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僅是一種稱謂,更蘊含著敬意與傳承。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著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仍固守信念。在市場強勢奔襲的時代,先生們還教書、做人的一盞燈。文化的傳燈人,站在通往詩誘惑,為後生晚輩持起讀書的庇所。
葉嘉瑩是中國古典屆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包容的情懷,任風吹雨打需耐得住寂寞、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渡人無數,在浮躁喧囂中,引領眾生回歸心靈。作為一個承習"舊道德,新知識」家教的女子,葉嘉瑩借他度過憂禍,獲得療愈。在詩詞這樣一種古老而蘊藉的文學形式中,葉嘉瑩開了自己多難、真實而又審美的一生。
葉嘉瑩,女,1924年7月出生,號迦陵,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現為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葉嘉瑩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系。曾任臺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並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5年10月18日,阿爾伯塔大學授予葉嘉瑩榮譽博士學位,成為該校文學榮譽博士。2016年3月21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葉嘉瑩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2018年4月,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名單。榮獲2018年度最美教師稱號。2018年12月,入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候選人。
01捐財產
「心有持守,就活得平安而快樂」
2018 年6月3日,葉嘉瑩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用於設立「迦陵基金」,繼續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贈1857萬元。談及向南開大學捐贈的事情,葉嘉瑩坦言自己「不是一個對現實利益很關心的人。」她說:「我從來不為自己的得失利害而憂慮煩惱,這也是我為什麼經歷那麼多挫折、苦難,居然還頑強地活下來了,就是因為我對世俗的成敗有持守,這樣我的內心就活得「心有持守,得失不在乎,內心有理想。
《論語》是葉嘉瑩童年時所讀的第一冊啟蒙讀本,也是對她平生影響最大,使她受益最多的一本書。自幼姨母教她背念《論語》,由於姨母覺得她年紀尚小,所以講書時並不斤斤於字句訓詁,而著重說明義理大略。葉嘉瑩對書中義理並無深刻了解,卻極感興趣。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葉嘉瑩表示這是她所注重的真正美好的理想。
02古詩詞
「讓年輕人在雜亂的塵世中不迷亂」
1945年大學畢業,葉嘉瑩開始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從臺灣到美國,從美國到大陸,她的足跡遍及數百所大學,風雨六十載,桃李滿天下。生於戰亂,長於動蕩,葉嘉瑩歷經了去國離鄉的悲哀與痛楚。時代的洪流裡,憂患接連而至。17歲失去母親,她寫了8首《哭母詩》,52歲女兒去世,她寫了10首《哭女詩》。「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一生經歷的大悲大苦太多,近百年的歲月,很多事情葉先生都已經記不真切,,但詩詞成了她最重要的陪伴,一生的起伏盡在這抑揚頓挫的平平仄仄裡。
葉嘉瑩說:「我現在活了快一個世紀了,我這一輩子要做的就是把中國的吟誦傳下去。」「我是真的喜愛詩詞總想把我所懂得的、體會的的詩詞的美好內涵傳播出去不然上對不起古人,下對不起後來的年輕人。我別無所長,就是喜歡詩詞,而且願意把我喜歡的詩詞介紹給年輕人」她表示:「希望可以把古代傳統文化的精華,把古的詩人、詞人們的生命、理想、志意、品德、修養,帶著鮮的生命流傳下來。能夠讓年輕人不至於茫然,不至於耳乎五音,目迷乎五色,不在這雜亂的塵世之中迷亂,能真實認清人生最寶貴的生活方式,認清生存的理想,我的那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故以一言以蔽之:詩,讓我們的心靈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