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與工業4.0的場景人類無法想像 要做好三件事……丨浦東30年•...

2020-12-26 第一財經

20前,紫光展銳的前身——展訊通訊和銳迪科微電子誕生於浦東,2018年合併成為紫光展銳。致力於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核心晶片的自主研發及設計,憑藉2G、3G、4G時代積累的雄厚技術儲備,紫光展銳在5G技術領域不斷突破,是全球僅有的5家5G晶片設計企業之一,自主研發了多款5G平臺與技術。搭載展銳5G晶片的智慧型手機、CPE(移動信號接入設備),以及各類物聯網模塊已經在今年正式商用。

本期對話嘉賓:楚慶,紫光展銳CEO。在通信、半導體領域從業20餘年,此前曾擔任過華為副總裁及海思半導體首席戰略官,2018年底履新紫光展銳。

第一財經:聽說您第一次去了浦東,是帶著失望回去的,有這麼回事嗎?

楚慶:第一次來浦東還是大學四年級,大概1992年底吧,浦東當時名氣已經很大了,我們經常從報紙、電視上看到有關浦東的報導,所以對浦東心存嚮往,到周末就幾經輾轉來到了浦東,整個行程花了差不多兩個多小時。到了浦東以後,很興奮,也頗為失望。我記得整個浦東就矗立了一個東方明珠,其他地方不是工地就是農田。當時也聽說了張江這個地方,但是後來實在找不到任何交通工具能過去,就放棄了,所以去張江看看的願望沒實現。第二次接觸浦東是1996年碩士畢業以後,我加入華為公司,是華為無線業務最早的一批人。

第一財經:也正因為此,你們最初並沒有選擇落戶浦東?

楚慶:當時公司派了我們幾個人到上海來創辦華為上海研究所,也在討論到底要不要放在浦東。來浦東看了一下,覺得這個地方可以工作,但是不知道怎麼生活,所以研究所第一個地點落在徐家匯了,大概是1999年遷到了浦東,那時候發現浦東完全不一樣了,真是日新月異。我畢業以後差不多24年的職業生涯,絕大多數時間在上海,在上海的話,絕大多數時間在浦東,也確實經歷了浦東的變化,這個想想都是心潮澎湃的。

第一財經:現在您覺得浦東對於晶片企業的吸引力在哪裡?整個行業的環境在哪些方面能夠對晶片企業有所幫助?

楚慶:現在浦東幾千家跟晶片、半導體相關的企業,這個聚集效應非常明顯,它們會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發展越來越快。我覺得現在的浦東,尤其是張江,已經形成這種局面了。還有這裡面人才集聚的價值,能夠給整個晶片產業的上下遊帶來化學反應。

「晶片產業需要螞蟻雄兵,更需要領軍企業」

第一財經:都說中國的晶片產業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但其實我們發現,在產業鏈每一個關鍵的節點上,從設計、製造、封測,甚至到製造設備和原材料,每一個點上,其實我們都已經出現了一些比較不錯的企業。我們的薄弱指的是哪裡?

楚慶: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沒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事實上不是在一些點上弱,是整條鏈都弱。半導體產業鏈非常長,最上遊是基礎材料,首先包括製造的襯底材料,就是晶圓,還包括微量元素構成的複雜材料,還有就是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氣體、液體,這些材料加起來林林總總有數百上千種。第二個是裝備製造,它是一個真正高精密的製造,是在完全看不到的微觀世界從事建樓的工作,而且要精確的建樓。第三個是工藝開發,這三個構成了產業的上遊。這三個環節合在一起以後,交給半導體製造廠,半導體製造廠把這些工藝對接成熟,形成能量產的生產線。再下面的話就是設計公司,設計公司是把整條產業鏈組裝在一起的,還有封裝和測試,中國封裝和測試佔有率是最高的。就整體而言,越往上遊推,我們在裡邊的佔有率越低。越往上段,競爭力差距越大,越往下段,競爭力越接近。

第一財經:作為國內晶片設計領域的領軍企業,您對晶片產業的發展有何建議?

楚慶:首先,我覺得就是堅持不要對企業進行特殊的補貼,因為政府這隻手伸進來的話,會造成蒙住企業雙眼的效應,讓企業看不見客戶和市場的需求,看到的是政府喜歡什麼,很難對企業自身形成一種反饋式的自我激勵。我覺得上海這方面把握火候是非常到位的。第二個,大企業要堅持做智慧財產權保護,所有的高科技企業核心都是智慧財產權,發展的好的企業,必定是在智慧財產權上有高積累的。第三,我覺得領軍企業的地位很重要,領軍企業是什麼段位,可能你整個群體就是什麼段位。從科技發展上來講,它總有一個尖端,就好比前面有一座山,領軍企業要把山劈開,後邊的螞蟻雄兵才能衝過去,只靠螞蟻雄兵去扳倒這座山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

「5G與工業4.0帶來的場景 人類無法想像」

第一財經:和您再聊一聊5G,這兩年可能行業最重要的一個突破就是5G時代的來臨,紫光展銳為5G做了哪些準備?

楚慶: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先回顧一下展銳的歷史,包括展訊和銳迪科,都跟移動通信有關。展訊大概成立於2001年,那個時候正好是2G,展訊第一個產品出來就落後產業一線競爭對手11年;到了3G,落後一線競爭對手大概7年;4G當時戰略失誤,落後了一線競爭對手接近9年。進入5G以後,2018年底,我們這個新的管理團隊到位,2019年拼搏了一年,把5G套片的發布大幅度往前提,跟一線競爭對手的市場發布時間差距縮短到六個月之內。

「基帶」,是英文Baseband的直譯,基帶晶片就是手機中的通信模塊,主要的功能是負責與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站進行交流,對無線信號進行調製、解調、編碼、解碼工作。紫光展銳作為與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五家5G基帶晶片供應商之一,可以提供一部手機所需的CPU、基帶、射頻、AI(人工智慧)、電源管理、連接、充電、音頻等完整套片,在5G智能生態中具備了完整的研發能力。

第一財經:從每一代的更迭來看,技術上有什麼樣的差異?

楚慶:5G恰恰是和4G有很大區別的一代。2G替代第一代移動通信的時候,是數字通信露頭了,3G實際上是把通信發展到了數據時代,那麼4G相對於3G來講,它不是一個數據率的簡單提升,是整個網絡深刻的變化,在於把不同通信域的牆壁打破,都被IP給統一了。所以每一次迭代,雖然只是數字上加了個1,但技術上都是根本性的變化,斷崖式的創新。那麼5G對於4G,也是一個斷崖式的創新。4G時代,我們使用4G智能機的人,平均一天花兩個多小時給手機,你跟任何親密的人都不可能花這麼多時間。也就是說,一個人能被「剝削」的時間,全都被智能機給「剝削」了。到了5G時代,人產生了新的想法,就是能不能把一切連接在一起?我看見周圍的石頭,我也想跟它交流一下,我也想讓周圍冷冰冰的電子設備聽我指揮,甚至能夠跟我互動,這個恰恰是5G最大的理想,還有很多是人無法想像得出的。

第一財經:還有哪些場景是人類想像不出的?

楚慶:我看到很多媒體文章在講工業4.0,我覺得99%都是有問題的,工業4.0在它真正到來之前,其實我們很難想像。它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也許能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一些,那麼能夠現在就清晰地描述工業4.0的,都是假工業4.0!大多數都是基於上一個時代,基於機電自動化時代的一種延伸想像,比如我的製造規模更大了,我的製造效率更高了,我覺得這個方向根本上都是錯的。工業4.0對人的滿足一定是個性化的製造,那麼這種製造系統一定有兩個特點:第一,它必須是連接的,每一個部件都是網源。第二,每一個部件都是智能化的,而且是深刻智能化的,它的理想是讓每一個PCB(電路板)都變成一個知識工作者,能夠主動創造價值,這才是工業4.0。

未來的三件事:「連接」、「智能」、「能源」

第一財經:剛才楚總給我們描述5G、工業4.0可能帶來的無限想像空間。我們也關注到,您履新紫光展銳以後,在企業內部做了很多大刀闊斧的改革動作。接下來,紫光展銳準備如何去做,去更好地抓住這個時代帶來的無限的機遇?

楚慶:未來我認為就是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有關連接的事情,5G代表的是連接技術,它就像一條船,但是如果沒有AI的話呢,它其實是一條空船。所以第二件事,是有關智能的事情,AI會導致人類社會的一個大革命。在AI之前,所有技術革命都是指向外的,都是使世界為我所用,但是AI恰恰是指向人類自身的,最終會導致價值創造模式的變化,整個社會架構的變革。所以我也要求展銳在做產品規劃的時候,要跟這兩件事有關,如果跟兩件事都有關係,一般來講是一個成功的規劃。第三件事,是有關能源的事情。前兩項有了,但是沒有能源,其實都動不起來。這個趨勢是攔不住的,跟得快的會成功,跟得慢的一定掉隊,這是個斷崖式的創新,那麼這對於電子器件會有大量的需求,所以我們今年組建了新的事業部,就是面向這個方向的。這是展銳的整體業務布局。

「希望展銳能成為科創板的壓艙石」

第一財經:去年五月,紫光展銳正式宣布啟動科創板計劃,到目前為止進展如何?

楚慶:進展非常順利,我們也希望能早日上市,能夠讓公司的管理包括財務管理、業務運營更加透明化、正規化,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

第一財經:您如何看待科創板的推出對於紫光展銳、乃至對於中國整個科技創新帶來的意義和價值?

楚慶:對我們來講,有幾個期待。一方面希望能夠對科創板起到一個壓艙石的作用,如果裡面公司太小,業務單薄,可能上下波動比較厲害。如果有一些比較基石性的公司進去的話,對穩定整個板塊我想是有比較大的作用,希望未來展銳能夠成為這個壓艙石之一。第二,獲得公眾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對展銳的發展也會提供更大的動力,我們也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一財經:今年是浦東的30而立,對於再出發的浦東,您有怎樣的寄語和期望?

楚慶:30而立,我們也深刻感覺到浦東的變化,感受到浦東所達到的新的高度。這次再出發,就不像第一次了,第一次實際上是懷著一種勇氣,並不知道前面是什麼,身後什麼都沒有。然而,第二次再出發的時候,其實有了一個堅實的平臺,那麼會更加成熟,更加穩健,爆發出來的能量也更大,這是浦東第二個春天,我們已經體會到了。

向未來,再出發。再出發,既是浦東踏入新時代的追夢之旅,也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茫茫徵程。

在紫光展銳的官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很醒目:「5G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野心勃勃的網絡連接計劃,它讓所有的石頭都可以上網,它將顛覆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激活超越想像的無限價值。AI是人類歷史上最野心勃勃的科技革命,它讓機器擁有了智慧的大腦,讓每一塊石頭都可以說話。 」

解鎖萬物互聯的全新時代,用AI讓人類的思考與創造更加高效。近日,紫光展銳發布《6G:無界,有AI》白皮書,白皮書預言,6G將打破傳統信息交互的界限,突破信息觸達的邊界,智能無處不在,構造了一個「無界,有 AI」的未來世界,6G建立的網絡連接將大到宇宙太空,小到人體細胞,實現虛擬與現實的深度融合……人類打開的永遠是一個潘多拉魔盒,但是人類會永遠再出發,科技的進步不會停息。

撰稿:武斌

編導:仇耀耀

製作人:蔡如一


30場對話暢敘30年家國情懷,看中國上海·浦東,如何再造一個新未來!

2020年是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而立之年。這30年的歷史性巨變,始於浦東這一千二百平方公裡的熱土地。從江畔爛泥渡路到國際金融城,從阡陌農田到一流張江科學城,平地裡長出陸家嘴的「上海高度」,蘆葦灘跑出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一網通辦織出服務企業的「上海溫度」。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在新的歷史結點上,三十而立的浦東又將如何勇擔使命再出發?

我們從30位財經人物和他們所代表的機構身上去尋找答案,記錄「浦東現象」、總結「浦東經驗」,」感受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精神」內核。

第一財經、東方財經•浦東頻道聯合推出特別節目——《乘風破浪——浦東30年,財經30人》大型人物訪談。30場對話暢敘30年家國情懷,看中國上海·浦東,如何再造一個新未來!

相關焦點

  • 5G與工業4.0場景人類無法想像 要做好三件事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5G與工業4.0帶來的場景 人類無法想像」第一財經:和您再聊一聊5G,這兩年可能行業最重要的一個突破就是5G時代的來臨,紫光展銳為5G做了哪些準備?楚慶: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看見周圍的石頭,我也想跟它交流一下,我也想讓周圍冷冰冰的電子設備聽我指揮,甚至能夠跟我互動,這個恰恰是5G最大的理想,還有很多是人無法想像得出的。第一財經:還有哪些場景是人類想像不出的?
  • 新松機器人:「智」高氣昂 領跑機器人馬拉松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同時,新松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研究院、新松工業4.0綜合研究院也在上海成立。第一財經:你們做了一個主動的選擇,落戶上海,紮根浦東。在您看來,浦東在上海乃至全國的機器人行業中佔據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楊躒:機器人分成兩個階梯,第一個階梯叫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就開始引進工業機器人了,國外很多工業機器人企業都在上海落戶。
  • 陳運文 挑戰人工智慧皇冠的「張江男」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陳運文:文字資料處理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領域,人類的智慧高度濃縮在文字裡面,它和人類文明息息相關,但是文字資料處理本身又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我們用短短幾個字,能夠表達氣象萬千的內容。比如一句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十個字就能表達非常豐富的含義。正因為它非常濃縮,所以讓計算機去閱讀很困難。
  • 尹志堯:永遠「38歲」,開發了「納米刻蝕機」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在70年裡面,人類微觀加工的能力不斷提高,把微觀器件縮小了一萬億倍。可以想像,我們現在用的手機,如果回到五六十年前,這個手機有多大,我算了一下,相當於200萬棟五層的大樓,裡面全部是電子管。第一財經:現在想來挺不可思議的。人類可以把方寸之間的精密世界做到細緻入「微」。
  • 我和浦東30年|胡小楠:一間房,讓我與浦東結緣30年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浦東融媒體中心4月份刊發《榮威杯「我和浦東30年」徵文大賽啟事》後,得到了廣大讀者和網友們的熱烈響應與踴躍投稿。通過一篇篇文字,我們再次感受到浦東這片熱土上發生的滄桑巨變,觸摸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中迸發出的激情和力量!今天我們推出的是《一間房,讓我與浦東結緣30年》,一起來看。
  • 新影像丨浦東激蕩30年 從昔日爛泥渡到國際金融中心
    老浦東人的記憶中有這麼一首民謠:「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路邊有個爛泥渡鎮,人行道過,沒有好衣褲。」那條每逢雨季就水漫金山的爛泥渡路,就是今天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寸土寸金的「銀城中路」。  蜿蜒黃浦江,把上海分割成了浦東、浦西兩塊。上世紀90年代以前,浦西是人口稠密的繁華都市,而浦東大部分地區則是阡陌農田、低矮棚屋。「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句老話就是當時上海人心態的真實寫照。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向全世界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在浦東大道141號曾是工人俱樂部的二層小樓裡,浦東開發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了。
  • 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時代大潮浩浩蕩蕩,奔騰不息,一路向前,無數見證者、推動者、實踐者的奮鬥徵程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匯聚成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大江大河。30年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平地而起,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潘晶:未來,每一個病房裡都會有一個機器人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2015年離職創立鈦米機器人,專注於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平臺的研發,率先將機器人產品應用於醫療領域,進入全國數百家醫院。潘晶20年紮根浦東張江,在張江完成從外企職員到創業者的角色轉變。疫情期間,潘晶設計的消毒機器人為阻斷疫情傳播、保護醫護人員健康做出了貢獻。
  • 工業4.0在能源場景中的應用(一)——傳統石油能源行業
    工業4.0最初由德國政府倡導,工業聯盟合作推進,涵蓋4大關鍵技術要素:· 物聯網(IoT)· 工業物聯網(IIoT);· 生產環節與生產設施,生產分析,與實際運營之間的信息實時互通· 從輔助人完成任務,轉變為輔助機器完成任務。
  • 浦東時報推出「我們的30年」特刊!小布帶你先睹為快→
    卷 首 語30年前,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開放浦東。30年鬥轉星移,30年滄海桑田。30年前,這裡阡陌縱橫,蘆葦搖曳,「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30年後,高樓萬丈平地起。如今浦西浦東,萬國建築群和摩天大樓隔江相望,站在黃浦江畔的外灘眺望過去, 420.5米高的金茂大廈,492米高的環球金融中心,632米高的上海中心,浦東陸家嘴區域的三幢摩天大樓,勾勒出魔都優美的城市天際線。
  • 水谷秀文:好風憑藉力 揚帆三十年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結緣浦東 破冰中國第一財經: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了水谷秀文先生。水谷秀文先生,您中文這麼好,和中國是深有淵源啊!水谷秀文:37年之前,1983年,我第一次來中國,當時我上大學三年級,在三年級那個暑假的兩個月裡,我到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
  • 浦東的治癌「高富帥」 創新了「中國方案」 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做好這個計劃,物理師要去覆核,驗證照在人身上的區域和劑量跟計劃是完全一樣的,如果都符合要求了,病人才開始真正的第一次放療。最後,臨床專家們會給每一個病人制定一個放療計劃,做多少次,每一次多少劑量,就是這樣的治療過程。第一財經:當初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落地的時候,聽說是沒有物理師的,是這樣的嗎?
  • 生活水平超過發達國家 開發開放30年浦東是怎樣實現的?
    來源:和訊房產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浦東GDP從60億元增長至萬億規模,翻160餘倍。作為上海的市轄區,這塊1210.4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所產生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江蘇無錫與浙江寧波。在這30年裡,浦東走出了一大批企業誕生、發展、崛起,走向世界。
  • 時政微視頻丨浦東30從頭越
    時政微視頻丨浦東30從頭越 2020-11-12 09:17:50 字號:A- A A+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最後更新: 2020-11-12 09:21:34
  • 戴曉堅:「四維空間」裡「建」證浦東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一座座跨江大橋,一條條越江隧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道路,世界一流的國際機場……浦東開發開放30年裡,飛越式發展的浦東交通樞紐設施,飽含著建設者們的智慧、勇氣與情懷,連通了浦東與浦西,浦東與全國,浦東與世界。本期對話嘉賓:戴曉堅,上海市公路學會理事長,曾任上海長江隧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兼上海市路政局局長,上海機場建設指揮部總指揮。
  • 羅德與施瓦茨在其工廠安裝並測試5G園區網絡,以探索工業4.0用例
    打開APP 羅德與施瓦茨在其工廠安裝並測試5G園區網絡,以探索工業4.0用例 羅德與施瓦茨 發表於 2020-12-23 09:21:05
  • 工業4.0的50個專用名詞點評!
    德國工業4.0計劃中提及的三個集成(橫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縱向集成),其本意就是要實現工廠邊界的突破,甚至突破生產車間的挑戰。縱向集成主要基於管理域和生產現場結合,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生產的效率和柔性,更多基於內部工廠資源的整合;而橫向集成則是跨越了供應商的邊界進行融合,形成了新的價值體系。
  • 30年·浦東故事丨起點:「浦東大道141號」
    【導言】今年,我們迎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而立之年的浦東早已「脫胎換骨」——從蛙聲一片的浦東稻田,到高聳雲天的「大廈森林」,再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跑出的「上海速度」,令人驚豔的巨變,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浦東30年③丨邁向深水港
    一批國際級航運機構集聚外高橋、洋山等樞紐型港區上海港貨櫃吞吐量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30年來從依傍黃浦江到立足小洋山從港口裝卸到一主多元從奮力追趕到全球第一外高橋和洋山兩大港區為浦東開放開發貢獻著港口力量
  • 天工開物4.0&設計大爆炸,見證人類智力奇觀丨大爆炸
    所謂天工開物是自然之力與人工造物的交融當下現代科技社會的生活圖景放在百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是人類世界的奇蹟 想像一下你坐在車裡,無需緊盯路況一手玩著手機,一手拿著咖啡而你的汽車卻在平緩地自動行駛這就是智能的魅力 神通廣大的智造者更關心未來當工業4.0遇上中國智造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又將是一場怎樣的生態革命 7月24號,工業智造大師們齊聚一堂未來的智能圖景、前瞻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