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巷】吊鍋,你是冬天的詩情畫意

2021-02-14 黃岡紫金廣場

孫建勇

相傳,前清鹹豐年間,黃州東門外二三裡有一村落,數十戶人家,多數以製作豆製品為生,尤以施家豆腐鋪最為有名,掌柜的名叫施庭良。因其豆腐太過有名,曾引發過一宗血案。

話說這一天,施庭良做夢都冇想到,張師帥要他去殺人。張師帥叫張天寶,手下有兩千多長毛,曾佔領黃州城好多時。在黃州城,人人都曉得施庭良,祖傳技藝,打得一手好豆腐,皮緊肉嫩,細膩潔白,清香四溢,切成絲不會斷,片成皮不會破。一個豆腐匠,莫說殺人,就是殺雞,都冇做過。偏這次他還非得去殺人不可,因為張天寶帶人趁黑摸到他的豆腐鋪,綁住他的獨苗施貴,把伢被打得慘叫,他做老子的心就像被割了肉。張天寶說:「你去殺一個人,這伢就有救。」

張天寶要殺的這人,叫曹榮碧,是城外三臺河駐軍的參將,早年跟張天寶拜過把子,在張的手下當旅帥,一起佔過黃州城。後來,曹榮碧暗中降了官,轉頭來用計把張的人馬誆出城去,殺得七零八落,張逃到了陽新縣。這次潛回黃州,是因為張得到探報,曹榮碧要辦慶生宴,需大量上好豆腐,張天寶想,在豆腐中把些砒霜,不愁曹賊歸不了西。

事到如今,施庭良曉得救伢緊要,便接過砒霜,將事情應承下來。張天寶一行人裹挾著施貴消失在黑夜裡。

施庭良吊著顆心,趕著做豆腐。施家豆腐不用江水、湖水和塘水,專用南城會同崗的井水,代代相傳將近八百年。施庭良記得小時候聽爺爺侃:北宋元豐年間,有天夜裡,施家祖宗施青雲在家熬漿做豆腐。突然,一位書生推門進來,說是大學士蘇軾的兒子蘇邁,從京城來,一路勞頓,又累又餓,父親癱坐在村頭,蘇邁便來燈光處求助。聽明來意,施青雲趕緊掇出一塊熱豆腐,說:「這個雖比不上官家玉食,墊肚子還是可得的。」蘇邁接過,要付錢。施青雲忙擺手:「使不得,蘇學士吃我家豆腐,是我家榮耀,哪能要錢?」蘇邁深深謝過。蘇學士吃下熱豆腐,頓感渾身有勁,不禁贊道:「好個煮豆作乳脂為酥啊,真乃天庭玉饌何曾有,施家豆腐可堪嘗喲!」後來,蘇學士住在城南定慧禪院,讓蘇邁專買施家豆腐,自個下廚做成紅燒豆腐,酷似豬肘,質嫩色豔,鮮香味醇,這就是東坡豆腐。

年紀小的施庭良聽爺爺侃古,滿是自豪,明了施家祖祖輩輩守著打豆腐這個行當的因由。從那時起,他決心把打豆腐的技藝原原本本地都學過來。

父親是個嘀哆人,手把手教技藝,反覆地教施家豆腐製作的秘訣:「選料務必精,蟲、砂、癟殼要去淨;泡豆勤翻洗,換水按時分;豆漿一條流;磨漿精細須適度;點漿識水性,甜、鹹、淡水要分清;壓板按規定,先輕後重豆腐成。」還總在耳根邊不停地嚼:「做豆腐跟人的品行連得蠻緊,品端的人,做出來的豆腐才嫩漾;行正的人,做出來的豆腐才白漂。」父親的話,施庭良都記到了心裡。

如今,白花花的豆漿在鍋裡翻滾,施庭良把砒霜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反反覆覆十多次。他心裡也像開了鍋,煎熬得很。

翌天一早,施庭良把切豆腐的條刀別在腰裡,挑著豆腐,直奔三臺河官兵駐地。

冇想到,一進曹營,施庭良就被五花大綁,扌雙到參將的大帳。曹榮碧鷹鼻鷂眼,嗓音尖厲,喝道「:大膽刁民,竟敢行刺本官!幸虧早有探報,不然,就中了你的道!速將原委招來!」施庭良嚇出一身冷汗,喊「:冤枉!」

曹榮碧鷂眼一翻,說:「如果就此結果了你,顯得本官有失公允。你兀自把豆腐先嘗嘗,看本官可曾冤枉你!」說著,命人給施庭良鬆了綁。

早有人把豆腐挑子送進帳內。施庭良戰戰兢兢從腰間摸出條刀,走到挑子旁,從每塊豆腐上切下一小塊,慢慢塞進嘴裡。周圍人都張嘴瞪眼地瞅著,等他吐血而亡。

可是,施庭良吞下豆腐後安然無恙。眾人這才確信是一場虛驚。

施庭良定定神,對曹參將說:「大人,著實冤枉小人了。曉得大人壽誕,小人連夜打出一塊特殊豆腐,給大人祝壽啊!」說著,施庭良從挑子中掇起一大塊豆腐,上面蓋著紅戳,四個字:壽比南山。

曹榮碧緩和了臉色,問:「有何特殊?」

施庭良答道:「這塊豆腐是百年的老黃豆磨的漿,千年的南井水熬的漿,萬年的石膏滷點的漿,丈二的雲紋紗吊的漿,又加進巴河水晶七孔藕、團風紫霞甜荸薺、羅田絳珠嫩板慄和英山明前雲霧茶榨出的汁提了味,最後用一百斤的蘄春藥王石鎮壓成型,名叫玉脂福壽乳,口感滑嫩,滋陰壯陽,延年益壽叻。」

「哦?果真如此?」曹榮碧道,「快拿來本官過目!」

施庭良便左手託豆腐,右手提條刀,快步走向曹榮碧。曹榮碧也跨前一步,接過豆腐,端詳起來。這時,施庭良雙手握刀,刀把抵腹,刀尖朝外,身子像堵牆向曹榮碧壓去,刀尖便拱進了曹榮碧隆起的肚子。

最終,曹參將血盡而亡,施庭良被亂刀剁成肉醬。奇的是,帳內雖血肉橫飛,施家豆腐竟冇沾一點血漬,塊塊潔白如雪。

兩個月後,張天寶率長毛重新佔了黃州城,施貴被放回施家豆腐鋪。在壓豆腐的模板上,施貴見到一包砒霜,下壓一張紙,父親那不規整的字跡清晰可辨:豆腐是吃食,該得清清白白的,不管麼樣,施家豆腐決不害人!施貴手捧字條,緩緩跪下,以頭搶地,泣不成聲。

時光流轉,滄海桑田,昔日東門外的村落,如今已成為黃州城市的一部分,老村變新顏,一條集餐飲、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筷子巷」繁華無比,但是,黃州施家豆腐的美名並未在世事變遷中而被人遺忘。

黃元羅

1902 年,初夏,黃州筷子巷,王記東坡餅店內。店主老王正在一絲不苟地清點著上午的收入。一看起來約莫十三四歲的少年走了進來,怯生生地問道:「老闆,請問去省城武昌還有多少路程?」「噢,全程水路一百四十多裡,傍晚時分就能到!請問這位小哥您是否要買點吃食路上享用?」老王暫停手中的活計並站起身來熱情地招呼著。

聞聽此言的少年更加局促不安了,把一切盡收眼底的老王也明白了大半。

「小哥,聽口音你好像來自郊縣吧?你這是去省城考學?」

「是啊,我叫李仲揆,來自黃州府黃岡縣,省城武昌高等小學堂正在招生,我是去參加考試的!」少年一改先前的靦腆狀,操著稚氣未消的童音大聲說道。

「好,好,有志氣!小老兒這還剩下幾塊殘餅,不值什麼錢,就當家鄉父老對後生的勉勵吧,來,拿著路上吃!」

「哎,哎,謝謝老伯啦。」少年連連感激道。

人的一生中有多次偶遇,黃州筷子巷王記東坡餅店店主老王做夢也想不到,眼前的這位少年會是數十年後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李四光!

相關焦點

  • 一筷子伸到鄂東!這家打飛的來的炭火吊鍋,一口腊味讓你像過年!
    當地一個傳唱百年的詩歌:「蔸子火,老吊鍋,除了皇帝要數我。」就是吊鍋文化的印證。 麻城風味雜燴吊鍋 這滿得堆成小山的鍋裡,可都是從鄂東打飛的過來的特色食材,臘排骨、臘肉、臘雞子、肉糕、魚面等純正鄂東風味,吃過一口,才知道冬天原來是這個味道!
  • 吃吊鍋、泡溫泉,雪後第一場旅行就這兒了!
    吃吊鍋、泡溫泉,雪後第一場旅行就這兒了!當城市被冷空氣佔領走在路上哆嗦著打擺子的時候吊鍋+老米酒+溫泉便是這個冬天絕佳的禦寒利器誰還說大冷天不適合外出玩耍五大線路解鎖吊鍋旅行新玩法 帶你「玩味」麻城▼
  • 鄱陽湖瓦屑壩、南昌筷子巷
    瓦屑壩遺址 南昌筷子巷 南昌筷子巷也是重要的移民集散地,來自南昌、撫州的氏族大家都在這裡集合湖北當地許多家譜和方志都記載有某姓某支是從南昌筷子巷遷來本邑,如《大悟縣誌·人口》:「有史料可查,較大的一次遷徙為明洪武初年,遷入者以江西居多,民間素有祖籍江西『筷子巷』之說。」
  • 粗獷、簡單的鄉土吊鍋菜,秋冬大賣很靠譜
    在2017年年初,我們的流行趨勢中就提到吊鍋菜會在今年火起來,果不其然,在湖南、湖北,吊鍋菜專營店開一家火一家。吊鍋菜的製作過程雖然不複雜,但是在加工過程中,你依然需要掌握以下2個操作技術點:技術1 用油量增加一倍製作吊鍋菜跟製作其他菜餚其實差別不大,只是容器有些變化而已。
  • 暢銷20年藥膳滋補小甲魚,臘雞臘鴨臘排骨、鵝掌鳳爪牛尾巴,老襄陽吊鍋銅盆……獨味軒總有一款適合你!
    1999年轉到現在的幸福路,改名獨味軒現在已經20年了,從燒烤起家,拓展到吊鍋,銅盆,銅鍋,秘制小甲魚。「獨』字代表著我做菜的態度,所有的菜品味道都是獨一味,不管是小甲魚,還是吊鍋、銅鍋、銅盆系列,好味道才能留住客人。
  • 木子店老米酒吊鍋文化
    老米酒最深情的伴侶,就是吊鍋。   東山吊鍋的美味,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只要到了冬春,可以看到,家家一口火塘,上方系一掛鈎,兩頭拴有活套,可伸可縮。天寒地凍,備好柴,架起鍋,點上旺火,切兩塊肥臘肉一煎,鍋裡「吱吱」作響,冒出熱油,臘香四竄。把肉糕、筍乾、豆腐、木耳、香菇等和著幹辣椒、生薑片等都倒進鍋裡,一家人圍鍋而坐,邊扒飯邊吃菜。
  • 兩首冬天喝酒的絕句,詩情畫意,令人心醉
    冬天裡,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圍著火爐,一邊品酒,一邊談心。屋內燈火通明、酒香濃鬱,屋外白雪飄飛、杳無人跡,這種溫馨可是難得!下面就分享兩首冬天喝酒的絕句,詩情畫意,令人心醉。問劉十九唐代: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劉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時的朋友,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陽,回憶起這位朋友,有感而發,便創作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句。
  • 一盆弔鍋三臘……闖蕩美食江湖20年,撩爆你的味蕾!
    除了一直保留著招牌燒烤和小甲魚,劉君5年前從外地引進了吊鍋,融合襄陽風味,在鍋中裝進本地的臘排骨、臘雞、臘鴨,再配上原產地的豆腐泡,製作出「吊鍋三臘」。一盆炭火,上面架上吊鍋,濃稠的湯汁咕嘟咕嘟地翻滾,溢出腊味與豆製品混合後特殊的香氣,成為冬天搶手菜品。滷汁用的次數越多,時間沉澱越久,滷出來的東西就越美味。
  • 羅田吊鍋標準出爐,請您來當監督員~~
    如今,羅田吊鍋已成為華中地區人人稱道、人人嚮往的美食之一,不僅因其美味,更因為它的原生態:吊鍋中肉儘是土豬肉,菜儘是農戶自種農家菜
  • 冬天養盆鐵筷子,-20℃也能活,大雪天照樣呼呼開花!
    就算在零下20℃的東北,它也照樣生長,一點不怕凍,絕對是冬天的C位花!耐寒耐陰鐵筷子!鐵筷子屬於花毛茛科的花,也叫聖誕玫瑰,因為它總是在冬春開花,花型像是小鈴鐺,花色有白色、粉色、紫色、深紅色,複色等都有,花色豐富,花型漂亮,而且開花後能在枝條觀賞好幾個月呢!
  • 首屆麻城木子店老米酒吊鍋美食文化旅遊節開幕
    黃岡政府網消息 「老米酒啊,兜子火,過了皇帝就數我喲……」11月22日,首屆麻城木子店老米酒吊鍋美食文化旅遊節在木子店鎮農產品加工科技園園區廣場拉開帷幕。來自省內外的數百名企業家、媒體人和黃岡電視臺《壟上行》體驗隊員等近萬名遊客親臨現場,觀看了精彩的文藝表演,品嘗生態吊鍋,暢飲地道的老米酒。
  • 尋味麻城冬遊線路(三):山居探秘,篝火狂歡,還有草莓任你摘~
    養在山裡的純黑豬、黑山羊、雞鴨鵝豚,手工打的肉糕、魚面、魚丸子,是吊鍋食材的標配。剛入口時,你可能覺得沒有重慶火鍋那般麻辣驚豔,沒有燒滷那般入味。秋冬來麻城,吃吊鍋的地兒挺多。但除了吃吊鍋還能玩點什麼?古孝感鄉都給了滿分答案。吃上吊鍋本來氣氛就熱了,再來閃現一波佤族歌舞,把氣氛嗨到頂點。你也可以加入他們,隨性起舞。
  • 貴陽百巷百相︱啊時候嘞冬天
    貴陽嘞冬天也不是三般嘞冷。啊哈嘞教室有嘞窗子玻璃都沒得,穿得少嘞同學冷得直跺腳,牙齒叩起響。一下課大家不是不是「鬥雞」、跳拱背,就是你推我攘嘞「擠油渣」,熱和嘍嘛。打雪仗(徐學廉老師作品)以前貴陽一到冬天大雪過後經常下大雪。在露天壩嘞雪地裡堆雪娃娃、打雪仗,不得哪次不是打得滿頭是汗、孩子溼透。
  • 國人用筷子有啥禁忌?使用筷子的9種小規矩,年輕人已經少有人知
    筷子作為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象徵,不僅預示著古人向文明邁進了一大步,而且也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時至今日,筷子這種簡單又食用的餐具,已經流傳了3000多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筷子不僅是餐具,而且也有很多文化寓意和禁忌。
  • 你用的筷子有多髒!?這雙黑科技筷子,讓你遠離病從口入
    筷子作為日常的進食工具,也是每天跟我們的唇舌親密接觸的好夥伴。然而讓人震撼的一個現實就是,70%的家庭都在用筷子吃飯時,也把有害物質吃進了肚裡。不知道你是否認真觀察過家裡的筷子?如果你用的恰好是木筷,那恭喜你中招了。
  • 太原桃園二巷的憶江南生煎包,除了漲價,也該長點心了!
    在太原桃園二巷,有一家十年以上的老店,這家老店隸屬於太原市知名餐飲企業江南餐飲集團,他的名字叫:憶江南小鍋生煎。能在桃園二巷這個地方開店十年以上,證明一家店必定有自己獨到的美食。因為住在二巷周圍的居民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太原,大部分經濟基礎非常好,嘴巴自然也就非常刁鑽。所以,在這個群體當中還能生存十多年,可見憶江南的小吃也不是等閒之輩。既然店名是「憶江南小鍋生煎」,主打自然就是生煎包了。
  • 業界:《甜蜜蜜》作詞人莊奴去世一生追求「詩情畫意」
    《甜蜜蜜》、《小城故事》、《冬天裡的一把火》等歌曲的歌詞都出自莊奴之手。他和喬羽、黃霑一起,被稱為「詞壇三傑」。他生於北京,在臺灣成名,晚年在重慶度過,八九十歲時仍在創作。那些曾被很多人抄在本子上背誦的歌詞,都是從莊奴的筆下流出的。他說鄧麗君是大家的巨星,是他一個人的「小麗」。人稱「情歌聖手」的莊奴,有著哪些和作詞有關的際遇和故事?作者要拿作品說話。
  • 天君殿巷,低調的王者玩家!
    不過天君殿巷十分低調,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說起大名來,昆明土著都不甚熟悉,但在上世紀40年代,卻是西南聯大師生們回學校的必經之路。斑駁的牆體和超大的綠植覆蓋面積,這是只有上了年紀的老社區才能擁有的奢侈。
  • 肖央首度正面回應「筷子兄弟」解散傳聞,事實你想像不到
    筷子兄弟王太利給肖央打電話說:「是不是你買的熱搜說咱倆組合解散了,你要是為了宣傳《人潮洶湧》,那我就配合你演一下」。聽到王太利這麼說,肖央只說了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