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寫經 法藏P2318光贊般若經卷第二

2021-02-19 謙齋文房

敦煌寫經

法藏 P2318

光贊般若經卷第二(尾題)尺寸:27×1468釐米

說明:字極好。有「瓜沙州大經印」還有騎縫章。據日本平井俊榮研究,此卷實為鳩摩羅什譯大品般若經卷一、卷二。

大佛自舌根放光照三千世界,光中生蓮華,華上諸佛出現,稱讚此般若,故云光贊般若。般若經第二會之別譯也。

《光贊般若波羅蜜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又稱《光贊經》《光贊般若經》或《光贊摩訶般若經》。相對於小品般若經初譯本《道行般若經》,本經是大品般若經的初譯本,相當於梵本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唐三藏法師玄奘所譯《大般若經》)第二會八十五品中的最初二十七品,也相當於無叉羅所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九十品中的最初三十品,及鳩摩羅什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九十品中的最初二十九品。本經梵本於西晉太康七年(286),由于闐沙門只多羅持來,竺法護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譯出。本經共分二十七品,始自《光贊品》,終於《雨法寶品》。關於本經經名,是因佛自舌根放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光中生出蓮華,蓮華上復出現諸佛,稱揚讚嘆此般若故稱《光贊般若波羅蜜經》。

竺法護,西晉高僧。法護祖先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歲出家,師事竺高座,遂以竺為姓。性純良而好學,每日誦經數萬言,博覽六經,涉獵百家。當時中原地區雖然禮拜寺廟、佛像,然而大乘經典未備,法護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國語文,泰始元年(265)攜帶大批經典返回東土,居於長安、洛陽,專事譯經,精勤行道,廣布德化,時人稱為月支菩薩、敦煌菩薩。太康六年《正法華經》問世之後,國人始知觀音之名。據《出三藏記集》所載,法護譯經共有《光贊般若》《普曜》《大哀》《度世品》《持心》《首楞嚴》《賢劫》《維摩》《無量壽》《正法華》等大乘經典凡一五四部、三○九卷。《歷代三寶紀》依諸經錄而增列法護譯作為二一○部、三九四卷,《開元釋教錄》則刪減為一七五部、三五四卷。

每日更新,歡迎關注!

此卷有複製品可交流!

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敦煌寫經 法藏P.3309 洞淵神咒經卷第九
    敦煌寫經法藏 P.3309洞淵神咒經卷第九(尾題)尺寸:29×151釐米
  • 敦煌寫經 法藏 P.3709 佛地經
    敦煌寫經法藏 P.3709佛地經(尾題)尺寸:29×88釐米題記
  • 敦煌寫經 法藏 P2365洞淵神咒經卷第八
    敦煌寫經法藏 P2365洞淵神咒經卷第八(尾題)尺寸:30×404釐米
  • 敦煌文物珍品: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材 質:什色紙 現 藏:英國國家圖書館 S.4324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藏經洞出土的數以萬計的寫經的一件,卻極有價值,S.432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卷文書的價值有三:其一,再現了紙的染色以及重複利用問題;其二,再現了紙的黏連問題;其三,凸顯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地位問題。
  • 敦煌寫經 法藏 P3233 洞淵神咒經誓魔品第一
    敦煌寫經法藏 P3233洞淵神咒經誓魔品第一(首尾俱全)尺寸:28
  • 敦煌寫經 法藏 P.3277 老子道德經 李榮注
    敦煌寫經法藏 P.3277老子道德經 李榮注尺寸:29×272釐米尾題:老子德經卷下說明:存第七十六至八十一章。背面:va「顯德六歲次甲子十一月六日」一行vb乙丑二月祝骨子租地契一件,雜寫六行,陽願進狀一件。道德真經注。
  • 敦煌寫經 法藏 P.3022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敦煌寫經法藏 P.3022a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尾題)b佛說七千佛神符經
  • 敦煌寫經卷《羯摩經》歸國始末
    翌年,聽先父說起他過去蒙藏學校的同學侯國柱先生藏有「敦煌寫經卷」一事,我很感興趣,希望一睹為快。初見國寶《羯摩經》,大開眼界 1982年夏秋之際的一天,侯國柱先生專程從我的家鄉青海樂都來到西寧,一見面即自報家門:「我是侯國柱」,腋下夾著黑皮包,說著話取出17米長的敦煌寫經卷《羯摩經》,使我大開眼界:經文均用楷體書寫,字體秀麗而豁達有致,使人對我國敦煌學文獻產生嚮往之心。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節講—前言
    ,與六百卷二十萬頌的《大般若經》及十卷八千頌的《小品般若經》相比,稱為「中般若」。此經梵文本最早由三國曹魏沙門朱士行西行至于闐國求得,于闐沙門無羅叉於西晉元康元年(291)譯成二十卷,名《放光般若經》。同時,敦煌沙門竺法護也從西域得到另一梵本,譯成《光贊般若經》二十卷。其後,姚秦鳩摩羅什在長安重譯,凡二十七卷,八十五品,也有作二十四卷及三十卷者。後來唐玄奘大師將其重譯為《大般若經》第二會《大品般若》,凡七十八卷。在藏文大藏經中,有失譯(或智軍譯)的《二萬五千頌般若》。
  • 道行般若經 第二卷
    作是供養經卷。善男子善女人。從其法中得功德無比。何以故。薩芸若者。則為供養已。釋提桓因白佛言。如是閻浮利人。不供養承事般若波羅蜜者。是曹之人為不知其尊耶。供養般若波羅蜜者。其福尊無比。般若波羅蜜者。當取供養之。佛語釋提桓因。云何拘翼。閻浮利人中有幾所人。信佛信法信比丘僧。釋提桓因白佛言。閻浮利人。少所信佛信法信比丘僧者少少耳。及行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闢支佛。至行佛道者復少少耳。佛言。如是拘翼。
  • 敦煌寫經 法藏 P.2753 道要靈祗神鬼品經
    敦煌寫經法藏 P.2753道要靈祗神鬼品經尺寸:26×78釐米另有敦煌殘抄本八件,一、P.2395二、S.3370三、S.0986四、P.2432五、P.2753六、P.3297七、P.3356八、S.1728詳見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編》。此書系道教類書,專門輯錄諸道書中有關靈祗神鬼之言而成。
  • 敦煌寫經 法藏P3019首羅比丘經
    敦煌寫經法藏 P3019首羅比丘經尺寸:30×222釐米
  • 晚唐五代寺院經藏管理制度——趙青山
    [2]依據敦煌點經歷、佛經目錄、借經歷等文獻記載,這些寺院經藏有三個特點:第一,藏內佛經豐富,特別是當地一些著名寺院藏內藏經頗豐。如龍興寺佛經共三千一百八十卷,經帙二百八十個(P.3432),淨土寺「都計諸雜經帙一百六十帙,《大般若》六十帙」(S.2142)。第二,佛經出入頻繁。
  • 敦煌遺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劉弘珪書唐朝儀鳳元年手稿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於唐代儀鳳元年十一月由劉弘珪抄寫。這是武則天為母親追福而發願敬造的經書之一,楷書字體飄逸,規整雋秀。卷後題記有抄寫時間、用紙數量,書手、初校者、再校者、三校者、詳閱者、裝潢手、使、判官等人的信息。
  • 敦煌寫經 法藏 P2750+2430太上靈寶升玄內教無極九誡妙經第九+太上靈寶升玄內教經第九
    敦煌寫經法藏 P2750+2430P2750太上靈寶升玄內教無極九誡妙經第九(首題)
  • 120.中國般若-放光經&竺法護
    上一課我們講朱士行西行求法,他運氣很好,甚至沒有出中國,他就在新疆于闐成功地找到了兩萬五千頌般若經。
  • 敦煌寫經不為人知的故事 | 除夕夜楊貴妃寫經驚現蘭州
    ▲敦煌古寫經敦煌藏經又叫敦煌遺書,包括了由晉、十六國、一直到北宋的4萬多經卷。過去,人們對敦煌經卷研究多注重其史料價值。近幾十年,一些書法家將研習方向轉移到敦煌寫經的書法上。▲敦煌古寫經目前,藏在甘肅省各博物館等機構的敦煌經卷的數量,僅次於國家圖書館。然而,從上世紀初開始在民間流散的敦煌經卷,恐怕至今也沒有結束,有些人家所藏的卷子或許至今也沒有面世。
  • 敦煌藏經洞的性質及其封閉原因
    幸運的是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插圖200和他第二次中亞探險的旅行記《沙埋契丹廢址記》插圖194,有兩張漢文寫卷剛剛移出藏經洞的照片[17],可以讓人們一眼就看出這些漢文卷子是整齊地一捆捆包著的,其中一個包裹皮上還可以看見「摩訶般若  海」五個字,這正是依《開元錄·入藏錄》所寫的經名和帙號,這個包裹所包的應當就是「海」字號的佛典四十卷本《摩訶般若經》第二帙[18]。
  • 敦煌寫經 法藏 P2353 道德經開題序決議疏 成玄英撰
    敦煌寫經法藏 P2353道德經開題序決議疏 成玄英撰尺寸:27×389釐米說明:首尾俱殘。字極佳!著述有《周易流演》、《度人經註疏》、《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道德真經義疏》、《道德經注》、《莊子疏》等等,大多亡佚於宋末元初。
  • 榮新江:敦煌藏經洞的性質及其封閉原因
    幸運的是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插圖200和他第二次中亞探險的旅行記《沙埋契丹廢址記》插圖194,有兩張漢文寫卷剛剛移出藏經洞的照片[17],可以讓人們一眼就看出這些漢文卷子是整齊地一捆捆包著的,其中一個包裹皮上還可以看見「摩訶般若  海」五個字,這正是依《開元錄·入藏錄》所寫的經名和帙號,這個包裹所包的應當就是「海」字號的佛典四十卷本《摩訶般若經》第二帙[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