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越深挖越覺得優秀的人
羽生結弦,1994年出生日本仙臺,世界頂級花樣滑冰運動員。身體柔韌性極好,表演風格多變,極具藝術感染力。
滿天星·成就
2012年11月起,羽生結弦第一次打破世界紀錄,截至2020年6月,羽生結弦共打破19次世界紀錄!將男單短節目得分上限拔到110+,自由滑得分上限拔到220+,總分拔到330+!
2013-2014年賽季完成大滿貫成就,成為亞洲首位單賽季大滿貫選手,也是繼亞古丁之後第一位完成此成就的男單花滑選手;
2014年,19歲的羽生結弦成為花滑歷史上最年輕的冬奧會金牌得主,也是亞洲首位花滑男單奧運會冠軍;
2016年,成為首位花滑大獎賽總決賽四連冠選手;
2018年2月,23歲的羽生結弦成為自1952年以來第一個蟬聯男單奧運冠軍的花樣滑冰選手,也歷史上第4個蟬聯的花滑男單奧運冠軍,4月,羽生結弦獲得日本"春之勳章"紫帶勳章,6月被授予國民榮譽獎,12月,被新華社評為2018年度國際十佳運動員;
2019年入圍勞倫斯世界體育獎的最佳復出獎;第一位連續5賽季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單選手,2019年因傷病"斷檔",2020賽季重回世界第一,創下了男單選手世界排名最年輕和最年長的記錄;
2020年,25歲的羽生結弦在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首次奪冠,成為全滿貫第一人。
"努力會說謊,但努力不會白費。"
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
羽生結弦自幼患有哮喘,體能不佔優勢,不能長時間冰上訓練。和其他選手相比,除了柔韌性,他的身體素質不佔上風。換句話說,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弱小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弱小",但羽生的"強大"之處在於直面自己的弱小。他從不拒絕承認他的"軟弱",相反他每每拼盡全力,因為這就是他鼓起勇氣的方式。在他看來,弱小和強大是相互依存的,因為弱小才有變強大的可能。
他是天才,他更是努力的天才。
經常的傷病,更是進一步壓榨了他本就有限的上冰時間。但有限的上冰時間限制了他,也成就了他。不能訓練時,他學習解剖學、研究花滑理論、做意象訓練,隨著知識和思緒探尋花滑的邊界,為自己定製訓練計劃和傷病恢復方案。這給了他清醒的大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他區別於其他選手的重要特徵。或許正如羽生教練說的,這孩子努力的方式才是他真正天才的地方。
"我的花滑可都是破釜沉舟,多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2012年世錦賽,腳部扭傷,短節目排名第七擠進自由滑,在注射止痛劑的情況下,在自由滑中拿下了全場最高技術分,刷新個人得分紀錄,將總分逆襲至第三,成為當時日本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世錦賽獎牌得主;
2013年作為日本新科冠軍,帶重傷參賽,短節目排名第九,自由滑中一曲《巴黎聖母院》將總分追至第四,為日本隊死守住3個奧運男單名額;
2014年在大獎賽分站賽的中國站,與中國選手閆涵發生碰撞事故,造成重傷,在當時的外界看來,羽生在總決賽中"保六爭五",但他頂住壓力,最終以高出第二名30分的成績強勢奪冠;
2017年世錦賽,在短節目排名第五、全賽季自由滑《希望與遺贈》4S3T連跳沒有成功過的情況下,在自由滑中完成全clean,掀翻男單自由滑得分天花板;
在2018年因傷病沉寂大半賽季的羽生,復出平昌,達成蟬聯成就。
羽生一次又一次的奇蹟實力印證了"拼盡全力"這句話,2020年了,他正在挑戰的4A,期待他給我們、給花滑屆再一次的奇蹟。
這個Flag立地三尺從未倒的少年把他說過的話、立下的flag一個一個地實現了。其中筆者印象最深的那句話是那句"來生不做羽生結弦也可以吧",這句話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羽生是一個有思想的人,而不是一個只知道突破的機器。他既是花滑界的領軍人物,但也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他不止一次地表達過強大的勝負欲與使命感,但如此有勝負欲的羽生結弦同時也說,如果有來世,不做羽生結弦也可以。確實,做羽生結弦很累,他說,曾經想過除了花滑之外還有很多事想做,但好像都與花滑有關呢。
用最細膩溫柔的節目給人堅強的力量
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羽生的節目中多了一份大愛。《天地安魂曲》悼念死者,安慰亡魂;《春天,來吧》帶著櫻花呼喚希望,迎接春天;《希望與遺贈》用大愛突破壁壘與隔閡,給世界以感動。三個節目都用細膩的表達、沉浸式的表演,用愛溫柔地呼喚堅強。
保持孤獨,享受孤獨
羽生一騎絕塵的藝術表達源於他敏感而細微的內心。因為敏感,他能更細微的察覺情感的變化,為觀眾呈現出一套套超越競賽意義的作品。同時,因為敏感,他更容易被外界言論幹擾。加之花滑的藝術性創造本身就是一個孤獨的過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羽生希望自己保持那種孤獨,所以他拒絕開任何社交帳號,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孤獨。因為孤獨,羽生有更多精力去思考,享受孤獨。
無論如何,羽生結弦對花滑做出貢獻足夠讓他被世人銘記
如今,很多人為他而來,而非為看他奪冠而來
冠軍會消逝,但傳奇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