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器藝術博物館,是我到平遙旅遊時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裡發現的,平遙古城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平遙古城坐落在山西省平遙縣。在平遙古城裡面,有一個不起眼的博物館。它坐落在平遙古城內西大街,乍一看很是不顯眼。門口有一個中國山西省愛國教育基地的牌子。想必也是很多愛國人士來參觀的。博物館是免費參觀。
冷兵器在中國經歷過幾千年的歷史看,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隨著工藝的不斷改進,威力也在逐步增大。展覽的兵器從商周、到漢代、唐代、明清和近現代的都有,還有解放戰爭時期抗戰用過的軍刀實物展出,形式各樣,用途不同。
這個博物館在外邊看,不是很顯眼,通過一扇門進去,裡面佔地面積大概有2000平方米,裡面展覽的有從古到今的各種冷兵器,其中有我們熟悉的十八般兵器,也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兵器,都不知道是怎麼使用的,接下來我給大家看一下。
這把長杆刀是元代(1271年到1368年),距今也有700多年了、這把刀體型碩大,看起來就威力不小,讓我想起了關羽關雲長的那把大刀,是不是就是這種大刀,等下找博物館工作人員問一下。
關羽是山西運城人,也有可能關羽用的刀是跟這個一樣的,長杆刀總長約1米8,最寬處有18釐米,刀身為鐵製的,刀面呈黑色已經生鏽的很嚴重,看著還是威風凜凜,不減當年的霸氣,可以想像當時關羽拿著這把長柄刀威風凜凜,在戰場上廝殺的場景。
下面的元代刀劍因為是鐵質的,已經生鏽的非常的薄了,當時那個劍柄一般是木製的已經腐蝕的沒有了,只剩刀柄和刀身,刀身現在也鏽得成很薄一層鐵皮,這些兵器有可能都是當時戰場上使用過的。
右邊的頭盔是不是很像我們現在的頭盔呢?原來以前頭盔也是這樣的,現在保存還比較完整,除了古代的頭盔,在頭頂處有一個鐵角,其他和我們現在頭盔基本一樣的,明清時候火器時代迅速大量裝備軍隊,冷兵器轉為輔助性武器使用。
這就是我們明清時期的寶劍了,這是我們最熟悉,也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寶劍。它的劍柄和劍身中間形狀很像一個元寶,所以說我們通常稱之為寶劍,現保存完整。它造型優美,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中能看到這種寶劍。它的長度約1米3,寬度3釐米,經過了幾百年,看起來這個寶劍還是明晃晃的,寒氣逼人。
古代當時上到朝廷高官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佩戴寶劍的習慣。龍頭手刀,這是介於寶劍和寶刀之間的一種武器形狀,像刀又像箭,比刀的威力小一點,比劍的威力大一點。
看一下明代的雁毛刀,名字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是刀比較輕嗎,有知道的朋友給我留言,看著刀面寒光逼人,在燈光下很刺眼這款刀具今、已經200多年了,還是那麼的光亮,還是那麼的鋒利,可見當時的制刀工藝相當成熟,可以想像當時拿著這把刀的人,在戰場上拼殺的景象。
這裡邊還有很多沒見過的武器,比如這個方竹節鐵鞭,聽著怪嚇人的,看著根個鐵棍一樣,應該是實心的,為什麼叫做鞭呢,形狀也是想竹節一樣,一節一節的,這幾種武器都是比較特別的,有的是在劍身中間有個像蝴蝶結一樣的裝飾品。
我們看一下這個鎏金戚家刀吧,刀柄是鍍金的,刀柄處有鑲嵌藍寶石,還有鏤空雕,雕工也是相當的精美,腱鞘用的是上等皮革,保存到現在也十分完整,這個應該是當時王公貴族用的,因為他是鍍金的,老百姓也用不起啊。
這個展櫃裡面的,是我們近現代的抗日戰爭時期,紅軍使用過刀以及其他用品,上邊是一個行軍號,綁著一束紅飄帶和電影中的一一模一樣,不過我們現在的這個是當時實物,看到這個紅軍大刀,想起來了我們的革命先輩,不怕生命危險,用血肉和侵略者搏鬥的激烈場景,我們永遠的緬懷我們的革命先輩,這些都是紅軍當年使用過的武器,長度有1米5左右,最寬處有15釐米。
這是日本人侵略時用的刀具,可以想像我們的同胞,有多少人喪命在上面的這些武器之下。
這裡還有各種各樣的刀劍,五花八門,有的都不知道怎麼用,有知道的朋友,下方留言,讓我們一起討論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