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致命傷!曠視、依圖們註定不會成為新一代BAT、TMD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依圖等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不會成為媲美BAT、TMD的科技巨頭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10年後,當前大名鼎鼎的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們,就會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雖然未來人工智慧革命的諸多領域都面臨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沒有一家人工智慧公司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科技巨頭。

雖然2000年代的網際網路時代和2010年代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造就了中國當前的科技巨頭,例如被稱作BAT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以及被稱作TMD的頭條系、美團和滴滴出行,不過,即使過度熱情的投資者培育出十多家總價值達到數百億美元的人工智慧獨角獸,人工智慧時代卻無法造就可以與BAT或TMD媲美的科技巨頭。

《日經亞洲評論》在一篇報導中指出,阻礙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成為新一代BAT、TMD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客戶可以自行開發人工智慧技術,以及面向企業和政府而非面向消費者。

最為重要的是,隨著這些估值高高在上的人工智慧獨角獸「跑步」上市,它們的致命缺陷也暴露無遺:它們沒有——可能永遠也不會有可持續的長期商業模式。包括曠視科技、依圖、寒武紀和雲知聲在內的人工智慧獨角獸,都在招股書中披露了高達數十億元的虧損。

以曠視科技為例,2016年-2019年上半年,虧損分別為3.43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52億元。當中僅2019年上半年的淨虧損就達到52億元,與2018年上半年的7.29億元相比,同比擴大613.3%。

雖然人工智慧企業必須在研究方面投入重金,而且仍然處於創收的早期階段,但巨額虧損是不可持續的。更令人擔憂的是,它們都嚴重依賴政府合同或少數幾家大客戶。

對於中國的人工智慧獨角獸來說,另一個核心困境是:它們的大企業客戶會外包這類關鍵業務功能嗎?大型銀行會在關鍵任務項目中將最敏感的數據「交給」外部人工智慧企業嗎?一家大型零售商,會為了它們自己也可以開發的算法,而與外部人工智慧企業分享它們獨有的數據嗎?

從FAANG到BAT和TMD,這些科技巨頭都設有規模龐大的人工智慧部門,尤其是Facebook、谷歌和百度,已經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業務的方方面面,在人工智慧方面的表現不比這些獨角獸差,不大可能採用後者的技術。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平民化和人才日趨增多,即使是規模較小的傳統廠商,也會招聘人才,成立人工智慧部門,在業務中整合適合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術,不會完全依賴人工智慧獨角獸的技術。

在極少數情況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但是,隨著曾經不可逾越的技術障礙的崩塌,天平開始向不利於人工智慧企業的方向傾斜,尤其是在數據是獨有的,而且掌握在傳統企業手裡的情況下。

這還為人工智慧獨角獸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由於人工智慧可以為包括從金融服務到醫療、零售和教育在內的各行各業賦能,它們需要為眾多行業開發解決方案。雖然難度說不上高,但必須針對眾多行業定製產品,提高了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實現規模經濟的難度。鑑於所有人工智慧獨角獸幾乎瞄準相同的垂直領域,進一步提高了競爭的激烈程度。

面向企業而非消費者,是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硬傷

業務面向企業、政府部門而非消費者,是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無法成為新一代BAT、TMD的又一個原因。由於主要向其他企業、政府部門提供後端硬體和軟體,人工智慧企業不會成為服務數以十億用戶的平臺型科技巨頭。

拿中國的BAT和TMD,以及美國的FANNG(指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ex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來說,它們無一不是面向消費者開展業務,用戶數以億計,甚至高達20億。反觀IBM、甲骨文和思科等面向企業客戶的傳統IT廠商,表現要遜色得多。

以曠視科技為例,去年上半年,約73%營收來自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產品,換句話說,也就是政府部門;依圖大多數營收也來自政府部門。這種客戶集中的情況在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可能普遍存在。

人工智慧獨角獸能否持續獲得政府合同存疑。與海康威視和大華等傳統監控攝像頭廠商、公共安全服務提供商相比,曠視和商湯科技等公司不具備「最深的護城河」。隨著海康威視和大華等廠商改進它們自己的人工智慧算法,大多數人工智慧企業的優勢正在遭到侵蝕。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革命,不會徹底改變我們的商業和生活,或者不會有人工智慧企業達到相當大規模並實現盈利。面向物流自動化和自動送快遞服務的企業,最有可能實現盈利。

但是,這些誕生於大學實驗室的人工智慧獨角獸能掀起多大風浪還有待觀察。一種更可能的情況是,賦能部分垂直行業的人工智慧公司,最終會被這些垂直行業的傳統公司所收購。

最終,隨著人工智慧使人們的生活更智能化,中國的人工智慧獨角獸,以及它們的投資者、客戶和最終用戶,都可能從第三次人工智慧浪潮中受益。但是,在買進這些人工智慧獨角獸的股票時,散戶需要更加謹慎,因為它們招股書中所列的風險都是真實存在的。

從寒武紀上市情況來看,儘管作為AI晶片第一股IPO光速過會,但是後續情況並不輕鬆。寒武紀上市首日,漲幅高達358.15%,最高市值達到1180億元,收盤時漲幅為229.86%。不過寒武紀並沒有能夠保持住向上的趨勢,在持續幾天的熱度散去之後,寒武紀開始下滑。今天寒武紀一度跌至166.16元,市值為664.81億元。(作者/霜葉)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科技。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科技」。

相關焦點

  • 曠視上市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AI四小龍」中的曠視科技曾在去年8月打響了AI初創企業上市的第一槍,然而赴港上市計劃隨著國內外環境變化而終止,失去先發優勢。目前,曠視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傳出。而自11月以來,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雲知聲和雲天勵飛等AI企業先後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其中雲知聲和依圖已進入問詢階段。
  • AI三劍客: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
    李開復曾經評價過AI四個獨角獸: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和雲從科技。由於它們的產品比較特殊,所以大眾接觸的比較少,對它們並不太了解。一、人臉識別的獨角獸經常有一種說法,下個十年是AI的十年,如果說AI行業是皇冠,那麼四個獨角獸所從事的領域—人臉識別,就是皇冠頂部的鑽石。代表AI技術實力最高水平的,是人臉識別技術。
  • 聚焦三大戰略方向 曠視發布河圖2.0、7款硬體新品
    AI+:智慧物流發展的新引擎唐文斌認為,物流行業與AI正在經歷雙向選擇的過程,曠視充分看到了AI技術在物流行業的價值與使命。傳統物流行業,人的工作壓力大、部分工作環境苛刻,物流成本連年攀升,企業主動尋求降本增效之道。
  • AI四小龍上市「三缺一」 |商湯、曠視、依圖、雲從,誰更有巨頭相?
    至此,被譽為「AI四小龍」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四家AI獨角獸,除了商湯科技以外,另外三家企業都已先後提出科創板上市計劃。曠視科技早在2019年8月就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材料,但至今尚未獲得港交所聆訊通過;依圖科技在2020年11月4日申報IPO,目前處於問詢狀態。為何AI企業對上市都如此熱衷?
  • 落子「天元」瞄準新基建 曠視發力AI基礎設施建設
    依靠自研核心算法,曠視持續深耕城市物聯網、個人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場景,形成了強大的數位化中臺、硬體中臺和多行業AI解決方案的創新研發能力,成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圖:曠視開源自研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目前,曠視已在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OpenI啟智社區 和全球最大的開源社區 GitHub上發布天元Alpha版原始碼,同時曠視還發布了在線深度學習工具MegStudio,以及匯聚了全球頂尖算法預訓練模型的模型中心ModelHub,支持開發者開箱即用。
  • 發布河圖2.0、7款硬體新品、產業聯盟,智慧物流已成曠視增長新引擎
    未來物流行業將面對三大命題:一是如何制定高可靠規劃,保證合理穩定的方案規劃設計;二是如何精準控制,精確準時的控制設備協同作業;三是如何打造高效能裝備,保障高效安全的儲存、揀選及配送。物流行業問題的答案指向AI,徐慶才認為,AI+是智慧物流發展的新引擎,其終極目標是為行業用戶降本增效,提升用戶體驗。
  • 傳曠視科技將同時在香港和內地上市
    2019年8月,曠視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上市,招股書顯示曠視2019年上半年營收9.49億元,同比增長210%,經營虧損1.15億元,同比縮減17%,經調整淨利潤3270萬元。 但此後,曠視科技的赴港上市之路卻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先是去年10月份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此後又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鵝,導致上市計劃一再跌宕。
  • 人工智慧的下一個十年,曠視看好三大技術趨勢
    這也是曠視研究院正在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攻堅的一個方向。另外孫劍還表示自己十分看好晶片和算法的協同演化、協同設計。因為隨著人工智慧對各個場景賦能的加深,如何更快、更高效、更經濟地在全場景下實現智能計算將成為推動整個行業在下一個十年中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孫劍也看好數據安全訓練或者隱私安全學習。
  • 曠視落子天元:深度學習框架開源,是成為偉大AI企業的第一步
    這場對弈之後,曠視很快將人工智慧產品及解決方案落地,在深度研發人工智慧底層算法的基礎上,推出智能攝像頭、智能計算單元、智慧機器人三大硬體體系,走出一條「軟硬結合」發展路線。伴隨業務版圖不斷擴張,曠視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世界上不存在通用的算法。
  • 曠視科技:摘下獨角獸面具-虎嗅網
    也就是說,被列入美國政府實體清單,對於IPO臨門一腳的曠視科技來說並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多位券商人士與熟悉曠視的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曠視在過往的融資和發展過程中,遺留了一些問題,對IPO會產生一定影響。
  • 揭秘曠視C計劃
    ©深響原創 · 作者|依民核 心 要 點「看完這個場景之後我們覺得很震驚,內心想,在AI時代,事情或許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唐文斌以此為起點,曠視開始了向以智慧物流為代表的供應鏈物聯網拓展的步伐,並逐漸成為曠視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
  • 蕭承睿最大的優點,恰恰是致命的缺點,嫁給他的女人註定不會幸福
    那麼,對於認真搞事業的蕭承睿來說,他最大的優點,恰恰是致命的缺點,嫁給他的女人註定不會幸福。那麼,他的最大優點是什麼呢?無疑就是事業心太重、善於謀略了。或許會有很多人會有疑問,蕭承睿的優點也是一種錯誤嗎?在我看來,他並沒有錯,那麼為啥嫁給他的女人註定不會幸福呢?
  • 呼和浩特市政府、和林格爾新區與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三方...
    2020年10月,曠視宣布包括河圖2.0版本和7款AI+物流硬體新品,並發起成立人工智慧物流產業聯盟,2020年6月,曠視召開企業服務戰略峰會暨新品發布會,推出全新一代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等系列產品,2020年4月,曠視擔任智能測溫標準工作組組長,牽頭制定全國首個智能測溫標準,2020年4月,曠視發布FaceStyle美業解決方案,2019年11月,
  • 員工舉報,曠視這是怎麼了?
    HRG:公司不會和你解約,希望你自己主動解約希望大家引以為戒!改進自己不足,多從自身找原因。這樣的爆料瞬間也是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與議論,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有網友就爆料到。曠視裁實習生了解下,同學日常實習,先是所有實習生每天薪資降了100,後來開始裁實習生,理由是實習生太多了優化一些,組內還有一些19應屆生被勸退,業務線被優化掉了,坐標曠視研究院。先是福利變差,後來零食和電腦變差,後來免費礦泉水都麼得了。也有網友吐槽到。
  • 短評:何謂新一代人工智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7/415149.htm那麼何謂新一代人工智慧?毫無疑問,一定是對深度學習的顛覆!然而,目前我國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的布署上:」科技部啟動建設了十五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所樹立起的典型是:「自動駕駛(百度)、城市大腦(阿里雲)、醫療影像(騰訊)、智能語音(科大訊飛公司)、智能視覺(商湯集團)、視覺計算(上海依圖)、營銷智能(明略科技)、基礎軟硬體(華為)、普惠金融(中國平安)、視頻感知(海康威視)、智能供應鏈(京東),圖像感知(曠視)、安全大腦(360)、智慧教育
  • 曠視科技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 「AI四小龍」三缺一
    來源:獵雲網依圖、雲從以及曠視相繼奔赴科創板,唯獨商湯科技尚未有確切信息傳出。作者丨王非1月12日晚間,北京證監局備案公告顯示,曠視科技(下稱:曠視)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截至目前,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以及曠視相繼奔赴科創板。
  • 長期主義者曠視:開源人工智慧算法框架,能為中國帶來什麼?
    以前用不好手機軟體的父母,現在每天流暢的在生鮮電商上下單買菜;人們出門戴口罩成為習慣,進地鐵接受智能測溫也成為習慣;直播電商/線上辦公/線上辦學再臨風口,「媽媽守著李佳琦,孩子守著釘釘群」。很多人都覺得,這些新功能/新服務像早就準備好了一樣,不像是應對疫情匆匆上馬的項目。是的,你想的沒錯。
  • 美國無力回天成為定局?有三大致命弱點,最後一點根本比不上我國
    美國最後會不會失敗?不過雖然美國有一定實力,但奈何其他國家也開始陸續崛起,所以根本不會同意美國的想法,因此美國的失敗可能真的已經成為定局。
  • 百億資本助力 AI視覺三大獨角獸企業角逐物聯網場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三大AI視覺獨角獸,技術方向雖側重點各有不同,但都認定了智慧城市是主賽道之一。安防、手機、金融之外,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物聯網領域,正成為計算機視覺商用化落地的的重要場景,也是獨角獸企業的必爭之地。
  • 曠視「天元」深度學習框架全解讀
    一方面,天元通過簡單高效的AI性能,為追求AI轉型的產業提供了一種新的嘗試和選擇,進一步解放傳統產業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天元也將成為一個新契機,將上遊應用、算法、場景,以及下遊的作業系統和晶片等更好地結合起來,開拓一個AI生態和產業鏈緊密結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