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蒿,也許你沒有聽過這個名字。「消飯花」茶,「劉寄奴」,聽起來是不是有一點點熟悉。相傳劉寄奴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它一種中草藥,用的是皇帝的名字命名。看來這野外看似不起眼的,像普通雜草一樣的植物很不簡單。
奇蒿也有它的瑤藥名,音譯feihbaee biangh miev( 非別旁味),當地人也有稱其土名「黑補標」,「黑艾」。奇蒿含有揮髮油,主要成分有黃酮苷、酚類、胺基酸等。全草入藥,東南各省稱其「劉寄奴」或稱其為「南劉寄奴」,「北劉寄奴」是列當科的陰行草,之前本公眾號有介紹過陰行草同屬的植物腺毛陰行草。
奇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莖單生,高可達1.5米,初被微柔毛。葉上面初微被疏柔毛,下面初微被蛛絲狀綿毛;下部葉卵形或長卵形,稀倒卵形,不裂或先端有數枚淺裂齒,具細鋸齒,具短柄,葉柄長3-5毫米;中部葉卵形、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9-12(-15)釐米,具細齒,葉柄長2-4(-10)毫米;上部葉與苞片葉小。
奇蒿的頭狀花序長圓形或卵圓形,徑2-2.5毫米,排成密穗狀花序,在莖上端組成窄或稍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背面淡黃色,無毛;雌花4-6;兩性花6-8。瘦果倒卵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圓形。花果期6-11月。
奇蒿全草帶花入藥,性味辛、苦,平。破血,通經,止痛。8-9月花期採收,連根拔起曬乾,打成捆。治消化不良,感冒頭痛,腸炎,痢疾,經閉腹痛,風溼痛,產後腹痛,乳腺炎,跌打損傷,燒燙傷、中暑,暑熱腹脹,淋證,創傷出血,癰瘡腫毒,肝炎,月經不調,感冒等。民間用於治療腸、胃及婦疾患,近年亦用於治血絲蟲病,還可代茶泡飲作清涼解熱藥。
應用方例
1.食積不消、腹痛脹滿:奇蒿15~ 30克,水煎服。
2.行房忍精導致的白濁、便短刺痛,或大便裡急等症:奇蒿、白朮各30克,車前子15克,黃柏1.5克,水煎服。
3.疔瘡癤腫:鮮奇蒿嫩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4.產後瘀滯腹痛:奇蒿、甘草各等份。研為末,水、酒調服。
5.創傷出血:鮮奇蒿適量。搗爛外敷。
6.赤白下痢:奇蒿、烏梅、白姜各等份。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
7.霍亂成痢:奇蒿適量。煎汁飲。
8.大小便血:奇蒿適量。研為末。茶調空腹服10克。
9.閉經、產後瘀滯腹痛:奇蒿鮮草30g,水煎衝紅糖服;或與紫薇、延胡索、當歸等同用。
10.跌打損傷、創傷出血:奇蒿葉、菊葉三七葉炒後搗細,外敷。跌打損傷還可用奇蒿配槲蕨、廷胡索煎湯,加酒及童便服;如傷後出現關節肌肉攣縮疼痛,可用奇蒿配祛風活藥煎湯局部燻洗。藥渣搗敷患處。
11.治絲蟲病象皮腫:奇蒿(劉寄奴)鮮根120g煎服,10~15日為1個療程。
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有關醫藥的信息請諮詢醫生
切勿擅自使用
參考資料: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3.
[2].《中草藥實用圖典》蔣洪,宋緯文編著 第518頁
[3].《中國中草藥彩色圖鑑大全集 上》 謝宇,周重建主編 第184頁
[4].《浙南本草新編》甘慈堯主編 第361頁
[5].《桂北藥用植物資源現代研究》楊丹,劉賢賢,程忠泉主編 第137頁
[6].《中國民族藥辭典》賈敏如,張藝主編 第82頁
[7].《Flora of China》 編委會.Flora of China
END
粵凰位於天井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內,依託優良的森林生態環境資源,已建成集森林度假、科學研究、科普研學、林下種養、電子商務等多位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林業科技園。
這裡是研學旅行、同學聚會、公司團建、親子活動、生態攝影、戶外踏青的好地方,還可體驗原生態森林民宿和瑤族傳統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