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漢人還是鮮卑人,為何爭論不休?背後的險惡用心值得警惕

2021-02-23 古今歷史人物

李世民是漢人,還是鮮卑人,自民國起便已爭論不休,到網絡興起,更是鏖戰不止。掀起這些爭論的人,背後有著險惡的用心,我們一定要警惕。

說李唐不是漢人的人大約有兩個「證據」,一個是血統論,一個是李氏的起源。我們先說血統論,一些人得出李世民有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三的鮮卑血統。

唐朝李氏發跡於李淵祖父李虎(歷史上太遠的就不說了),李虎是漢人,妻子安定梁氏亦是漢人。兒子李昞(李淵父親)娶妻獨孤氏,獨孤氏一半鮮卑一半漢人,而獨孤部卻是投降鮮卑的匈奴。

李淵最多也就四分之一的胡人血統,妻子竇氏,父親竇毅是漢人,母親是鮮卑襄陽公主,這麼算貌似李世民有八分之三的鮮卑血統,這不是跟二分之一差不多嗎?

這是忽略了襄陽公主父親宇文泰和母親的血統,襄陽長公主的母親已經不可考,但宇文泰可不是純鮮卑。另外祖上的宇文部也是有漢人血統的(包括上面提到的匈奴血統)。

我們形容東西魏,常用漢化的西魏鮮卑宇文泰,鮮卑化的東魏漢人高歡。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大多是支持其漢化政策的鮮卑人,其中很多同漢人聯姻,宇文氏也不例外。

拿血統來說,根本就是一筆糊塗帳。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生母是漢人李氏,有二分之一漢人血統,他同漢人李氏生孝文帝拓跋宏,這麼算,拓跋宏有四分之三漢人血統。

孝文帝又跟漢人高氏生宣武帝元恪,則元恪有八分之七的漢人血統,宣武帝又與漢人胡氏生下孝明帝元詡,元詡有十六分之十五的漢人血統。按血統論的,鮮卑不是漢人政權麼?

常說西方人慣用雙標,我們來看看四標:北魏,父系鮮卑,鮮卑政權;北齊,從文化上看,鮮卑政權;北周,從血統上看是鮮卑政權;李唐,母系鮮卑,鮮卑政權。

有人說:李虎姓大野氏,本就是鮮卑人。殊不知,這一點恰恰證明李淵非鮮卑人。要明白這一點,我們看看李虎為何會姓大野氏。

北魏歷來鮮卑當兵打仗,漢人種田養兵。宇文泰佔據關中後,脫離鮮卑的基本盤,根本沒那麼多的鮮卑將軍士兵,怎麼辦?他將漢人補充進軍隊。為了這些漢人認同鮮卑政權,紛紛賜給他們鮮卑姓名。

有人會說:這些人不過是孝文帝改革的時候,改了漢姓,現在不過是恢復原姓。若真如此,宇文泰又何必賜姓,令他們改回鮮卑姓不就行了?

西魏、北周的大將、士兵皆有鮮卑姓氏,地位低的隨主將姓氏,地位高的被賜姓。李虎是八柱國之一,被賜姓大野氏。楊堅的父親楊忠被賜姓普六茹。楊堅建隋後,恢復漢姓,看到了?這裡是恢復,而不是賜予。

唐朝君臣皆不認為大唐是所謂的胡人勢力。魏徵說: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

李靖滅東突厥,李世民誇讚他: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李世民、魏徵全是胡人、北狄這樣的說法。

薛延陀曾向李世民求親,李世民十分生氣,怒斥薛延陀使者:「昔漢初匈奴強,中國弱,故飾子女捐金絮以餌之,的事之宜。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徙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

話說陳寅洛先生考證李氏是鮮卑人的啊,這可是歷史大家啊,你比人家還厲害?我只能說,這些人完全拿著半截話來說。我先說說陳寅洛先生的幾個觀點。

陳寅洛認為,李唐並非隴西李氏,很可能是趙郡李氏後裔冒認。隴西李氏是李信(秦)、李廣(西漢)、李暠(十六國西涼)這一支,妥妥的門閥大族,比趙郡李氏高多了。

陳寅洛的另一個觀點便是上面提到了,宇文泰命李氏改漢姓為大野氏,而非是李氏為大野氏漢化後的姓。鮮卑的大野氏漢化後改為謝姓。

至於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本是一個祖宗,不過後來分家,一個發達,一個相較沒落。陳寅洛認為李虎冒認高門,卻不是冒認祖宗。他還有一個觀點:北朝胡漢之分,在文化而不在種族。

這話也不是陳寅洛「發明」的,孔子也說:「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你進我家門,認可我的東西,你就是自己人。

秦漢之際,早已打破象徵血統統治的世祿世卿制。2000多年前的陳勝,更是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偏偏到了現代,卻有很多人拿著血統說事,甚至惡意污衊。

我們民族的根本是漢文化,而漢文化根植於我們的歷史中,沒了歷史,我們什麼也不是,只是一群沒爹沒媽的迷惘孩子。一個國家沒了歷史,離滅亡也不遠了。

唐朝是我國歷史重要組成,漢唐漢唐,這二字甚至可以代表我們的身份。抹殺我們的漢唐,便是抹殺我們的驕傲,被西方同化。

我們學習西方,為的是其先進的科學技術,而非不分糟粕一律吸收,那樣的我們只會攆在他們的屁股後面,永遠別想趕超對方。至於抹黑我們文化歷史的人,我們一定要保持警惕!

相關焦點

  • 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史書給出答案,李世民是「混血」
    李世民曾經是君主制領域的典範,李世民創造了貞觀統治,受到了世界的關注。 但最近,許多人開始質疑李世民的血統。 許多網友甚至其他外國朋友都認為李世民有太多的鮮卑血統。 那麼李世民的血統到底如何呢?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李世民肯定是漢人。
  • 李世民只有四分之一的漢人血統,為什麼還被認為是漢族人?
    很多歷史資料都證明,李世民的親母,是鮮卑人。從一系列歷史資料綜合判斷,李世民的母親,可說是百分之百的鮮卑人。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也是鮮卑人的一半後裔。父親的名字叫李昺。古時候,昺和一般人不同,所以李昺又叫李。自封為李廣的後裔,有《冊府元龜》《新舊兩唐書》等一系列史料可以證實,李昺是隴西李氏出身。
  • 唐太宗李世民,是否有多半的鮮卑血統?要追溯源頭來了解
    在歷史上的封建王朝除了清朝和元朝之外,其他的歷朝歷代都是由漢人來作為統治者出現的。近年來有些學者對於隋唐時期君主身上的血統表示了懷疑,這成為了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環節。就比如說不少人的眼裡都覺得,其實李世民歸根結底就是一個鮮卑族人,並不屬於漢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說法,在這背後要找尋一些歷史的依據。
  • 小腳趾分兩半的人是漢人、匈奴還是鮮卑族人?
    最近有些人在網絡上熱聊所謂的什麼漢人血統論,探究歷史上一些鮮為人知的軼事。這只是一些歷史愛好者的獵奇趣味而已,權且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罷了。今天我就給大家聊聊兒,小腳趾分兩半的人是漢人,還是匈奴人,抑或是鮮卑族人?首先什麼是小腳趾復趾呢?人類小指甲的形態有兩種類型。一種雙瓣型即指甲上有一裂縫。另一種是由完整的一塊指甲構成,即指甲上沒有裂縫,稱之為單瓣型。
  • 楊堅原姓普六茹、李淵原為大野淵,他們是鮮卑人嗎?被賜的姓而已
    先說結果:楊堅原名就叫楊堅,李世民本名就叫李世民;至於普六茹、大野,都是北周開國者宇文泰賜給功臣們的鮮卑姓氏。要理清楚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們先聊聊南北朝時期,鮮卑姓氏與漢姓的糾葛。北魏雖為鮮卑人建立的政權,但歷來重用、依仗漢人。無論早期慕容氏的燕國,還是如今的拓跋魏,其崛起過程都離不開對漢文化的吸取和借鑑,並且其統治者逐漸與漢族通婚,比如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馮氏,就是一位漢人,而她也堪稱對促進中華民族大融合功勞最大的一位女性。
  • 隋文帝和唐太宗真的是鮮卑人嗎?
    北魏時期能成為軍事貴族的漢人,幾乎都是被「鮮卑化」的,他們無論從血緣還是文化上,都和鮮卑產生了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以姓氏為例,在楊堅建立隋朝之前,楊堅和李淵的官方姓氏都不是楊和李,而是「普六茹」和「大野」。換言之,在西魏時期,楊堅應當被稱為「普六茹堅」,而李淵則叫做「大野淵」,這倆姓氏都是鮮卑姓。
  • 中書協副主席:魏碑,不是漢人寫的,是鮮卑人寫的
    鮮卑族,(魏碑)它實際上是一個非漢人寫漢字的這麼一個原因(形成的),(魏碑)是地域書風,北方人豪放雄強……寫到石頭上,它代表了一大片地區、一大群人的這種審美趣好……當然,這裡只節錄了劉先生訪談的幾句重點語錄,為了避免出現斷章取義,大家可以自行找到雲岡杯的這場完整訪談學習一遍。
  • 從「關隴集團」的崛起看大唐王朝李姓的淵源,是漢族還是鮮卑人?
    無論李世民家族到底出自什麼民族,這也是專家學者探討的問題,沒有形成具有學服力的結論,這還在研究爭論之中。 北魏政壇開始講究出身家世,令六鎮將領感到憤憤不平的是,本來同出一族(鮮卑),在京城為官的可以擁有貴族大姓的地位,而戍邊的人連入朝為官的資格都取消了,成了「破落戶」,於是,這些戍邊的鮮卑人開始抱團「取暖」,相互支持,用聯姻的方式壯大自己,逐漸形成了「關隴集團」,並且在歷史上出現了許多顯赫人物,比如「三朝國丈」獨孤信(鮮卑人)。
  •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歷史罪人?他的殺胡令為何讓人們爭論不休?
    在歷史上,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挽救了漢人,也有人說他激化了民族矛盾,反而害了漢人。放在歷史上,他的存在不吸引人注意,只是兩晉十六國時期的軍閥之一,但是如果拿出來講,他還蠻有爭議。那麼問題來了,他到底是民族英雄還是歷史罪人呢?從漢朝到西晉這段時間,匈奴、羌族、氐族、羌族、羯族不斷往中原遷徙,其中很多匈奴人都淪為了佃客。
  • 鮮卑英豪宇文泰:成功的改革奠定盛世基礎
    西晉滅亡後的100多年裡,中國北方大地戰亂不斷,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紛紛建立政權(也有漢人政權)。各民族建立的政權相互攻伐,中原大地上戰亂不休,一度建立起統一政權的氐族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大敗於東晉,使得北方再次回到戰亂不休的狀態。
  • 為什麼李世民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是因為她貌美,還是別原因?
    所以說,擁有鮮卑血統的李世民,將弟媳齊王妃楊氏納入後宮同樣也是正常現象。實際上,不僅僅是齊王妃楊氏,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其他妻妾女眷,很多也被李世民收入了後宮。齊王妃楊氏之所以在那麼多女眷中可以「脫穎而出」,是因為其在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曾一度想要立她為後有關。
  • 在中國古代小腳趾甲是兩瓣的,為何會有不是純正漢人的傳聞?
    中國歷史上關於小腳趾甲是兩瓣,或許不是純正漢人的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在歷史上卻有一些跟這有關的奇聞趣事。相傳在唐朝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閒來無事的事情,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他自己腳小拇指指甲是分叉的有兩瓣,宮中不少嬪妃的腳小拇指指甲並沒有分開,看起來就只有一瓣,這一下子就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李世民直接下令,讓人密旨嚴查了宮裡所有人的腳小拇指指甲的情況,最後發現不少人都有小腳趾甲是兩瓣的情況。
  • 我們都有可能是漢化的鮮卑人
    所以殘留在北方的漢人依舊有,而且再怎麼被屠殺,人口基數還是比少數民族大的,他們依舊是北方的主體,對北方各方面的影響也仍舊是最大的。而與此同時,由於鮮卑在入主中原前一直是跟著匈奴進行遊牧文化的,所以它仍然處在相對落後的奴隸制度階段。在步入中原後,鮮卑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奴隸制度與社會格格不入,已經不能夠駕馭已經進入封建主義制度的中原了,於是它開始自己找法子尋求改變。
  • 如果你小腳趾甲分成了兩瓣,那可能不是純正漢人,而是鮮卑人後代
    為了區分移民的人和本地人,朝廷把山西移民匯聚在一棵古槐樹下,把每個人的腳小拇指甲上劃一刀作為區分的標記,從而留下了這個故事。被一刀劃下的腳小拇指指甲會一分為二,一邊軟一邊硬,但是這都只是民間傳聞留下的故事罷了。真正擁有這種小拇指指甲的人,在現代醫學裡被稱之為「跰趾」。
  • 侵華日軍為何不裝備便宜好用的馬克沁機槍,背後用心太險惡!
    雖然引起軒然大波的《田中奏摺》至今未能辨明真偽,不過日本侵華確實是蓄謀上百年且準備充分的戰爭行為,這一點從早期日軍的戰鬥素養和武器裝備就能看出來,例如沒有使用威力巨大且便宜好用的馬克沁重機槍,就有極為險惡的用心。
  • 如何看待一些言論故意抹黑唐朝是鮮卑政權?
    李唐肯定是漢家王朝,這個問題以前從來有過爭論,雖然李唐皇族帶有鮮卑血統,但血統是按照父系確認的,李唐皇族父係為漢人,娶個鮮卑老婆就成鮮卑人啦?(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五世祖)然而,有一些別有用心者故意顛倒黑白,刻意宣稱李家原姓大野,這是一個鮮卑姓氏,只是後來才改為李姓,故而李唐皇族就是鮮卑人冒充漢人。
  • 揭密我們漢族的歷史和長相,古代漢人和現代漢人有很大區別嗎
    歷史過去了幾千年,漢族在不斷的增長和擴大的過程中,吸收了不少的血脈,但漢族的主體還在,無論是從五胡亂華還是後來的蒙古女真的興起,這段歷史中的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融入漢族的人數都沒有超過百分之一,直到元朝末年,6600萬漢人加上被俘虜的
  • 如果你小腳趾甲分成兩瓣,那你可能不是純正漢人,是鮮卑人後代
    鮮卑族是誕生於蒙古高原的一支遊牧民族,具有兇猛的民風,據東漢胡廣《史記》記載:「鮮卑,東胡別種。鮮卑族起源於被匈奴擊敗的東胡族,活躍於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其歷史影響僅次於匈奴。鮮卑族世世代代騎射技藝精湛,戰法精湛,並始終保持著一種信仰圖騰的草原傳統文化。公元前45年,鮮卑人與匈奴、東漢發生戰爭,鮮卑人首次與中原接觸。
  • 鮮卑的後人是誰?
    這個洞裡曾經生活過什麼人?發生過什麼事?他們隨著歷史的腳步又走向了哪裡?鮮卑的後人是誰?    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有很多說法,其自稱祖居關隴,是西涼王李皓的後代,藉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但其中有一段插曲,西魏以前以山東地區的李姓一門為望族,這一地區有五大望族姓氏——王、盧、崔、李、鄭,其中李姓是鮮卑族中的一大姓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關中為根據地建國,就硬性規定了關隴李姓為望族。
  • 李世民已佳麗三千,為何還把李元吉齊王妃納入後宮,真相無關腹黑
    儘管對於李唐皇室「究竟是不是鮮卑族」還有爭議,卻無人否認李世民的生母一系是地道鮮卑人。根據鮮卑人的婚姻習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收齊王妃並生下一子,沒有絲毫值得大驚小怪的。關於李唐王朝的婚姻關係,始終被後世所詬病,並冠以「髒唐」之名,比如後世的唐高宗李治娶了李世民的妃子武媚娘、唐玄宗李隆基把兒媳楊玉環納為妃子……上述在漢民族看來極其混亂不堪的婚姻,恰是鮮卑人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