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王甦 高軍震)冬季氣候寒冷,是流行性感冒的高發季節,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發病症狀比較相似,所以人們非常容易把兩者混淆,尤其是小兒患者。但是,兩者卻是截然不同的呼吸道疾病。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兒科醫生潘海榮提醒廣大家長,要正確區分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避免貽誤治療。
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兒科醫生潘海榮表示,冬季是上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感冒」。尤其是小兒患者居多,感冒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鼻黏膜的卡他樣症狀,鼻黏膜水腫引起的鼻塞,咽部的紅腫疼痛,可能伴有輕微的咳嗽。多見的為普通感冒,大多有病毒感染引起,可表現為流鼻涕,打噴嚏,咽部不適,發熱一般不會超過38.5度,患兒的精神狀態也良好,不影響一般日常活動。潘海榮醫生表示,單純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熱、預防併發症為主,並重視一般護理和支持療法。體溫不超過38.5度,精神狀態良好,可以給患兒做物理降溫,溫度偏高是可先用冷幹毛巾溼敷前額和整個頭部,或是做溫水浴,以患兒能耐受為前提。如果患兒極度抗拒物理降溫,引起精神煩躁則不建議強行給與患兒物理降溫。可試用中成藥治療。
潘海榮說,還有一種感冒是流感病毒導致的流行性感冒,表現為傳染性強,病情重的特點。如果患兒體溫超過38.5度,或持續高熱不退,精神狀態不佳,食慾欠佳,肌肉酸痛明顯,不愛活動,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考慮流感的可能,如果孩子身邊的人有已經得流感的人那可能性就更大了。一旦懷疑流感一定要及時就醫,及時用藥,抗流感藥物只有在發病早期應用才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對於體溫在38.5度以上的高熱,在家裡可以先嘗試物理降溫,孩子難以接受或降溫效果不明顯可給患兒應用退熱藥物,一般用藥後20分鐘左右起效,藥效可持續4-6小時,反覆高熱可在4-6小時後根據病情重複用藥一次,但避免用量過大以免體溫驟降、多汗,甚至虛脫。同樣的症狀我們還要考慮排除新型冠狀肺炎的可能,考慮患兒有沒有接觸史,有疑似可能第一時間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雖然兩種「感冒」很相似,但是在症狀上有著明顯的區別。普通感冒一般不發熱或僅低熱(<38℃)、打噴嚏、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和接觸傳播。而流感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頭痛,少部分出現肌痛、嘔吐、腹瀉。嬰幼兒流感的臨床症狀往往不典型,可出現高熱驚厥。在小兒,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及胃腸道症狀較成人常見。
潘海榮表示,良好的免疫力才是孩子們抵禦疾病的第一道防線,要注重孩子的飲食營養均衡,適當運動。對於免疫力低的孩子可以在感冒高發季給與調節體液免疫力的藥物進行預防。也可以進行流感疫苗預防接種來減少感染的發生率。日常生活中注重防護,勤洗手,戴口罩,注意房間通風,避免到人群密集場所等。
【來源:東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