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代電視劇,或者古風戰爭遊戲,我們在其戰場上看到的兵器多數是劍。然而中國古代的十八般兵器,樣樣都有人練,那麼在真正用在戰場上的兵器是什麼呢?劍在戰場上到底有什麼作用?
談及古代戰爭,最激烈的要數三國時期。當時天下群雄爭霸,打過的大大小小戰役不計其數。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戰場兵器,要提一下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以及人中呂布的方天畫戟,很明顯這刀和戟都屬於長杆類兵器,以長距離優勢擊殺敵人。
所以在戰爭上,採用的機率也相當大,單拿關公的偃月刀來說,其主要是利用後勤保障。據說古代軍隊,所使用的基礎冷兵器都是槍跟矛為主,因為這些長杆兵器,既鋒利又輕巧,攻擊範圍大,適合群攻而鮮少傷及隊友。
特別是進行馬戰的時候,人本來就騎在高高的馬匹上,這時攻擊敵方的距離自然拉長,如果還弄刀舞劍的話,明顯就手短了。故此呂布的方天畫戟跟關公的青龍偃月刀,看起來就比較吃香。細看歷史,我國各朝代的戰將戰神,在真正戰爭上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長杆類兵器,諸如唐朝的尉遲恭擅長在馬上耍得一手好馬槊,然而猛將李元吉也特別會用馬槊,於是就去單挑尉遲恭,結果被尉遲恭打敗。
呂布的方天畫戟,源自一種常用的「戟」,其由矛跟戈融合製作而成。這種兵器當年在秦國軍隊徵戰六國的時候經常用到。並且一直是古代各國軍方的愛用兵器。到了三國之後,魏晉時期,戟的外形曾被修改多次,使用的次數開始變少,到了隋唐時期就逐漸消失了。
有人說,唐朝的士兵跟錦衣衛習慣用唐刀,而唐代又有「陌刀為王」的說法,當時主要是步兵每人標配一把唐刀,專門用來克服匈奴騎兵。之後,倭奴國的使者就把唐刀帶回他們日本使用,隨著時間推移,唐朝的唐刀就衍變成日本人在戰場上經常使用的日本刀。可見在抗日神劇裡,日本兵隊長們總喜歡沿腰佩戴一柄日本刀,以便近身作戰。所以刀在各個古代戰場,出場率也相當之高。
關於中國特有的十八般兵器存在好幾種分法,大體分別是:刀、槍、劍、戟、棒、斧、錘、叉、鞭、鉤、槊、鐮、弓、盾、拐、鏜、飛鏢、釘耙。這些兵器又演變出十八般武藝,各有所長,相剋相生。而論兵器武藝的話又屬劍法最多,時不時會看到某某高手悟出一套絕世劍法,從而去挑戰各大門派,然後到刀法,而實用性特強的刀法,往往會被納入軍隊訓練課,廣泛教給士兵使用,以便更好的上戰場殺敵。
然而在諸多兵器中,劍在戰爭的採用率非常高,使用時間也比其他兵器要早。春秋戰國初期,一些國家軍隊就已給士兵配備青銅劍讓他們在戰場中使用。這方面可以參考秦朝兵馬俑出土的青銅劍文物,以及知名的勾踐劍。
而勾踐劍正是青銅所鑄,歷經千年塵封依舊鋒利無比。據說同一時期的西方世界,也在用青銅劍,古代的羅馬帝國給士兵使用的主兵器就是青銅短劍,而羅馬軍隊在無數場勝仗中都少不了青銅短劍的身影,他們殺向歐非亞三大陸的時候,用得最多的就是劍。另外,劍輕巧鋒利,且能刺、劈、砍、挑、捅,在戰場上非常的靈活,但隨著各國軍備的發展,原來的薄脆盔甲得到了進化,使得劍很難再刺傷對方,最終劍就只能被退出真實戰場,改而由刀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