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G新監督阮琛,前騰競英雄聯盟電競生態建設負責人
在S10紀錄片《來者何人》第一集RNG篇中,阮琛作為RNG電子競技俱樂部監督多次出現, 應該在這個紀錄片之前粉絲都很少見過這個新面孔,最開始出現應該是春晚的選手片段中,跟著隊伍一起走,當時還以為他是官方的工作人員。
在紀錄片裡可以看到,他在基地裡有固定的電腦位置,也能隨時指導教練和選手,綜合多個鏡頭他對教練組的語氣,他的職位和話語權是在教練組之上的。
Tabe和申東煜都是有多年執教經歷的教練,Tabe更是退役選手,阮琛作為他們的領導直接參與賽訓工作,本來以為他應該也是哪裡的教練,因為執教成績不錯多提拔成為了RNG隊伍的監督,於是搜索了一下。
由於阮(ruǎn)琛(chēn)這個名字比較少見,跟英雄聯盟相關的2018年的幾篇通稿中出現了,職位是騰訊遊戲《英雄聯盟》電競生態負責人,2018年的時候騰競還沒有成立。
從身高和臉型來看,應該是黃圈中的這一位
到了2019年1月,騰訊互娛和拳頭遊戲成立了騰競體育,隨後騰競6月發布了《英雄聯盟中國電競白皮書》,其中特別支持裡面也有阮琛的名字。
白皮書的47頁有一張騰競成立時的合照,其中第二排C位的應該就是阮琛。
那麼從英雄聯盟電競生態建設負責人,怎麼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戰隊的監督,直接參與賽訓工作的呢?可能有人會說都是英雄聯盟相關,不就有關係了麼?但是看看以下騰競類似職位的招聘要求,甚至沒有硬性要求是英雄聯盟玩家。一個坐辦公室的商業性質的職位,跨行到戰隊參與賽訓,難道不是隔行如隔山?
通電競生態建設,並意味著了解賽事和選手本身,招聘要求這兩份工作本來就是天差地別的,成為監督指導教練和選手究竟是否需要遊戲段位、遊戲理解、相關賽事經歷,是否需要與教練選手有同理心?
BP是科學,也是藝術,對手的BP不會按照你的劇本走,那自己的BP肯定也要考慮臨場狀況應對,怎麼可能完美按照賽前準備的劇本走呢?
不是說需要人哄,只是工作上溝通,不要只是OK和罵,好好說話,大家心裡都焦急,還怎麼營造好的氛圍呢?
如果覺得小明來RNG是被「噴」起來的,小虎是在小狗的光環下成長起來,那我作為粉絲,是真的覺得很心酸和很難過,他肯定是吃了太多RNG超話和論壇的洗腦包,才會得出這麼膚淺的結論。哪怕多花一些時間看一下RNG以前S789的比賽和紀錄片,看看他們之間的互相學習、溝通、感情,了解一下小虎和小明在來RNG之前S56的經歷,也不會這麼說,他們本身是國服上獲得高分、因為有天賦有夢想才有緣一起當隊友,他們獲得的成績很大一部分基於自己的天賦和努力,而不是依靠被誰「噴」就能打好遊戲的。
我覺得沒有當過選手的人,確實很難真正懂他們,每天坐在電腦前努力十幾個小時訓練想帶領隊伍要更進一步,他們背負著過去獲得的榮耀、付出和心酸,他們比其他人都想贏。紀錄片每次的發言看下來,隨著時間線發展,我感覺是發言聽得越來越消極,不像之前亞運會LPL心理教練黃菁老師一樣,每次紀錄片中他的發言都是正面的,讓人聽得如沐春風鬥志昂揚,亞運會也沒有「罵」隊員,不也是贏下來了麼?
要是忽略不同的人本身的天賦實力,覺得「罵」有用,那豈不是每個人都能上清華北大,看看DWG的紀錄片,請問DWG的世界冠軍是被罵出來的嗎?
RNG在夏季賽經歷了無數個贏不下來的第三局,或崩盤局,或大優勢被翻盤,粉絲也看得出來他們去比賽就像赴刑場一樣,負擔很重,一直承受著怕輸的壓力,這樣怎麼可能會贏比賽。
作為粉絲,看著他們在困境中,被輿論指點,很無力但也改變不了什麼,外行領導內行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也不用親自上去BP,但是希望下場後能好好說話,至少不要問「難道真的沒有XXX你們就是廢物嗎?」都21世紀了,哪裡的學校、職場還會有人敢光明正大地問學生和下屬這樣說話呢?不是說不該罵,但這句話不尊重小狗也不尊重他的隊友。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想說RNG這個隊伍進不了季後賽的問題很多,絕不是問題只是一兩個人拖累全隊,而是管理層、教練都有問題。有些隊贏在轉會期,有些隊輸在轉會期,這個5個人的團隊遊戲,甚至不僅僅是5個人在打比賽,俱樂部後期、教練、管理層都是成績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有問題都不肯全面反思和擔當,這個隊還會進步嗎,也因此對這個紀錄片確實非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