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橋的車間裡,
機器人可以根據班組計劃,
進行機器人的裝配工作,
實現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在金橋一家企業的辦公室裡,
一個屏幕可以掌控全局,
甚至可以比全國各處的使用者
更早預見機器可能存在的機械故障。
在洋山港的碼頭上,
從船上卸下來的貨櫃
被無人駕駛的跨運車送到指定堆場,
再由行車將其吊送到取貨的集卡上,
整個流程一氣呵成。
這些聽上去有點科幻的場景,如今正在浦東這片善於創造奇蹟的土地上,一點一點成為現實。
2019年,浦東「智能造」產業平穩發展,龍頭企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高端裝備製造規模以上產值預計985億元,同比增長9%。而根據今年的浦東政府工作報告,「智能造」產業今年將挑戰千億級產業大關。
「智能造」
今年挑戰千億大關
上海的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國內外巨頭集聚。浦東作為該產業重點布局的區域,近年來不斷優化機器人產業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目前已經形成國內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2019年9月12日,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ABB對外宣布,其位於浦東康橋的機器人新工廠和研發基地正式破土動工。該工廠預計將於2021年投入運營,總投資額達1.5億美元(約10億人民幣)。
這個新工廠被稱之為「ABB未來工廠」,致力於打造全球機器人行業最先進、最具柔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工廠——一個使用機器人製造機器人的前沿中心。詳見:ABB機器人全球最大機器人超級工廠
2020年,浦東聚焦 「智能造」,將繼續大力發展機器人、數控工具機、海洋裝備等產業,帶動傳統製造企業自動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高端裝備產業產值力爭達到 1200億元。
新興技術賦能
「智能造」升級
不斷深化5G、人工智慧及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是發展智能製造的關鍵所在。浦東就有諸多鮮活案例,以點帶面地引導著重點領域開展新興技術賦能行動。
去年人工智慧大會期間舉行的上海5G應用創新大賽上,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的「5G賦能民用飛機製造綜合解決方案」獲得一等獎。
該解決方案正是5G+智能製造的典範,可以將機器視覺、實時協同交互等AR技術和傳統的飛機內部裝配場景相結合,提高提升裝配效率、裝配質量。
比方說,在鋪設機翼複合材料的質量檢測過程中,原來鋪設十分鐘,就要停下來檢測五十分鐘。現在有了5G+8K+AI技術的結合,鋪設同時就能回傳高清視頻,由後臺連接人工智慧進行分析是否鋪設合格,做到實時檢測。
金橋開發區是浦東智能製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園區企業沃爾沃建築設備在2018年年底正式啟用了一座嶄新的客戶體驗中心。
在這個體驗中心裡,除了可以通過虛擬裝備過一把「開」挖掘機的癮,更重要的是能通過設備運行中心,讓技術專家們精準掌控被監測設備的總體狀況。原來,沃爾沃建築設備出廠的設備上都裝有傳感器,通過運行中心的車載信息數據監測屏,在全國各個角落工作的設備運行動態因此能夠盡收眼底,甚至能夠在設備發生故障之前先行預警。
引領「上海製造」
布局全球發展
在技術不斷升級,設備不斷更新的基礎上,智能製造產品的道路越走越寬,繼而受到全球客戶的青睞。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岸橋產品在市場佔有率上常年位居全球第一,產品遍布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僅2019年最後一個月,振華重工的智能港口設備就先後在阿聯、義大利、瑞典等國家的港口投用。設備包括智能無人跨運車、自動化系統、電控系統、自動化軌道吊等。
短短一個月時間「連中三元」,展現的是近年來振華重工面對港口建設船舶大型化、節能環保化、智能自動化的趨勢,不斷轉型自動化碼頭整體解決方案工程總承包商的發展成果。
勇於在全球布局的不止像振華重工這樣的行業巨頭,還有一些新興領域的引領者。
在前不久剛結束的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0)上,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攜旗下「PEANUT」首次亮相展會。
「PEANUT」是一款主要為餐飲業提高服務效率、減低人工成本、打造服務特色的送餐機器人。在主要服務的餐飲行業,「PEANUT」已在超過1000家餐廳上崗,既有海底撈、全聚德、外婆家等我們熟悉的品牌,也有分布於美國、德國、希臘、韓國等地的海外客戶。
目前,擎朗智能在餐飲機器人的出貨量上已經衝到全球第一,在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這座舞臺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與產品實力。
編輯:姜天瑤
攝影&攝影:脫言
動圖:周雪濤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