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禁早戀」到「瘋狂催婚」,中國家長只說了一句話

2020-12-23 愫說育兒

從「嚴禁早戀」到「瘋狂催婚」,中國式家長畸形的婚戀觀常常被詬病——

學生(中學)時代禁止談戀愛,甚至讀大學了還有一些家長反對戀愛,但等到大學一畢業,突然就開始催談戀愛(相親),沒多久又開始催婚。

01中國家長只說了一句話:我還不是為你好?!

曾經有個女孩,21歲那年她在上大學。

一天晚上,她的媽媽打來電話說家裡鄰居要給她介紹個男朋友。

她說:「媽,我才21歲,相什麼親啊?!」

媽媽卻說:「你現在是還小,但你現在不趕緊談戀愛,以後好男孩都被別人挑走了,那時你就成剩女了。」

她說:「你也太善變了吧?高中的時候別說男朋友,就是男性朋友都不許我交往,現在著急給我相親!」

媽媽說:「你現在不是長大了嘛,以前不讓你談戀愛是怕耽誤你學習,也怕你被騙,還不都是為你好。」

「以前怕被騙,現在沒有戀愛經驗,不是更容易被騙嗎?」

「現在不同了,長大了就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了。」她的媽媽自圓其說。

這就是家長們的邏輯:早戀是可恥的;早戀影響學習;早戀影響身心健康,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而對於戀愛也需要學習這件事,家長卻不以為然:等你長大了,自然而然就什麼都懂了。

一夜之間就擁有了足夠的智慧去分辨世事?看清楚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是否值得共度一生?

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02何謂「早戀」?

「早戀」,拆開來看為偏正結構,由「早」來修飾「戀」,意為過早發生的戀愛。至于衡量「早」的標準在哪?這個標準自然是握在家長手裡。

「早戀」是中國特有的造詞,且近幾十年才出現,具有一定貶低意味。

在英美等國,相似的詞叫「Puppy love」,puppy是小狗的意思,像小狗一樣純真的戀愛,用來指代青春期戀愛,可以說是又萌又美,與中文的概念大相逕庭。

這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美國電影《怦然心動》,它又名《青春萌動》,講述的便是青春期懵懂而美好的愛情,我二刷這部電影,是為了跟我11歲的兒子一起看。

那天,我們跟隨著電影的雙線結構,切換視角去理解青春期的困惑、對純愛的追逐等,透過豐富的細節,探索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世界觀以及愛情觀的影響。

11歲的孩子能領悟到的東西可能比較淺層,比較少,而我的想法也很簡單,我只想藉此向孩子傳遞一些信息——

有關於青春期天然而懵懂的情感,它是正當的、合理的、被我所接受的。將來他若遇到一個欣賞的女生,不必對我遮遮掩掩,更不必自責自罪。我希望當他遇到困惑時,可以坦誠地向我傾訴,尋求大人的理解和幫助。這是我留給他的一扇門!有太多孩子被「不被認可」的情感和情緒所困擾,有些因為無處訴說而在心裡積成了結,甚至抑鬱,有些則叛逆地做出極端行為。我更希望藉助電影的唯美,傳遞給他正確的世界觀和愛情觀,哪怕只是一點點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好。私以為,如果父母沒有教導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沒有引導孩子建立自我的情感價值體系,如果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都只埋頭學習,甚至缺乏正常的社交,那麼即使生理上已經成年,但心理上,很大概率「戀商」不高。

人際相處的能力,以及在親密關係中處理情感和情緒的能力,並不會像年齡和皺紋一樣自然增長。

03戀愛課的意義是教孩子怎麼談戀愛嗎?若果真如此那就太狹隘了!

前不久,這個話題上了熱搜:九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

中青校媒面向全國1028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8.23%的大學生支持大學開設戀愛課。

佔比如此之大,正是因為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經歷過情感價值教育,沒有經歷過親密關係的學習。而缺失了這塊教育的我們如今當了父母,自然也不知該如何教導我們的孩子,只能讓他們在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中自我成長,如同「性教育」的課題,一直是家庭教育的「神秘之地」。

因此,這條熱搜的評論區裡有人倡議,先把中小學性教育落後的現狀解決了吧!

要說這兩件事,也算是一脈相承,並且影響深遠!

塗磊也對此表達看法:「我是支持的,因為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戀愛,如何做別人的男朋友,如何做別人的女朋友,尤其是對於那些父母婚姻失敗家庭的孩子們,如何找到愛情的自信和光明,都非常重要!

04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應該從早期的家庭教育開始

1、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的教育就是爸爸和媽媽相愛

父母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度、相處模式等就是孩子最早獲得的「愛情腳本」,Ta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習得,並模仿實踐。

爸爸和媽媽是孩子最初認識的對異性,在孩子心目中的影響舉足輕重。他們是勇敢、果斷有擔當的;還是溫和、睿智而有愛的;抑或是粗暴、自私而獨裁的……都影響到孩子內心對異性形象的勾畫。

父母相處的模式是平等、、互敬互助,還是一方強勢而另一方委曲求全,也會影響孩子內在的精神力量。

我們一家三口經常在周末時外出爬山、郊遊、散步,中間便有了很多可以閒聊的時光。

孩子漸漸長大,會開始好奇爸爸媽媽年輕時是如何相遇,怎麼確定心意,又是在怎麼樣走到一起的。

聊起這些,我們毫不尷尬,而是愉快地回憶往事,我會告訴孩子當初喜歡爸爸身上的哪些特質,爸爸也會告訴兒子,哪些事情讓他確定了我是合適共度一生的人。

2、其次是面對分歧和矛盾的態度

婚姻生活中偶爾的小磨擦、小分歧,也無需粉飾,這就是生活的真相,兩個獨立的人,當然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見解,不能每次都保持一致,這是正常而且可以被接納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正確看待分歧、解決分歧。

《怦然心動》中,朱麗一家雖然經濟條件不太好,但一家人相親相愛,朱麗和她的兩個哥哥都成長為陽光開朗的少年,父母允許孩子保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問題的獨特看法。

而這樣的家庭也並不是永遠不吵架的,當朱麗提出希望在院子種草皮時,迫於經濟的壓力,父母產生了分歧。

也是在那個時候,她了解到父親作為一個兄長的擔當,他說:「有時候為了正確的選擇,我們要有所犧牲。」他愛自己的弟弟,無怨無悔。而媽媽多年義無反顧的支持,終於在看到朱麗的委屈後動搖了,這就是母愛吧!

父母第一次大動幹戈。但事後,父母都先後來到朱麗的房間,告訴她,自己對對方的愛。

這就是最好的愛的教育。

3、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不要鎮壓孩子

伴隨著成長,孩子的身體變化了,內心也在變化,孩子到了十三四歲,這種天然美好的情愫就會萌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成長階段,家長要做的,就是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看待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如何處理與周圍人的各種關係。

《怦然心動》中,父親對女兒的教育引導簡直是教科書式的存在。

父親察覺到朱麗對同學布萊斯的愛慕,他既沒有粗暴鎮壓,也沒有支持,而是對她講了「整體與部分之和的關係」。

當父親問朱麗:「他這個人如何?」時,朱麗顯出了羞澀的少女神情。

爸爸說:「你得觀其全貌,一幅畫並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

在那個當下,朱麗或許不能完全領會,但父親的話卻像一顆種子,被種進了她的心裡,在後來的一些契機下,她會豁然開朗。

她有了自己的思辨,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她也懂得了有些人整體小於部分之和,不再盲目地卑微討好,看到對方身上的所謂「光環」,也不再「飛蛾撲火」,她學會了理性選擇。

這一點真的太重要了!

還記得「北大包麗」案嗎?

眾所周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終能進入北清的學子都是鳳毛麟角,人中龍鳳。因此直到現在,應該還有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何如此優秀的女生會被渣男一步步控制,最後斷送了自己?

由此我們聽到了一個名詞「PUA」。

我不懂「PUA」,但我想,對抗「PUA」最好的方法,或許就是讓孩子精神富足、靈魂自由。

你很好,我也不差!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喜歡你,但我並不卑微!

我愛你,但並不是非你不可!

關於中國式家庭從「嚴禁早戀」到「瘋狂催婚」的畸形婚戀觀,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給我們留言!

——感謝閱讀——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30歲該不該被催婚?父母催婚的背後,往往是一種過度關心
    從此,吳娜就把自己包裹了起來,不再碰感情,只把時間,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在吳娜不斷努力下,她的事業終於穩定,也紮根在杭州,買了自己的房子。可是每逢過節回家,父母卻總是給她安排相親,讓她早點結婚,一開始吳娜說自己想再等等,母親聽了,很生氣,說她太讓人失望了,還要再等等,你都31了知道嗎?
  • 30歲該不該被催婚?父母催婚的背後,往往是一種過度關心
    從此,吳娜就把自己包裹了起來,不再碰感情,只把時間,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在吳娜不斷努力下,她的事業終於穩定,也紮根在杭州,買了自己的房子。可是每逢過節回家,父母卻總是給她安排相親,讓她早點結婚,一開始吳娜說自己想再等等,母親聽了,很生氣,說她太讓人失望了,還要再等等,你都31了知道嗎?
  • 大膽告白VS杜絕早戀,中國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正在經歷擰巴式的...
    原創 點擊關注 精英說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裡,早戀一直是個禁忌話題。中國家長一方面對子女閉口不談性教育,卻為了防止他們「早戀」,以各種形式偵查隱私,翻看日記、書包是常規操作,任何功課、成績外的念頭都是不務正業。
  • 中國催婚暴擊大賞
    雙胞胎組合顏怡顏悅在脫口秀大會上裡談到催婚時說:「催婚就像是精神腹瀉,我以為它結束了,一站起來它又來了。」「有一些人自己結婚了,就開始催別人結婚,搞得我以為婚姻是什麼傳銷組織,必須要發展下線。」上周,我們發起一次徵集,想要看看那些被催婚的年輕人都遇上了哪些「慘絕人寰」的手段。
  • 為防止學生早戀,衡中老師說過的3句話:建議高中生家長轉給孩子
    作者 | 名師講學習方法「早戀」這個話題,一直是許多父母眼中,孩子成長過程的大忌。尤其對高中生家長來說,早戀就像是埋在孩子高考前的一顆隱形炸彈;許多老師家長談起時,都感到十分頭疼。家長與其遮遮掩掩相勸,或嚴禁阻攔,不妨將衡中老師的這些話,給孩子看看。01 學校是讓你成才的地方,不是讓你成家的許多年前,網上有一條流行語,叫:「沒有高考,你拿什麼拼得過人家高富帥?」雖然是調侃,但也是一種社會的現狀。
  • 被中國式催婚逼瘋的年輕人
    距離農曆新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點上,不少還單身的年輕人心頭,又被一件大事蒙上陰影:催婚。催婚堪稱是中國年輕人年關時最難逾越的關口。想回家,但又不敢回,想和父母聊天,又不敢聊……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摧毀著已經脆弱的家庭關係,下面是三位被催婚人士的故事。
  • 被粉絲催婚的明星:李沁回復溫暖,鹿晗生日被催,胡歌年年逃不過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己的愛豆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被自家粉絲催婚,催婚不限時間不限地點不限空間。在劇中CP撒糖會被催;在線下活動現場會被催;在別人結婚更會被催。近日李沁在《溫暖的抱抱》首映禮的現場與粉絲互動的環節中,一位有八年粉齡的家屬粉當場表白,說喜歡李沁很多年,喜歡她快點結婚,不要一有緋聞就忙著澄清,想要看她跟帥哥甜蜜撒糖。
  • 終於輪到孩子對老母親在線催婚了!
    都知道《我家那閨女》素有「催婚節目」之稱,第二季裡的蔣夢婕也同樣沒有逃過被催婚的「噩夢」。不過到了張佳寧這裡倒是不一樣了,同樣是催婚,別人都是家長催孩子,她這兒倒反過來,開始督促起她母親的感情大事了。飯桌上叔叔說錯話,張佳寧就忍不住替叔叔著急。
  • 郎平女兒受邀回國拍電影,28歲單身被母親催婚,她用一句話回應
    郎平女兒受邀回國拍電影,28歲單身被母親催婚,她用一句話回應在中國的體育界,出現過很多優秀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其中有一些教練員都是優秀運動員退役後轉型的,由於在運動員時期積累了很多大賽的經驗,再加上實力過硬,因此他們也是有能力去培養一些新人運動員的,也正是由於他們在背後默默付出,
  • 冷嘲熱諷、「人身攻擊」、佔卜算卦,中國式催婚迷惑行為大賞
    而那些面對父母無孔不入催婚的兒女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我事業有成、生活光鮮,但在父母眼裡還是一個loser?催婚這件事,似乎一直是父母和子女雙方的苦惱。就在幾天前,一則貴州26歲女子被催婚後跳河輕生的新聞上了熱搜,新聞的背後,是無數被父母催婚逼到走投無路的年輕人,父母的埋怨和指責像緊箍咒一樣壓迫著他們的生活。
  • 早戀,花季少年如何解除困擾?家長、老師神助攻
    都知道叫早戀,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孩子、老師都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呢?問問孩子,你理解的早戀是啥樣子的?娃們如是說:一個女生說:我們基本上同學之間都挺有感情的,然後牽扯到的喜歡、好感。還有的娃是這麼說的:家長和老師不要過分的重視我們早戀的問題,因為重視了以後,那麼像我就會懷著一種好奇的心理,就非常的注意去觀察周圍,有哪個男同學、女同學之間在搞一些地下活動,然後必然的,就是去關注那個女同學,懷著這種心理也去試一試。
  • 張繼科被催婚特意安排女排名將共同參加節目,分享經歷心得
    而在中國人的文化習慣中,催婚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在中國人的眼中,孩子就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管孩子長、管孩子短成了天經地義,甭說管孩子的婚姻,即使孩子啃老,有些父母都心甘情願。說到為孩子張羅婚戀,那更是樂此不疲。在許多城市,都能見到一些公園裡有大片區域的「婚介角」,跟勞務市場一般,「主角」並未在場,許多家長在那兒舉著或樹上掛著列印好的晚輩的個人信息,只為了孩子能夠早日結婚生子。
  • 張繼科被催婚特意安排女排名將共同參加節目,分享經歷心得
    而在中國人的文化習慣中,催婚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在中國人的眼中,孩子就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管孩子長、管孩子短成了天經地義,甭說管孩子的婚姻在許多城市,都能見到一些公園裡有大片區域的「婚介角」,跟勞務市場一般,「主角」並未在場,許多家長在那兒舉著或樹上掛著列印好的晚輩的個人信息,只為了孩子能夠早日結婚生子。
  • 《燕雲臺》耶律賢對話韓大人,表面為了朝局,實則句句在催婚
    最新劇情中,罨撒葛為了引起朝堂動蕩,故意放出皇后蕭燕燕和韓德讓之前的兒女情長之事,這讓本就動蕩不安的朝局,一下陷入到危險的境地,稍有不慎就會被有心之人所取代。罨撒葛之所以這麼做,是因他想要拿回大遼,拿回原本屬於自己的皇位。罨撒葛的野心,耶律賢早就知道,但他沒想到罨撒葛這麼沉不住氣,當聽到皇后的流言時,耶律賢沒有懷疑蕭燕燕,而是吃醋。
  • 媽說:你30歲了,我著急,卻不想催婚
    所以她媽就對小麗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證明女孩不比男孩差。」小麗就為她媽的話也是拼命的學習,在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後,她媽也是不忘提醒小麗:「到了大學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許談戀愛。」其實在我們村裡,像小麗這樣的女孩子上大學的很少,都是初中畢業下來早早的就結婚了,生子了。我就是其中一個。
  • 新年七日譚 | 今年過年不催婚,不著急
    前不久成都一個小夥子還因為凌晨被媽媽唱歌催婚而走紅,媽媽在歌詞裡直言「過年去相親吧」。但是今年,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改變了好多家庭的新年計劃,記者採訪的好幾位姑娘都過了一個沒有催婚的年。你看那個誰誰家的……(以上省略兩百字)」通常這時候,媽媽會遠遠投來一個遺憾的目光,然後用全家人都能看見的幅度搖搖頭,嘆口氣說:「我講她的呀!人家不聽有什麼辦法!皇帝不急太監急……(以上省略兩百字)」馬琪朵這時候要麼保持微笑假裝耳聾,要麼據理力爭和家長吵個面紅耳赤,大家弄個不歡而散。在供電局工作的媽媽原本最大的愛好就是託朋友、託同事去物色「適婚男青年」,更何況假期也是相親的「黃金時間」呀。
  • 關曉彤鹿晗被公開催婚,關爸爸喜上眉梢,關曉彤羞澀答應了?
    筆者注意到,這是3月6日晚上播出的最新一期《王牌對王牌》綜藝節目透露的信息,遊戲環節中男星楊迪媽媽無意中洩露了關曉彤鹿晗的感情現狀,加上關曉彤父女默認的表情,以至於cp粉們迫不及待地再次上演催婚熱潮。一開始,節目回顧了鄭爽首部電視劇《一起去看流星雨》,小爽和俞灝明擁抱上演回憶殺,將觀眾帶到青春的回憶中。
  • 年關將至,父母「催婚」又現新技能,小學生見招拆招很精彩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如今父母催婚也無需面對面,只要一個手機就可以下達指令: 父母催婚第1招:分享雞湯文提醒你 這類父母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們渴望你趕緊找對象,但又不想把這件事情說得那麼明顯。
  • 孝真歐尼也被催婚?姐姐說女人的安全感不靠愛情靠自己
    個人的能力是她不結婚的底氣,而被催婚也是她在大環境下不可逃脫的話題。年過25誰能不被催婚反觀國內,催婚也是一直被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年過25的COCO突然發現,好像到了一定年紀,不結婚就是一件特別嚴重的事情。(沒遭遇過催婚的過來舉個手)
  • 三分鐘告白,五分鐘結婚:催婚大軍下崗,這部動畫讓你狗糧吃到飽
    吐槽歸吐槽,雖然這些番劇把觀眾老爺們虐到胃疼,但大家也就好這口,不然大家也不會點開這些番劇看了不是? 而且,很多觀眾的一大樂趣就是在每一集彈幕上邊發催婚,感覺就像是提前步入了老年生活一樣,每天給自己兒子女兒催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