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何以成東方神話策源地?

2020-12-14 大眾數字報

  「八仙過海」傳說的出現,意味著蓬萊作為人間仙境,完成了從「人羨神仙」到「人成神仙」的轉變。

  □ 本報記者 周學澤

  6月22日,山東省政府網站消息,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以原蓬萊市、長島縣的行政區域為蓬萊區的行政區域。
  蓬萊建制久遠。秦時,今長島及蓬萊境域同屬黃縣(今龍口市)管轄,唐朝神龍三年即公元707年時,蓬萊升為縣,長島改屬蓬萊縣管轄。因此,長島今天重新併入蓬萊,其實是「從蓬萊來,回蓬萊去」。
  從行政序列上看,蓬萊從縣到市到區,不過仍是所謂的「區縣級」,但蓬萊的知名度在海內外頗高,是眾所周知的「人間仙境」。
  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認為,中國古代留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崑崙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這兩大神話系統各自發展,到了戰國中後期,又融合形成一個新的統一的神話世界。
  神話傳說常常被視為一個民族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重要象徵。一般認為,羅馬神話和希臘神話以其瑰麗的想像力,對西方藝術和科學繁榮產生了重要作用和影響。我國古代神話傳說本也很豐富,但因受儒家「不語怪力亂神」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在主流文化中並不顯見,大多在民間流傳了下來,但民間神話同樣需要珍視。
  2008年6月7日,蓬萊的八仙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探究蓬萊何以成為「人間仙境」,保護好蓬萊的神話傳說遺產,意義重大。
古代帝王追求長生之地
  蓬萊一名源自海中的蓬萊山。我國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經》記載:蓬萊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宮室皆以金玉為之,鳥獸盡白,望之如雲,在渤海中也。
  古代交通不發達,但從司馬遷的《史記》看,傳說中的黃帝和堯舜禹時代,人們走得已經很遠,黃帝「東至於海」,舜「殛鯀於羽山」,羽山就在今天的蓬萊區東南。
  中國古代的政治中心,長期集中在關中,周都鎬京、秦都鹹陽、漢都長安以至於隋唐,名稱不同,但都是在今天的西安。就像今天內陸生活的人對大海充滿好奇一樣,古人也會對大海充滿渴望和想像。從關中到大海最近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山東青煙威一帶,從關中不用拐彎,直線向東,就能最快到達大海。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徵烏桓得勝回師時經過渤海邊的碣石山,詩興大發,寫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但帝王中像曹操這種有「觀景」情趣的人不多。
  古代帝王到山東,主要去兩個地方,實現兩個目的:一是到泰山,通過人天對話,表明君權天授,宣示權力來源的正當性;一個到海邊蓬萊,祈求自己長生不老。前者,是為了統治天下的需要;後者是希望自己長生,獲得長久的統治生命,永遠享受高高在上的世俗生活。
  蓬萊一名在司馬遷《史記》中第一次出現,是在《秦始皇本紀》中,與祈求長生有關。秦始皇東巡,到泰山之後,就奔海邊來了,「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徐市通常稱為徐福,這就是有名的徐福東渡故事。
  蓬萊之名在《史記》中再次現身,是在《孝武本紀》中。有一個叫李少君的人,自稱會長生不老方術而被漢武帝召見,他對武帝說:「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海上尋神仙活動持續數百年,其中秦皇漢武為最。秦始皇五次出巡,三次到過蓬萊。漢武帝八次東巡,七次到過蓬萊,其中第五次出巡時築城並命名蓬萊。但根據《史記·封禪書》記載,其實秦皇漢武之前尋訪三神山活動就已經開始了:「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這說明,早在戰國時代,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已經派了許多人到海裡去尋求仙山了。
  現在一般認為,帝王熱衷到蓬萊舉行海上求仙活動,其實與海市蜃樓有關。海市蜃樓這個詞,最早就是源於蓬萊。海市蜃樓作為大氣光學現象,雖然發生於多地,但以蓬萊最為集中。人們看到海市蜃樓,人在海島上空活動,無法作出科學解釋,便導致了許多荒誕不經的臆想,產生了神山仙島的幻想與傳說,這就是蓬萊成為神話發源地的原因。
蓬萊成為民間「成仙地」
  觀察《史記》中記載的到蓬萊祈求長生的活動,其突出特徵是:帝王主導,民間響應。因為帝王有求長生的願望,民間人士就投其所好。但總起來說,民間行為比較被動。
  唐代之後,八仙傳說的出現,則意味著民間信奉成仙的普遍化。這次的傳說地點,再次選擇了蓬萊。
  今之所謂八仙,見於唐、宋、元人記載,元雜劇中亦有他們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傳》裡,始確定為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人。
  這八個人,不是隨便定的,而是有廣泛的代表性,八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少」和「富貴貧賤」八個字。
  「鐵拐李」代表「賤」,傳說他是唐玄宗和代宗之間人,學道於終南山,一次元神出殼,沒曾想肉身為虎所食,只得投身於一個跛乞丐;鍾離權代表「貧」,傳說是東漢時期人,是一個閒散漢子;張果老代表「老」,據說唐武則天時隱居中條山,自稱年齡有數百歲;呂洞賓代表「男」,傳說是唐代九江人,原為唐宗室,科舉不第後縱遊天下,瀟灑、風趣,為民除暴安良還好酒好色;何仙姑代表「女」,據說生於唐武則天時期,從小聰敏過人;藍採和代表「少」,原來是一名遊方的道士,有人在童年和老年時看到他,他容貌依舊;韓湘子代表「富」,有說法稱他是唐韓愈的侄孫,擅吹洞簫;曹國舅代表「貴」,傳說他是宋仁宗曹皇后的長弟。
  八仙在真實生活中都有對應人物,而且有年齡、性別、階層代表性,說明得道成仙思想在民間的普及程度。八仙有了,「八仙過海」產生於蓬萊,則與另外一個故事有關。
  長山島,北宋叫沙門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朝廷每年只發給全島300人的口糧。隨著島上犯人的增多,口糧明顯不夠。於是看守決定當犯人超過300人時,將多餘的犯人捆住手腳扔進海裡。一次,當50多名犯人得知自己將要被扔進海裡後,連夜往蓬萊山方向遊去。從沙門島到蓬萊山有30多裡地,多數人體力不支命喪大海,最終只有體力好的八人成功。當漁民發現他們的來歷後,驚為神人。這件事據說是「八仙過海」最初的藍本。
  「八仙過海」傳說的出現,意味著蓬萊作為人間仙境,完成了從「人羨神仙」到「人成神仙」的轉變——過去,蓬萊山生活的是「人之外的神仙」;現在,蓬萊山上有了「人變的神仙」在那生活,這對於天下蒼生是一個富有誘惑力的召喚。
背後是道家和道教思想
  從追求「長生不老」到人能「得道成仙」,背後是道家和道教思想。
  道家和道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概念。道家是由老子、莊子開創的哲學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創立,而道教則形成於東漢末年。道家僅僅是一種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個宗教團體,兩者在文化形態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道教後來把道家思想作為自己的哲學基礎,同時也將道家人物神化併入自己的神仙譜系。
  道家主張「養生」,認為通過特定的修煉可以做到長生久視。《黃帝內經》裡「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道教追求得道成仙。「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西遊記》中對五莊觀主人鎮元子大仙的描述與評價,點明了道教的長生信念。
  因為道教形成於東漢時期,所以秦始皇、漢武帝等帝王在蓬萊祈求長生,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其中西漢初期主要流行以道家思想為主的黃老思想。
  山東大學哲學系教授丁原明在《從原始道家到黃老之學的邏輯發展》中說:「當原始道家把人作為自然萬物之一分子來看待時,就意味著無需要以仁義禮法等社會價值體系來確立其歸屬和地位;當它們把無欲無為作為人性之自然來規定時,更意味著仁義禮法等社會價值體系已徹底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應當完全摒棄掉。」「與原始道家相比較,黃老之學對儒法諸家所設計的政治和倫理系統則予以認同和接納。它雖然在人性之自然以及人與道相統一等問題上,尚與原始道家有某些一致之處,但是它從自然人性論卻引出了對仁義禮法的肯定。」
  丁原明的這段話很重要,說明道家思想在秦漢之交由自然性向社會性轉變的一面,能夠解釋秦始皇和漢武帝為什麼會用政治性禮儀祈求長生。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前,道家思想活躍。由於秦朝對思想文化的摧殘,除了醫藥、種樹、神仙方術、陰陽五行和法家學說之外,其他思想學說受到排擠,神仙說因為與道家人與自然的關係相統一,使道家思想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道家思想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此時的道家思想已經不是傳統道家單純講究自然,而是努力向社會領域延伸,以崇尚君主、注重統治為主要內容,形成了實用的政治哲學,秦始皇和漢武帝以九五至尊而祈求長生,受這種思想影響。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但董仲舒深受道家思想影響。早期儒家禮樂制度的合理性缺少自然法則的支持,董仲舒吸收道家解釋自然與歷史的宇宙法則來建立儒學形而上的支持系統,他借用道家對五行的安排來闡發儒家義理,因為土居中央,而金木水火分司四季正是君臣關係的體現。董仲舒還對道家天人感應思想加以綜合整理,使之系統化,形成了新的天人感應思想。董仲舒從神化天,以天道論人道,推出君主需「法天之行」,順天行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漢武帝在57歲(公元前99年)、60歲(公元前96年),甚至在他去世前兩年的67歲(公元前89年)時,還親自從山東出海尋仙,這就說明政治上信奉儒家思想後,漢武帝並沒有完全拋棄道家思想,有儒道合一的特點。
  老莊說的「長生」,主要是指生命的長存;到了後來,道教則把這一概念改造為「得道成仙,長生不死」。「八仙過海」傳說是道教思想的產物,「八仙」廣泛的代表性,說明道教思想在古代中國影響深厚,而且在社會發展中確實產生過重要作用。巧的是,蓬萊因為自然地理等原因,成為道家思想和道教發展的重要承載地,這也是歷史的因緣際會。

相關焦點

  • 醉在蓬萊,不想醒來丨仙境海岸」之蓬萊考察行
    這是一座以古登州港與出土古船為主題的專業性遺址博物館,主要展示了在蓬萊出土的四艘元明時期的中外古船、黃花梨造船木、木錨、雲龍紋白釉罐等國家珍貴文物,是研究我國古代軍港、傳統造船技術和東方海上絲綢之路不可多得的實物史料。蓬萊閣的魅力不僅源於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更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
  • 古老的神話,掩藏不住蓬萊的仙氣,雲霧繚繞不虛此行
    古老的神話,掩藏不住蓬萊的仙氣,雲霧繚繞不虛此行蓬萊隸屬於山東煙臺,位置在膠東半島的最北邊,整個城市非常乾淨整潔,並且擁有非常多的旅遊景點,說的名字的景區非常之多,而且都是遊客非常多的聚集地,景區內基礎的配備準備的也比較成熟,臺階多是人工堆砌。
  • 神話裡蓬萊仙島真的存在!那裡真的有神仙?竟源自花千骨中的傳說
    還記得諸多仙俠劇中出現最多的地名中就有蓬萊還有茅山、岷山、崑崙等,大熱的《花千骨》中說蓬萊島是傳說中五十年才出現一次的島嶼,在島上妖怪和人類甚至半妖都和諧生活,當然還有仙人。蓬萊可是成了諸多人心生嚮往之地,而我們生活中就有一座蓬萊閣,那是一處古建築群,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因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蓬萊為什麼有著諸多神話色彩呢?這就要說說他的由來了,還記得那本古神話大全《山海經》嗎?
  • 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原來真的存在,關於它的神話故事你還記得嗎?
    但大家不必過於失望,雖然在真實世界裡並沒有「蓬萊仙島」的存在,但這世上間卻有著類似「蓬萊仙島」那樣美輪美奐的地方尚存——它就是山東蓬萊市。山東蓬萊,名字就如仙境般,它不似山東其他旅遊景點,如孔廟,曲阜,泰山,青島等地方,它的名字「蓬萊」兩字就已經在我國文化中,有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其與神話中的蓬萊島、道教中的福地都有著深厚的淵源,八仙渡海、秦始皇、截教祖庭等等皆相關。
  • 人間仙境 魅力蓬萊 | 2019蓬萊葡萄酒國際馬拉松10月開跑!
    2019蓬萊葡萄酒國際馬拉松從蓬萊和平頌廣場出發,穿過蓬萊閣風景區,沿途經過八仙過海口風景區、三仙山風景區、海市公園、君頂酒莊等風景名勝區,跑者可以一覽蓬萊的名勝古蹟,同時又可以欣賞在山野之間穿梭的秋日美景,10月份的「蓬萊馬」無疑是一場生態休閒的馬拉松之旅。
  • 《東方年代記:雙姬蓬萊物語》比那名居天子加點攻略
    比那名居天子是《東方年代記:雙姬蓬萊物語》中可以加入隊伍的角色,比那名居天子是頂級的輔助,不過EX武器比較差,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殺手丶」分享的東方年代記雙姬蓬萊物語比那名居天子加點攻略,大家可以來看一看。
  • 山東蓬萊有「三座仙山」,流傳著長生不老藥的傳說,遊客如入秘境
    蓬萊是山東非常特別的城市,很多遊客沒來過,卻知道它的名字,因為在中國的神話傳說裡,蓬萊是海上一座神秘縹渺的仙山,後人把很多類似仙境的地方都比喻成「蓬萊仙境」。神話傳說裡的蓬萊和現實中的蓬萊或多或少有差別,不過基本在一個神話傳說的輻射範圍內。
  • 【東方求聞拾遺番外】用日本神話了解東方Project(一)(鬼形獸更新)
    這是以前公眾號轉載過的《用日本神話了解東方Project(一)》的更新版,加入了鬼形獸部分的考據,更新的內容都在這一節,用粗體標註。在此感謝RF提供的新版信息。世界分為天地的時候,在高天原突然出現了幾位神,其中最後誕生的就是伊弉諾[1]和伊弉冉[2] 。高天原是天之國的名字。
  • 見之不忘,思之如狂|神話傳說|龍生九子|東方
    輕白紅香,甜香滿頰,點染著如詩如醉的東方文化。▲Liu Wen for Harper’s Bazaar China by Sun Jun東方韻律,將女人生活的詩意譜寫成曲,落在一支口紅、一根眉筆、一盒腮紅裡。濃妝淡抹皆相宜,一個女人便因此而熠熠生輝。
  • 明清時,蓬萊比煙臺和威海地位都高,為何?
    山東省是我國距離韓國最近的省份,地理上的便利,讓山東成了很多韓國人的「第二故鄉」。尤其是山東沿海的幾個經濟發達城市,如青島、煙臺、威海。有意思的是,這三個城市在明朝時期還都不是城市,青島在明朝時隸屬萊州府(府治在掖縣),煙臺和威海則隸屬於登州府。登州府有多大?基本上包括現在的煙臺市和威海市,幾乎佔全了山東半島。登州府的治所在蓬萊。
  • 臘月初一,群仙會蓬萊
    臘月初一,群仙會蓬萊道教傳統認為三月初三,是瑤池大會,群仙賀王母,共赴瑤池宴。
  • 一座海洋寶島,享有南國蓬萊美稱,又因朝聖被譽為「東方麥加」
    1000多年間,14個皇帝36次敕封,媽祖漸漸被人們神化成了海神。2009年,「媽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湄洲島,是莆田市第二大島, 是媽祖的成神地。湄洲島素有「南國蓬萊」美稱,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嶼潮音、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二.中國本土神話,蓬萊神話與道教傳說關於中國神話,中國人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關於盤古,伏羲,女媧這些神話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了,姑且不論是不是受到其他神話的影響,這些文化早就成為了中華文化的瑰寶。在這裡,我選擇中國神話中的蓬萊神話來說明,蓬萊神話興起後就取代了崑崙神話,從那以後的仙境不再是崑崙,而是蓬萊了,「蓬萊」這個名字來自於戰國時代,意思是「水中海草隨波飄動」。有人認為蓬萊神話不是神話,而是仙話,它是神仙信仰的產物,並且是後來道家思想的先聲。
  • 道家蓬萊仙山辟穀禪修班
    仙境蓬萊,人間仙境。中國古代皇帝、詩仙們嚮往的神境仙山。先是秦始皇尋仙到蓬萊,到了漢代,武帝劉徹對於訪仙求藥與長生不老更是深信不疑。於是,尋找三山仙境,求不死之藥和長生之術,成了他最熱衷的一件事。
  • 12.12濟南,蓬萊新酒節向消費者開放品鑑
    蓬萊則是中國產區中的代表。」為開拓產區整體發展,進一步展現蓬萊產區佳釀的特點,在蓬萊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的大力倡導下,2020年12月12日,第13屆蓬萊產區新酒節來濟南啦!超強豪華陣容全曝光!,濱海葡萄莊園聚集帶精品酒莊攜新酒舉共赴大師班,與您分享一個不一樣的「蓬萊海岸葡萄酒」!
  • 鋒芒計劃——追夢人的策源地!
    鋒芒計劃——追夢人的策源地!一場關乎「廣西100位卓越室內設計名師」的助夢成長計劃大型活動。鋒芒計劃——追夢人的策源地!編輯按:前陣子我的一篇文章《大師,就應該是當代的大師》獲得巨大反響和讀者的共鳴,網絡閱讀率突10萬+。
  • 58 輕鬆讀懂西方神話的東方哲學
    金蘋果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是西方文明起源的搖籃,雖然相隔數千裡,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卻有不少共同之處。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不經意中取其一瓢飲,便能真實地觸摸到古今中外的聯結。今天要講的希臘神話故事裡,包含著東方文化中的「居安思危」、「物極必反」「福禍相依」等哲學道理。達摩克裡斯之劍達摩克裡斯(Damocles)是義大利的錫拉庫薩(Syracuse)地區的僭主狄奧尼修斯二世的朝臣,他能言善辯,諂媚君主。狄奧尼修斯是個高明的君主,對此心知肚明,從不拆穿達摩克裡斯。
  • 「雜交」的古希臘戲劇,埃及神話、東方旋律,為何能被完美「消化...
    1外來神衹,相互平等古希臘的宗教是典型的多神教,所以古希臘人們不排斥外來神明,東方神明對希臘人共同存在著,並深深的影響著古希臘的文化。在希臘神話故事當中洪水情節和巴比倫神話中的洪水故事十分的相似,通過故事情節讓我們看到兩者之間的淵源,兩者的洪水神話都與人類再造有關,希臘戲劇中的創世部分,就根據神話進行改編。
  • 蓬萊春天美無邊,原來這裡有仙山
    東海之上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傳說,眾多神仙常飄然於此,與山水之間,靜思坐禪。「八仙」也在此得道,各顯神通,飄洋過海。秦始皇曾派徐福到此尋找不老之藥。漢武帝劉徹也多次造訪。「海市蜃樓」的出現,更是讓蓬萊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 八仙動漫節為創客蓬萊插上了國際化羽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閆麗君 炎炎6月,仙境蓬萊燃起了一把「動漫」之火。從5月19日至今,短短月餘時間,來自省內外、國內外的動漫文創愛好者目光齊聚蓬萊,為蓬萊八仙動漫 設計賽和吉祥物設計徵集大賽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