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展覽館,拉齊尼·巴依卡巡邊的經歷、全國愛軍擁軍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傳奇的一生,化作照片、獎狀、錦旗,被永久珍藏。
↑ 在新疆紅其拉甫邊境線上,拉齊尼·巴依卡(左)和護邊員在巡邏途中(視頻資料截圖)。(來源:新華社)
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
這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寫照。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中,這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生踐行的誓言。
2018年,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了更好地建言獻策,他走訪了很多農牧區。
第一次到北京參加兩會,他帶上了祖孫三代戍邊的照片。「現在的條件跟以前相比變化很大。國家給護邊員蓋了安居房,發放護邊補貼。」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他的發言樸實而深情:「我們一家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為國戍邊,義不容辭。」
他感慨,自己生活在一個好時代,國家政策好,人民的生活好。
他承諾,一定會守好邊境線,一代一代守下去,讓偉大祖國永遠平安。
為了學好普通話,拉齊尼·巴依卡利用巡邊間隙向邊防戰士學習,並於2020年10月開始,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重點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課堂上,他是學習委員,如海綿般汲取知識;課堂下,寫作業、讀書、看新聞,他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練字本上,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密密麻麻……
三個月學習期間,他唯一一次請假,不是去看望在外上學的女兒,而是因為11月山裡下雪了,家裡的犛牛還在紅其拉甫邊境線周圍的牧場滯留。那些犛牛,是他巡邊路上無言的戰友。
巡邊幾十年,他家先後有10頭犛牛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犛牛摔傷失去勞動能力。而他們從未向組織要過一分補償。
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教師劉居紅回憶,在學習講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白衣天使默默奉獻的《致敬英雄》一文時,拉齊尼·巴依卡在上面寫滿了筆記。
他說:「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我隨時都做好了準備,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生。」
犧牲前,拉齊尼·巴依卡還在和大家討論今年全國兩會上如何更好地為人民建言獻策、履職盡責。
他覺得護邊員還需要就醫便利,想從這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他的家鄉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農牧業生產用水嚴重不足,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他為此憂心奔走。
在校培訓近三個月,拉齊尼·巴依卡只有兩套衣服換著穿。不管穿哪套,他的胸前必定佩戴黨徽。
以生命託舉生命,以真心換取真心。
他把人民放在了生命之最重,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安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我以鋼鐵般的意志,日夜巡邏在冰峰雪嶺間。」
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創作的詩歌《南湖》,也是他微信朋友圈的最後一條動態。
不為暴風折翼,不因長夜畏懼。
他沒有告別,並未離開。
那雙託舉生命的手,以無私無畏的愛擁抱這世界,以綿延不絕的光映照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