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30年③丨邁向深水港

2020-12-22 杭州網

港口城市有句名言

「城以港興,港為城用」

浦東開發開放前

這裡沒有一個貨櫃碼頭

如今

全球最大的自動化貨櫃碼頭

在洋山開港運行

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等

一批國際級航運機構

集聚外高橋、洋山等樞紐型港區

上海港貨櫃吞吐量

連續八年

位居世界第一

30年來

從依傍黃浦江到立足小洋山

從港口裝卸到一主多元

從奮力追趕到全球第一

外高橋和洋山兩大港區

為浦東開放開發

貢獻著港口力量

🔺1985年,貨櫃船靠泊上海港。

一條黃浦江,將上海分割成東西兩塊。

上世紀80年代,黃浦江以西人口密集、工廠林立、商業繁華,以東卻是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就連上海港也似乎厚「西」薄「東」,絕大多數港區建在西岸,浦東的港區屈指可數。開發浦東,就近建設一個新港實屬當務之急。

當時,外高橋是理想的建港選址,東出西進,十分方便,港區深水貼岸,可停靠3萬噸級巨輪。

開發浦東的龍頭工程

🔺1991年,上海港碼頭工人裝卸貨櫃。

1991年7月1日,外高橋港區打下第一根樁基,這是開發浦東的龍頭工程。從打下第一樁到竣工投產,這個擁有4個萬噸級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為240萬噸的新港區,用了僅僅28個月時間。建設速度之快,為中外建港史上所罕見,工程質量亦堪稱一流。

1993年10月30日,上海港外高橋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該工程使用岸線長度為990米,碼頭長度900米,共建成萬噸級泊位4個,年設計吞吐能力為240萬噸,前沿水深12米。

隨著貨櫃運輸的日益普及,上海港的「胃口」越來越大。貨櫃吞吐量在1994年突破100萬標箱後,進入發展快車道。黃浦江兩岸的12個裝卸區已無法滿足需求,鄰近長江口的外高橋在多個備選港區中逐漸嶄露頭角。

1997年4月,外高橋港區一期碼頭貨櫃化改造立項,計劃將原4個泊位改建為3個貨櫃專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60萬標箱,新增配套貨櫃裝卸機械76臺。同年9月,建於高橋咀的外高橋二期新建貨櫃碼頭工程啟動。

1998年,外高橋港區一期碼頭完成改造,當年碼頭通過能力達到675萬標箱。

1999年9月,外高橋港區二期貨櫃專用碼頭投用試運行,建設3個萬噸級泊位,可同時接納兩艘第三、第四代貨櫃船和一艘第二代貨櫃船靠泊作業,承接了7條國際貨櫃運輸航線船舶的作業任務,暫時緩解了上海港貨櫃吞吐能力不足的問題。

🔺上海港外高橋港區二、三、四、五期貨櫃碼頭群。

然而,碼頭改造後的設計吞吐能力依然趕不上激增的實際貨物吞吐量。

1998年,上海港貨櫃設計吞吐能力為230萬標箱,實際完成306.6標箱,2000年完成560萬標箱以上,2002年完成800萬標箱。受航道和泊位水深條件限制,上海港每年都在超負荷運營,急需尋找更深的港區。 

🔺2003年11月30日,上海港第1000萬箱貨櫃起運儀式在外高橋碼頭舉行。

尋找更深港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就已開始尋找深水港。到1995年9月,基本鎖定洋山。上海市向國務院上報的《洋山港初步規劃工作大綱》提出設想:跳出長江口,在距蘆潮港約30公裡的大、小洋山島建設貨櫃樞紐港。那裡,有16米的水深,有大片處女地可供建設專業貨櫃泊位。

在洋山建設深水港區,涉及上海和浙江兩個省市,交通運輸部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前前後後用了數年時間。

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打下第一根樁,3年後開港投用,包含5個貨櫃深水泊位,岸線總長1600米,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終於有了超過15米水深的貨櫃碼頭。

🔺施工期間的洋山深水港區一期碼頭。

洋山港區歷經20餘年分四期建設。2017年12月10日,擁有7個貨櫃泊位、貨櫃碼頭岸線長2350米的洋山深水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試生產。試生產期間,16臺橋吊、88臺軌道吊、80臺自動導引車全部投產,生產管理系統功能更加完備,設備性能不斷提升,碼頭晝夜最高吞吐量達到14451標箱。

🔺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裝卸現場。

2018年12月25日,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通過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組織的竣工驗收。經核定,碼頭可以安全可靠地服務15萬噸級大船。

自動化碼頭有顆「中國芯」

在洋山港自動化碼頭

有「不會迷路」的自動引導車

由地面6萬多枚磁釘精準導航

有「聰明靈活」的橋吊和軌道吊

可遠程輕鬆操控

還有獨一無二的「中國芯」——

智能生產管理控制系統(TOS)

這是碼頭運行的「大腦」

🔺6萬多枚磁釘感應引導自動化運輸車駛往目標箱區。

作為裝卸主力軍的「橋吊」,通過無人駕駛的大小自動引導車配合中轉平臺上的機械臂,可對貨櫃鎖進行全自動拆裝。在360度遠程操控室,工作人員通過TOS系統發出設備裝卸指令,提供綠色、高效、安全的裝卸服務。

碼頭生產運營各環節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真正實現了港口服務從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的革命性轉變。

🔺上海港洋山港區自動化碼頭。

洋山深水港區已成為國際一流的現代化貨櫃港區,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組合港作用充分發揮,貨櫃船隊規模躋身世界前列。

🔺洋山港深水港區貨物接卸。

如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軟硬兼施」,企業成群、產業成鏈、要素成市。世界各大班輪公司在上海港開設了通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航班。

上海港標箱貨櫃年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箱,進出長江黃金水道的貨物佔比達四分之一以上。每月國際航班數超過1300班,覆蓋了亞歐航線、美洲航線、中東航線、非洲航線、東南亞航線。

隨著深水港泊位和航道的拓深、擴展,貨櫃疏運網絡的延伸、完善,航運要素加快集聚、服務能級不斷提升,浦東高質量發展有了更亮的底色。


相關焦點

  • 新影像丨浦東激蕩30年 從昔日爛泥渡到國際金融中心
    老浦東人的記憶中有這麼一首民謠:「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路邊有個爛泥渡鎮,人行道過,沒有好衣褲。」那條每逢雨季就水漫金山的爛泥渡路,就是今天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寸土寸金的「銀城中路」。  蜿蜒黃浦江,把上海分割成了浦東、浦西兩塊。上世紀90年代以前,浦西是人口稠密的繁華都市,而浦東大部分地區則是阡陌農田、低矮棚屋。「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句老話就是當時上海人心態的真實寫照。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向全世界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在浦東大道141號曾是工人俱樂部的二層小樓裡,浦東開發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了。
  • 戴曉堅:「四維空間」裡「建」證浦東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一座座跨江大橋,一條條越江隧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道路,世界一流的國際機場……浦東開發開放30年裡,飛越式發展的浦東交通樞紐設施,飽含著建設者們的智慧、勇氣與情懷,連通了浦東與浦西,浦東與全國,浦東與世界。本期對話嘉賓:戴曉堅,上海市公路學會理事長,曾任上海長江隧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兼上海市路政局局長,上海機場建設指揮部總指揮。
  • 時政微視頻丨浦東30從頭越
    時政微視頻丨浦東30從頭越 2020-11-12 09:17:50 字號:A- A A+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最後更新: 2020-11-12 09:21:34
  • 一部手機「雲遊浦東」!上海浦東VR全域文旅地圖發布 720°帶您...
    「看100年中國到上海,看30年發展來浦東」。VR全景閱讀+VR全域導覽,一部手機帶您全域雲遊「開放的浦東、世界的會客廳」。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VR雲遊浦東(浦東30年.1990):浦東開發陳列館(1990年4月18日,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
  • 30年,浦東給世界創下一個奇蹟!
    這個佔上海1/5面積、1/4人口的區域, 30年來的每一天都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30年的時間,幾乎走完紐約東京百年的道路, 浦東新區,你太牛了!
  • 30年·浦東故事丨起點:「浦東大道141號」
    【導言】今年,我們迎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而立之年的浦東早已「脫胎換骨」——從蛙聲一片的浦東稻田,到高聳雲天的「大廈森林」,再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跑出的「上海速度」,令人驚豔的巨變,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李強書記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 奮力創造...
    202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蹟》  以下是文章全文:  今年是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各地大力支持下,上海歷屆市委、市政府貫徹「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戰略意圖,舉全市之力推進浦東開發開放。
  • 新松機器人:「智」高氣昂 領跑機器人馬拉松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成立於2000年的新松機器人,隸屬中國科學院,本部位於瀋陽。2014年,旨在形成對國內南方區域以及海外市場的覆蓋,瀋陽新松機器人南下上海,落戶浦東金橋,設立國際總部,與原先在瀋陽的總部形成「雙總部」。之後,新松機器人繼續加碼浦東,2018年,新松在上海臨港的產業基地投入使用,主要用於新型智慧機器人產品及核心部件的中試、生產。
  • 【中國科學報】浦東30年交通巨變 「同濟智慧」無處不在
    其中老校長情系洋山深水港、東海大橋、南浦大橋建設的故事再一次令人動容。這僅是同濟人主動擔當作為,積極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為浦東開發開放30年貢獻眾多「同濟智慧」的一個縮影。跨江大橋+越江隧道,連通浦江兩岸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決定修建跨越黃浦江的南浦大橋。考慮到技術難度,上海市政府原已接受日本提出的免費設計並提供低息貸款的建設建議。
  • 浦東的治癌「高富帥」 創新了「中國方案」 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為什麼會選擇在浦東落地?郭小毛:我們腫瘤的放射治療已經走過了100多年,質子治療的研究也走過了70年,但是重離子的研究只有20多年。那麼,質子和重離子能夠體現在一臺機器上面,這是全世界第三臺。浦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為了把浦東建設成一個科創高地,選擇在浦東落地,可能有這樣布局的考慮。
  •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上海浦東把開放「王牌」打出時代新內涵
    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陳高宏看來,回顧浦東開發開放30年,之所以能一步一個腳印邁向前進,最根本的保證和最深刻的經驗就是,浦東在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自身也升華為一面「旗幟」、一種精神,這就是:始終忠於黨和國家的政治戰略大局,始終敢於在黨和國家面臨風險挑戰時勇擔使命,始終善於在科學把握國際國內大勢中實現國家戰略。
  • 水谷秀文:好風憑藉力 揚帆三十年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歷史選擇了浦東,改革選擇了浦東,伊藤忠選擇了浦東,水谷秀文選擇了浦東。而浦東是這個時代下潮頭勇者中流擊水最明智的選擇。從阡陌交通到高樓林立,從冷僻鄉村到繁華都市,從人跡罕至到萬商雲集,從寂寂無名到全球矚目,浦東30年間的滄桑巨變,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上海伊藤忠則成為外資在浦東、在上海30年發展的見證。
  • 我和浦東30年|胡小楠:一間房,讓我與浦東結緣30年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浦東融媒體中心4月份刊發《榮威杯「我和浦東30年」徵文大賽啟事》後,得到了廣大讀者和網友們的熱烈響應與踴躍投稿。通過一篇篇文字,我們再次感受到浦東這片熱土上發生的滄桑巨變,觸摸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中迸發出的激情和力量!今天我們推出的是《一間房,讓我與浦東結緣30年》,一起來看。
  • 克裡米亞深水港項目:中國投資何去何從?
    烏克蘭於當地時間5月29日宣布億萬富翁波羅申科當選該國總統,這個消息發布之後的短短數小時之後,烏克蘭駐華大使奧列格·焦明於北京時間30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宣稱,中國商人王靖此前籤署在克裡米亞投資建設深水港的項目將「無法實現」。
  • 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時代大潮浩浩蕩蕩,奔騰不息,一路向前,無數見證者、推動者、實踐者的奮鬥徵程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匯聚成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大江大河。30年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平地而起,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陳運文 挑戰人工智慧皇冠的「張江男」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2015年,陳運文從張江高科旗下的天之驕子孵化器內起步,帶領「張江男天團」創立達而觀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專注於利用語義理解和文本智能處理,創業初期即獲得首輪融資1000萬元。2016年4月,加入浦東軟體園的企業孵化培育平臺,在浦東張江這一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地上不斷耕耘,經過近5年的發展,達觀數據以強大的文本自動化處理能力蜚聲業內外,成為領域內的獨角獸。
  • ...30年,我也是見證者」!專訪《新時代的浦東》特種郵票設計師韓秉華
    「我跟《新民晚報》真是很有緣分啊,之前發行《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郵票的時候就接受過你們的採訪,這次設計《新時代的浦東》特種郵票,大家又見面了。」香港知名設計師韓秉華說,「我是1986年來的上海,當時浦東還沒有發展起來,還比較荒蕪。
  • 浦東,就是上海!
    上海從開埠算起歷史不過170多年,如今GDP長期領跑全國;而浦東新區成立不過30年,卻如同一支最大的「牛股」:30年來30個「漲停」,從1990年到2019年GDP漲幅超過210倍,一路高歌猛進。「浦東」首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得到確認是在1958年,當時的上海,早就在日本作家的筆下有了「魔都」的威名。而僅3年之後,浦東又撤銷建制,直至1992年,浦東新區才正式設立。
  • 尹志堯:永遠「38歲」,開發了「納米刻蝕機」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1944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1984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化學博士後,在矽谷從事半導體行業二十年,參與並領導了國際幾代等離子體刻蝕機的研發,成為微觀設備領域的「最強大腦」之一。
  • 四維空間裡「建」證浦東發展丨而立浦東再出發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浦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從江畔爛泥渡路到國際金融城,從阡陌農田到一流張江科學城,平地裡長出陸家嘴的「上海高度」,蘆葦灘跑出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一網通辦織出服務企業的「上海溫度」。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三十而立的浦東又將如何勇擔使命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