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周刊|經濟特區成功實踐的經驗與啟示

2020-12-22 廣州日報

經濟特區成功實踐的經驗與啟示

□ 鍾 堅

興辦經濟特區,是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設計並始終關注和支持的一項嶄新事業,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國經濟特區的創辦與建設,雖然只有短短40年時間,但卻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局息息相關。透過我國經濟特區40年的成功實踐,可以得到一些寶貴經驗與重要啟示。

(一)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特區的基本政策和措施是正確的、成功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行得通的。興辦經濟特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進行的一個偉大創舉。經濟特區建設4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精彩縮影,向世界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和光明前景。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決策是正確的、成功的,實現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是正確的、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法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經濟特區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1992年,鄧小平同志說:「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這既道出了經濟特區的成功「訣竅」,又講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幹其他事業一樣,一要解放思想,二要大膽實踐,三要實事求是。經濟特區的實踐再次證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條基本經驗。

(三)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由之路,市場化改革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從經濟特區的實踐可以得出:首先,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雖然只有40年的時間,卻創造了共和國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快、人民實惠得到最多的新紀錄。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也充分說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通過改革開放,可以較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現代化。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充分體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其次,堅持市場化改革,能夠做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效結合。

(四)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堅定不移改革開放。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經濟特區的今天。我國經濟特區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重要經驗與啟示:首先,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其次,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利用和借鑑資本主義的有益成果。落後的國家在奪取政權以後,如何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學習、利用和借鑑資本主義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既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觀點,又是每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都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歷史課題。再次,必須正確處理好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的關係。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

(五)堅持黨的領導,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發展。從我國經濟特區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與教訓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一是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特區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經濟特區建設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行。二是現代化首先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是根本,是一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的前提,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只有把經濟發展好了,才能為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提供堅實基礎。三是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鍵要靠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五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改善民生。我國經濟特區發展說明,經濟建設必須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六是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我們應該始終堅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之路。

(六)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徵程上,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水平。經濟發展遵循從「點」到「線」再到「面」的發展路徑,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更需要先行先試,積累經驗。而經濟特區則是做「點」和「試驗」的最好形式。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五大經濟特區正在加快轉型升級,特別是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支持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和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我們相信,經濟特區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尖兵,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全面現代化建設的新標杆,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深圳大學經濟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文杰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

相關焦點

  • 陶一桃:經濟特區成功經驗及啟示意義
    以深圳為代表的典型經濟特區的輝煌成就,使傳統區域經濟學理論中的「回流效應」「擴散效應」「涓滴效應」都以「中國式」的作用機制「非經典」地展現出來,並詮釋著中國社會制度變遷的獨特路徑。從典型經驗特區到廣義經濟特區,再到經濟特區拓展形式的自貿區、大灣區的建立與形成,是「梯度發展」與「反梯度發展」有機結合的結果,更是制度變遷的收穫。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因世界大勢,應國內態勢,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為動力,在經濟特區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圍繞新時代經濟特區發展進行深入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完成城市發展與國家發展的統一,完成繼承與創新的統一,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添新的生動範例,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供新的經驗,推進新時代經濟特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城市生態等方面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40多年來,深圳一直站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新模式探索的最前沿,從生產實踐,到制度建立,再到觀念更新,取得了系統的、多層次的成果,為改革開放全面成功推廣,提供了一整套系統的觀念與經驗。當然,深圳的改革歷程,是一個步步為營的過程。
  • 聆聽深圳故事,要看這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新時代推動新實踐,新實踐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呼喚新理論。講好深圳故事既是時代所需,也是中國學者的責任。」吳定海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總編王茵在發布會上介紹,這套特輯系統回顧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的發展脈絡,科學總結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的創新實踐和成功經驗,對於講好改革開放的「深圳故事」,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深圳密碼」,全方位宣傳深圳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深圳未來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了科學指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了「深圳智慧」與「深圳方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鮮活的樣本
  • 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
    現實由歷史發展而來,在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上,回顧經濟特區創辦的背景,梳理經濟特區發展的過程,明確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的地位,對於開創經濟特區工作新局面,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偉大實踐,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篇章,無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 金融理論與實踐
    網絡首發 洪衛;靳亞閣;譚林;2020-11-10 13:20:56 金融素養與家庭風險資產投資決策——基於CHFS 2017年數據的實證研究 網絡首發 羅文穎;梁建英;2020-11-10 13:20:54 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國別經驗與政策啟示 網絡首發 吳婷婷;項如意;2020-11-10 13:20:45
  • 書寫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實現的五大歷史性跨越,總結了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對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提出六項明確要求,作出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發學術界強烈反響,受訪學者紛紛表示將總結深圳特區發展經驗,勇擔使命,不斷創新,努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 積累的重要經驗 收穫的深刻啟示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我們積累了重要經驗,收穫了深刻啟示。」習主席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從6個方面系統總結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取得的經驗啟示,對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推動強國強軍事業發展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 制度創新是新時代賦予經濟特區的歷史使命
    在中國首個經濟特區成立40年之際,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主辦的「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五個經濟特區開展實地調研。中國經濟時報約請隨行的專家就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的歷史作用、新時代經濟特區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的使命擔當等內容進行討論。
  • 福田區領導參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
    2020年11月30日下午,福田區召開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區委書記鄭紅波,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湘寧等福田區四套班子領導率隊前往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參觀「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進行集體學習。
  • 《「兩山」理論吉安實踐與探索》出版
    ​  (記者範小勇、實習生陳佳宜)7月1日,由市發改委、市生態文明辦編著的《「兩山」理論吉安實踐與探索》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線,分為生態基礎篇、制度創新篇、環境保護篇、綜合治理篇、綠色發展篇、生態文化篇及發展謀劃篇7個篇章。
  •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國內外實踐與經驗啟示
    從上可以看出,實際上我國地下空間利用的歷史悠久,為了在新時代更有效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我們需借鑑國內外的實踐與經驗。 類型與實踐城市是代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城市發展充分向地下發展延伸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鮮明特徵之一。
  • 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
    二、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百年互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效與啟示  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傳統和成功經驗。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注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實際相結合作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科學方法論。
  • 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研究與實踐
    由此可見,分期理論在當時具有較前沿的管理科學和系統科學依據,以及必要的實踐經驗與數據支持。國內外不少學者認為,經典分期理論的創建開啟了「運動訓練長期計劃與實施的先河,被譽為世界運動訓練由盲目到科學、由無序到規律的『分水嶺』」。
  • 專家訪談|陳甦:經濟特區之「特」是有序、規範、共識之「特」
    十條經驗7「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為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要保障。」三是確定了堅持與發展的關係,這不僅是過往改革開放實踐的成功經驗,也是今後特區發展必須堅持的理念與措施。深圳特區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必須也要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先行示範區,必須在加強法治體系與法治能力建設為全國作出示範表率,率先實現更高更好水平的法治引領改革、法治化城市治理、法治化營商環境等。
  • 推進全球減貧、分享中國經驗 「國際減貧理論與實踐」專題論壇舉辦
    推進全球減貧、分享中國經驗 「國際減貧理論與實踐」專題論壇舉辦 2020-12-15 20:34:58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國際減貧理論與實踐
  • 布迪厄實踐社會學理論的思想來源
    布迪厄實踐社會學理論的思想來源 2017年09月04日 09: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洪嬌 字號 內容摘要:布迪厄實踐社會學理論的思想來源?
  • 中國道路的探索歷程和經驗啟示
    中國道路的探索經歷了長期的歷史進程,改革開放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果,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堅持走自己的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不斷自我革命促進完善發展等多方面經驗啟示。
  •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2020年全國教科版小學科學新教材遠程直播培訓研討會預備材料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3)杜威教育思想如何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中實踐運用?也許我們對於杜威教育理論的基本理解還停留在「思維五步法」,即「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假設—推理—驗證」,實際上杜威後期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成熟的探究理論和探究型教學。本文將對此進行一些簡單的闡釋和案例講解,探索如何在當代運用杜威的探究型教學,從而對小學科學教育提供一些啟示。
  • 賀雪峰:理論資源與經驗研究——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好的社會科學博士...
    社會科學研究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經驗研究進一步豐富發展完善現有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二是通過理論研究深刻理解經驗與實踐。尤其是在社會科學本身具有很強地方性知識特徵的情況下,利用一般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來研究具體時空條件下面的經驗與實踐,既有助於完善理論,又有助於深刻理解實踐,並可能在此基礎上生長出基於具體實踐的社會科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