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出國深造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畢竟在很多人的眼裡出國等於鍍金,有海外留學經驗的學生就算回來求職,在學歷上也佔據優勢。
接受過中西方結合教育的孩子,在人們的眼裡總是高大上的,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曾經有個國外教授在節目訪談中,針對中國留學生群體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的留學生學習雖然很刻苦,但實際上有很多地方都有所欠缺。
在節目裡他暢談自己的觀點,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很多人聽完之後都覺得很扎心
一、缺乏探索的精神
比起國外的學生,中國留學生的基礎教育雖然很紮實,對於課本的內容掌握得比較熟悉,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卻非常依賴與老師的講解,缺乏自我探索以及創造的過程,思維不夠活躍。
這名教授表示,課本上的內容只是輔助教材,真正的知識還需要自己在課外慢慢探索掌握,但是很多中國的留學生把課堂當成了學習的唯一途徑。
二、不擅長質疑反駁
我們經常能看到國外的留學生與老師因為不同的觀點而辯駁,但是中國的留學生卻很"乖巧",把教材和老師的講解奉為宗旨並且深信不疑,認為老師授課的內容絕對是正確的,哪怕遇到有不同意見的地方也不敢隨意質疑老師或者用自己的觀點進行反駁。
三、互動能力比較差
在課堂上,老師更喜歡那些用於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但是很多中國的留學生就缺乏這樣的勇氣。也許他們的筆記做的是最詳細最工整的,但是在表達和闡述自己看法的時候卻比較羞澀,與老師活動的能力也比較差。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
事實上中國留學生之所以如此,和國內教育的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應該如何改變這樣的情形呢?
事實上現在國內也在推崇新式教育,很多中小學的教材也在慢慢做出更改,校園中的各種互動也多了起來。與此同時,家長的努力也不可缺少。
1、引導孩子
不同的學習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成果,因此無論家長還是老師,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面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答案時,都應該用各種方法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2、開拓思維
作為家長,平時應該多帶孩子走出家門,不要固守與課本上的知識,平時多接觸大自然,多參加課外興趣活動,從各種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一直以來大家都習慣用學歷去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但真正有本領的人只有在真正進入了實幹環節之後才能體現出來。希望大家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能多多注重創造和思維能力,不要再局限於課本上的知識。不知道各位對於這位教授的看法是否贊同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