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6月28日濰坊綜合報導 近日,城區的丁女士在某超市內買了幾包盒裝的豆奶飲品,準備飲用時,她看到紙質外包裝上方的生產日期有些模糊,就用手擦拭了幾下,沒想到竟然輕易地將生產日期完全抹掉了。「為什麼除了生產日期可以抹掉外,其他的字樣都抹不掉,要是商家私改生產日期,我們就算吃到了過期的食品也不知道啊?」記者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約6成食品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可以輕易抹掉。
記者調查
生產日期能輕易抹去,引發市民擔憂
6月26日,記者來到位於市經濟開發區樂源小區的丁女士的家中,看到了這種盒裝的豆奶飲品,它的生產日期就印在外包裝上方,飲管孔的左側,生產日期的位置印有「20120606A」的字樣,在生產日期上方還有一行字寫道:「在此日期前飲用最佳」,日期的字樣為「20130206 10AN」。
丁女士指著豆奶包裝盒上的生產日期對記者說:「這些字樣是用噴墨列印上去的,可以用手指抹掉,不信你可以試試。」記者拿起一盒豆奶,用手指輕輕一抹,發現生產日期處的字樣模糊了不少,記者的手指也被外包裝上的墨跡染黑了。記者繼續用手指擦拭生產日期,十幾下過後,生產日期被擦得一乾二淨。
「一開始,我以為只有這種豆奶的生產日期可以抹掉,別的商品應該都沒事。我就從冰箱裡拿出了一包冷藏的酸奶實驗了一下,結果,這包酸奶的生產日期比豆奶上面的更容易抹掉。於是我又拿了一包糖,結果還是一樣。然後,我又試了幾種食品,發現大部分都可以抹掉。我們購買食品主要就是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果一些不良商家隨意更改食品的生產日期,將一些快要過期或是已經過期的食品當成新鮮的食品出來賣,我們根本不會發現啊。」丁女士擔憂地對記者說道。
隨後,記者在丁女士家中對其所說的食品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一一進行了實驗,結果正如丁女士所說,都可以抹掉。
多數食品採用噴墨方式列印生產日期
結束對丁女士的採訪後,記者於26日、27日來到城區內多家大型超市,如佳樂家超市新華店、沃爾瑪超市、福樂多超市早春園店等超市進行調查,調查的對象主要就是在貨架上出售的各種食品。經過兩天的走訪和試驗,記者調查30多種食品,包括乾果、點心、真空包裝熟食、飲料、奶製品、冷飲、膨化食品、冷藏食品以及各種包裝的零食等等,發現6成左右的的食品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可以用手輕易抹掉。
記者發現,這些食品外包裝上生產日期的列印方式基本上分為2種,一種是噴墨列印上的,這種列印方式很容易抹掉;另一種是壓印或是雷射列印上的,這種列印方式根本無法抹掉或是修改,採取這種列印方式多是大品牌的食品,這些生產日期的字跡非常清晰、牢固。
記者發現貨架上正在出售的食品的大部分是採取噴墨列印的方式標註生產日期,這裡面絕大多數都可以用帶有汗漬手指抹掉或是用指甲刮掉,部分抹不掉的生產日期多與食品的外包裝有關,一部分紙質外包裝的食品上的墨跡無法抹掉,還有一小部分食品生產日期上的墨跡較厚,也無法輕易去除。
隨後,記者再次對調查過的所有食品進行了「歸類」,發現在可以將生產日期輕易抹掉的食品裡,奶製品、冷飲、冷鮮肉等需要冷藏的食品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生產日期由廠家自印,超市無法逐一查驗
隨後,記者採訪了在我市一家超市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袁先生。袁先生對記者說:「一般來說,我們超市進貨首先要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果食品的生產日期超過了保質期的三分之一,或者距離進貨日期不是很久,我們就會要求廠家更換貨品,或者直接拒收。因為貨品的上架或是下架都需要時間和成本,我們超市不願承擔這樣的風險。如果這些食品因為在超市放置時間較長,一直沒有賣完,我們就會在保質期之內進行促銷。如果食品過期,我們會退還給廠家,讓他們自行處理。」
記者詢問袁先生,超市在採購這些食品的時候,對生產日期的列印方式有沒有特別的要求?袁先生對記者說,生產日期都是廠家自己打上去的,至於用噴墨還是壓印超市沒有硬性的規定,如果商家提前更改了貨物的生產日期,他們也無法發現,出現問題也與超市沒有直接關係。
「我們超市一次性進貨量非常大,只能對沒有生產日期或是相關信息的『三無』產品進行篩選,至於生產日期是否更改這一項,我們無法一一進行查驗,也沒有很好的辦法進行驗證。」
行業說法
業內人士稱個別商家隨意更改生產日期
27日上午,記者經過多方聯繫,找到了從事食品經營生意多年的業內人士張先生。
張先生對記者說,現在一般的食品企業使用生產日期打碼機都是噴墨列印的,所以,墨水都是比較容易擦洗的油墨,自動打碼機的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一些小型的食品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也會採用手動的打碼機,這些打碼機的價格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這些噴墨列印的生產日期很容易的擦掉,根本不用稀釋劑,有些手容易出汗的人一搓就掉了。在列印生產日期時,如果包裝袋擺放的位置不正,或是所用墨水附著力不強等原因,印上的生產日期就容易出現在不同的位置或是模糊不清。」張先生告訴記者。
張先生介紹說,一些財力較為雄厚的大型知名食品企業則不同,使用的都是價格昂貴的大型高端打碼機,採用的是雷射噴碼技術或是穿孔、壓印等技術,列印出來的生產日期與食品外包裝高度契合,也很規範,根本無法修改。
記者詢問張先生,是否有食品企業採用噴墨列印的方式是為了可以隨意更改生產日期。張先生回答道:「據我所知,大部分食品企業採用噴墨列印主要還是為了節省成本,畢竟一臺高檔的打碼機的價格至少10萬元。但是,也有部分商家為了將過期產品能夠再次銷售,隨意更改生產日期。有些商家甚至專門僱人從事更改生產日期這一環節的工作。很多銷售打碼機的商家對這種現象也是『心照不宣』。還有些商家在推銷打碼機的同時,甚至附送可以去除油墨的稀釋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香蕉水』。新聞媒體上關於此類的曝光報導並不少見。」
工商部門
生產日期列印方式不在管轄範圍之內
隨後,記者採訪了我市工商部門的一名執法人員,這名姓孫的執法人員對記者說:「我們的職權範圍是管理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等相關信息的『三無』產品,也就是說,只有產品進入到流通環節我們才能夠進行發現和監管。對於生產日期的列印方式,不在我們的管轄範圍。」據該工商執法人員介紹,如果在檢查中發現產品的生產日期等信息不全,工商部門就會要求此產品下架或是停止銷售,然後在根據相關條文進行處罰。
這名工商執法人員介紹說,他們進行處罰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其中,第八十六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無標籤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標籤、說明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質監部門
我國尚未出臺生產日期印製硬性規定
業內人士張先生告訴記者:「食品過期後,超市會把這些過期食品退還給廠家。大多數廠家會將過期食品焚燒掩埋或是當成飼料賣掉。但是,有部分廠家為了牟利,就會私改生產日期,生產日期的油墨一擦就掉,給這些不良廠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張先生介紹說,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由相關部門出臺一部關於生產日期印製的硬性規定,所有生產日期採用壓印、雷射列印或是穿孔式的標註生產日期,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修改生產日期的可能性。「但是據我所知,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類似的相關規定。」
對此,記者採訪了我市質監所食品室的相關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我國尚未明確規定生產日期應該是列印上去還是壓印上去,也沒有出臺相關規定,按照新修訂的《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的所有內容應清晰、醒目、持久;應使消費者購買時易於辨認和識讀。」
專家支招
可借鑑國際經驗,細化食品標註日期
食品保質期「失真」問題正成為食品安全的突出隱患之一。專家呼籲監管部門急需採取「技防「人防」結合的措施全力遏制。
步步高商業連鎖公司副總裁陳志強等人建議,國家應扶持食品包裝領域防塗改技術研究。一方面應採用許可制度規範食品打碼機、塗抹藥劑的生產;另一方面對食品包裝印刷技術和內容提出更高要求,從源頭遏制「日期遊戲」。
對於過期食品,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雲波教授認為,可借鑑國外做法,扶持「第三方」企業將過期食品製成飼料、肥料,或者發酵,作為工業能源。
中國人民大學鄭風田教授建議,監管部門應參照國際經驗,要求國內食品包裝標註「銷售截止日期」,給消費者購買後食用、儲存留有餘地;標註「最佳口味期」,明確食品味道或者質量的最佳時間;標明「食用期」,指明食物最後食用日期;印刷「封箱包裝日期」,以便於出現問題時追究。
三招辨別私改生產日期
工商人員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包括冷飲在內的袋裝食品時,應認真仔細地對商品標籤中的廠名、廠址及生產日期進行識別,對一些有塗改嫌疑或印刷粗糙商品標誌的商品,堅決抵制購買並及時向工商部門舉報。那麼,在購物時,如何辨別私改的生產日期呢?
首先,看日期的色澤。真的生產日期,乾淨利落,色澤發亮,假的生產日期通常模糊不清,日期周圍留有墨跡,色澤發烏髮暗。
其次,用手擦拭。產品包裝上的原生產日期,鋼印打上或者電噴的生產日期,一般用手無法直接將其擦掉。而改過的生產日期,用手一擦拭,顏色便開始變淺、變模糊。
最後,看日期顏色,正規大廠家常選用難以模仿的燙金字,而違法供貨商造假時通常都會選擇成本較低的黑色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