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曉華-
資深英文主播+雙語研究者 讓孩子輕鬆說英語
經過總結,Emma的美國夏令營分享終於來了!這是Emma頭一次參加國外的住宿夏令營,並且是在沒有國內機構或領隊的情況下,個人報名,獨自參加的美國夏令營。
總體而言,她非常享受這短短一周的體驗,讓我也很欣慰。我們有滿滿的感受和實用信息,想跟大家分享,下面一一道來。
尋找合適的夏令營
決定去美國夏令營後,我們首先達成的共識就是:個人報名,不報國內成團的遊學營。因為隨便看了幾個營之後,發現都是學校或營地的時間,只佔行程一半,另一半時間純粹在旅遊觀光。
於是,我們果斷放棄了這種形式。國內成團與獨自報名,這兩種形式互有利弊,前者跟團有領隊帶領,家長更放心,還能隨時收到孩子的照片、訊息。可是,和國外同齡人相處的時間就大大減少了,也難以得到深度體驗。
確定了獨立報名,下一步就是挑選夏令營了。因為喜歡紐約,並且在美東的同學朋友較多,所以我們先鎖定了紐約,然後在谷歌上搜索「Best New York Summer Camp 2017」。像Time Out這樣的城市生活網站上,也有夏令營推薦。
後來我還發現了一個更好的搜索方法:美國營地協會(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ACA)的網站,可以按營地類型、地區、適合孩子年齡、價位、活動類型等各個篩選。網址是:find.acacamps.org,並且,訪問這個網址無需翻牆。
我們確定下來的是夏令營,營地位於紐約州的YMCA夏令營的住宿營。YMCA的中文是基督教青年會,在美國是很有影響力的社會服務組織,其宗旨是在青年人中提倡誠實、責任、關愛、服務等基督精神,並非是為傳教。營地的特點就是歷史悠久,且性價比高。
夏令營也是分階層的
在搜索夏令營、以及在美國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之前對夏令營的一個誤讀。原本,我以為夏令營屬於半奢侈品,有能力的家長才能負擔得起。但在美國,夏令營幾乎是一樣必需品。因為美國暑假長,7-10周都有,且美國家長多為自己帶孩子,漫長假期孩子怎麼辦是個現實問題。所以,夏令營雖然並非一定人人負擔得起,但實在是個剛需。
而且,夏令營並不是我想像中,中產甚至富裕階層的孩子才能參加的,因為夏令營本身的價位差距非常大。有的day camp每周只需100刀(600多人民幣),有簡單的閱讀、手工、和戶外playground活動,完全可以滿足工薪階層暑期帶娃需求。這樣的日間夏令營其實更像國內的託管班。Emma上的YMCA夏令營,甚至還可以申請低收入補助。申請補助上夏令營,這難以想像吧。
日間夏令營,也有每周1300刀的,活動更豐富,也會請很好的老師。而overnight camp,即住宿夏令營,營費可以從300-2000美元不等,便宜的營地也許只有7、8項活動,而越貴的營地提供的活動就越多,包括騎馬、攀巖這樣需要設備比較複雜的活動。甚至有的貴族營地,起步價就是1萬美金。這樣的價格,買到的已經不是活動,恐怕是營員們的社交圈了。
Emma報的YMCA夏令營,一周營費約800美元,屬於相對便宜的。如果不是在地價相對昂貴的紐約州,同樣YMCA旗下的夏令營,還能再便宜。
夏令營的報名和準備
很多美國夏令營,都可以在網上報名,我們這次報名也不例外。在YMCA網站註冊,填網上申請表,等對方發郵件確認有位置預留給Emma,就可以啟動龐大的填表工程了。
我前後填了有9張表,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醫師籤字的體檢表、免疫注射表,和營地期間用藥表。推薦去和睦家之類的大型私立醫院做體檢,找醫師籤字,因為很多公立醫院的醫生,都不會在本醫院體檢表之外的地方籤字。
需要家長下載閱讀的表也有這麼多
待到在網上用信用卡付完費,就可以按照營地給的物品清單,幫孩子準備行李了。我的建(jiao)議(xun)是:一定要按要求帶齊所有物品!因為嫌行李太多,我就沒有給Emma準備睡袋,而是只準備了床單被罩。上下床的宿舍要睡袋幹什麼,這是我想當然的邏輯。
結果,Emma隻身一人到了宿舍,發現根本沒有被子!並且,宿舍在山裡,紗窗紗門,四面透風,導致她在營地的第一晚,差點被凍僵。第二天,她找營地借了一個睡袋,才算解決了睡(sheng)覺(cun)問題。
講完了我作為家長的經驗,下面開始是Emma授權我發布的、她的體驗。
-我是曉華和Emma的分割線----
Emma眼中的夏令營
這是一進營地的景色,景色像叢林一樣,有非常茂密的樹林。牌子上寫的是YMCA夏令營的motto:honesty(誠實), repsonsibility(責任), caring(關愛), respect(尊重)。我們宿舍的同學,總是以為這裡有狼,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狼,倒是有很多小松鼠。
走之前的最後一晚,我們為了記住這最後的好時光,把床上的床墊都搬到了地上,就一字排開睡在地板上。我的床墊緊挨著紗門。第二天早上,我一睜眼,突然發現一隻小松鼠盯著我看,離我的鼻子只有兩寸!我們就這樣大眼瞪小眼,我輕輕一動,它就跑了。
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把這事兒告訴室友,結果她們說:「Emma, this is New York! No Big Deal!」
這個是我們下車的地方,一下車,男生和女生就被分配到不同的村落。我們也被分到不同的cabin。我覺得美國夏令營的老師,比中國的老師要更熱情,跳來跳去,充滿活力的樣子。
這是夏令營裡的cafeteria,就是餐廳。很奇怪,大家會在吃飯的時候唱歌跳舞,非常影響吃飯。有時候學生們還會唱歌,哄某一個老師上去表演節目。
營地的飯菜,非常非常好吃!是半自助餐的形式,餐廳老師會站在每盆菜前給你盛。但是每個人只能加兩次,所以我對這一點不太滿意。不過呢,這也是控制食量的好方法。啊,對了,有時候,我們的甜點是冰激凌哦!
還有一次,我們吃的是漢堡和熱狗,我看到沙拉區沒有老師,但是有很多生菜、西紅柿和奶酪。於是,我自己跑去,給我的漢堡加了好多西紅柿和奶酪,哈哈哈哈!(曉華註:Emma是奶酪控)
每個cabin的同學,都要在吃飯時輪流服務大家。具體來說,就是比所有人早到餐廳,把摞在桌上的椅子放下來,再把餐盤擺好。吃完飯後,要拿桶收集所有人的剩飯,然後交給後廚倒掉,等盤子都洗乾淨後,再把刀叉之類的餐具收好。
我發現西餐好多食物看著很好吃,可是一旦吃剩下,看著都好噁心啊!尤其是mac and cheese(奶酪通心粉)!(曉華註:任何吃的,變成了剩飯剩菜都很噁心啊!)
這個是我們營地的人造湖,遊泳和水上活動都在這裡。我們一來,先要測試遊泳,然後按照級別,可以在3個深淺不同的區域裡遊泳。最深的區域我們都踩不到底。
可是,我覺得測試對從中國來的我不公平,因為考的是自由式。美國小孩學遊泳都是先學自由式,再學蛙泳和仰泳,所以自由式是入門泳姿。可是,我在中國是先學蛙泳,所以我的自由式遊得不好,於是就被分配到中級水域了。中級區的水,都能沒到胸。
這個是我們的cabin,就是宿舍。可以看到,門和窗都是紗制的,又在森林裡,所以會比很冷。這就是為什麼,當營地告訴你要帶睡袋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他是鬧著玩的!我媽就犯了這個錯誤。(曉華註:這大概是第30次被埋怨了!)
這個是我們cabin的合照,最後面的女生是我們的counselor之一。我跟我們的室友相處非常愉快,晚上的時候,我們會玩一些board game,比如海戰遊戲白,還會玩牌。我學會了兩個新遊戲:Garbage和Liar!
媽媽問我美國和中國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嗯,我的室友們全都塗指甲油,還打耳洞,她們還都有男朋友!我們的一個counselor說她5歲的時候就有男朋友了,她現在已經22歲了,但是還是單身。好奇怪。
還有一個地方不同。室友們堅持要我鑽在睡袋裡換衣服,我本來以為換衣服時用被單蓋一下就行了。在中國的夏令營裡,我們換衣服都不太避著別的同學,反正大家都是女生嘛,但是,美國人不這麼想。
夏令營裡的活動非常豐富,有遊泳、射箭、騎馬、飛盤、快艇、手工等等。第一天到的時候,我們填了一張單子,選擇我們想玩的項目,但是我以為只是選第二天的項目,之後還有機會選,於是我只選了幾項。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要選所有想玩的項目。下次我就不會犯這個錯誤了。
上面是我在營地裡寫的日記。
在爸媽的要求下,我每天都寫,這篇日記,寫的是我騎馬的經歷。我騎的馬叫Peach,她是匹可愛的馬,只不過特別招蒼蠅,而且隨時要吃草,並且在我的教練腳上,拉了一泡屎!媽媽說我寫得還挺生動的,錯別字也比以前少了。
好了,這就是我們的夏令營經歷。當然還有很多感受無法盡述。如果大家對美國夏令營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面留言,曉華和Emma會盡力解答。
曉華
原國際廣播電臺英文主播,北外英語系畢業。
曾獲得中國新聞獎、彩虹獎、亞廣聯廣播節目特別大獎等;
專注雙語學習近10年,踐行親子英語,提倡自然習得。
分享英文兒歌、繪本、日常對話,讓孩子輕鬆英語啟蒙。
Emma
Emma就讀於北京某公立學校,小學四年級。
喜歡畫畫,唱歌,和媽媽一起搭檔做英語節目。
荔枝,喜馬拉雅搜索「曉華親子英語」可以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