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其自媒體帳號上轉發了「在移動招標項目中,誰在弄虛作假?」的公開信。公開信中說,為了淨化社會環境,公布了中標單位重慶美相關信息,指出其發票信息不一致,技術參數不符合招標標準。
最近,格力電器被中國移動取消中標資格,原因是某企業舉報格力「虛標技術參數、虛標能效參數」。對此,格力電器回應,這是廣東的同行在作祟,暗指美的在搞鬼。格力電器認為,事實與媒體報導的有出入,是格力電器區域經銷商投標人員在申報過程中的材料整理有誤,並非虛標技術參數、能效參數。
格力電器董明珠
因為這件事,美的與格力這對冤家,再次成為媒體的焦點。筆者長期關注格力和美的,多次參與過兩家企業明爭暗鬥的報導。在過去長達15年時間裡,美的與格力的戰鬥,從未停息。格力電器董明珠一直看不慣美的,認為其挖角行為,其欺騙性的營銷手段,都不是正派做法。對於董明珠的批評,美的似乎很少站出來回應。
美的與格力兩家企業的仇恨,表現在市場方面。在產品促銷時,格力與美的員工大動幹戈,過去是常有的事。2010年,兩家企業的員工曾發生鬥毆。當年9月29日,安徽巢湖的一個家電賣場,格力導購與美的一名業務員發生了打鬥。在這場打鬥中,美的業務員頭部受傷,搶救無效後死亡。這件事,對兩家企業都曾成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10年過去了,兩年企業的仇恨,依然沒有熄滅。美的與格力的恩怨情仇,就像活火山一樣,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爆發。
格力與美的結仇
說起格力與美的這兩家廣東企業,不得不提它們的恩怨情仇。早期,格力與美的之間的仇恨,主要源自人才與技術。美的最初生產小家電,什麼賺錢做什麼。相對來說,格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專注做空調,進入空調市場較早,江湖地位較高。
要想搶奪空調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美的就繞不開格力。為了縮短與格力的差距,美的曾從格力挖技術人員。據董明珠講述,美的為了挖格力的人才,搞格力的技術,組建了挖角辦公室。讓董明珠無法忍受的是,美的將「挖角辦公室」設在格力電器的附近(距離格力電器總部只有幾個公交站的距離)。
佛山順德的企業,跑到珠海來叫囂,董明珠自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董明珠叫人直奔美的設立在珠海前山的「挖角辦公室」,以武力的方式,教訓了美的人。但是,董明珠出氣之後,企業之間的仇恨便難化解了。
過去10多年裡,董明珠一直稱美的為「小偷」,認為美的不僅「偷人」,還「偷技術」。那麼,美的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在很多年時間裡,美的沒有回應,對於媒體的追問隻字不提。不過,最近幾年,美的在營收上,已超過格力電器,美的說話的口氣就硬了一些。接管美的的職業經理人方洪波,雖沒有直接回答媒體的問題,但他說,從格力出來的人,美的一律不用。
美的方洪波
今天,挖角已經成為往事,但仍不時被媒體提起,並津津樂道。空調發展到今天,無論是技術還整個產業鏈,都已經十分成熟。國內上規模的家電企業,幾乎都進入了空調領域,推出了空調產品。但在董明珠看來,大部分空調企業沒有核心技術,也撐不起中國製造這張名片。前幾年,董明珠親自上陣,打出了「讓世界愛上中國製造」的品牌宣言。格力在空調領域,掌握了核心技術,現在正在攻堅晶片。
不過,被董明珠瞧不起的美的空調,似乎賣得也挺火,並持續對格力空調施壓。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儘管美的在營收上,超越了格力電器。但在董明珠眼裡,一直沒有把美的當成對手。2018年,有記者問董明珠,美的空調2017年實現了40%的增長。話音未落,董明珠便霸氣回應:它根本不是對手,把它視為對手,那是我的悲哀。董明珠說,格力空調是全球老大,對手只有自己,它美的算老幾?
在最近10年時間裡,兩家企業明爭暗鬥,指桑罵槐。2007年,初露鋒芒的美的,在一次產品宣傳中,直指某同行的銅鋁連接管為「黑心管」。在媒體看來,美的將矛頭指向格力。因為,當時美的空調與格力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又希望在這一市場挑戰格力空調。
美的廣告
美的空調在營銷上十分大膽,甚至通過打擦邊球,以吸引消費者,以便賣出更多產品。比如,多年前,美的就打出「一晚1度電」的廣告。這個廣告就惹惱了董明珠。董明珠多次炮轟美的,斥責美的為騙子,認為美的欺騙了消費者。2014年年底,在一個經濟論壇上,董明珠說,一個好企業,不是天天靠廣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