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茶Tadehagi triquetrum (L.) Ohashi,是豆科亞灌木狀草本或半灌木藥用植物,俗名百勞舌(廣東梅縣),牛蟲草(海南澄邁),懶狗舌(江西尋烏)等。瑤藥名古路茶guh luh zah,始載於《生草藥性備要》謂:「葉柄具寬翅形如胡蘆。」又謂可「作茶飲,故名葫蘆茶。」
葫蘆茶曾經被收錄在197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全草入藥,屬於我國西南地區傳統習用中草藥。葫蘆茶莖直立,整株高達1-2米,幼枝三稜形,稜上會被有疏短硬毛,老時逐漸變無。
葫蘆茶葉僅具單小葉;葉柄長1-3釐米,兩側有寬翅,翅寬4-8毫米;小葉窄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8-13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圓或淺心形,上面無毛,下面中脈或側脈疏被短柔毛,側脈8-14對,不達葉緣;
總狀花序長15-30釐米,被貼伏絲狀毛和小鉤狀毛;花2-3朵簇生於每節上;花萼長約3毫米,上部裂片先端微2裂或有時全緣;花冠淡紫或藍紫色,長5-6毫米,旗瓣近圓形,翼瓣倒卵形,基部具耳,龍骨瓣鐮刀形,彎曲,瓣柄與瓣片近等長;子房被毛,胚珠5-8。
莢果長,全部密被黃色或白色糙伏毛,無網脈,腹縫線直,背縫線稍縊縮,有莢節5-8,莢節近方形;種子寬橢圓形或橢圓形,花期6-10月,果期10-12月。
葫蘆茶藥名為葫蘆茶和葫蘆茶根,莖葉能清熱解毒,利溼退黃,消積殺蟲,根能清熱止咳,拔毒散結。廣東、廣西、海南、貴州及雲南等省區均有分布。太平洋群島、新喀裡多尼亞和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布。生於荒地或山地林緣,路旁,海拔1400m左右。
葫蘆茶的主要化學成分為葉含鞣質, 二氧化矽,氧化鉀等。採集加工:全年可採, 最好夏秋季採,曬乾備用。性味功能:味微苦、 澀,性涼。清熱解毒,利溼消積,化痰止咳,除煩止嘔,收斂生肌,殺蟲防腐。
可以用於治感冒發熱、中暑、咽喉腫痛、黃疽型肝炎、痢疾、急性胃腸炎、腹瀉、消化不良、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水腫、瘡癤、皮膚潰瘍等。現代臨床應用,可用於治療前列腺增生症、寄生蟲病、治療燒傷、感冒中暑、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等。
用量用法:15~6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水煎服。
瑤藥方例
1、血尿、小便赤短:古路茶(葫蘆茶)、剎烈便(華澤蘭)根各15~30克,水煎服。
2、風溼性關節炎:古路茶(葫蘆茶)莖60克,配豬腳尖適量燉服。
其他民間方例
1、治流感:葫蘆茶、 馬蘭各15克,羌活9克,薄荷6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肺癰:葫蘆茶、 射幹、瓜蔞各9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3、治急性腎炎水腫:葫蘆茶、 冬瓜皮各30克,茅根30~60克,麻黃9~15克,枇杷葉15克,杏仁12克。水煎分2次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4、治痢疾:葫蘆茶全草、 細葉扯頭盂根各60~90克。加雞蛋1個同煎,煎至雞蛋熟時,將蛋殼除去再煎,加生鹽調味,湯蛋同服。(《嶺南草藥志》)
5、治風溼性關節酸痛:葫蘆茶莖, 每次60克,合豬腳節燉服。(《泉州本草》)
6、治小兒疳積:葫蘆茶5份, 獨腳金5份,苦棟子1份,香附2份。水煎,濃縮至每100毫升含生藥120克。每日15~30毫升,分3次服,6日為1療程。(《全國中草藥彙編》)
7、治產後瘀血痛:鮮葫蘆茶全草 15~30克,杵爛,酌加米酒燉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經病。(《閩東本草》)
8、治硬皮病:用幹葫蘆茶、蜂窩草各1500克,加水35千克,煎成藥液30千克,每日下午浸泡全身1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9、治癰毒:葫蘆茶葉,搗絨,取汁灑於傷口,每日2~3次,每次適量。(《貴州草藥))10.治蕁麻疹葫蘆茶鮮莖、 葉30克,水煎服。或用鮮全草適量,水煎燻洗。(《福建中草藥》
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有關醫藥的信息請諮詢醫生
切勿擅自使用
參考資料: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3.
[2].覃迅雲等主編. 中國瑤藥學[M]. 2002
[3].楊丹,劉賢賢,程忠泉主編. 桂北藥用植物資源現代研究[M]. 2019
[4].楊衛麗. 海南黎族常用藥用植物現代研究[M]. 2018
[5].王者悅. 中國藥膳大辭典[M]. 2017
[6].郭建生,潘清平主編. 實用臨床中藥手冊[M]. 2016
[7].BorsmaWG. CA, 1913, 7: 2991
END
粵凰位於天井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內,依託優良的森林生態環境資源,已建成集森林度假、科學研究、科普研學、林下種養、電子商務等多位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林業科技園。
這裡是研學旅行、同學聚會、公司團建、親子活動、生態攝影、戶外踏青的好地方,還可體驗原生態森林民宿和瑤族傳統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