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鵬:山西絳縣人,農民,草根文學愛好者。有詩歌、散文在省市級報刊及其它網絡媒體上發表。
這個春天蹣跚而來
夜裡有貓兒的叫春聲低吟入耳,斷斷續續、嗚嗚咽咽,雖然在這靜寂的曠野並不顯得那麼和諧,甚至讓人厭惡煩躁,可是畢竟這也是春天的一種聲音。一種對於溫暖,愛情,繁衍和孕育的渴盼之聲。不免讓人明白,春天已經是來了。
晨起,同樣的時間節點,已經不再是暗幕穹頂了,而是一輪紅日悄悄的從遠山努力地爬將出來。這種攀爬迥異於往日的噴薄而出,似乎艱難異常。那紅色也是虛晃的紅,不是那麼熾烈。但終究還是在一片桔黃的溫馨當中讓世界充滿了一片光明……
宅家月餘,試圖讓這因了疫情的日子也把時間給禁錮起來。不是大家都在休息嗎?不是我們也都沒有去工作嗎?這不是懶惰,而是給閒著一個極其正當的理由:宅家就是愛國就是給抗疫做貢獻!也是最好的自我保護。但時光如流水,並不因為大家的不動而靜止。隨著節令的變換也在片刻不停地更替著一切。
忽一日,來到田野,迎春花兒早已爆出了一片燦爛的金黃,正熱鬧成一團團一簇簇的樣子。山桃花也在不經意間綻放出淡淡的粉紅,遠觀霞一般氤氳在漸綠的山坡間若隱若現,好似輕紗縹緲蔓延……
就這樣庚子年的春天蹣跚而來,比以往來得一點也不晚!
1
對於春的追隨與嚮往一直以來都是從深冬開始的。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物候學也認為陰極則陽生。所以歲寒三九卻最容易讓人上火,要適當吃點白蘿蔔和雪梨使身體得以潤燥。
在這個冷熱無常的冬末春初,我們迎來的卻是一場劫難般的瘟疫——新冠肺炎。重災區武漢,因為恰逢年關,大中專院校的放假和外地務工人員的返鄉,已經迅速向全國蔓延開來。
說起武漢雖未駐足但不能說陌生。江城武漢的記憶首先是從古老的三鎮開始的。彼時年齡尚小,一直將漢陽,漢口和武昌不能爛熟於心而苦惱,在豐茂富庶的江漢大平原上,古老的武漢以她獨有的三鎮雄踞於世,而每一個鎮都是一座繁華的都市,素有中國芝加哥的美稱。
黃鶴樓,無論再怎麼追究三大名樓或者四大名樓,但究竟都繞不過黃鶴樓。黃鶴樓的聞名與崔顥的題詩不無關聯,甚至於享譽世界的黃鶴樓其實就是緣於千百年傳頌的著名詩篇。這首詩曾經讓詩仙李白慨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而今沉思再憶其詩,最後兩句卻是異常的觸目驚心: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提起武漢不能忘記農民運動講習所,這裡始終是英雄的城市,革命的出發地,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一條威武的漢子!當我們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奉為至理名言的時候,實際上剛剛點燃的革命火種是從這裡出發的。前後培養出一千多名革命志士分頭奔赴到祖國各地領導了一次次農民運動,最後取得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勝利。如今這座城讓人悲催的是因為非冠病毒的發現和傳播而經歷著封城禁行。
作為橫跨長江的鐵路公路混合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是居於大哥大身份和地位的。它不僅僅是打通了南北交通大動脈,使得「天塹變通途」更加把明珠般的武漢三鎮巧妙地聯通在一起,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各個方面的飛速發展。曾記得小時候綠瑩瑩的兩角錢的紙幣上是它,各種大小式樣不一的箱包上是它,就連一個小小的錢夾和筆記本上也有它的身影……今天不一樣的是:極目楚天卻不是閒庭信步,神女有恙,也驚恐了這個繁華的世界!
2
己亥年的臘月過半,就有了新冠肺炎病毒傳染的消息。但是並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和警惕。甚至是有點漫不經心,以至於後來的一切事實證明,當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時已經有數百萬人從疫區走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隨著武漢的封城,全國形勢也日趨嚴峻。在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實際上全民抗疫的戰鬥也悄悄拉開了帷幕。從春節的當天開始在我們北方偏遠的縣份都實行了白事從簡喜事推後,不走親訪友,不聚眾集會等鐵規定。緊接著也實行封村封路截斷往來,雖然顯得一刀切武斷和簡單粗暴,但是事實證明在切斷傳播途徑當中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今年除夕的年夜飯到春節的團圓飯大都沒有奢望如何團聚。而是在這個傳統的團圓時節有的人在路上就改道聽從召喚奔赴到抗疫一線了。
這次疫情的保衛戰中,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令行禁止統一行動的擔當和付出奉獻的精神再一次被國際社會首肯和效仿。
從疫情的開端到基本得到控制,仍然凸顯出農村的戰鬥堡壘和大後方的作用。是的,剛剛開始由於大批農民工返鄉和學生的放假回家造成了疫情的迅速蔓延,但是由於農村自給自足的生活體系又恰逢春節,食物儲備豐盛,封村後足不出戶免去一切應酬和走親訪友,這樣得到的結果是疏散之後,基本飽和的農村二次復發的機率特低,遠遠低於城市。並且他們蹲守宅家堅持的時間也最久。在不同程度上說明農村拯救了城市。在此不難看出,日漸廢棄散置的鄉村重新建設是多麼的重要,同時如何地搬遷、聚集、市井化生活並不實際且有悖於自然。
歷經整個疫情爆發的始末感動無處不在。
尤其是一衣帶水又有著歷史上的家國恩仇的日本,在疫情剛剛發展時就伸出了援助之手。並且在捐助物資的包裝上列印出令人感動的古詩詞。有出自詩經的也有出自唐佛經的,無論怎樣都激起了我們對祖國博大精深文化底蘊的重新認識和探索學習。鄰邦尚且如此運用自如並恰到好處,那作為泱泱華夏子孫的我們又豈能棄之角落而不識呢?
恰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挺住、不哭、逆行、硬核、雄起,拐點……等等這樣色彩鮮明的自創新語。雖然略顯樸拙和粗俗,但是在精準傳達意思的同時,也彰顯了我們對於文字創造再組合的突破精神。當然感動也是如影隨形,一個「不哭」已經讓多少人淚流不止!一個「拐點」那是讓人們久久期盼的轉折;一個「硬核」仿佛讓人感覺到硌牙的痛……大難當頭,誰還顧得上優美和文雅呢?
還有我們當地弛援武漢的醫生,走時只穿了一雙鞋,沒有替換的,於是朋友就託付武漢的同學給他送雙鞋子。結果不出半天,這位醫生就收到了新鞋子,並附有字條:豈曰無鞋,與子同穿!雖然明顯落入了窠臼但是聽來依舊讓人熱淚盈眶。
伴隨疫情加劇,是非曲直和生死離別,每天都在上演著層出不窮的感動。尤其是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即使你宅家在屋,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新聞都會充斥在你的面前,疲於招架何以發聲?但我始終認為不笑天災、不笑人禍、不笑疾病,可以沒有貢獻,但萬不可缺失一個平常人的本分。
3
迷茫、驚恐、荒涼、謹慎、心痛……總之這個詭異的春天不知用怎樣的詞語才能夠表述得清楚。2020年的春天確實是在煎熬中一路蹣跚而來。
從疫情來臨之前到疫情肆虐之時,社會一片輿論譁然。似乎這一切也都是應該的結果,在災難面前保持清醒和冷靜頭腦來面對,事實上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情。觀點差異,立場的不同,甚至在疫情的即將結束都難以讓人分出來個青紅皂白。鍾南山、李蘭娟、高福,還有作家方方以及那些行動最早的吹哨人,孰是孰非也許要再等一些時日讓歷史予以評說吧。
自上而下實施全民抗疫的時候,又有多少人仍然在災難裡飲血吃肉呢?試看那些層層關卡人員的暴力出手還有被查人員闖關的群毆;還有各級政府官員對於捐助物款的把關不嚴和對抗疫補貼的分發不公……咋一看怎麼又是一種換了衣衫的黑惡勢力如影隨形?難怪人們感嘆,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鏡,可是照出來依舊還是群魔亂舞嗎?
藉機發災難財的有之,撈取政治資本還不忘民脂民膏的更是大有人在。不過在黨中央的集中英明領導下,大勢必將代表片面,正義終究壓倒邪惡,腐敗橫行的最終將得到法律的嚴懲,並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正如那可惡的病毒,在陽光下高溫裡就會被瓦解直至銷聲匿跡。
當一個人的日記帶來軒然大波,其它隨波逐流的也蜂擁而至。日記本身就是平常人以一顆平常心去記載平常事,可是一旦升級一旦存著某種企圖、效仿、和別有用心時,實際上註定也不會走得太遠。真正存在的生命力和影響的範圍,都可能呈現出它的價值所在和其具有的引領作用。如果真要執著地在某個陰暗的角落抽絲剝繭往往會與狹小同伍。當真正的大勢,當明媚的春天,當勝利的光芒迫近時,總是浩浩蕩蕩摧枯拉朽。當日記泛濫成災之後也期盼劃時代的大作橫空出世。再現這次悲壯的災難,正所謂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但願這些失去也以另一種方式給人們一個嶄新的呈現。
無論國際海內外還是社會各界,每臨大事捐款捐物就是一種態度和表示。要麼拿什麼來說明問題呢?若說時代是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可能就是一座山,那麼當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當環衛工人手捧一萬多元交給國家支援抗疫前線時,社會各個團體和個人也都開始了踴躍捐款捐物。聚沙成塔,集液成裘,眾人拾柴火焰高。當面對一個人困難用整個社會去面對時,也許就會踏平一切坎坷。
但是最後的奇葩還是有的。總要在一片和諧的音符當中去彰顯它的與眾不同。在歷經各種捐款之後收到了這樣的通知:必須自願捐款!大體一看也沒什麼毛病,我只想知道是否還有下文:多少不限,必須一百元以上呢?。當一種自願的美好被醜陋裹挾時,不能不說是一種逼迫下的悲哀。所剩的只有善良著你的善良,因為福報就在路上……
4
這次疫情也引發了人們的好多思考。最多的莫過於人類對自然環境破壞從而導致的氣候惡化。比如全球性的氣溫回暖,南北極的溫度上升使得冰雪的不斷融化。讓企鵝和北極熊逐步失去它們的生存空間。地震、海嘯、火災、瘟疫、冷暖異常使農作物受損。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其實都有內在的關聯。
人類高科技發展和一日千裡的工業化進程都無不是在向大自然挑釁和掠奪。頓時也明白,無論再高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對準的都是人類本身啊!
每次疫情的始末,經過追根求源似乎都脫離不了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比如蝙蝠就是幾百種病毒的宿主。也許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共同擁有的大自然中,互不相擾各自生存便也相安無事。正如同各種病毒在蝙蝠體內的共生一樣也沒有幹掉蝙蝠本身。可是人類的貪婪非要去吃掉蝙蝠,他們還振振有詞,天上飛的就差飛機沒有吃過了!難怪夜間才謹慎出沒的蝙蝠都難逃人口呢。
所以吃掉的何止是蝙蝠,還有太多太多。它們也都是生命,都有它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有愛情和配偶,可是人類為什麼就不放過它們呢?在病毒來襲時,人類也竟然渺小得不如一隻蝙蝠。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回歸自然,遵從規律呢?當南北極的冰圈縮小,冰雪消融時,才知冰的寒冷對於人類的益處。可是我們明明知道大氣層隊於自然的重要性,人類卻要孜孜不倦地讓加速度大於9.8米每平方秒去順利突破大氣層。當人類每一次為自己的突破而歡呼雀躍的時候,也許有一天人類終將為自己的聰明而買單。正如這次鄰邦日本所引用王昌齡的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不正說明日月之下,我們擁有的是同一個地球家園。風清氣正,四季輪迴,山河秀美,家國安然,將是我們人類的共同祈盼!
5
這個春節逢此疫情,塞翁失馬,正如大街小巷的宣傳語:與家人在一起,與愛在一起。不亂跑不聚集,自覺隔離不添亂子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父母年邁一直單獨生活,在僻靜的山村與父母同吃同住同生活,其樂融融。也免去了多少人情世故的紛紛擾擾。
當外面的消息聳人聽聞時,這裡風光一片獨好。青山遠黛身後環繞,層層梯田在微風中錯落有致。如同鋼琴的鍵盤,讓你在心中彈奏,此時無聲勝有聲,靜寂的天籟與大自然恰是一曲最為宏大的奏鳴曲!
藍天格外的藍,藍得有點晃人心魄,空氣也非常清新,深呼吸間如飲瓊漿玉露。而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慷慨賜予。因何不讓人感恩?但舉目四下曠野,山村早已頹廢,人跡罕至,也的確是隔離的最佳去處了。
人世間大多如此,被迫躲避不及的災難也給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思索和收穫。當我們深惡痛絕這次疫情的同時也讓我們感恩災難,是災難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懂得的更多……
當克服重重困難越過山丘,亦知美不勝收。正如紀伯倫的一句話:死亡改變的只是覆蓋在我們臉上的面具,林居者依然是林居者,農夫依然是農夫,而將歌聲融入微風的人,依然會對著運轉的星球淺吟低唱。
你看這當下的春天,雖然蹣跚而至,不是也與熱情的初夏撞了個滿懷?當疫情過後去親最親的人,做該做的事,簡單地存在就是頂級的美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