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有一妙招,讓蒙古鐵騎從不挨餓,日軍效仿,卻餓死5萬人

2021-02-13 古今歷史人物

如今的叱吒世界的俄羅斯,其建國也和蒙古鐵騎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年斯拉夫民族還只是東歐遼闊土地上的一支遊牧民族,後來蒙古人徵服了他們。將他們民族的凝聚力給逼發了出來,才有了後來斯拉夫人反抗蒙古統治,建立莫斯科大公國,最後演變成了沙皇俄國。

那麼,為何蒙古鐵騎在當時如此所向披靡呢?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曾說:「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後勤」。蒙古鐵騎之所以這麼厲害,離不開他們領先世界的後勤補給部隊。

而蒙古鐵騎的補給方法,發明者正是成吉思汗本人,其也被譽為「成吉思汗式補給法」。具體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畜力行軍」,另一個則是「當地掠奪」。

蒙古人是除了名的草原遊牧民族,這一點毋庸置疑。他們也號稱「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和平時期的長年放牧,讓每個蒙古人都是畜牧的好手。所以,蒙古鐵騎的行軍和放牧是同時進行的。前面是浩浩湯湯的蒙古鐵騎,後面就是牛羊成群的放牧部隊。

事實上,除了打仗,牛羊行軍的速度並不比馬慢,也不會拖累蒙古鐵騎的行軍時間。這些成群的牛羊,就是蒙古鐵騎在戰爭時最好的食物,不止提供了肉類,還補充了牛奶,營養可謂十分均衡。而且,比起自己不會動,還需要專門用馬來拉的糧草,「行走的食物」簡直不要太方便。

不過,在急行軍時,蒙古人往往就不會帶這些牛羊了,而是備足肉乾好和部分牛羊奶,藏於馬鞍之下。當然,總有吃完的時候。這時,第二個方法「當地掠奪」就登場了。

第二個方法不難理解,就是字面意思。蒙古鐵騎每攻下一個城市,必然大掠三日。而且他們會將掠奪的物資集中起來,最後統一平均分配。

雙管齊下,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打仗時幾乎從沒餓過肚子。正是得以於這兩個後勤補給法,才能讓他們成為當年的世界第一軍隊。

700年後,遠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人也看到了這一點。二戰時期,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是投入了相當多的兵力,尤其在緬甸戰場,幾乎雲集了日本大部分主力部隊。

為了穿越700公裡的無人區,從而快速擊潰美軍,日軍15軍的參謀長牟田口廉想到了蒙古人的「成吉思汗式補給法」。他徵集了大量大象、水牛、山羊以及猴子。隨後,日軍將部分糧草綁在了這些動物身上。

日軍原計劃20天裡,吃光動物身上綁著的口糧,最後再把這些動物吃掉,可他們想的太天真了。牟田口廉想法是好的,但卻忽視了戰場情況和時代背景,也是對自己太自信。要知道,蒙古人的畜牧能力是完全吊打日本人的。他們從小就以畜牧為生,而日本人都是以農耕經濟為主,除了種田比蒙古人強外,放牧完全一無是處。

而想要「畜力行軍」,放牧技巧是重中之重。牟田口廉的部隊完全沒有任何放牧經驗,帶著這麼多的動物,管控不住,完全亂成了一個流動馬戲團。後來,他們浩浩湯湯的放牧部隊被英軍偵查的飛機發現,給日軍轟了個底朝天,那些受驚的動物們帶著日軍的口糧四處逃竄,日本兵拉都拉不住。

最後,日軍只得就地吃死掉牲畜的肉。而穿越這700公裡無人區後,日進的糧草一點都不剩了。牟田口廉因為這個愚蠢的方法,被手下的士兵所痛恨,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鬼畜牟田」,甚至嘲諷「司令官若到沒人的地方自盡,誰也不會阻止」。

至於第二個方法「當地掠奪」,日軍的算盤也落空了。由於近代戰爭情報發達,居民早就提前知道日軍侵略的消息,他們不但提前撤退,還將糧食給藏起來了,日軍也因此撲了個空。

最終,牟田口廉率領的10萬精銳日軍,餓死了一大半,等到他們撤軍時,只剩下了5萬人。沿途到處都是日軍瘦骨嶙峋的屍體,牟田口廉這招「畫虎不成反類犬」,成了近代戰爭教科書一般的反面案例。經此一役,日軍便成了太平洋戰場上的笑柄,貽笑大方。


奇 聞 觀 止

wisdom-quiz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有一法子:從沒讓部下餓過肚子,日軍效仿後卻餓死5萬人
    當年成吉思汗有一法子,從沒讓部下餓過肚子,結果日軍效仿後卻餓死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各個朝代的歷史上,疆土面積最大的是元朝時期,這個馬背上的民族,用他們的蒙古鐵騎不但徵服了中原,更把他們的鐵蹄踏向了西伯利亞,貫穿歐亞大陸,成為了不可一世的霸主。
  • 成吉思汗想一辦法,讓打仗的士兵不餓肚子,日軍效仿卻餓死5萬人
    — 約翰.洛克菲勒在我國歷史上有不少英雄人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就比如成吉思汗,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生馳騁沙場徵戰四方,曾做出的成就備受後人稱讚。甚至有不少文人墨客 有詩句來稱讚他,足以可見成吉思汗在歷史上的卓越貢獻。
  • 成吉思汗打仗有一辦法:沒讓士兵餓過肚子,日軍效仿後餓死5萬人
    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猜得到,那就是糧草,自古以來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戰爭也從拼人數演變成了拼後勤、拼補給的作戰,成吉思汗是古代最為著名的徵服者,他的騎兵推進速度特別快,但是蒙古的遊牧民族是馬背長大,沒有耕地和米麵等糧食,打仗的時候怎麼補充自己的後勤呢?那就是每支隊伍,在行軍的時候,都會牽上幾匹馬,上面背有奶酪、肉乾等糧食,以此作為補給。
  • 你知道成吉思汗徵服世界的秘訣嗎?日軍模仿卻活活餓死五萬人
    而成吉思汗在南徵北戰的時候跨度非常的大,很多次都進入了敵國的腹地,那麼他有事如何解決勇猛而食量大的蒙古鐵騎的糧草問題呢?其實很簡單,而且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也曾使用過這個方法,但是卻活活餓死了五萬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蒙古鐵騎的締造者是不是成吉思汗鐵木真?有什麼依據?
    應該說蒙古鐵騎這個概念是後來才有的通稱。至於也克蒙古兀魯思(大蒙古汗國)的締造者當然是成吉思汗。那麼為什麼說鐵騎是後來才有的概念?又為什麼說成吉思汗創造了蒙古呢?鐵騎的概念應該說鐵騎二字是個形容詞而不是軍隊名稱,即形容精銳部隊。這個詞多出現在明朝九邊的稱謂中,比如——宣大鐵騎,即宣化到大同一線明朝的精銳部隊。又有關寧鐵騎,即山海關到寧遠一線的明朝精銳部隊。
  • 成吉思汗的版圖,二十萬鐵騎為什麼戰無不勝
    成吉思汗統領只有二十萬人的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建立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裡的大帝國。「亞歷山大、愷撒、拿破崙等較,版圖之廣,基業之偉,亦故不能同日而語耳」。成吉思汗戎馬一生、波瀾壯闊的故事能給我們些什麼啟示? 又有何現實意義?
  • 豐富的兵種,發達的後勤通訊,徵服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有多先進?
    一、蒙古鐵騎——遊牧民族的軍事改革 蒙古鐵騎被軍事學家譽為古代世界最強大的騎兵,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徵服者集團。成吉思汗作為蒙古鐵騎的締造者,在建軍之初就為這支軍隊注入了靈魂。蒙古人在歷史上是以部族為單位的,軍事組織也一樣,以部落為號,部落貴族作為將領。
  • 《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後人》概述
    更不可思議的是,帖木兒後裔巴布爾1526年又建立了莫臥兒(莫臥兒為突厥語「蒙古」諧音之譯)帝國,長期統治印度,直到1858年才告結束。由於諸多蒙古政權和汗國的建立,蒙古人及其後裔成了這些汗國和領地上的主人。他們在這些土地上勞作耕耘,創造了這一時期的人類文明。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政權把蒙古人像種子一樣撒向了歐亞大陸,孕育出了當今世界蒙古民族及其後裔。
  • 成吉思汗一生娶了近40名妻妾子女無數,蒙古帝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1211年,成吉思汗主動出擊。面對蒙古鐵騎,金兵節節敗退,金朝皇帝嚇破了膽,一口氣把首都從今天的北京遷到開封,只能苟延殘喘。這是個大國,疆域從中亞延伸到黑海,囊括了今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廣大區域。東亞與西歐的貿易通道,即絲綢之路,就掌握在花剌子模手中。這是成吉思汗決意要奪取的。1219年,成吉思汗發動第一次西徵。如撒馬爾罕、布哈拉、大不裡士,相繼陷落。
  • 二戰最愚蠢的日本將軍,用成吉思汗的方法來打仗,結果餓死幾萬人
    然而牟田口廉也一上任為了顯示自己的勇猛,他開始制定攻打印度英帕爾的計劃,他想到了成吉思汗的作戰方法,那就是帶許多動物,將糧食放在動物上,餓的時候可以吃糧食,沒糧食的時候可以殺動物來補充,邊行軍邊打仗。他的想法讓底下軍官紛紛反對,但他是最高長官,於是日軍士兵開始四處搶糧、搶牲口,有的士兵搶大象,還有的把猴子都搶過來了。
  • 蒙古鐵騎為何能橫掃歐亞?揭秘亂世英雄成吉思汗背後的故事!
    提到成吉思汗,您肯定會立馬想起一句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那麼,成吉思汗作為一代帝王,真的「只識彎弓射大雕」嗎?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一說!先說他建立的蒙古帝國,您應該不陌生吧?這是世界上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帝國,大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具體有多大呢?誒,答案還不能簡單用公裡數來計算,得用地球的經緯度來計算!
  • 《蒙古秘史》與成吉思汗
    有一本書專門介紹成吉思汗,這本書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本書我們對成吉思汗沒法了解,這本書有兩個名字,古代叫《元朝秘史》,現在叫《蒙古秘史》,在古代,元朝蒙古是不太分的,今天人們把它分開了。他不像漢族人去寫蒙古歷史,間隔了好多年,記載得不一定準確,但是蒙古人記得還是比較可靠的,特別記載蒙古早期的歷史,成吉思汗的祖先,成吉思汗早年經歷的事情。
  • 蒙古帝國第一悍將,徵服半個世界,成吉思汗卻說:他不過是我的狗
    速不臺,他不過是成吉思汗的一個僕人,卻依靠自己天才般的軍事才能脫穎而出,成為蒙古帝國第一悍將。他擅長閃電戰,足跡遍及半個地球。但就是這樣一個蓋世名將,成吉思汗卻將他稱為自己的「一條狗」。速不臺,蒙古兀良哈部人,他與另一位蒙古名將者勒蔑是兄弟。從小,他們便以質子的身份守護在成吉思汗鐵木真身邊,從來不離不棄。在蒙古統一戰爭中,速不臺屢建奇功,被成吉思汗視為勇士中的勇士。
  • 【真見】成吉思汗的領導藝術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傑出英雄,他及其後繼者在25年的時間裡,所統率總數不到20萬人的蒙古鐵騎,所向披靡,
  • 成吉思汗的成功是必然的:強大的後勤體系,士兵們衣食無憂
    有了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一支軍隊就可以完整地將實力發揮出來。成吉思汗所帶領的古代蒙古的軍隊實力超級強大,用鐵蹄踏破歐洲大陸,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這輝煌的戰績背後是蒙古大軍完善的後勤體系,士兵們衣食無憂,有了這些,成吉思汗成功是具有必然性的。
  • 成吉思汗西徵之八魯灣之戰慘敗原因
    作者:陳二虎一、扎蘭丁繼承王位寫了一篇成吉思汗為什麼西徵的原因,有讀者評論說:「成吉思汗西徵唯一一次敗仗就是在花剌子模敗的,八魯灣之戰雖然是失吉忽禿忽指揮的」,由之,筆者就寫寫這場八魯灣之戰。據《世界徵服史》與《史集》記載,扎蘭丁的人馬主要有三支:一支是阿明滅裡所部突厥、康裡騎兵四萬人;一支是白沙瓦的哈剌赤突厥首領阿黑剌黑所部四萬騎兵;另一支是可不裡長官與阿匝木滅裡所部古兒人,再加上扎蘭丁收集的軍隊,共有十餘萬人。
  • 成吉思汗死後,開創的蒙古帝國怎樣了?這一部分如今還存在世界上
    成吉思汗雄才大略,他一生中參加過60多場戰爭,無一敗績,其部下鐵騎勢如破竹,襲向俄羅斯、阿富汗和印度北部,最終建立強盛一時的蒙古帝國。但成吉思汗死後,他的蒙古帝國迅速分裂。成吉思汗死後,三子窩闊臺繼承了他的汗位,窩闊臺死後,汗位傳給了他的長子貴由。
  • 【蒙古文化】蒙古帝國可汗——「成吉思汗」的一生!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農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1206年成吉思皇帝(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擁有皇帝和大汗的雙重身份。明初官修《元史》,書中只多次出現過「成吉思皇帝」一詞,從未出現過「成吉思汗」一詞。生平經歷1146年,蒙古部首領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懲治叛部法」的名義釘死在木驢上。蒙古部落聯盟曾經組織了多次反抗鬥爭,他們的幾代先人為此付出了鮮血與生命。
  • 成吉思汗打遍天下無敵手,他的蒙古大軍有多少人?
    成吉思汗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他所率領的蒙古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用打遍天下無敵手來形容也毫不誇張。那麼問題來了,成吉思汗的軍隊到底有多少人呢?答案很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打仗自然是人越多越好,畢竟人多力量大。
  • 成吉思汗的後人如今在何方?
    13世紀,名叫鐵木真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率領蒙古鐵騎,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歐亞大陸,創建了前所未有的龐大蒙古帝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金帳汗國,以及後來的帖木爾汗國,幾乎整個亞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都成了大蒙古國(又稱大陸帝國、草原帝國)的領地。先後有40個國家、700多個民族歸順。成吉思汗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