情感交流很有益,但分娩後最初幾天採用這個姿勢可能會有些困難。母親可以從交叉式姿勢轉變為搖籃式。
#交叉式#
交叉式是大多數媽媽都喜歡的姿勢,因為這種姿勢能夠讓媽媽更清楚地看到孩子吃奶的情況,特別適用於早產或者吃奶有困難的寶寶,這也是在公共場合最方便的哺乳方式。
方法:交叉式是用對側的手臂託住嬰兒的身體,同側手託起乳房。
#橄欖球式#
橄欖球式是指沿著母親的一側,把嬰兒置於靠墊上,像夾橄欖球一樣把嬰兒夾在腋下;母親同側手掌託住嬰兒的頸部和肩部,嬰兒的背部置於母親的前臂;母親用另一隻手託起乳房。
交叉式和橄欖球式姿勢適用於剖宮產、產後坐起來有困難、乳房過大、扁平乳頭的母親或個頭較小、發育不成熟、昏昏欲睡的嬰兒。
#側臥式#
側臥位是讓母親取舒適的側臥位,在背後放置靠墊作支撐,在兩腿之間放置靠墊,膝蓋處彎曲,母親的下側手臂放在頭部,把嬰兒放在母親側面,面對母親,鼻子處於乳頭水平的位置,嬰兒背後置一個捲起的毯子作為支撐,並將嬰兒移向母親。
側臥位適用於醫療原因或舒適的原因而不能垂直坐起的母親,有助於母親休息,對於嗜睡、躁動的嬰兒也有很好的效果。
#半躺式#
半躺式是指母親半躺位,嬰兒靠重力俯臥在母親腹部銜接乳房,母親用手臂護住嬰兒背部。
半躺式母嬰都很放鬆,母親休息好,哺乳時間維持長。
#雙胎式#
雙胞胎媽媽同時哺乳,適合哺乳配合好的母嬰。
同時,正確的銜接方式也會讓母乳餵養事半功倍。
正確的銜接是指嬰兒將乳頭和乳暈一起牽拉形成一個「長奶頭」,嬰兒的舌頭呈勺狀裹住這個「長奶頭」。
這樣,嬰兒在吸吮時舌頭和硬顎能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腺組織,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的刺激乳頭上的神經末梢,促進泌乳和噴乳反射。
母親在哺乳前先將乳頭輕輕觸及嬰兒口唇,誘發覓食反射,當嬰兒張大嘴巴時,將乳頭和乳暈一起柔和的塞入嬰兒口中。
銜接正確
☑ 當銜接正確時可見嬰兒的嘴及下頦部緊靠乳房;
☑ 嬰兒的嘴張得很大;
☑ 在嬰兒上唇上面可看到部分乳暈,但在下唇外較少見到;
☑ 嬰兒吸吮動作緩慢而有力;
☑ 嬰兒顯得輕鬆愉快;
☑ 母親不感到乳頭疼痛。
銜接錯誤
☑ 如銜接不正確,嬰兒的嘴及下頦不緊貼乳房;
☑ 可看見較多的乳暈,尤其在下唇下面;
☑ 嬰兒吸吮動作小而快;
☑ 嬰兒因吸不到奶而煩躁不安;
☑ 母親容易感到乳頭痛。
銜接不正確時,母親應先中斷嬰兒吸吮,嘗試重新正確銜接。
本文首發: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演示專家: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單珊珊
責任編輯:唐穎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母乳餵養,姿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