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李天佑的家鄉廣西全境解放。他在北京參加了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之後,就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廣西本是桂系經營多年的「老巢」,早在我解放軍進入廣西前,白崇禧曾在桂林召開緊急會議,布置所謂「總體戰」,發動「一甲、一兵、一槍」的運動。他指令十萬大山、六萬大山、大容山、大明山和大小瑤山開展所謂「廣泛的遊擊戰爭」。而撤退到廣西的國民黨特務和部隊殘部也人數眾多。1950年上半年,雖然李天佑指揮我解放軍駐廣西部隊殲滅了近10萬名土匪,但由於美軍入侵朝鮮的消息傳到廣西,匪勢仍然十分猖獗,且有發展蔓延之勢,這種情況引起了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高度重視。1950年11月10日,毛澤東來電,限期我廣西黨政軍領導要在1951年5月1日前完成肅清全省土匪的任務。
面對這種嚴峻局勢,我廣西黨政軍領導對剿匪鬥爭十分重視,曾先後召開三次會議研究和部署剿匪工作。在每次會上,主持廣西軍事工作的李天佑都對如何搞好剿匪鬥爭做重要發言。針對前一階段剿匪工作存在的問題,李天佑認為,「多面出擊」恐怕會勞而無功。剿匪工作,同樣可以運用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應該從桂西北和一些邊沿城鎮抽出部隊,加強桂東南的兵力,實行「重點進剿」。他還明確提出:「對捉到的罪大惡極的匪首要堅決鎮壓,對民間的槍枝要徹底收繳,並要深入發動群眾。」李天佑的主張,得到了張雲逸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和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陶鑄的支持。
很快,以李天佑的建議為基礎,以張雲逸為首的我廣西黨政軍領導做出了新的剿匪決定和計劃。1950年秋,李天佑親自率領廣西剿匪前線指揮部,奔向貴縣、桂平、蒙山等地,組織14個團的正規部隊和十多個縣的地方武裝和民兵,參加大瑤山會剿。他根據瑤山周圍的地理條件和土匪分散隱蔽、四處流竄等特點,對兵力採取兩線配備:第二線部隊承擔封路封江,組成千裡包圍圈;第一線部隊在包圍圈內進行駐剿和搜剿。把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結合起來,把剿匪和開展反霸鬥爭發動群眾結合起來,組成了軍民圍剿土匪的天羅地網。他還深入山區前線,指揮部隊以集中對集中,以分散對分散,機動靈活地與土匪作戰,使土匪既無藏身之處,又無逃脫之路。經過50天艱苦奮戰,大瑤山周圍10多個縣的土匪全部被殲滅,從根本上扭轉了廣西剿匪鬥爭的局面。
從1951年初到5月底,李天佑領導我軍共消滅土匪近30萬人,「縱隊級」以上匪首190人,收繳各種武器40多萬件,如期完成了毛澤東指令肅清廣西全省土匪的任務。期間,毛澤東主席兩次致電張雲逸嘉獎廣西的剿匪工作,張雲逸拿著電報高興地對李天佑說:光榮屬於我,同樣屬於你啊。其後,經張雲逸力薦,李天佑升任廣西軍區司令員。至今,李天佑指揮剿匪的動人事跡,還在廣西各族人民中得到廣泛傳揚。1955年9月,在人民軍隊第一次評授軍銜時,李天佑被授予上將軍銜。
《時史文科》
《時史文化》
聯繫我們
投稿信箱:sswh8001@163.com
小編微信:zhengnengliang_wlh
聲明:本公共號文章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覺侵權,可回複本平臺我們會儘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