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7日
天氣 -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氣溫 - 比重慶主城舒服多啦
關於咕咕鳥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課外培訓,書法、繪畫、彈琴、唱歌、朗誦、舞蹈、戶外運動、自然課堂層出不窮,然而很多孩子經過這些培訓之後,還是喜歡玩手機、打遊戲,原因何在?道理很簡單,這些培訓對孩子來說,大多是外加的、被動的,而不是內生的、主動的。說通俗一點,孩子也許本來就不喜歡,也許喜歡了一段兒就膩味了,藝術、自然雖然都是好東東,但是對孩子們來說還有距離,反倒是電子遊戲更顯得面目可親,這一現狀真是讓人細思極恐。
2017年,LP藝術空間和一群當代藝術家——一群永遠不準備長大的孩子——準備不務正業,為孩子們做點有意思的事兒,他們的想法,不是要「教會」孩子什麼,而是用他們自己成長的親身體驗和藝術的思維方式,陪孩子們勇敢地走進大自然,一起發現自然的美好,感受創造的樂趣。孩子們的所有思考和實踐,將以繪畫、裝置、行為、手作等方式呈現,最後轉化為滋養成長的營養和力量。
於是就有了咕咕鳥自然與藝術實踐基地。
於是就有了咕咕鳥兒童藝術夏令營。
2017年7月17日,咕咕鳥兒童藝術夏令營正式開營。15個孩子齊聚咕咕鳥森林課堂,他們將在藝術家、教育專家、戶外高手、手作達人和原住民的帶領下,展開一次關於藝術與自然的全新探索之旅。
CLASS 1
如何保護大自然。
風雨教室裡,來自城裡和山裡的15個孩子,在小丹老師LNT(Leave No Track)課程引導之下,了解如何通過具體的行動保護大自然。課程結束之前,孩子們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制訂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營地公約」。
下一個環節,孩子們來到森林小課堂,他們將在這裡度假夏令營的許多時光。這裡的鞦韆、桌椅、水塘、竹筒吊燈、……每一件都是藝術家們用在地材料精心設計製作的,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孩子們也將在藝術家的帶領下,用身邊能找到的材料來製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午餐之後,孩子們回到自己的帳篷午休
下午,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孩子們開始夏令營的第一次遠足。
森林裡,眼尖的小孩們發現裡面有好多蜘蛛,織了好多漂亮的蛛網,在陽光照射下,折射出漂亮的光澤。可是你知道嗎?蜘蛛織一張網需要多少時間?蛛絲是從蜘蛛身上哪個地方長出來的?蜘蛛喜歡在什麼時候工作?……
雨後山中少不了各種各樣的蘑菇,運氣好的話還能碰上特別大的。
路邊的野草和野花兒,稍微搭配一下就能變成一個小小的「作品」
森林裡有一種特別的草,毛茸茸的一點不扎人,用它來編個帽子什麼的再合適不過了。小朋友們們一下子忙得不亦樂乎。
要返程了,肚子開始有點餓,不用怕,來一點麵包配果醬,工作之後的下午茶特別美味。
晚飯後,在風雨教室裡美美地看一場電影.
珠珠老師的話
孩子們剛報到時,城市娃的熱情與山裡娃的拘謹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老師團隊對此還有些擔心,如何打開山裡娃的心扉?以及如何HOLD住這群見多識廣的城裡娃。很快,通過一次遠足,顧慮便被打消,山裡娃沿途當上了城市小夥伴的小老師,城市娃的嬉笑也帶動了山裡娃的情緒,一張張動人的笑臉浮現在整個團隊小夥伴的臉上。
由一群年輕的當代藝術家共同發起的咕咕鳥自然與藝術實踐基地位於位於大風堡自然保護區——美麗的石柱縣楓木鎮昌坪村雷家梁的大山林深處,營區海拔約1500米,擁有完美的大自然表情包:
藍天
森林
溪流
動植物
山民
黃連地
菜地
溫度!溫度!溫度!
在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把藝術實踐和自然教育融合在一起,是咕咕鳥團隊一致的心願。本期咕咕鳥兒童藝術夏令營,由15名來自城市和當地農村的兒童共同組成。一群充滿教育理想的當代藝術家和戶外達人以及原住民爺爺共同組建成的老師團隊也是本次夏令營的一大亮點。藝術家們將和孩子們一起,在7天的夏令營期間,用藝術的手段共同改變一片山林。在這裡,孩子們將向原住民周爺爺學習山民的智慧;向藝術家學習如何通過藝術的方式建立一套思考模式;向戶外專家學習如何在自然環境中保護自己。當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思考、創意,變成一場森林藝術大展。
附:夏令營工作團隊概況
機構 - 咕咕鳥自然與藝術實踐基地 × LP藝術空間
程海英 - 新媒體藝術家,資深青少年教育研究者
肖蓉 - 布藝/編織藝術家
趙建成 - 裝置/雕塑藝術家
童文敏 - 行為藝術家
劉嵐 - 生活美學達人
波波 - 雷家梁貝爺/戶外專家
周爺爺 - 原住民/山林百科活字典
以及
張雅靚、周紫薇 - 影像藝術家
易曉婷、王丹芳、蔣莉、李紅宏 - LP藝術空間協作團隊
咕咕鳥兒童藝術夏令營第二期預告
開營時間:2017年8月5日-2017年8月11日
招生人數:15名,8-12歲,男女不限
營費:3600元
預約報名聯繫人-珠珠老師
電話/微信:159-228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