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開發銀行: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可能高達8.8萬億美元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外匯網

原標題:亞洲開發銀行: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可能高達8.8萬億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五表示,今年全球因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在5.8萬億-8.8萬億美元間,幾乎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較其稍早估計增加一倍以上,因防疫封鎖措施癱瘓了經濟。

亞行的預估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4%-9.7%,比其4月的預測糟糕。亞行4月預估全球經濟損失可能在2.0萬億至4.1萬億美元之間,取決於防疫封鎖措施實施的時間有多久。

「這個新的分析呈現出新冠肺炎可能造成極重大經濟影響的廣泛前景。」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說,「它也凸顯出政策幹預可發揮重要作用,幫助降低經濟損失。」

亞行指出,區間高端是假設對移動和企業的限制舉措持續六個月;區間低端則假設持續三個月。

在此次衛生危機導致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實際上陷入停滯後,幾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增加,引發廣泛的旅行限制和居家令。

全球近30萬人因病毒引起的併發症死亡,感染病例超過430萬。

亞洲開發銀行(ADB)稱,為控制疫情蔓延而採取的措施在亞洲可能造成1.7萬億至2.5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給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1萬億至1.6萬億美元之間。

旅行限制和封鎖措施可能使全球貿易減少1.7萬億至2.6萬億美元。

全球央行積極行動,採取緊急降息和財政刺激措施,幫助抗擊疫情。疫情導致金融市場重挫,引發對全球經濟深度衰退的擔憂。

亞行建議加強衛生系統,以及收入和就業保護,以避免更加艱難的復甦。亞行說,各國政府採取的持續措施可能會將疫情的經濟影響降低至多40%。

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可能會失去1.58億至2.42億份工作,其中70%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詹姆斯·維拉福特表示,由於亞洲製造業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該地區在失業人口中所佔比例更大。

維拉福特說,雖然製造業和酒店業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但其他行業的熟練工人也可能面臨臨時工作崗位的流失。

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在網上新聞發布會上說,隨著消費和投資的下降,全球的工資水平將會下降,尤其是美國和歐洲。

他說:「這是一種健康風險,並不是由根本的經濟問題造成的。」「明智的衛生政策和遏制政策確實是關鍵。」

相關焦點

  • 亞洲開發銀行:疫情將造成全球GDP損失約0.1%-0.4%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亞行:疫情將造成全球GDP損失約0.1%-0.4%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3月6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仍在持續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將對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諸多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疫情對亞洲經濟體轉型提出新要求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疫情衝擊對亞洲經濟體轉型提出新要求——訪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哈邁德·M·賽義德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哈邁德·M·賽義德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務之急是控制疫情,制定和執行有效的公共衛生戰略是重中之重。同時,疫情也對中國等亞洲經濟體經濟轉型提出了新要求。日前,亞洲開發銀行(亞行)在此前65億美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援助基礎上,追加135億美元用於幫助成員體應對疫情衝擊。
  • 人為風險造成全球城市年均3200億美元經濟損失
    受調查的279座城市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共同創造了35.4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因22種風險遭受的年均經濟損失高達5465億美元。  報告中體現的主要趨勢有:  • 人為風險對全球經濟的威脅加大。人為風險造成的風險GDP佔全球總風險GDP的59%,其中金融市場崩盤是最大的風險威脅——平均每年造成全球城市1033億美元的預期經濟損失。與此同時,國家間衝突成為第二大風險威脅,預計為全球城市造成年均8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反映了全球範圍內地緣政治引起的不穩定性呈上升趨勢。  • 氣候變化是一個主要的風險源頭。
  • 疫情能拖垮美國經濟嗎 損失或近8萬億美元
    目前美國疫情十分嚴峻,受疫情影響美國的經濟也停滯了,那麼疫情能拖垮美國經濟嗎?有專家預計美疫情損失或達8萬億美元,所以2020年美國衰退已經成為定局,而且失業率也在不斷飆升。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發布數據,在新冠流行病後,從2020年到2030年的10年內,美國經濟可能損失7.9萬億美元。預計企業關閉和社會距離控制將限制消費者支出,最近的能源價格下跌也將導致美國在能源領域的投資急劇下降。國會預算辦公室認為,疫情爆發後,美國經濟可能需要十年才能恢復。
  •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賽義德:進一步擴充各類資源幫助成員體應對疫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5日訊(記者 田原)4月13日,亞洲開發銀行(亞行)在此前65億美元抗擊新冠疫情援助基礎上,追加135億美元用於幫助成員體應對疫情對宏觀經濟和公共衛生的衝擊。賽義德介紹稱,亞行目前總額高達200億美元的一攬子援助資金中,將有130億美元通過其反周期支持機制下設立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應對方案幫助各成員體政府推行有效的反周期支出計劃,重點是關注貧窮人口和弱勢群體。在此過程中,亞行一直在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他多邊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以及中美等國疾控部門協同合作。
  • 損失或超35萬億!全球經濟復甦開始「剎車」,會再次崩盤嗎?
    擔憂是多方面的:①隨著冬季即將到來,疫情可能會惡化,而新冠疫苗仍未問世;②銀行對貸款償還的延期即將停止;③11月美國總統大選到來之前,國際貿易局勢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削弱商業信心;④消費者信心依然低迷;⑤新一輪經濟刺激方案的談判陷入僵局。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航空業下降60%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該論文指出,政府實施的防止新冠肺炎傳播的政策對全球能源需求產生巨大衝擊。隨著全球大量人口被要求待在家中、國際邊境關閉,消費率和運輸率都相應下降。不過,全球實時排放數據的缺失增加了量化這種衝擊的難度。
  • 已倒塌的全球最高樓:花155億建造,倒塌後卻造成全球6.8萬億損失
    整個建築成本高達4億美元,相當於2018年的22.7億美元,相當於155億美元,儘管世界最高建築物的最終記錄並沒有停留很長時間,但超越了西爾斯大廈,但隨著雙子塔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的世界最高建築,在當時世界上非常有名,建築物的外觀和設計都受到人們的認可。然而,世界貿易中心是一場災難。
  • 亞洲開發銀行撥款2030萬美元助發展中成員獲得新冠疫苗
    來源:央視原標題:亞開行撥款2030萬美元助發展中成員獲得新冠疫苗11月17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消息稱,亞開行已撥款2030萬美元作為技術援助,幫助其發展中成員獲得新冠疫苗,並建立公平有效分配疫苗的系統。
  • 每經8點丨聯合國:新冠疫情或造成嚴重精神健康危機;香港教育局...
    每經編輯:步靜1丨聯合國警告:新冠疫情可能造成嚴重的精神健康危機聯合國13日發布公共衛生摘要指出,新冠疫情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也同時增加了人們的心理痛苦:失去親人的悲傷聯合國的報告指出,目前,對精神健康領域的投入,在應對新冠疫情的總開支中平均佔比僅有2%。世界衛生組織心理衛生和藥物濫用部門負責人凱斯特爾也在14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全球多國的調查均證實了新冠疫情加劇了民眾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在疫情嚴重地區。凱斯特爾還特別指出,一線醫護人員尤其需要得到保護。
  • 3188股票跌停,死亡人數超SARS,疫情經濟損失有多大?
    周一央行開展開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不過這些措施不足以扭轉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後續可能需要更多強有力的措施扭轉市場的悲觀預期。  據路透社報導,花旗銀行將其對中國2020年GDP的全年預測從5.8%修訂為5.5%,它還將第一季度增長預期下調至4.8%,而2019年第四季度為6%。  中國經濟損失超過一萬億  從1月20日疫情爆發以來,武漢、黃岡等湖北各個城市陸續封城,全國假期延長,其他省份也開始了各種嚴厲措施。
  • 餘華莘:全球疫情損失與新興市場的牛市測驗
    二、新冠疫情可能造成的損失根據最新的財務報表,我們可初步估計新冠疫情對全球銀行造成的信用損失規模有多大。7月15號,美國大型銀行Wells Fargo、JPMorgan Chase以及Citigroup 公布第二季度財報。
  • Brand Finance:全球酒店品牌價值受疫情影響共損失140億美元 |...
    最具價值酒店品牌10強* 酒店業受疫情重創,Top 50品牌的總價值可能會損失20%,相當於140億美元* 在今年的品牌價值榜單上,美居酒店被列為成長最快的品牌,增速達到57%* 休閒旅遊業同樣遭重創,旅遊品牌總價值損失達20%* Airbnb是今年最具價值的休閒旅遊品牌,品牌價值達105億美元* Booking.com以102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列第二* 攜程(Ctrip)排在全球第三,品牌價值約為57億美元美國32個酒店品牌上榜,中國3個
  • 疫情或造成全球旅遊業失業數超1億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觀光業的就業預計將減少1億-1.2億個崗位……新冠疫情給航空產業造成的衝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最高水平。」損失或超9000億美元今年全球旅遊業蒸發金額是韓國政府預算的兩倍據UNWTO的資料顯示,在過去10年裡,全球海外遊客數量一直保持個位數的增長率,今年1-8月大約減少了7億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
  • OECD國家一季度經濟萎縮1.8%,疫情下全球經濟恐繼續萎靡,美元下行...
    來源:匯通網匯通網訊——由於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給經濟造成壓力,今年一季度經合組織(OECD)國家GDP萎縮1.8%。據初步估計,這是該組織自2009年初經濟衰退2.3%以來最大的季度降幅,當時正值金融危機最嚴重之時,歐盟整體GDP萎縮3.3%,世界銀行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下降5%,疫情衝擊持續下全球經濟前景仍低迷,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美元的下行空間。
  • G20推出重磅刺激計劃:向全球經濟注資5萬億美元應對疫情
    G20領導人聯合聲明稱,將及時、透明地分享信息,交換有關新冠病毒的數據,「不惜一切代價」採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將新冠病毒大流行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損害降到最低。據悉,G20將啟動總價值5萬億美元的經濟計劃,以應對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和金融帶來的負面影響。北京時間昨晚七點,鮑威爾罕見地接受了電視直播採訪。
  • 50年來全球氣候災害造成3.6萬億美元損失
    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幾個世紀對人類生命、生態系統、經濟和社會發展構成持續和日益嚴重的威脅。疫情後的復甦是一個機會,有助於推動全球沿著更可持續道路前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日內瓦電 (記者 楊海泉)10月13日是國際減少災害風險日。
  • ——全球5萬億美元經濟刺激...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負面衝擊,在全球範圍內,疫情的具體表現各有不同,但對全球及各國經濟均造成顯著衝擊。具體來看疫情走勢,總體上,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經突破100萬,全球新增確診數據顯示峰值拐點可能還未到來,全球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結構上看,3月以來美國、歐洲新增確診人數佔據全球前列,未來美歐防疫成效關係重大。
  •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成功擺脫經濟低迷
    總部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開行」)15日發布報告稱,包括亞太地區45個國家的「發展中亞洲」2020年將遭遇近60年來的首次經濟萎縮,預計3/4的經濟體將出現經濟下滑。中國是本地區少數幾個成功擺脫經濟低迷的經濟體。
  • 亞洲開發銀行:亞太地區陷入近60年來首見的經濟萎縮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二發布了報告《亞洲發展展望2020年更新》。報告中,亞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體在2020年和2021年的經濟作出最新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