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談過年「色變」,八成是因為沒有對象。前不久成都一個小夥子還因為凌晨被媽媽唱歌催婚而走紅,媽媽在歌詞裡直言「過年去相親吧」。但是今年,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改變了好多家庭的新年計劃,記者採訪的好幾位姑娘都過了一個沒有催婚的年。
兒女幸福大過天
在揚州市級機關做財會工作的吳曉萌過完這個年就32歲了,按照揚州人虛歲要虛兩歲的標準那就是34歲,但她從沒有為所謂的「適婚年齡」發過愁,家裡的父母長輩也從來不會因為這個問題念叨她,沒有男朋友的假期就是一家人一起逛吃,倒也逍遙自在。今年這個特殊的鼠年新春,除了採購生活必需品,一家人就窩在家裡看看電影、鬥鬥地主,倒也其樂融融。
記者問她平時沒約會沒對象會不會有點無聊的時候,她頗為驚詫地說:「周末我一般都是在揚大上MBA課程,作業都來不及寫了,哪有空想這些有的沒的!再說了,小姐妹那麼多,出去旅遊一呼百應,根本不寂寞啊!」如果有看對眼的男孩,她也表示不排斥約會看看。之前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一個小她三四歲的男孩,本來挺有感覺的,相處沒兩個月那男孩便熱情澎湃地邀請她回家見父母,嚇得她立刻退縮了。
戀愛是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可是「回家見父母」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才談幾個月啊,什麼感覺還說不清楚呢,哪能就去見父母了!」能讓她這麼有底氣地把「感覺」放在相處的第一位,那自然是因為有一對無比開明的父母。曉萌的父母一直是她心裡恩愛夫妻的典範,他們相濡以沫、體貼對方,把三口之家的小日子經營地有聲有色。眼瞅著女兒進了而立之年,可爸爸總是對曉萌說:「找不到合適的就在家住一輩子,我們又不會少你一口飯吃。」所以,有時候曉萌在相親路上碰到了「奇葩」還會回家說給父母聽聽一起樂呵樂呵。「你是不知道,現在約在肯德基已經是很有誠意的了!我還遇到過約我在COCO奶茶店站著相親的!」吳曉萌多少有些氣憤地說。
「催」在心底口難開
年初一自家人吃飯,年初二去外婆家,年初三去舅舅家吃飯打牌,年初四……差不多從馬琪朵小時候起,每年過年都是這個節奏。可是今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峻,馬琪朵一家嚴格執行了「宅」在家中自我隔離的防治辦法,既不走親訪友也不出門遛彎,悠閒在家的馬琪朵拿出了很久前淘寶上買來的材料,參照著小紅書上的優秀範例做出了一批顏值頗高的擴香蠟片,贏得了朋友圈的高贊。以往這些小手工在父母眼中可都是「不務正業」,奇怪的是這次父母不僅沒有念叨,母親還頗為捧場地轉發了她的作品。
不僅如此,親戚們的拜年電話和微信裡對「相親」二字隻字不提,父母的口中也一句「催婚緊箍咒」都沒聽見。要知道在她碩士畢業之後,常規的走親戚流程就變得異常難熬了,總是被舅媽或是姨父冷不丁問一句「小朵還沒對象啊?唉,女孩子還是要抓緊啊!你看那個誰誰家的……(以上省略兩百字)」通常這時候,媽媽會遠遠投來一個遺憾的目光,然後用全家人都能看見的幅度搖搖頭,嘆口氣說:「我講她的呀!人家不聽有什麼辦法!皇帝不急太監急……(以上省略兩百字)」馬琪朵這時候要麼保持微笑假裝耳聾,要麼據理力爭和家長吵個面紅耳赤,大家弄個不歡而散。在供電局工作的媽媽原本最大的愛好就是託朋友、託同事去物色「適婚男青年」,更何況假期也是相親的「黃金時間」呀。
雖然說是特殊情況,但這種全家上下「按兵不動」的操作反而讓馬琪朵摸不著頭腦,眼瞅著已經是年初六了,馬琪朵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偷偷問了父母:「你們不著急讓我找對象了嗎?」 媽媽一拍大腿:「怎麼不急!?我們這不是怕催你你有逆反心理嗎!你工作那麼忙難得回來,外面疫情又緊張,不能出去聚會吃飯,想想還是讓你好好過個年吧。要不然等下次放假回來的時候咱們去把李叔叔說的那個博士見了?」馬琪朵哭笑不得地同意了,下次假期的事兒下次再說吧。
旅行奇招「治」父母
碧海藍天,清風陣陣,看著手捧著椰青在新加坡夜市狂掃海鮮的父母,自己這個「母慈女孝」的家庭簡直是完美,36歲的韋君在心中盤算著「要不然明天帶爸媽去吃娘惹菜吧」。 在上海某銀行工作的韋君每年春節就會把父母一塊「打包」到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要是因為工作太繁忙導致假期時間縮短那就是廣州廈門三亞,總之,絕不在家過年。今年因為韋君年假攢得多,領導也嘉許她一年的工作業績,她早早地就回家接了父母一同出國了。
往年一回家,父母的嘆氣聲和幽怨的眼神,簡直是在韋君因為工作已經十分緊繃的神經上瘋狂摩擦,這個年過得比在單位加班還累。可韋君也不忍心責怪父母,看看周圍的親戚鄰裡,在這個蘇北小鎮上別說36了,30歲沒結婚的女孩恐怕也找不到幾個。直到韋君的閨蜜獻出這條錦囊妙計——帶父母出國旅遊,才徹底把韋君拯救出苦海。原本在朋友圈各路逗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中矮人一頭的韋君父母,一到過年就是大家羨慕的對象,留言都是「老姐姐!你女兒真孝順!」「哎呀這個芒果飯看起來真好吃!」「洋氣!今年又是在哪過年的呀?」「大哥,你女兒真出息!你看看我家兒子,真比不了!」……點讚數更是賽高。往年父母回到小鎮上還給鄉裡鄉親帶手信,受歡迎的程度絕對可以用衣錦還鄉來形容。韋君的爸爸曾在牌桌上難掩自豪地講:「我現在也不催我女兒找對象了,只要她能照顧自己,過得開心幸福,比找個男的強!」
至今還未踏上歸途的一家三口多少有點擔心回國途中的安全情況,在當地買好了口罩的韋君猶豫著要不要把機票改籤再推遲兩天回國,反正法定假日延長到2月2日了。她的閨蜜從泰國回國就被隔離了,不過閨蜜表示賓館條件不錯,夥食也不差,住著也沒什麼。她對韋君說:「要是真的把你們一家隔離了就當繼續放假唄,最重要是求個安心嘛!」
不管是催婚還是不催婚,父母都期望子女得到幸福。在很多「催婚緊箍咒」背後還是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但隨著觀念的改變,很多父母再也不是硬逼著子女相親成家的想法,只要確認「你過得好」,那就怎樣都沒關係了。
交匯點記者 傅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