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平洋到海灣戰爭,星條旗下的最後一型戰列艦依阿華級

2021-01-19 歷史中郎將

1945年9月2日,陰。東京灣海域艦列如林,星條旗在秋風中獵獵作響,身著潔白制服的海軍戰士持槍肅立。9時許,在所有戰勝國代表的注視下,日本代表團登上了美海軍「密蘇裡」號戰列艦,籤署了那份吸引著全世界目光的投降書,這意味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和平的曙光終於到來。

時至今日,當年日本投降的畫面還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之中,成為了人類追求和平歷史上的一個經典畫面。而與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一同被人們記住的還有投降書的籤署地點,「依阿華「級戰列艦3號艦——「密蘇裡」號,而「依阿華」級戰列艦也因此聲名大噪。該級戰艦作為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也是最新的一款戰列艦,自服役以來就在太平洋戰場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人類海軍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依阿華」戰列艦的設計歷程

實際上早在日意兩國宣布拒絕籤署《倫敦海軍條約》之後,美軍就已經開始為應對可能到來的戰爭做準備了。他們先建造了「北卡」級,並根據條約的規定改裝了該級艦船的主炮方案,然而因為相應的防護設計沒有到位,使得這種艦船的主炮缺少防護,直接導致了「北卡」級攻守不均衡的重大缺陷,最終只建造了兩艘就被叫停了。隨後美軍吸取了教訓,開始有針對性地設計「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成船基本達到了原本的設計要求:即在保證擁有與「北卡」級相當的噸位、速度與火力的前提下做到相對性能均衡。

不過當時的日本已經在偷偷建造超過《倫敦海軍條約》規定限制的戰艦,美國人意識到面對來自日本的巨大威脅,3.5萬噸級別的戰列艦很有可能在戰場上吃虧。1938年初,美軍正式確定了「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並決定由Thomas·Hart少將作為設計團隊的負責人。與此同時,國會通過了「擴充兩成海軍實力」的法案,這為「依阿華」級的順利建造提供了大筆資金。最終,通過在「南達科他」級的設計基礎上更換功率更大的動力裝置(提高了約9萬馬力)、增加水線長度至260米以及安裝傾注大量心血重新設計的MK-7 406mm艦炮,「依阿華」級終於誕生了。這種戰列艦在性能上可以碾壓當時各國擺在檯面上的大部分戰艦,也減少了美國人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的擔心。

1938年5月到1940年7月這兩年時間內,一共有6艘「依阿華」級戰列艦的預算得到了通過,其中的第一艘在1942年8月下水,剛好趕上了「珍珠港」事件後美日兩國日益白熱化的戰爭。隨後的幾年裡,「依阿華」級一直活躍在太平洋戰場上,並憑藉其強大的性能配合美軍航母取得了十分傲人的戰果。而在之後的韓戰、越南戰爭以及海灣戰爭之中,均有「依阿華」級戰列艦的參與。

二、動力系統與外形設計帶來超高航速

上文說到,「依阿華」級戰列艦在「南達科他」級的基礎上更換了功率更大的動力裝置,大大提高了戰艦的航速。而Babcock & Wilcox公司生產的M型鍋爐是這套動力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這一型號的鍋爐可以為「依阿華」級戰列艦提供十分強大的動力,其輸出的動力效益與穩定性是二戰期間所有戰列艦鍋爐中最為優秀的。每艘「依阿華」級4臺M型鍋爐的配置也使得戰列艦的航速可以輕鬆達到27節,動力裝置最大功率運行的時候航速最高可達30節以上,這在戰列艦的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而航速也成為了「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一個最大亮點,因為美國海軍此前幾個型號的戰列艦都更加注重防護能力或是火力輸出,對航速的要求並不大,甚至被海軍士兵戲稱為「龜速戰列艦」。如此快的航速除了大功率鍋爐的功勞之外,還與「依阿華」級為了順利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所採用的限制船體最大長度從而拉長艦體的外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種船體可以有效克服高航速行駛下的阻力,而接近8.2:1的長寬比也有利於「依阿華」級戰列艦在海面上的高速行駛。而這種戰列艦的尾部設計也採用了適合高速行駛的巡洋艦艦艉,整個船體給人一種十分犀利的感覺。不過這樣的設計也會帶來一些小問題,比如在艦炮發射時船身的穩定性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除此之外,為了給艦炮與艦載雷達提供充足的電力,「依阿華」級戰列艦的每座渦輪主機艙都安裝了2具Westinghouse電氣公司製造的先進船用渦輪式發電機,每艘共安裝8具,在M型鍋爐最大功率運行為其提供動力的前提下,每座發電機可以為艦船提供至少1.25MW的電力,足以維持艦炮與雷達系統的正常運轉。

三、「依阿華」級戰列艦武器的配置與探索

在武備方面,每艘戰列艦安裝三門MK-7 406mm主炮,大致分布為艦橋前兩門,艦橋後一門。除此之外,還裝備有10座配備了完善無線電進炸引信的127mm高平兩用炮(最大射程可達到6海裡)、盟軍陣營大量裝備的40mm博福斯機炮以及20mmOerlikon機炮。在這些武器中,MK-7 406mm主炮無疑是「依阿華」級戰列艦最大的殺器——在配備MK-8穿甲彈的條件下,其2發/分的發射速度是同時期大部分戰艦主炮所望塵莫及的,而這種主炮十多海裡外擊穿敵艦厚重裝甲的威力也讓其他主炮難以望其項背。

而MK-7的優秀性能在與同時期其他主炮的對比中更加容易體現:與MK 6相比,MK-7的水平穿深數據略輸一籌,其灌頂能力也步入MK 6,但由於MK-7的發射初速較高,垂直穿深數據也十分優秀,與此同時,這種主炮的的射程也要更遠一些。實際上強大的灌頂能力與超遠的射程是很難同時具備的,MK-7選擇捨棄灌頂能力而追求後者,不過總體而言,MK-7的各方面能力較為均衡,是一款更加優秀的主炮。而在於著名的九四巨炮相比,雖然安裝普通炮彈的MK-7要遜色一些,但是在使用了Mod6-8超重彈之後也並不遜色多少。可以說,在當時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幾種大口徑主炮之中,性能均衡的MK-7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在二戰之後,為了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依阿華」級的武器系統進行了全方位升級。除了三門MK-7 406mm主炮之外的其他武器被全部移除,並更換為了「戰斧」飛彈發射器和反艦飛彈發射器這樣的先進武器裝備。除此之外,SLQ-32電子戰系統、GPS通訊系統、密集陣近程武器防禦系統這樣的現代化系統也得以在「依阿華」戰列艦上成功安裝,這大大提升了該型艦船的現代化作戰能力,使其煥發了新的活力。而原本的飛機停放支架也被換成了無人機彈射器並新增了直升機起降平臺。海灣戰爭時期,每艘「依阿華」號可搭載至少8架無人偵察機和數架直升機。

四、相比「南達」級有限提升的防護性能

雖然在整體防護水平上「依阿華」級由於採用了一些新式設計,有所加強,但是在我看來加強的程度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兩者的主裝甲同樣採用了一直延伸至船底以防止遭受水下攻擊的設計,僅從厚度來說「依阿華」級甚至還要更弱一些。不過由於「依阿華」級主裝甲外側覆蓋了38mmSTS船殼,使得這種艦船能夠對穿甲彈起到較好的防禦作用,雖然「南達」級也有類似的設計,但是效果比較有限。

就水平防護系統的厚度而言,「依阿華」級要勝出不少,不過其厚度分配的集中程度要略低一些。然而由於「依阿華」級的抗崩落能力更強,對大角度落下的炸彈防護能力遠高於「南達」級,所以從總體上來說要略強一些。至於炮塔的防護,兩者炮塔裝甲的最大厚度均為440mm左右,平均厚度也相差無幾,可以說是難分伯仲。「依阿華」級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的空間更大,可以交錯布置8個動力機艙,相比於「南達」更加分散,在遭遇敵方攻擊時不容易被一次性破壞。

總體而言,「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綜合性能十分出色,雖然在單純的炮戰中表現不如同時期日本的「大和」級,但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遠不只是幾場局部的海戰。「依阿華」號的出現彌補了美國海軍在這方面的不足,並依靠其出色的支援能力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因為「密蘇裡」號在日本投降儀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依阿華」級戰列艦也隨著投降協議的籤署成為了二戰美國海軍的重要象徵之一。於此同時,該級戰列艦作為美軍最後一款戰列艦,其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先進技術直到今天美軍還在繼續使用,也為今後各國海軍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相關焦點

  • 美軍「不死老兵」——依阿華級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艦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依阿華級級戰列艦的第三艘,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艦體最長、功率最大、航速最高、退役最晚的一級戰列艦(日本生產的2艘大和級戰列艦在二戰中被擊沉)1938年依阿華級戰列艦建造計劃上馬,該級戰艦計劃建造6艘,但是最後因為航空母艦的衝擊之建造了依阿華號、新澤西號、密蘇裡號以及威斯康辛號。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見證這歷史一幕的美國軍艦,即著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於1944年建成,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4艘,舷號為BB-63。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強大的動力裝置。法國在二戰後研發的飛魚反艦飛彈,打到了密蘇裡號戰列艦上,也會被反彈回去。密蘇裡號戰列艦的主炮為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共有9門,最大射程為42公裡,所使用的MK8型穿甲彈彈丸重達1225公斤,能夠在14.5海裡的距離上將381毫米的垂直裝甲射穿。此外,還有100多門高平兩用炮、高射炮。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海上兵器的暴力美學
    由於採用了諸多當時最新科技,三聯裝MK-7型406mm50倍徑主炮的穿甲能力與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460mm45倍徑94式艦炮威力幾乎相當。上圖可以看到一門MK8型穿甲彈及其藥包的大小。二戰後,美國海軍4艘依阿華級戰列艦由於具備強大的火力支援能力,多次重新服役,給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地面部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 依阿華級戰列艦主炮左右開弓同時開火 視覺衝擊力無以倫比
    這是美海軍依阿華級"新澤西"號(BB-62)戰列艦,進行主炮左右開弓同時開火的壯觀場景,406毫米口徑的主炮開火所產生視覺衝擊力是無以倫比的,可惜現在看不到了,已成絕版!這是美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等人在空中觀摩"新澤西"號左右開弓的壯觀景象,並拍照留念。
  • 「依阿華」級戰列艦四姐妹之最,新澤西號
    新澤西號戰列艦(舷號BB-6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列艦,為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新澤西州為名的軍艦。新澤西號在1940年按照第二次文森法案(Second Vinson Act),於費城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42年下水,並在1943年服役。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一、TOP2之一:依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級AB炮位主炮齊射戰列艦中誰稱王,鴨滑、大和皆欲狂。就像清華北大穩坐大陸高校TOP2,美國依阿華級和日本大和級也當仁不讓地佔據戰列艦排名的TOP2。考慮到戰績原因,就先說美制依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標準排水量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改裝前),57265噸(改裝後)。艦長:270.4米,艦寬:32.92米,吃水:10米,航速:31節。這31節的航速也是沒誰了,穿上極速鞋,果然追人逃跑都有奇效。
  • 現代戰艦不用飛彈能不能打的過「依阿華」級戰列艦?
    至於二戰期間的雷達對現代隱身直升機的發現距離我想應該很近,足以讓直升機利用夜幕接近到魚雷攻擊距離。 現在的驅逐艦的艦炮只是對岸攻擊防禦性。打在依阿華上誇張的說就是聽個響。就是氣槍打在防彈衣上。依阿華的炮彈打在現在驅逐艦上就是迫擊炮打西瓜。 現代穿甲彈的威力,會隨著距離增加極速衰減。
  • 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適航性與同期戰列艦相比,是不佔優勢的
    我理解題主是在問狹義適航問題,那就從狹義的適航方面來分析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適航性。二、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簡單歷史依阿華級戰列艦(英文:Iowa Class Battleship )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
  • 從「科羅拉多」級到「衣阿華」級,二戰中美國海軍主力戰列艦盤點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美國快速戰列艦的開端 在20世紀30年代,隨著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開始大量擴軍,美國開始感到不安,於是和英國、法國一起籤訂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修改了此前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而「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就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屬於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
  • 一度聞名世界的超級戰艦 歷史意義不可估量的密蘇裡號戰列艦
    作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出軍隊的戰列艦,這一艘不同凡響的密蘇裡號有著屬於它的輝煌和榮耀。這艘建造于于1944年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到了1944年6月11日,威廉加納漢被委任為密蘇裡號的艦長,並在紐約對開海域和切薩皮克灣完成海試並加入太平洋艦隊,正式服役。密蘇裡號戰列艦在一般狀態下的速度可以達到27節,全功率下航速也高達33節!,可以說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其續航距離16600海裡。
  • 大和級戰列艦用兵思路分析,漸減作戰的產物,作戰思想落後最終慘遭...
    即「以最快速度接敵」來確定的,其目的是儘快搶佔字陣橫列陣位,日本海大海戰後「日本馬漢」秋山真之參謀所說的,「由於聯合艦隊具有節的速度優勢,所以取得了海戰勝利」的說法對此後的日本戰列艦設計思路影響很大,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炮術學校的教範中將此歸納為「最大限度活用極少的機動力優勢,極力縮短跟敵人的炮戰鬥距離」。
  • 美國公布戰列艦罕見彩照,號稱最強,吊打大和號沒問題
    世界上到底哪艘戰列艦最強悍呢?軍迷們都有自己的喜愛,但最終無外乎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和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相對於倒黴的大和級,美國衣阿華級不但在二戰後一直留存,並裝上了「戰斧」巡航飛彈、「魚叉」反艦飛彈,最強戰列艦之名還無疑問就是衣阿華級了!最近,美國檔案部門公布了1983年衣阿華級「新澤西」號經過現代化改造後進行海試的罕見彩照。讓我們重溫戰列艦時代的鋼鐵浪漫!
  •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東索羅門群島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海戰等一系列重要戰鬥,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海軍戰鬥資歷最深厚,功勳最卓著的戰艦,是整個二戰中獲得最多榮譽的戰艦。 二戰中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拘泥於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建造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和級戰列艦,那麼,美國海軍能與之相抗衡的應該是戰爭末期服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其實在二戰時,航母與飛機已是戰爭的主角,戰列艦幾乎已成跑龍套的配角,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對此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的大改造,重新煥發青春氣息,甚至還投入到90世紀初的海灣戰爭。
  • 中國軍迷參觀依阿華號
    提起依阿華級戰列艦,可謂是聞名遐邇,該級艦是美海軍歷史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且火力最強的戰列艦,堪稱戰列艦的「最後巔峰」。    在參觀之前,先來簡單了解下「依阿華」號(BB-61)的歷史。作為依阿華級首艦,「依阿華」號於1940年6月開工建造,1942年8月下水,1943年2月正式進入美海軍服役。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在2020年的今天,由於現代大型水面艦艇造價高,使用成本高,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獨立研製生產萬噸級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說到大型水面艦艇,在世界海軍的歷史上,有一種戰艦值得我們回味,那就是二戰時期的戰列艦。二戰後,世界上最著名的戰列艦就是美國海軍的愛荷華級戰列艦,愛荷華級戰列艦長270米,寬近33米,吃水11米。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要知道,就算是美國後來的新銳戰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其標準排水量也才44560噸,滿載排水量也才55710噸,跟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一比,差了不知道多少個重量級。而在戰列艦至關重要的主炮上,大和級戰列艦也是一等一的強大,配備了令人生畏的460毫米口徑45倍徑艦炮,以三聯裝炮塔的方式在艦身上布置了三座炮塔,共計九門主炮。
  • 美帝第四艘戰列艦「衣阿華」號BB-4
    本期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衣阿華」號戰列艦。不過此衣阿華非彼衣阿華,它是美國第四艘戰列艦,編號BB-4。衣阿華號線圖,該艦本以「印第安納」級四號艦的身份建造,不過由於技術上已經有很大不同,因而單獨成級。稱「衣阿華」級。飄揚的星條旗,衣阿華號於費城的克雷普父子造船廠下水場景,這天是1896年3月28日。1897年,費城,衣阿華號正在試航。
  • 二戰最美戰列艦之衣阿華級,因日軍在軍艦甲板上受降而聞名
    依阿華級戰列艦,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艦體最長、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達到33節)、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4艘同型艦仍保存至今。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還是美國海軍的最後一級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