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工作滿600天

2021-01-08 湖南在線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工作滿600天

在茫茫宇宙中,正在奔火途中的天問一號,於8月25日22時45分,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飛行裡程約9300萬公裡,探測器飛行正常。

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兩器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不乏夢想情懷與求索精神。我們探月逐火,帶著千年飛天夢想遨遊在茫茫宇宙,發現一個個未知,解答一個個疑問。

仰望星空,天河迢迢;眺望前路,徵途漫漫。還有更長更遠的道路等待我們去探索,還有更多更新的成果等待我們去發掘。我們會繼續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為探月與深空探測事業築起一座又一座的豐碑。

蟾宮折桂,月背拓荒;

熒惑不遠,未來可期。

附:嫦娥四號600天,幹了這些事兒!

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

1.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利用「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可見和近紅外光譜儀、全景相機及測月雷達等數據,對著陸區光譜、石塊分布、淺層結構等進行分析,獲得著陸區形貌,物質礦物組成、來源及特性等科學結論。首次通過原位探測直接得到月球深部物質組成,揭示月球背面,特別是南極艾特肯盆地複雜的撞擊歷史,對月壤的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關鍵證據,為日後南極著陸和巡視探測選址等提供重要參考。

2.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根據嫦娥四號著陸器測月雷達和相機數據以及其他多源數據,研究建立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層剖面及多期次濺射物覆蓋關係。著陸區濺射物累加厚度約70米,表面為芬森撞擊坑濺射物;在巡視區深度40米範圍內,存在3種不同地層單元,包括12米範圍內的細粒月壤層、12米-24米的碎石層和24米-40米的濺射物沉積和風化產物層。這些結果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極大地提高我們對月球撞擊和火山活動歷史的理解,為月球背面地質演化研究帶來新的啟示。

3.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利用嫦娥四號著陸器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和中性原子探測儀探測數據,獲得月表高能粒子輻射環境譜、月表中性原子能譜結構和反照率。月表中子輻射劑量率比空間站內部高1-2倍,輻射劑量當量高1倍左右。證實初級銀河宇宙射線撞擊月球表面,產生反照質子(最早在美國環月軌道器上被發現,此次在月表得到了實地驗證)。這些成果為開展太陽風與月表微觀相互作用研究提供重要支撐,促進對月表輻射風險的認知,為未來月球航天員所受月表輻射危害估算及輻射防護設計提供重要參考。

4.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利用嫦娥四號著陸器平臺的低頻射電頻譜儀,在月球背面首次成功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獲得大量有效觀測數據。初步獲取40MHz頻率以下的月背著陸區電磁環境本底頻譜和低頻射電三分量時變波形數據,對於研究太陽低頻射電特徵和月表低頻射電環境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距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次進入休眠
    天問一號距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次進入休眠  Connor Feng • 2020-08-26 11:
  • 天問一號飛行超過1億千米,嫦娥四號在破紀錄,天宮蓄勢待發
    距離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並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已經整整38天了,據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顯示,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已經累計飛行超過1億公裡,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充足、各項工作正常。
  • 在十八月晝期,玉兔2號關閉一切科學儀器,給「天問一號」讓道
    「天問一號」能否成功發射,關係到我國未來航天戰略部署,為了能精確無誤地射向火星軌道,精確著陸,精確對火星進行探測,就連38萬公裡外月球上的玉兔2號巡視器也在為「天問一號」讓道,玉兔2號在十八個月晝期,停止向西移動,並關閉所有科學儀器,暫停一切科學探索活動。
  • 「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面工作719天,行駛突破600米
    來源標題:「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郭超凱)記者22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 「玉兔二號」月球車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讓路
    記者今天(6月1日)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在第十八月晝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讓路,配合「天問一號」任務地面深空測控站的適應性改造,「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科學載荷並未開機,原地待命。
  • 1個月、1000萬公裡距離,9328萬行程「天問之路」(1)
    中國已經實現了首個航天員上天的千年飛天夢想,實現了人類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的驚世壯舉,現在,我們終於把目光聚焦在了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紅色行星,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以「天問之路」連載的方式,讓大家跟隨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開啟這史詩般的夢幻之旅。
  • 嫦娥四號月背著陸500天 「玉兔二號」月球車進入第十八月晝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在月球「沉睡」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寒冷且漫長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了第18月晝工作期。
  • 「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郭超凱)記者22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突破600米。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2月22日5時和12月21日19時22分完成第25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
  • 玉兔二號寫信、天問一號自拍,祝福雙雙衝上熱搜!
    國慶已至,中秋同來  @月球車玉兔二號  昨日發來中秋祝福  衝上微博熱搜👇  @月球車玉兔二號稱:  「到這天為止,  我離開故鄉600多個地球日了。我挺好,每天早睡早起,努力工作,身體倍兒棒。  當你們看到這段文字時候,我已經進入夢鄉。到這天為止,我離開故鄉600多個地球日了。  今天是吃月餅的日子,給大家講講:月球的餡兒,以前其實是軟的。  在距今41億~38億年前,月球曾經經歷過一段動蕩時期:外部有高強度的小行星轟擊,內部有頻繁的火山噴發,把月球撞得面目全非,被不斷噴出的熔巖覆蓋。
  • 嫦娥一號到四號現在哪裡?
    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接下來,在經過三次分離後,最終,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只有返回器會回到地球。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沒有返回器,他們完成探月之後都去了哪裡?現在還在工作嗎?小明問嫦娥,聽嫦娥五號講講姐姐們的故事。
  • 小明問嫦娥丨姐姐們去哪兒了?嫦娥一號到四號現在哪裡?
    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沒有返回器,他們完成探月之後都去了哪裡?現在還在工作嗎?小明問嫦娥,聽嫦娥五號講講姐姐們的故事。小明嫦五姐姐,採樣返回的接力賽進入最後一棒,好期待月壤回到地球呀!嫦娥五號嫦娥二號是2010年10月發射的,現在已經飛了超過10年了。據科學家推測,它會在2029年前後,飛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在大約800萬公裡之外,遙望它曾經的家。 小明真的是個旅行家!那嫦娥三號呢?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現在的天問一號,已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在地火轉移軌道上,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攜嫦娥三號聯袂破紀錄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攜嫦娥三號聯袂破紀錄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消息,記者12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玉兔二號」月球車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此前該紀錄由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保持,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相當於2499個地球赤道長度
    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目前天問一號飛行狀態良好,預計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  國家航天局消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4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距離地球有1億公裡,火星會成第2個地球嗎?
    2020年有人說是航天豐收的一年,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在月球上採樣返回,據說不久後返回器將與軌道器分離,再通過打水漂的方式返回地球。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地球1億公裡外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對比登月技術火星探測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現在的天問一號,已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在地火轉移軌道上,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科學大爆炸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 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該火箭長58.4米,芯一、二級直徑3.3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480噸,可以把8.6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50公裡的地球近地軌道;作為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它與其它常規運載火箭最大的不同是頂部有逃逸塔,當火箭發生故障時,它可以使箭船分離,使航天員脫離危險;為滿足載人航天工程發射運輸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要求,長徵二號F火箭分為發射運輸飛船狀態和發射目標飛行器兩種狀態
  • 天問一號新進展: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自7月23日成功發射以來,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