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1 、整體觀點:看多商品,銅最優
我們統計了 128 家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 2020 年上半年業績情況:全行業實現營收9054.11 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 15.86%;實現淨利潤 162.31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26.31%。其中貢獻營收增量的主要是銅、黃金和稀有金屬板塊,從利潤角度看,工業金屬價格中樞下移,企業利潤同比大幅降低。
工業金屬板塊:疫情影響板塊業績承壓,「主動補庫」共振將帶動商品價格上升。2020H1實現營收 5365.53 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 8.35%;實現淨利潤 53.58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0.97%。在全球主動去庫存周期中,工業金屬經仍處於下行通道。2020H1 在疫情影響下, 需求端整體較為疲軟,各類商品價格出現下降,致使企業利潤整體出現下滑。從庫存相對值變化角度看:「銅」需求比供應恢復更快。從庫存絕對值變化角度看:全球商品庫存處於歷史性低位,且呈現「外增內減」格局,這是由於國內復工復產,海外尚處於疫情高峰期,生產受限。中美兩大經濟體「主動補庫」共振預計將在 2021Q2-Q3 出現,根據歷史經驗,庫存周期景氣向上背景下,有色商品價格大概率將趨勢上行。
貴金屬板塊:金價上漲增厚板塊業績,寬鬆貨幣政策支撐金價。2020H1,黃金板塊整 體營收 1684.96 億元,同比增長 19.46%,淨利潤 59.97 億元,同比增長 79.88%。2020 年H1 黃金價格從1527.30 美元/盎司快速上漲至6 月30 日的1791.10 美元/盎司,增幅達17.27%。受益黃金價格上行,整體黃金股業績增長持續兌現。在當前時間節點,受益於全球主要貿易 結算的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全球經濟疲軟,爭相進入量化寬鬆階段,以及貿易摩擦帶來的 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黃金作為最傳統的價值衡量的錨,關注度持續提升。新冠疫情衝擊實體 經濟,各國政府的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不斷加碼,有利於支撐金價的高位穩定,看 好金價持續上漲。
稀有金屬板塊:稀土板塊業績穩定,鋰價觸底。2020H1,稀有金屬板塊整體營收 1573.41 億元,同比增長 55.56%;淨利潤 18.13 億元,同比下降 46.72%。稀土板塊營收 174.67 億元,同比增速 17.20%;淨利潤為 5.59 億元,同比增速為 2.48%。稀土及永磁供給高度集中在國內,政策是驅動稀土價格中樞上移的最核心因素,新能源汽車仍是未來永磁新增需求的最強動力。鋰板塊營收 42.66 億元,同比下降 22.51%;淨利潤-1.54 億元,同比下降-121.47%。 2019-2021 年,鋰供給集中釋放,供需錯配嚴重,鋰價觸底。從長周期角度來看,受益於新能源車的放量,鋰金屬需求有望維持 20%以上的增速。
新材料板塊:關注永磁材料與靶材。2020H1,新材料板塊整體營收 430.20 億元,同比下降 2.40%;淨利潤 30.64 億元,同比下降 17.70%。新材料板塊重點關注永磁與靶材。1) 永磁行業周期底部。稀土永磁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新材料,近年來行業經歷了惡性競爭和持續出清。隨著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牽引電機中的應用,永磁行業將重新步入需求提速階段。我們認為行業目前正處於十年大周期反轉的底部位置。在周期反轉過程中,龍頭公司將率先突破,享受行業反轉的超額紅利,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2)靶材進口替代提速。作為半導體、顯示面板等的核心關鍵材料,靶材國內需求佔比超 30%,而中國靶材企業的市場規模約 2%,未來國產靶材製造企業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國產替代的必要性顯著。2020H1,受新冠肺炎疫情、貿易摩擦等事件的影響,國內顯示面板、半導體等行業開始從戰略上重新考量採購和供應渠道,靶材國產化進程加速。國內靶材龍頭公司充分在產品質量,性價比上具有明顯優勢,研發實力十分強勁,下遊客戶渠道廣泛,有望受益於國產替代加速進程,提升市場份額。
2 、行情回顧:黃金、鈷鋰、新材料為上半年市場關注重點
2.1 權益:鋰、黃金、新材料漲幅居前
行情走勢:有色金屬板塊整體略有下跌,鋰板塊上漲 13.55%。2020H1 申萬板塊漲幅前三為:醫藥生物的 42.30%、食品飲料的 27.21%及休閒服務的 26.04%。有色金屬板塊跌3.80%,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 19 位。有色細分板塊中,鋰上漲 13.55%、黃金上漲 6.78%、非金屬新材料上漲 5.21%,位居漲幅榜前三位;稀土下跌 15.31%、銅下跌 14.60%、鎢下跌13.50%,位居跌幅榜前三位。
2.2 業績:商品價格「V」型,利潤大幅下降
工業金屬:商品價格中樞下移,利潤大幅減少,我們預計板塊利潤將大幅提升(需求+ 價格中樞抬升)。銅板塊營收 3274.17 億元,同比增長 22.83%,淨利潤 22.41 億元,同比下降 44.79%。銅板塊營收增加主要由於成分股-江西銅業並表恆邦並表及銷量變動所致的營業收入大幅變動,疊加上半年伴隨金價上漲,黃金營收貢獻增量顯著。鋁板塊營收 1476.73 億元, 同比減少 10.14%,淨利潤 16.66 億元,同比下降 51.26%。鉛鋅板塊營收 614.64 億元,同比減少 4.46%,淨利潤 14.51 億元,同比下降 57.96%。
貴金屬+小金屬:黃金企業利潤大增,鋰板塊利潤觸底。(1)黃金板塊整體營收 1684.96 億元,同比增長 19.46%,淨利潤 59.97 億元,同比增長 79.88%。2020H1 黃金價格從年初1527.30 美元/盎司快速上漲至 6 月 30 日的 1791.10 美元/盎司,增幅達 17.27%,伴隨黃金
價格中樞持續抬升,黃金股業績增長的高彈性持續兌現。(2)稀土、鎢、鋰板塊分別營收 174.67億元、134.56 億元及 42.66 億元,同比變動為 17.20%、-4.10%及-22.51%,淨利潤為 5.59 億元、5.02 億元及-1.54 億元,同比變動為 2.48%、81.55%及-121.47%。其他稀有小金屬板塊整體營收 1221.52 億元,同比增長 83.13%,淨利潤 9.06 億元,同比下降 51.43%。
新材料:需求不足,營收整體同比下降幅度 10%以上。根據 wind 分類的營收數據顯示, 金屬新材料板塊整體營收 145.50 億元,同比下降 21.34%,淨利潤 5.99 億元,同比下降48.17%;磁性材料板塊整體營收 117.17 億元,同比上升 51.33%,淨利潤 10.98 億元,同比上升77.68%,磁材板塊營收、利潤的大幅上漲主要原因是wind細分分類中增了橫店東磁、鉑科新材、龍磁科技、大地熊四隻公司股票所引起的;非金屬新材料板塊整體營收 167.53億元,同比下降 6.10%,淨利潤 13.66 億元,同比下降 47.21%。
2.3 有色綜合毛利率從 10%下降至 7.95%
有色行業綜合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 10.05%下降至 7.95%,淨利率從去年同期的 2.82% 下降至 1.79%。行業毛利率、淨利率總體出現下降,主要由於 2020H1 受到疫情影響,需求端整體較為疲軟,各類商品價格出現下降。(1)自 4 月起,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需求端回暖,各類商品價格已觸底反彈的跡象。我們預計 2020 年下半年,各類商品價格有望持續回升,帶動有色板塊企業毛利率、淨利率上升。(2)鋰板塊毛利率從 41.76%下降至 32.98%,淨利率從 13.01%大幅下降至-3.60%。由於碳酸鋰產能投放進入高峰期,鹽湖提鋰技術持續提升,疊加 2020H1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大幅下降,鋰需求端持續疲軟,產品價格進一步走低,反應上到板塊毛利率, 淨利率的大幅下降。隨著行業出清與整合的持續推進,以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復甦,預計鋰產品價格將企穩回升。(3)磁性材料淨利率從 7.98%上升至 9.37%,持續維持上升趨勢。我們堅持認為永磁行業目前正處新需求階段的底部位置,可以類比 2015-2017 年的鈷鋰行情。特殊之處在於,全球永磁行業的競爭格局和我國的資源壟斷優勢更為明顯。永磁材料有望迎來新需求衝擊帶來的行業反轉,行業龍頭公司將率先走出獨立行情。
2.4 三費同比下降,研發投入增加
銷售費用方面,總體同比下降 25.68%。其中鋁板塊銷售費用由去年同期的 43.41 億元大幅下降至 19.19 億元,下降幅度達 55.80%,主要由於中國鋁業、南山鋁業等頭部企業根據「 新收入準則」規定,將產品運輸費計入營業成本所致。銅板塊的銷售費用由去年同期的13.90 億元上升至17.98 億元,同比增速為29.35%,主要由於江西銅業等頭部企業銷量增加、運費倉儲等費用增加。
管理費用方面,總體同比下降 0.09%。各子板塊變動範圍在-43.06%與 40.79%之間。黃金板塊、銅板塊及鋁板塊費用總量位居前三,分別為 46.31 億、32.95 億及 31.57 億。鋁板塊的管理費用呈現進一步減少的趨勢,降幅為 9.42%;鋰板塊降幅最大,達 43.06%,主要由於贛鋒鋰業上期含股權激勵費用而本期無此類費用所致。
財務費用方面,有色板塊總體同比下降 4.21%。鋁板塊財務費用位居所有子板塊第為 47.14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13.27%。工業金屬財務費用較去年同期總體下降 8.48%, 整體仍處於去槓桿周期。磁性材料財務費用降幅顯著,由去年同期的 0.46 億元下降至-0.24 億元,下降 151.03%。
研發費用方面,有色板塊總體同比增加 31.47%。銅、鋁板塊研發費用仍處於行業較高水平,分別達到 16.61 和 13.28 億元,同比分別增加 25.08%、52.59%,主要原因為鋁、銅龍頭企業在新產品、高端產品的研發投入環節支出顯著增加:中國鋁業在精細氧化鋁產品研發上投入增加、南山鋁業在新產品研發上投入增加。磁性材料及稀土研發費用持續維持高增長, 分別是 59.39%與 49.66%,顯示企業在積極布局搶佔未來新材料技術高地,同時包含細分成分個股變動的影響。
2.5 資產負債率保持平穩,長期借款增加
資產負債率方面,工業金屬板塊總體保持平穩,2020H1 為 60.02%。黃金板塊資產負債率略有下降,由 2015 年的 59.76%下降至 2020H1 的 56.61%。稀有金屬板塊明顯上升, 由 2015 年的 49.70%上升至 2020H1 的 58.04%。新材料板塊的資產負債率相較其他板塊明顯更低,2020H1 為 39.72%。
長期借款方面,工業金屬板塊與稀有金屬板塊增加量較為明顯。工業金屬長期借款由2015 年的655.40 億元上升至2020H1 的1063.33 億元;稀有金屬長期借款由2015 年的87.40 億元上升至 2020H1 的 460.00 億元。黃金板塊與新材料板塊長期借款總體呈上升趨勢, 2020H1 分別為 208.93 億元與 55.75 億元。
2.6 黃金板塊市值增至 4482 億元
市值:黃金、鋰、稀土市值佔比靠前。有色行業各子板塊之間的合計總市值差別明顯, 基本金屬企業合計市值處於 1500-2100 億元水平中,黃金企業合計市值處於 4482 億元水平左右;從算數平均的角度,各行業市值分布在 70-374 億元區間內,其中黃金板塊市值由年初的 256 億元提升至 374 億元,位居板塊首位,主要受益於今年金價的持續增長。鋰板塊平均市值持續維持高位,達到 334 億元,稀土板塊市值為 205 億元,體現市場對鋰板塊與稀土板塊的青睞。
估值:(1)市淨率:鋰板塊市淨率 6.0;稀土與黃金板塊市淨率分別為 4.3 與 4.1。而鋁和銅板塊的市淨率水平持續處於低位,分別為 1.3 和 1.7。(2)市盈率方面,行業整體市盈率為 191.68,主要為利潤下降導致數字變化;其中鋁、鋰、其他稀有小金屬受到個別權重較大個股業績虧損拖累,市盈率為負。鎢的市盈率達 121.6,位居板塊第一,其次為稀土(98.0) 與黃金(82.4)。市盈率總體偏高主要由於行業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需求降低,產品價格處於低位,致使較多公司上半年利潤大幅下降。伴隨需求復甦,板塊的表觀估值將快速下降。
淨資產收益率方面,黃金板塊顯著高於其他板塊,達到 4.1%;鋰板塊為-3.7%。非金屬新材料板塊淨資產收益率下降較多,由 7.04%下降至 3.31%。行業整體淨資產收益率顯著下降,主要是受到上半年疫情導致的需求下降以及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
股息率方面,鋁最高,為 2.00%;稀土行業最低,僅為 0.40%。
3 、子板塊:超配銅、鋰、鈷及新材料
3.1 基本金屬:銅價或突破 6-6.5 萬元/噸
3.1.1 上半年:銅板塊利潤同比下降 44.79%,看好未來銅價趨勢上漲
2020H1,銅板塊整體營收 3274.17 億元,同比上升 22.83%,淨利潤 22.41 億元,同比下降 44.79%。個股中,江西銅業歸母淨利潤最高,達到 7.45 億元;銅板塊個股歸母淨利潤普遍收窄,僅有 ST 夢舟、博威合金、金田銅業出現正增長,主要由於上半年疫情影響導致需求端下降、銅價處於低位。LME 期銅現價為 6584.5 美元/噸,2020H1 均價為 5350.72 美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12.62%。SHFE 期銅現價為 5.23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4.44 萬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7.72%。LME 銅庫存量現為 10.44 萬噸,去年同期為32.96 萬噸;SHFE 銅庫存量現為 5.87 萬噸,去年同期為 7.57 萬噸。
橫向對比工業金屬,我們更看好未來的銅價趨勢上漲。有色商品供需雙弱格局下,銅金屬供給端資本開支連續十年下降,加工費連續 5 年下行顯示了供給端持續收緊的長邏輯,疊加疫情擴散的階段性衝擊。與電解鋁相比較,銅供給端的短缺問題更為明顯,若明年全球需求共 振復甦,疊加庫存向上周期,銅價或突破 6-6.5 萬元/噸。
3.1.2 鋁板塊利潤同比下降 51.26%,看好龍頭集中度上升
2020H1,鋁板塊營收 1476.73 億元,同比下降 10.14%,淨利潤 16.66 億元,同比下降51.26%。個股中,中國鋁業營收達 841.09 億元,位居絕對領先地位。歸母淨利潤方面,南山鋁業最為突出,達到 8.49 億元,同比增速達 10.57%。怡球資源、銀邦股份、和勝股份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增速 199.70%、66.03%、60.28%,位居增長率前三。
LME 期鋁現價為 1791.50 美元/噸,2020H1 均價為 1572.01 美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12.28%;SHFE 期鋁現價為 1.42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1.17 萬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7.76%。LME 鋁庫存量現為 157.82 萬噸,去年同期為 95.50 萬噸;SHFE 鋁庫存量現為 14.37 萬噸,去年同期為 14.94 萬噸。
電解鋁去產能超預期進行,後供給側改革推動集中度上升。根據 SMM 數據,2019 年中國電解鋁總產量 3542.5 萬噸,同比減少 1.84%。山東魏橋和信發違規產能關停事件顯示了政府在電解鋁去產能問題上的強硬態度。長期來看,電解鋁產能供給彈性大幅縮小、產能置換指標市場化機制,行業逐步規範化,帶動鋁價上升,提振相關板塊。我們認為隨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持續推進,電解鋁產能大概率將逐漸向優勢、龍頭國有企業聚集,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3.1.3 鉛鋅鎳錫板塊:仍處去庫存階段,商品價格已觸底反彈
2020H1,鉛鋅板塊營收 614.64 億元,同比減少 4.46%,淨利潤 14.51 億元,同比減少57.96%。個股中,華鈺礦業營收大幅度上升至 13.82 億元,增速達 490.77%。中金嶺南、馳宏鋅鍺、西部礦業歸母淨利潤位居前三,分別為 3.71、3.69、3.47 億元;株冶集團歸母淨利潤增幅以 376.67%位居第一。。
LME 期鉛現價為 1985.00 美元/噸,2020H1 均價為 1711.17 美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10.48%;SHFE 期鉛現價為 1.61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1.28 萬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16.67%。LME 鉛庫存量現為 12.56 萬噸,去年同期為 8.03 萬噸;SHFE 鉛庫存量現為 2.80 萬噸,去年同期為 2.83 萬噸。
LME 期鋅現價為 2488.50 美元/噸,2020H1 均價為 1987.99 美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22.94%;SHFE 期鋅現價為 1.98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1.50 萬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22.17%。LME 鋅庫存量現為 22.57 萬噸,去年同期為 7.18 萬噸;SHFE 鋅庫存量現為 3.65 萬噸,去年同期為 4.04 萬噸。
LME 期鎳現價為 1.47 萬美元/噸,2020H1 均價為 1.22 萬美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增長 1.35%;SHFE 期鎳現價為 11.53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9.19 萬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增長 1.16%。LME 鎳庫存量現為 23.93 萬噸,去年同期為 14.96 萬噸;SHFE 鎳庫存量現為 3.36 萬噸,去年同期為 2.87 萬噸。
LME 期錫現價為 1.76 萬美元/噸,2020H1 均價為 1.55 萬美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21.39%;SHFE 期錫現價為 14.29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12.19 萬元/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下降 9.61%。LME 錫庫存量現為 5240 噸,去年同期為 6175 噸;SHFE 錫庫存量現為 3529 噸,去年同期為 4874 噸。
3.2 黃金:大趨勢向上,年底前以高位震蕩為主
2020H1,黃金板塊整體營收 1684.96 億元,同比增長 19.46%,淨利潤 59.97 億元,同比增長 79.88%。個股中,紫金礦業營收 831.42 億元,位居板塊第一,增速達 23.73%。歸母淨利潤方面,紫金礦業、山東黃金、銀泰黃金位居前三,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 24.21 億元、11.53 億元、6.10 億元,增速分別為 30.64%、98.22%、39.26%。
COMEX 黃金現價為 1966.40 美元/盎司,2020H1 均價為 1624.76 美元/盎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上升 26.39%;COMEX 白銀現價為 28.43 美元/盎司,2020H1 均價為 16.74 美元/盎司,較去年上半年均價上升 9.95%。COMEX 黃金庫存量現為 3714.44 萬金衡盎司,去年同期為 805.71 萬金衡盎司;COMEX 白銀庫存量現為 3.45 億金衡盎司,去年同期為 3.12 億金衡盎司。
黃金和美元是一幣兩面的關係,美國勞動生產率是驅動二者變化的核心要素。黃金和美指的負相關從三個角度理解:(1)在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體系背景下,黃金市場通常以美元計價。(2)美元和黃金同為重要的貨幣儲備資產,具有可替代性。在極端情況黃金一直作為避險保值的「錨」,但是本身不具備生息能力,和美元屬於「一體兩面」的關係。(3) 美國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是金價和美指負相關的根本原因。另外,關注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而非生產率本身。傳導路徑:美國勞動生產率→美國經濟發展狀況→美元幣值強弱|金價高低。
黃金價格高位持穩,長期依舊看漲。在當前時間節點,受益於全球主要貿易結算的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全球經濟疲軟,爭相進入量化寬鬆階段,以及貿易摩擦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黃金作為最傳統的價值衡量的錨,關注度持續提升。目前全球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有利於支撐金價的高位穩定,持續看好黃金市場。
3.3 稀有金屬:鈷、鋰價格觸底
2020H1,稀土、鎢、鋰板塊分別營收 174.67 億元、134.56 億元及 42.66 億元,同比變動為 17.20%、-4.10%及-22.51%,淨利潤為 5.59 億元、5.02 億元及-1.54 億元,同比變動為 2.48%、81.55%及-121.47%。
稀土板塊業績:2020H1 稀土行業個股中,北方稀土營收最高,達 96.11 億元,增速為12.81%;廣晟有色增速最快,營收達 36.13 億元,增速達 134.18%。北方稀土、五礦稀土歸母淨利潤位居前兩位,分別為 3.28 億元、1.59 億元,增速分別為 23.36%、228.81%。稀土及永磁供給高度集中在國內,政策是驅動稀土價格中樞上移的最核心因素,新能源汽車仍是未來永磁新增需求的最強動力。
稀土價格方面,輕稀土和重稀土漲跌分化。輕稀土價格整體以低位運行,氧化鐠釹2020H1 均價為 26.44 萬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 11.97%。近期氧化鐠釹價格略有反彈,現價為 35 萬元/噸。重稀土價格上升趨勢明顯。氧化鏑現價為 1860 元/公斤,2020H1 均價為1836.13 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升 17.88%。氧化鋱現價為 4965 元/公斤,2020H1 均價為4018.8 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升 23.03%。
鎢:2020H1 鎢行業個股中,廈門鎢業、中鎢高新營收利潤位居同板塊前兩位。廈門鎢業營收 79.24 億元,同比下降 5.48%;歸母淨利潤 2.33 億元,同比上升 201.68%。中鎢高新營收 41.13 億元,同比增速 1.66%;歸母淨利潤 1.03 億元,同比增速 39.59%。鎢金屬價格情況:鎢精礦現價為 8.10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8.30 萬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 12.01%。仲鎢酸銨現價為 13.2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13.47 萬元/噸,去年同期下降 3.84%。
鋰價格整體處於底部區間,安全邊際高。鋰行業個股中,2020H1 贛鋒鋰業營收利潤位居首位。營收 23.87 億元,同比下降 15.43%;歸母淨利潤 1.56 億元,同比下降 47.10%。99.5%電池級碳酸鋰現價為 4.46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4.80 萬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41.17%。55.6%氫氧化鋰現價為 4.90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5.51 萬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 44.09%。
短期觸底調整,長期需求有望高增速。受益於下遊電池廠商擴產,2016-2017 年的鋰價格持續上漲,產業投資迅速增加。2019-2021 年,供給集中釋放,預計鋰資源(換算成碳酸鋰)約為 45、57 和 70 萬噸。而同期需求預計在 32、38、45 萬噸,供需錯配嚴重,碳酸鋰、氫氧化鋰價格仍將處於底部調整階段。當前新能源汽車用鋰佔比約 35%,而過去的 20 年鋰行業平均複合增速為 8%,疊加新能源汽車對鋰行業需求,從長周期角度來看,鋰金屬需求有望維持 15%以上的持續增速。
2020H1,其他稀有小金屬板塊整體營收 1221.52 億元,同比增長 83.13%,淨利潤 9.06 億元,同比下降 51.43%。個股中,洛陽鉬業、錫業股份、盛屯礦業營收位居板塊前三。洛陽鉬業營收 467.44 億元,同比增長 368.44%;錫業股份營收 225.03 億元,同比增長 2.14%; 盛屯礦業營收 221.65 億元,同比增長 57.09%。歸母淨利潤方面,洛陽鉬業最高,實現歸母淨利潤 10.08 億元,增速為 24.73%。華友鈷業歸母淨利潤增速達 965.28%,為板塊增速第一。
商品價格方面:鉬精礦現價為 1310 元/噸,2020H1 均價為 1544.38 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 10.76%。鈦精礦現價為 1500 元/噸,2020H1 均價為 1363.64 元/噸,較去年同期上升9.09%。海綿鈦現價為 5.5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8.14 萬元/噸,同比增長 23.56%。鎂錠現價為 1.42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1.45 萬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 16.41%。
鈷價有望階段性提振。電解鈷現價為 27.65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25.96 萬元/噸, 較去年同期下降 12.11%。四氧化三鈷現價為 215.00 元/千克,2020H1 均價為 187.25 元/ 千克,較去年同期下降 7.09%。氯化鈷現價為 6.7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5.94 萬元/噸, 較去年同期下降 5.44%,氯化鈷下遊數碼 3C 市場將進入淡季,四季度價格或將下行。硫酸鈷現價為 5.6 萬元/噸,2020H1 均價為 4.93 萬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 9.20%,目前硫酸鈷下遊需求回升,但由於上遊三元前驅體價格承壓以及三元電池庫存較高,價格仍處於低位。Wind 平臺 8 月 19 日轉載資訊:中國擬收儲約 2000 噸鈷作為國家儲備,收儲可能於今年晚些時候進行,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目前還沒有明確表態。我國鈷資源嚴重短缺,幾乎全部依賴剛果金的進口。隨著中資企業在剛果金投資,自產中間品產能與國外公司相近,國內精煉鈷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消費,還能出口部分電鈷和鈷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綜合考慮鈷原料集中度、物流距離長等供應安全因素,國家收儲將一定程度保證供給儲備。
3.4 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產業鏈
3.4.1 金屬新材料:關注永磁、靶材
2020H1,金屬新材料板塊整體營收145.50億元,同比下降21.34%,淨利潤5.99億元,同比下降 48.17%。個股中,格林美、雲海金屬、安泰科技營收位居板塊前三。格林美營收56.14 億元,同比減少 9.51%;雲海金屬營收 25.21 億元,同比增長 2.34%;安泰科技營收23.56 億元,同比減少 5.14%;中飛股份營收增幅達 143.02%,位居板塊增幅首位。歸母淨利潤方面,格林美最高,實現歸母淨利潤 2.14 億元,同比下降 48.26%;其次為西部超導, 實現歸母淨利潤 1.33 億元,同比上升 54.65%;東方鉭業歸母淨利潤增幅達 451.96%,位居板塊增幅首位。
2020H1,磁性材料板塊整體營收 117.17 億元,同比上漲 51.33%,淨利潤 10.98 億元,同比上漲 77.68%。個股中,橫店東磁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均為板塊第一,實現營業收入 31.73 億元,同比增長 3.20%;實現歸母淨利潤 3.44 億元,同比增長 6.98%。金力永磁營收增速達 23.47%,位居板塊營收增速第一;天通股份歸母淨利潤增速 83.60%,位居板塊歸母淨利潤增速第一。
2020H1,非金屬新材料板塊整體營收 167.53 億元,同比下降 6.10%,淨利潤 13.66 億元,同比下降 47.21%。個股中,有研新材營收 50.90 億元,增速達 31.93%,營收位居板塊第一。合盛矽業實現歸母淨利潤最多,達 4.49 億元。索通發展歸母淨利潤增速 86.68%,位居板塊歸母淨利潤增速第一。
新材料產業鏈,我們重點關注兩條主線:
(1)受益新能源汽車強需求拉動的稀土永磁材料。永磁行業反轉,龍頭最先突圍。稀土永磁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新材料,行業業績變化和下遊需求變遷緊密相關,在經歷 2008-2009 年風電、節能電機的需求爆發後,永磁行業的需求維持每年 5%的平穩增速,但整體需求的增長不及產能擴張和技術進步快,行業經歷了惡性競爭和持續出清。隨著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牽引電機中的應用,永磁行業將重新步入需求提速階段。我們認為行業目前正處於十年大周期反轉的底部位置,這一階段可以類比 2015-2017 年的鈷鋰行情。特殊之處在於,全球永磁行業的競爭格局和我國的資源壟斷優勢更為明顯。在周期反轉過程中,龍頭公司將率先突破,享受行業反轉的超額紅利,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
(2)受益國產替代,半導體、面板上遊產業鏈向國內轉移。全球高端靶材集中度高, 國內廠商進口替代提速。濺射鍍膜技術起源於國外,所需要的濺射材料——靶材也起源發展於國外。國外知名靶材公司,在靶材研發生產方面已有幾十年的積澱。同時,隨著半導體工業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化,以美國、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的半導體廠商加強對上遊原材料的創新力度,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半導體產品的技術先進性。目前全球濺射靶材市場主要有四家企業,分別是 JX 日礦金屬、霍尼韋爾、東曹和普萊克斯,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 30%、20%、20%和 10%,合計壟斷了全球 80%的市場份額。作為半導體、顯示面板等的核心關鍵材料,國內需求佔比超 30%,而中國靶材企業的市場規模不到 2%,未來國產靶材製造企業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國產替代的必要性顯著。政策方面,國家「十三五」明確提出,到 2020 年重大關鍵材料自給率達到 70%以上,初步實現中國從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性轉變。當前中國靶材製造商在部分靶材製造工藝上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獲得國內外下遊廠商的認可;同時通過在下遊企業工廠附近建廠,靶材價格可能會比國外廠商低 10%-15%, 替代必要性和戰略意義明顯。伴隨高端製造業向國內轉移趨勢,國產替代空間明顯。2020H1, 受新冠肺炎疫情、貿易摩擦等事件的影響,國內顯示面板、半導體等行業開始從戰略上重新考量採購和供應渠道,靶材國產化進程加速。國內靶材龍頭公司充分在產品質量,性價比上具有明顯優勢,研發實力十分強勁,下遊客戶渠道廣泛,有望受益於國產替代加速進程,提升市場份額。
4 、下半年投資邏輯:「銅」最優,關注新材料
工業金屬:「主動補庫」共振提升商品價格。根據庫存周期運行規律,中國在 2020.3 進入被動去庫階段,大概率在 2021Q1-Q2 進入「主動補庫」階段。美國理論上 2020.1 將進入被動補庫階段,但全球疫情影響放緩庫存周期運行節奏,大概率 2021Q2 進入「主動補庫」階段。中美兩大經濟體「主動補庫」共振預計將在 2021Q2-Q3 出現,根據歷史經驗, 庫存周期景氣向上背景下,有色商品價格大概率將趨勢上行。2020 年下半年很可能出現狀況是:銅價小幅上漲甚至階段性調整,而權益大幅上漲,完成兌現預期演繹。
貴金屬:寬鬆貨幣政策支撐金價,看好黃金持續上漲。未來黃金價格有望繼續走牛:1) 各國央行寬鬆預期高漲:新冠疫情衝擊實體經濟,各國政府的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不斷加碼;2)油價企穩抬升通脹預期:OPEC+減產實施後原油產量下滑明顯,隨著減產持 續,油價有望在 40 美元/桶以上企穩,原油作為大宗商品之王有望推升通脹預期;3)美元長期走弱的趨勢:美國政府債務規模的不斷擴張以及零利率環境下美元資產相對收益率的降低,長期看都將使美元資產逐漸喪失吸引力而回歸下行周期,同時持有黃金資產的機會成本將大大降低。
小金屬:全產業鏈下遊「鈷」產品庫存處於低位,去庫存周期處於後半段。鈷產業鏈從 剛果金鈷礦山→鈷鹽廠商→正極材料廠商→電池廠商→電動車終端,整個生產流轉周期在半年左右。伴隨去庫結束,疊加市場為 5G 和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預期改善,鈷價格中樞有望抬升。建議持續關注下遊企業的補庫情況。
新材料:推薦永磁行業趨勢反轉過程中的龍頭公司。稀土永磁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新材料, 行業業績變化和下遊需求變遷緊密相關,在經歷 2008-2009 年風電、節能電機的需求爆發後, 永磁行業的需求維持每年 5%的平穩增速,但整體需求的增長不及產能擴張和技術進步快, 行業經歷了惡性競爭和持續出清。隨著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牽引電機中的應用, 永磁行業將重新步入需求提速階段。我們認為行業目前正處於十年大周期反轉的底部位置, 這一階段可以類比 2015-2017 年的鈷鋰行情。特殊之處在於,全球永磁行業的競爭格局和我國的資源壟斷優勢更為明顯。在周期反轉過程中,龍頭公司將率先突破,享受行業反轉的超額紅利,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作者:西南證券,丘培宇)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