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剛剛落幕,對浙江29萬餘名考生來說,相比高考作文題,語文試卷上的一套閱讀理解題風頭更盛。不少考生戲稱「十年寒窗,敗給一條草魚。」
今年浙江高考語文卷閱讀理解部分,選取了青年作家鞏高峰的短篇小說《一種美味》。文章的寫作背景置於物質匱乏的年代,描寫了主人公6歲時,一家人第一次喝魚湯的記憶。文章最後寫道,從鍋裡跳出來的魚「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而閱讀理解的最後一題,正是要求考生對「詭異的光」進行理解。
考試結束後,這套閱讀理解題遭遇不少浙江考生「喊難」,而伴隨著考生一頭霧水,「詭異的光」以及文章原作者鞏高峰隨即走紅。鞏高峰在微博回復一名網友的提問時稱「本來是搞笑的,誰知道有這麼一出」,隨即被理解為「高考閱讀打敗原作者」,並被指其批判試卷出題人。
自6月7日起,「詭異的光」、「鞏高峰」和「高考閱讀打敗原作者」相繼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而鞏高峰也在微博上被眾多考生「圍觀」,向其尋求他的「標準答案」。
6月9日,鞏高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稱,「本來是搞笑的」並非批判出題老師曲解自己的文章。他稱,9日下午對完答案,發現自己做出的答案和標準答案有80%是吻合的,說明出題者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章。與此同時,他表示,這套閱讀理解題之所以被眾多考生「喊難」,可能因為考生大多是95後這代孩子,「完全沒有那種生活經驗。」而對於有網友質疑其藉此事炒作,他則回復稱「蹭熱度」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我寫的東西。」
對話
對了答案 正確部分差不多80%
記者:怎麼看待你公開回復網友「本來是搞笑的,誰知道有這麼一出」,被理解為「高考閱讀打敗原作者」?
鞏高峰:這完全是個誤會。我說的那句話是我之前發的一個微博。7日那天高考,我湊熱鬧,發微博說「馬上上考場了」,我說的是(發微博)這個是為了搞笑。現在很多人以為我說文章的結尾是搞笑的,這完全是個誤會。
記者:怎麼評價浙江高考選用了你的文章作為閱讀理解試題,並設置賞析「詭異的光」這樣的題目?
鞏高峰:這兩天朋友給我發來各類新媒體或者報紙發的文章,都說我的意思是批判出題的老師在過度曲解(我的文章),但我本人的想法是,這個小說我寫完了,跟我就沒關係了,誰愛怎麼解讀都是可以的,那老師拿去出題當然也是可以的,老師怎麼想的,我也沒辦法左右。
記者:作為作者,怎麼理解「詭異的光」這樣的試題?
鞏高峰:我今天(6月9日)早上剛剛把這套題做了,回頭會把答案公布出來。
記者:你自己做了一遍這些試題?
鞏高峰:不做不行,現在微博上私信每分鐘都有上百條。大家說不管標準答案什麼樣,說「你是作者,我就想看你來做一個版本」。
記者:那你自己做出來的答案,跟標準答案是否有差距?
鞏高峰:因為之前(我的文章)入選中考或者高考模擬試卷,已經發生過十多次了。幾年前,我外甥也讓我做過自己文章的考試題,那次就是勉強及格,所以這次我原本估計,及格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我下午跟網上公布的標準答案對了一下,出乎我意料的是,正確部分差不多80%。
記者:你的答案和標準答案有百分之八十吻合?
鞏高峰:是的,所以我覺得出題老師對我的這篇文章理解得很透徹,特別贊。
考生喊難 他們沒那種生活經驗
記者:考完試,很多考生都對這套閱讀理解題「喊難」。
鞏高峰:這套題的確有難度,特別是對95後這代孩子來說,他們完全沒有那種生活經驗,也沒辦法理解(文中人物)他們的情緒。
記者:你創作《一種美味》這篇小說的背景是怎樣的?
鞏高峰:這篇小說裡寫的事情不是我自己的經歷,是我好朋友的經歷,真實性大概有七八成,虛構的部分是為了小說體裁的需要。但是文章結尾「詭異的光」這句,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象徵)意義。我覺得網友在討論「詭異的光」,是情緒宣洩的一個點而已,沒有「詭異的光」,也還有「草魚」呢。
記者:那你覺得考生怎樣才能在這次閱讀理解裡得高分?
鞏高峰:高考,我認為就是一種「遊戲」嘛,參加高考就必須遵守遊戲規則,你考試的時候就必須揣摩一下出題老師的想法,不然的話你就拿不了高分。這個事情你不能怪老師也不能怪我。
記者:你的文章之前也入選過多次考試試題,但好像都沒有這次這麼熱。
鞏高峰:對呀,這次很奇怪啊。我原來也想不通,因為每年都是高考作文題會比較熱。而且,浙江嚴格來說也不算高考大省,考生也就在30萬人左右,這個也就是一道閱讀題,總分20分。後來我想了想,可能老師和學生都覺得這道題太難了。大家可能覺得得分不高,需要一個發洩的途徑,找不到出題的老師,就找到作者了。我也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就放鬆一下。
記者:「詭異的光」這個話題熱了之後,看到你微博上公布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有人評價說你在藉機炒作自己。
鞏高峰:我這20萬粉絲也不算什麼大號,那我就這一兩天的熱度,現在不宣傳,難道等過氣了沒人看了再宣傳嗎?大家覺得我在炒作也好,藉機打廣告也好,沒關係,我就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我寫的東西,這也沒什麼錯。(北京青年報)
浙江高考閱讀題太難 原文作者:對不起 我也答不出
6月7日,語文科高考結束,不知道其他考生如何,但浙江考生似乎過得並不怎麼好。許多浙江考生表示,今年的語文閱讀題《一種美味》太難,許多人笑稱,「高中三年,竟然輸給了一條草魚」(文章裡的美味,指的是草魚),而該文作者鞏高峰也被眾多網友人肉了出來,而讓大家覺得好玩的是,他自己對於自己的文章也只能「閱讀」無法「理解」,「標準答案沒出來,我怎麼知道我想表達什麼,我怎麼知道結尾有什麼意義。」
作者回應"浙江高考題打敗原作者":這完全是個誤會
2017年高考剛剛落幕,對浙江29萬餘名考生來說,相比高考作文題,語文試卷上的一套閱讀理解題風頭更盛。不少考生戲稱「十年寒窗,敗給一條草魚。」
今年浙江高考語文卷閱讀理解部分,選取了青年作家鞏高峰的短篇小說《一種美味》。文章的寫作背景置於物質匱乏的年代,描寫了主人公6歲時,一家人第一次喝魚湯的記憶。文章最後寫道,從鍋裡跳出來的魚「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而閱讀理解的最後一題,正是要求考生對「詭異的光」進行理解。
讓網友心疼浙江考生的語文題"詭異的光"答案是啥?
對於這道導致二十萬考生及吃瓜群眾去其微博下「求解釋」的閱讀理解題,原作者鞏高峰是這麼說的……
「十年寒窗,敗給一條草魚」。剛剛落幕的2017年高考中,浙江省語文試卷中的一道閱讀理解題,引發輿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