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城市有句名言
「城以港興,港為城用」
浦東開發開放前
這裡沒有一個貨櫃碼頭
如今
全球最大的自動化貨櫃碼頭
在洋山開港運行
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等
一批國際級航運機構
集聚外高橋、洋山等樞紐型港區
上海港貨櫃吞吐量
連續八年
位居世界第一
30年來
從依傍黃浦江到立足小洋山
從港口裝卸到一主多元
從奮力追趕到全球第一
外高橋和洋山兩大港區
為浦東開放開發
貢獻著港口力量
🔺1985年,貨櫃船靠泊上海港。
一條黃浦江,將上海分割成東西兩塊。
上世紀80年代,黃浦江以西人口密集、工廠林立、商業繁華,以東卻是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就連上海港也似乎厚「西」薄「東」,絕大多數港區建在西岸,浦東的港區屈指可數。開發浦東,就近建設一個新港實屬當務之急。
當時,外高橋是理想的建港選址,東出西進,十分方便,港區深水貼岸,可停靠3萬噸級巨輪。
開發浦東的龍頭工程
🔺1991年,上海港碼頭工人裝卸貨櫃。
1991年7月1日,外高橋港區打下第一根樁基,這是開發浦東的龍頭工程。從打下第一樁到竣工投產,這個擁有4個萬噸級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為240萬噸的新港區,用了僅僅28個月時間。建設速度之快,為中外建港史上所罕見,工程質量亦堪稱一流。
1993年10月30日,上海港外高橋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該工程使用岸線長度為990米,碼頭長度900米,共建成萬噸級泊位4個,年設計吞吐能力為240萬噸,前沿水深12米。
隨著貨櫃運輸的日益普及,上海港的「胃口」越來越大。貨櫃吞吐量在1994年突破100萬標箱後,進入發展快車道。黃浦江兩岸的12個裝卸區已無法滿足需求,鄰近長江口的外高橋在多個備選港區中逐漸嶄露頭角。
1997年4月,外高橋港區一期碼頭貨櫃化改造立項,計劃將原4個泊位改建為3個貨櫃專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60萬標箱,新增配套貨櫃裝卸機械76臺。同年9月,建於高橋咀的外高橋二期新建貨櫃碼頭工程啟動。
1998年,外高橋港區一期碼頭完成改造,當年碼頭通過能力達到675萬標箱。
1999年9月,外高橋港區二期貨櫃專用碼頭投用試運行,建設3個萬噸級泊位,可同時接納兩艘第三、第四代貨櫃船和一艘第二代貨櫃船靠泊作業,承接了7條國際貨櫃運輸航線船舶的作業任務,暫時緩解了上海港貨櫃吞吐能力不足的問題。
🔺上海港外高橋港區二、三、四、五期貨櫃碼頭群。
然而,碼頭改造後的設計吞吐能力依然趕不上激增的實際貨物吞吐量。
1998年,上海港貨櫃設計吞吐能力為230萬標箱,實際完成306.6標箱,2000年完成560萬標箱以上,2002年完成800萬標箱。受航道和泊位水深條件限制,上海港每年都在超負荷運營,急需尋找更深的港區。
🔺2003年11月30日,上海港第1000萬箱貨櫃起運儀式在外高橋碼頭舉行。
尋找更深港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就已開始尋找深水港。到1995年9月,基本鎖定洋山。上海市向國務院上報的《洋山港初步規劃工作大綱》提出設想:跳出長江口,在距蘆潮港約30公裡的大、小洋山島建設貨櫃樞紐港。那裡,有16米的水深,有大片處女地可供建設專業貨櫃泊位。
在洋山建設深水港區,涉及上海和浙江兩個省市,交通運輸部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前前後後用了數年時間。
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打下第一根樁,3年後開港投用,包含5個貨櫃深水泊位,岸線總長1600米,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終於有了超過15米水深的貨櫃碼頭。
🔺施工期間的洋山深水港區一期碼頭。
洋山港區歷經20餘年分四期建設。2017年12月10日,擁有7個貨櫃泊位、貨櫃碼頭岸線長2350米的洋山深水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試生產。試生產期間,16臺橋吊、88臺軌道吊、80臺自動導引車全部投產,生產管理系統功能更加完備,設備性能不斷提升,碼頭晝夜最高吞吐量達到14451標箱。
🔺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裝卸現場。
2018年12月25日,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通過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組織的竣工驗收。經核定,碼頭可以安全可靠地服務15萬噸級大船。
自動化碼頭有顆「中國芯」
在洋山港自動化碼頭
有「不會迷路」的自動引導車
由地面6萬多枚磁釘精準導航
有「聰明靈活」的橋吊和軌道吊
可遠程輕鬆操控
還有獨一無二的「中國芯」——
智能生產管理控制系統(TOS)
這是碼頭運行的「大腦」
🔺6萬多枚磁釘感應引導自動化運輸車駛往目標箱區。
作為裝卸主力軍的「橋吊」,通過無人駕駛的大小自動引導車配合中轉平臺上的機械臂,可對貨櫃鎖進行全自動拆裝。在360度遠程操控室,工作人員通過TOS系統發出設備裝卸指令,提供綠色、高效、安全的裝卸服務。
碼頭生產運營各環節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真正實現了港口服務從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的革命性轉變。
🔺上海港洋山港區自動化碼頭。
洋山深水港區已成為國際一流的現代化貨櫃港區,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組合港作用充分發揮,貨櫃船隊規模躋身世界前列。
🔺洋山港深水港區貨物接卸。
如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軟硬兼施」,企業成群、產業成鏈、要素成市。世界各大班輪公司在上海港開設了通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航班。
上海港標箱貨櫃年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箱,進出長江黃金水道的貨物佔比達四分之一以上。每月國際航班數超過1300班,覆蓋了亞歐航線、美洲航線、中東航線、非洲航線、東南亞航線。
隨著深水港泊位和航道的拓深、擴展,貨櫃疏運網絡的延伸、完善,航運要素加快集聚、服務能級不斷提升,浦東高質量發展有了更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