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來源:古人給中醫相關的中藥醫書穴位等命名的思維!

2021-02-12 醫品閣

一、中藥命名

(1) 形、色、氣味命名

據形而命名者,如牛膝,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云:「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也。」又如貫眾,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此草莖葉如鳳尾,其根一本,而眾貫之,故草名鳳尾,根名貫眾。」據色而命名者,如漏盧,《本草綱目》云:「屋之西北黑處謂之漏,凡物黑色謂之盧。此草秋後即黑,異於眾草,故有漏盧之稱。」據形、色而命名者,如狗脊,唐代《新修本草》云:「根長多歧,狀如狗脊。」因其根皮上有一層金黃色柔毛,故又稱金毛狗脊。

據氣而命名者,如木香原名蜜香,《本草綱目》云:「因其香氣如蜜也。」而臭梧桐、魚腥草則因其特殊之氣而得名。據味而命名者,有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參、酸味的酸棗仁、辛味的細辛等。又有五味子,《新修本草》云:「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具也。」據氣、味而命名者,如豨薟,《本草綱目》云:「楚人呼豬為豨,呼草氣味辛毒為薟。此草氣臭如豬而味薟螫,故謂之豨薟。」

草藥「金牛膽」,色金黃,形似牛膽,味甚苦,這是兼以形、色、味三者命名。

(2) 特性功用命名

按特性命名者,如鳳仙花子,又名急性子,因其結莢成熟後,稍加觸碰,即果莢迸裂,褐色細子蹦出,狀似急不可耐,故而得名。又如羊躑躅,是有毒的麻醉止痛藥,《本草經集注》釋其名云:「羊誤食其葉,躑躅而死。」

按功用命名者,如骨碎補,唐•陳藏器《本草拾遺》云:「骨碎補本名猴姜,開元皇帝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訛矣。」他如尋骨風祛風邪、伸筋草舒筋絡、益母草療婦疾、決明子可明目、合歡安神志、防風御風寒,皆以功用得名。

按特性、功用命名者,莫如王不留行。此藥通經下乳之力特強,李時珍釋曰:「性走而不住,雖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但王不留行還有斂、守之性,《本草經》言其有「止心煩、鼻衄」之功,《名醫別錄》稱其有「主金創、止血」之效。可見其兼有活血、止血的雙向性功能。故明•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云:「命名之義亦奇,吾身有王,所以主吾身之氣血及主氣血之留行者。氣血之留,王不留,則留者行矣;氣血之行,王不行,則行者留矣。顧血出不止與難產無乳者,兩可用此,其義自見。」如此,藥名涵義當為「王不留」、「王不行」,分別針對經閉、乳少、難產與鼻衄、金創出血,則藥之雙向「主治功力,其可迎刃而解」。此說較為確切地詮釋了寓於藥名中的特性及雙向治療作用,反映了古人對藥物認識的進步。

(3) 依方域產地命名

此類命名法又可分為兩種:其一是在藥名前標識產地、生長環境等字樣。如高良姜,陶弘景云:「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李時珍進一步考證:「按高良即今高州也,漢為高涼縣。……則高良當作高涼也。」再如代赭石,《名醫別錄》曰:「出代郡者,名代赭。」李時珍云:「赭,赤石也。代,即雁門也。」他如巴豆生巴郡川谷,黨參出山西上黨,象貝產浙江象山,及常用藥物川芎、杭菊、廣木香、淮山藥等,都具有產地的標記。又例如水蘇、水蛭、水浮萍均生於水,海藻、海馬、海螵蛸皆產自海,石韋、石斛、石菖蒲生長於石,地慄、地榆、地膚子產出於地。

這些藥物都具有生長環境的標記。其二是不少傳入中國的外域藥物,往往冠以外域的標記。從其「胡」、「海」、「番」、「洋」等特別標記中,我們可以了解外域藥物傳入的時代及方域。冠以「胡」字的藥物,多為兩漢、西晉時由西北絲綢之路傳入,如胡豆、胡麻(即今之芝麻)、胡瓜(即今之黃瓜)、胡荽、胡蘆巴等。冠以「海」字(除指明產於海洋外)的藥物,多為南北朝後由海路引進,如海棠、海棗、海風藤、海桐皮等。冠以「番」字的藥物,多為南宋至元明時由「番舶」(外國來華貿易的商船)自南域引入,如番茄、番薯、番椒、番木鱉、番瀉葉等;

有時冠以「舶」字,如舶硫磺、舶乳香等。冠以「洋」字的藥物,多為清代從海外引入,如洋參、洋姜、洋蔥、洋芋等。更有一些藥物直接冠以國名,如石榴,是「安石榴」的省稱。晉•張華《博物志》云:「張騫使西域,得安石國榴以歸,故名安石榴。」安石,是古波斯的屬國,又作「安息」。常用的芳香開竅藥安息香,亦從彼國傳來。再如活血良藥紅花,原名番紅花,番同「蕃」,音「播」。《本草綱目》卷十五「番紅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國,即彼地紅藍花也。」西番即吐蕃,是公元7~9世紀成立於青藏高原的藏族政權。其崩潰後,宋、元、明初史籍仍稱青藏高原的部落為吐蕃或西番。他如「波斯白石蜜」、「倭硫磺」、「高麗參」、「花旗參」等,皆標有外來的印記。

(4) 取故事傳說命名

中國古代流傳著大量與醫藥有關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這些故事傳說作為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經文人學者加工後以書面形式載錄於史書、筆記、稗傳,醫藥學家又將其採入醫藥著作,使之成為公認的藥名來源。

如活血通經藥劉寄奴,相傳南朝宋高祖劉裕,小字寄奴,早年微賤之時於山中砍伐荻草,遇一大蛇而射之,蛇遁去。明日往尋之,聞榛樹林中有杵臼聲,見青衣童子數人正在搗草藥,且雲其主被劉寄奴射傷,搗藥為之敷傷。劉上前叱散之,收取草藥而返。後遇金瘡敷之即愈。後人因稱此草為劉寄奴。事見《南史•宋武帝本紀》,《本草綱目》卷十五「劉寄奴草」亦收錄之。

借用卦象命名者,如清•沈金鰲之坎離既濟丸(《沈氏尊生書》方),坎、離皆為八卦卦象,坎象水喻腎,離象火喻心。「既濟」為六十四復卦之一,卦形為坎上離下 —— 。《周易•既卦》:「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預防之。」本方滋腎水降心火,使心腎之水火上下交通互濟,故名。

其他還有以道家名稱命名者,如《傷寒論》大小青龍湯、白虎湯等。青龍、白虎本為古代神話中的東方、西方之神,後為道教所信奉,同朱雀(即朱鳥)、玄武合稱四方四神。《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又有出自陰陽理論者,如《景嶽全書》的左歸丸、右歸丸等。

(5) 以成語、典故命名

制方者為追求含蓄典雅,往往以成語、典故或傳說名方。

以成語名方者,如建瓴湯取自成語「高屋建瓴」。建通「瀽」,義為傾水;瓴為盛水之瓦瓶。此方專為肝陽上亢之高血壓症而設,以「建瓴」命名,喻其導血下行之效,如從高屋傾倒瓶水,其勢不可阻擋。創製者張錫純自言:「附後能使腦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腦充血之證自愈。」(《醫學衷中參西錄•醫論》又如抽薪飲(《景嶽全書》方),源於成語「釜底抽薪」,喻其通便瀉火之功。

以典故命名者,如張從正名方禹功散,以大禹疏導洪水之典,喻方具逐水通便之功。另一逐水方疏鑿飲子(《濟生方》方)亦取義於此。

以傳說命名者,如《和劑局方》之青蛾丸,功能補肝腎,壯筋骨,主治腎虛腰疼。此方得名於傳說:唐代廣州太尉張壽明,得本方於南番,服後鬚髮由白轉黑,精力充沛,遂作詩以贊此方之神妙:「三年時節向邊隅,人見方知藥力殊。奪得春光來在手,青蛾休笑白髭鬚。」青蛾原指古代女子以青黛畫的峨眉,後指代青年女子。用以名方,意欲此方服後能恢復青春,堪與青年女子相匹配。《濟生方》之觀音應夢散,功能益氣生津,溫補肺腎,主治腎不納氣之虛喘證。此方亦得名於故事。清•王晉三引《日華子本草》:「溧陽洪輯幼子痰喘將危,凡五晝夜不乳食,夢觀音授以此方,煎湯一蜆殼,灌之,喘即定。」(《絳雪園古方選注•內科》)

二、腧穴命名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腧穴的定位定名,是古代醫家觀察宇宙萬物,結合人體生理、病理現象以及針刺效果,逐步歸納總結而成的。穴名往往寓有特定的涵義,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腧穴的部位、作用、主病的認識。誠如孫思邈所云:「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千金翼方》卷二十八第九)

(1) 天文地理命名

以天文命名者,如天樞穴在挾臍兩旁各二寸凹陷處。《素問•六微旨大論》:「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中,人氣主之。」明•馬蒔註:「氣交者,天地二氣之交接,以人之身半天樞為界。」此穴居人身上下之中線,名天樞者,意為天地二氣升降出入的樞紐。紫宮原為中垣紫微垣的異名,位於三垣之中,為天帝所居。此穴在胸骨中線上平第二肋間隙處,正當心位。心者,君主之官。以紫宮名之,意為君主(心)之居。中極,《雲笈七籤》:「中極一名為天中,上極星也。是居天之中,最高,尊,為眾星之主也,」此穴位於腹部正中線上,臍下四寸,居人體上下左右之中央,又名「天原」,義為人體生氣之原,與中極星名義相應,故以名之。其他取義於天文星象的穴名,還有上星、璇璣、華蓋、日月等。

以地理命名者,如崑崙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凹陷處,因其穴上有踝骨,旁有跟骨,下有軟骨,高起如山,故依其狀以名山崑崙名之。承山穴在小腿肚腓腸肌兩側肌腹交界處下端,腓腸肌的豐肉猶如山丘,穴在其下,有承上之意,故得承山之名。合谷穴在大指、次指之歧骨間凹陷處,兩骨相合勢如山谷,因有其名。在穴名中,很大一部分取義於地形地貌的山、谷、陵、丘、墟、泉、池、澤、海、溪、溝、渠等,除上述之承山、合谷外,他如大陵、商丘、丘墟、極泉、曲池、少澤、小海、太溪、支溝、經渠等皆是。

(2) 穴方法命名

取穴定位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因而穴名中常有取穴方法的提示。如俠白穴在上臂前肘窩橫紋上五寸處,為手太陰肺經之腧穴。俠通「夾」,白為肺色。垂臂時左右兩穴正夾肺臟,故《黃帝內經明堂》云:「白,肺色也。此穴在臂,候肺兩箱,故名夾(俠)白。」僕參穴在足跟外側跟骨下凹陷處,屬足太陽膀胱經。古時僕人參見主人,屈膝下跪時足跟顯露,而手指垂處正當其穴,故名僕參。扶突,《禮記•投壺》鄭玄註:「鋪四指曰扶。」扶又作「夫」,即四橫指的寬度,古人用於測度,稱為「一夫法」。《千金要方》卷七第一云:「凡量一夫之法,覆手並舒四指,對度四指上中節上橫過為一夫。」一扶相當於同身寸之三寸。此穴位於結喉突起之旁三寸,故名扶突。譩譆穴在肩髆內廉俠第六椎下兩旁各三寸。《素問•骨空論》:「大風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俠脊傍三寸所,厭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應手。」王冰註:「令病人呼譩譆之聲,則指下動矣。」以發譩譆之聲必然應手而名其穴為譩譆。

此外,一些穴名取義於古代解剖學名詞術語,如大椎、缺盆、橫骨、腕骨等。帶「髎」字的一些穴名,亦源於古代解剖名詞,。「髎」意為骨隙處。如瞳子髎、顴髎、肩髎、肘髎等皆是。

(3) 功能療效命名

有的穴名直接明示功效,如迎香穴在鼻孔旁五分,屬手陽明大腸經,與肺互為表裡,肺竅為鼻,此穴主治鼻窒不聞香臭,能使鼻竅宣通,迎香而入,故名。水分穴在臍上一寸,能分利腹部水分之請濁,主治水病,故名。他如承泣、聽會、睛明、啞門等穴名亦屬此類。

些穴名以曲折、婉轉的方式透露功效的信息,如志室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三寸陷骨中,有壯腎添髓之效,而腎為藏志之室,故名志室。陰市,「市」音fú,為「韍」的本字,是古代祭服的蔽膝,用熟牛皮製成,功用類似今之護膝。陰市穴在大多數情況下腿前髕底外側端上三寸處,可逐陰散寒,護御腳膝,功同蔽膝,故名陰市(逐陰之市)。風市穴在陰市外側旁開三寸處,為祛風要穴,主治風痺如兩膝攣痛、脛麻腰重諸症,其御風護膝之功同「市」,故名風市(御風之市)。他如神堂穴主心疾(心臟神)、魂門穴主肝疾(肝藏魂)、意舍穴主脾疾(脾藏意)、魄戶穴主肺疾(肺藏魄)等等,皆以功效名穴。

(4) 取五行、卦象命名

取五行命名者,如少商為手太陰肺經之井穴。肺在五行屬金,在五音與商相配。又《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據五音的強弱以「太」、「少」來標誌五音的陰陽。肺經屬太陰,為陰金,故曰少商。商陽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始穴。大腸經與肺為表裡,肺音商,又因其屬手陽明,屬五音之陽,故稱商陽。金門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上一寸是申脈穴。申為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金,足太陽膀胱經氣血於申時注此門戶,故名金門。

取卦象命名者,如勞宮穴在手掌中央第二、三掌骨之間。《針灸大成》卷十繪有「陽掌圖」,掌面四周布列八卦,勞宮位居卦之中央。手掌勤於把握,為勞動之器官,故名勞宮。厲兌為足陽明胃經之井金穴。兌為八卦之一,五行屬金,故以兌名。厲通「離」,亦為八卦名。《周易》謂「離下兌上」為革卦,「革」有「急」義。《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五言此穴可「治屍厥口噤氣絕」之危急重症,故取離下兌上之革卦名穴。

(5) 用類比形喻命名

腧穴所處部位往往有一些特殊的形態或特徵,故古代醫家又以豐富的想像力,採用類比形喻之法命名穴位。如口禾髎在鼻孔下屑水溝旁各五分,正當唇上。名口禾者,「言其間髭出如禾」(清•程扶生《醫經理解•穴名解》),又近口處,故名口禾髎。髎同「窌」,義為空穴。攢竹穴在眉頭凹陷處。攢,聚也。喻此處眉毛聚集,宛如竹叢之茂。伏兔穴在膝上六寸股直肌中,其上大腿肌肉隆起,狀若一兔伏臥,因得伏兔之名。犢鼻穴在脛骨外側凹陷處。犢為牛子。因其部位形似小牛之鼻,故有犢鼻之稱。

三、醫書命名

流傳至今的中醫古籍數量可觀,書名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絕大部分書名皆有義可循。

(1) 姓氏、字號、諡號、爵號命名

作者的姓氏名書者,如《禇氏遺書》的作者是南北朝南齊醫家禇澄。《裴子言醫》的作者為明末醫家裴一中。《沈氏尊生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無錫名醫沈金鰲的個人醫學叢書。《柳選四家醫案》是清末醫家柳寶詒所編的四位醫家醫案合集。《蘇沈良方》是宋代沈括《良方》與蘇軾論醫雜說的合編。

以作者的字號名書者,如《潔古家珍》、《潔古珍珠囊》是金代名醫張元素所著,潔古乃其字。《士材三書》系明代醫家李中梓所撰,李氏字士材。又如明•龔廷賢著《雲林神彀》,因龔自號雲林山人。明•李時珍撰《瀕湖脈決》,緣李氏晚年號瀕湖山人。他如明•程玠《松崖醫經》、清•徐大椿《洄溪醫案》,松崖、洄溪分別是程、徐二氏之號。

以作者的諡號、爵號名書者,如《竇文貞公六十六穴流注秘訣》的作者乃金元間針灸學家竇默,字子聲,元世祖時官至昭文館大學士,卒贈太師,封魏國公,諡文貞。《新修本草》又名《英公本草》。此書先由太尉長孫無忌受命統領蘇敬等二十餘人編寫,後因長孫氏觸犯武則天,被黜賜死,改由司空英國公李勣領銜編撰,故有《英公本草》之名。

(2) 官職、地望、書室命名

以作者官職名書者,如《羊中散藥方》的作者為南朝劉宋時羊欣之,晚年任中散大夫。《竇太師標幽賦》的作者為元代追封太師的竇默。

以作者地望名書者,如《隋書•經籍志》載錄《河南藥方》及《荊州要方》。前書作者是晉代阮炳,曾任河南尹;後書作者乃晉代殷仲堪,曾任荊州刺史。二書皆以作者任官地得名。以作者貫裡名書者,如清初浙江名醫高鼓峰,著有《四明醫案》、《四明心法》,因高氏為四明(今寧波)人,故以名書。

清代外科名醫陳莘田,曾撰《楓江瘍案》、《楓江合藥方》,因陳氏乃楓江(蘇州之別稱)人,故以名書。以作者行醫所在地名書者,如宋代張銳著《雞峰普濟方》。雞峰為陝西寶雞陳倉山之別名,而張氏雖為河南人,但長期在陝西寶雞一帶行醫,故以名書。又有以前人地望名書者,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故後世出現一大批以「長沙」命名的醫著,如清代醫家陳修園《長沙歌括》、黃元御《長沙藥解》、費密《長沙發揮》、鄧徳敏《長沙串注方》等等,皆屬闡釋《傷寒》、《金匱》的著作。

明清兩代多有以書齋、堂室名書者,如明•繆希雍《先醒齋廣筆記》,明•王旭高《西溪書屋夜話錄》,清•尤怡《靜香樓醫案》,清•張志聰《侶山堂條辨》。「先醒齋」、「西溪書屋」、「靜香樓」分別是繆、王、尤三氏的書房名,「侶山堂」則是張氏聚徒講習之所。次風一直沿續至近代,如近人周小農《惜分陰軒醫案》、張上雷《體仁堂醫學叢書》等皆是。

(3) 以編撰刊行時的年號命名

以編撰時的年號命名者,如《開元廣濟方》為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主持撰成。《太平聖惠方》是北宋翰林醫官王懷隱等人奉詔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開始編撰的一部大型官修方書。

以刊行時的年號命名者,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編成刊行於宋徽宗大觀年間(公元1107~1110年),故又稱《大觀方》。北宋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問世之後,曾經數次校訂重刊。第一次於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重刊,故稱《大觀本草》;第二次重訂刊行在九年之後,即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7年),世稱《政和本草》;至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第三次重印刊行,世稱《紹興本草》。這是《證類本草》三個不同年代的刊本,故以分別名書。

(4) 化裁於成語典故而命名

此類書名,含蓄而典雅地傳遞著作品的主旨或作者的用意,但往往也因此而隱晦艱澀,使人難以領悟。

如清•柯琴名著《傷寒來蘇集》,其中「來蘇」語出《尚書•仲虺之誥》:「徯予後,後來其蘇。」(後,系上古帝王之通稱,此指商湯)「蘇」的異體作「甦」,有再生之義,意為商湯一來,百姓就能擺脫夏桀的殘暴統治而重獲新生。柯氏摭「來蘇」二字名書,寓有傷寒患者期盼此書解除疾苦、恢復健康 之意。清代函齋居士的產科專著《達生編》,「達生」語出《詩經•大雅•生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達是「 」的借字。「 」的本義為初生的羊羔。母羊產子極為順暢快疾,因以「達生」名編。又如明代醫家黃承昊一生多病,自稱「予平生凡方書所載之症,十患四五;本草所載之藥,十嘗四五」,於六十歲時將醫學閱歷整理成篇,名《折肱漫錄》。「折肱」語出《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黃氏引之以喻經歷久而成良醫。以後清•邵炳揚《三折肱醫案》、清•吳士瑛《折肱心悟痢疾明辨》,其命書用意皆仿此。

他如清•張啟倬《杏林碎錦》,明•王章祖《橘井元珠》,清•趙濂《青囊秘效方》,明•張潔《仁術便覽》,明•馮時可《上池雜說》,清•全子久《和緩醫風》等等,無不化用醫學典故而命名醫書。

(5) 來源於儒、釋、道家而命名

儒、釋、道三家歷來與中醫藥學有密切的關係,三家的思想、學說、術語大量地滲透到中醫古籍中,書籍的命名往往因此而帶有其印記。

來源於儒家的書名,如金•張從正的《儒門事親》。儒門即儒學之門,亦即古代致使階層。儒家提倡忠君孝親的道德觀,而以醫藥侍奉雙親,正是這種道德觀的直接體現,《四庫全書提要》云:「其雲《儒門事親》者,以為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親者當知醫也。」又如明•沈綬《山林相業》,即取古代儒者「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義,意為以在野之身從事於功同相業的醫學。

來源於釋家的書名,如南朝梁•陶弘景的《肘後百一方》,「百一」二字義含雙關,既實指書中載有一百零一類藥方,又暗寓佛經涵義。陶氏自序曰:「佛經云: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佛教認為,人與世間萬物皆由地、水、火、風四大要素構成,若有一大不和,便會產生一百零一種疾病。再如明代李藥師的眼科專著《金鎞秘論》。「金鎞」是古代眼科用以刮弋點藥的器械,相傳從釋教發源地古印度傳入。坲典《涅槃經》中談到:盲人就醫要求復明,良醫便用金鎞決其眼目。作者即以金鎞提示該書為眼科專著。

來源於道家的書名,如託名孫思邈的《銀海精微》、清代顧錫的《銀海指南》二書中「銀海」一詞,實為道家術語。明•方回《瀛奎律髓》引北宋王安石之說,謂道家以肩為玉樓,目為銀海。宋•蘇軾《雪後書北臺壁》詩有「凍合玉樓寒起慄,光搖銀海眩生花」之句,亦借用其義。作者以之名書,提示其為眼科要籍。再如明•倪維徳所著《原機啟微》,亦為眼科專著。其名取自道家《陰符經》「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之語,意謂眼目的功能是為思維提供客觀材料的關鍵。作者因此把「機」作為「目」的代稱,並以之名書。

文中所涉及書籍: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更多獨家的中醫秘術,掃描保存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QQ用戶,先保存圖片,進入微信掃一掃,右上方選「從相冊選取二維碼「)

中醫內治課程:

《至簡經方網絡班》一對一,從辨證到用經方傾囊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外治課程:

《徒手中醫》零基礎也能徒手治病!!!(一對一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精品資料:

學針灸不懂「穴象」,那你永遠學不好針灸!看我從民間高人那裡弄來的《穴位象解》(點擊進入)

為什麼治痛證必須掌握「壓痛點療法」?你一定還沒領悟古中醫的「以痛為輸」!(點擊進入)

中醫秘笈:《低成本自己治病》老一輩人的治病妙法奇招!!!(點擊進入)

中醫學習導圖系列:

《植入六經辯證----將六經辯證植入你的大腦》電子版思維導圖 (點擊進入)

自學中醫自己治病」自助集成導圖套裝(點擊進入)

陰陽一元治病大法(讓複雜的中醫回歸至一元之道)(點擊進入)

破開傷寒論之真鑰匙(精確打開傷寒大門)電子思維導圖(點擊進入)

圓運動辯證大全(全身上下,微觀陰陽升降、臟腑定位)導圖版(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B肝、肝硬化、肝腹水等肝病中醫中藥穴位膏貼,穴位貼輔助治療...
    肝臟疾病危害性真的很大,應以積極治療預防為主,說到治療,中醫治療肝病的獨特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中醫調理降酶抗病毒效果穩定且副作用小,是值得推薦的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肝病的方法多種多樣,為何肝病中藥穴位膏貼+多靶點複方療法別具一格?
  • 中醫診所命名有了「標準格式」
    昨日,記者從省中醫藥管理局獲悉,為進一步規範醫療機構名稱,我省出臺了《江西省中醫診所備案指南(試行)》(下簡稱《指南》),明確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中醫診所的備案工作,中醫診所醫療機構名稱的命名也有明確的格式。
  • 威海市圖書館「博覽醫書」資料庫開通試用
    為了給廣大讀者提供中醫知識檢索服務,即日起至2021年3月14日威海市圖書館開通「博覽醫書」資料庫試用。讀者可在館內電子閱覽室,訪問威海市圖書館官網(www.whlib.com)——電子資源——試用資料庫——博覽醫書。
  • 神奇的中醫特色療法—穴位貼敷+多靶點複方療法
    肝臟疾病危害性真的很大,應以積極治療預防為主,說到治療,中醫治療肝病的獨特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中醫調理降酶抗病毒效果穩定且副作用小,是值得推薦的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肝病的方法多種多樣,為何肝病中藥穴位膏貼+多靶點複方療法別具一格?  什麼是多靶點複方療法?
  • 古人的命名原則:信義象假類
    《左傳》shu'ying可見,古人的命名原則大體有五:一是信,以名生為信,依據嬰兒出生時的情形取名紀實。當然,這是春秋時期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用行輩、陰陽五行等等來命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妨問問父母你當初是如何命名的吧!
  • 形名學:呼喚穴位名字可以治病?——道解中醫(九)
    三焦的命名,為何沒有運用「月」字旁進行具體定性呢?清代姚止庵《素問經注節解》中指出:「凡氣因火變則為焦」。由此可見,三焦只是人體內的一個有質無形的物元器官,主要管理的物質是有質無形的內氣,而內氣因心火之熱力,使三焦物元具備調節運用這種內氣的生理功能,所以三焦絲毫不具備運用「月」字定性的特徵。另外,中醫的整個命名和修身的命名當中,也有這種現象,都和「水」有關。為什麼和水有關呢?
  • 鄂州市中醫醫院舉辦「《傷寒論》與中藥應用」培訓班
    按照市繼教辦 2020年培訓項目安排,我院於2020年11月27日舉辦市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傷寒論》與 中藥應用培訓班」。本次項目由藥學部主辦,邀請多位專家學者授課,詳細講解了中醫名著《傷寒論》以及其相關的臨床思維和藥學知識。
  • 中醫:胃火過旺可致牙齒疼痛鬆動,牙齦出血紅腫,這味中藥可解!
    中醫看法中醫認為,牙疼,尤其是門牙疼,可能就是來源於胃火旺盛,胃火通常來源於口。如果日常我們吃得過於辛辣、油膩並且不消化,那身體會引起胃火,胃火太過旺盛就會牙疼。不同的上火需要不同的中藥治療。所以針對於胃火導致的牙疼,中醫給大家推薦了一味中藥——寒水石。寒水石很多人聽到寒水石這個中藥名字時,覺得就是塊石頭,實際上它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味中藥,有非常好的清熱瀉火的功效。
  • 關於穴位量寸的方法 這裡有中醫取穴九個訣竅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穴位量寸的方法 這裡有中醫取穴九個訣竅 在進行針灸或者按摩時,我們經常會說到穴位,自然也會談到取穴,但是取穴有什麼方法,如何找到正確的穴位呢,讓中醫來告訴我們,如何取穴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 穴位該如何丈量 這裡有中醫取穴九個訣竅
    在進行針灸或者按摩時,我們經常會說到穴位,自然也會談到取穴,但是取穴有什麼方法,如何找到正確的穴位呢,讓中醫來告訴我們,如何取穴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穴位該如何丈量對很多人來說穴位按摩最頭痛的是不知道如何正確取穴,對於描述穴位位置的「寸」更是不知所云。
  • 2020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招8人公告
    2020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招8人公告由北京醫療衛生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北京醫療衛生招聘公告,北京醫院招聘公告的內容請關注醫療衛生考試網/北京醫療衛生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醫療衛生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這裡是瑞安中醫的「黃埔軍校」,「名醫天團」的醫書醫案百餘年後仍...
    中醫,這是一門凝聚了華夏智慧的醫學理論體系,比起西醫操持各種醫療器械「掃描」人體,中醫採用的望聞問切,則顯得十分玄妙。 在中醫史上,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利濟醫學堂是必須記上一筆的存在。它是我國近代最早的中醫學校,也是溫州第一所具備相當規模、較高水平的中醫院。
  • 《下一站江湖》中醫穴位答案是什麼 中醫穴位答案一覽
    導 讀 在下一站江湖手遊中中醫穴位答題是什麼呢?中醫穴位答題內容還有不少玩家並不是很清楚呢!想了解具體內容的話,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唐敖慶星」命名儀式舉行
    本報訊(記者甘曉)11月18日,「唐敖慶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吉林大學原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唐敖慶星」。
  • 二戰德國海軍軍艦命名來源,帶你一次認全二戰德國海軍
    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德國二戰期間唯一一級戰列巡洋艦是沙恩霍斯特級,兩艘戰艦的名字來源於19世紀初普魯士陸軍改革領導者奧古斯特·馮·格奈森瑙和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兩人是普魯士總參謀部的重要創建人,兩人也都擔任過總參謀長,這兩人在現代陸軍架構建立上都有重大貢獻,在兩人的主導下普魯士以及日後的德國陸軍擁有了冠絕全球的指揮系統,和不斷更新的戰術思維
  • 扁鵲被教科書刪除,四川古墓卻挖出9部曠世醫書,眾人驚呼:神醫
    除此之外,古人的建築和工藝的做工以及品質都特別精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神農嘗百草在醫學方便古代中國也有許多的傳奇,早有神農嘗百草,後來還有神醫扁鵲,名醫華佗等等。尤其是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中醫學著名的望聞問切的治療方式也源於扁鵲,代表醫學著作更是流芳百世,可是如此偉大的古代醫學家到了現代卻被教科書否定。
  • 中醫診所備案指南發布
    中醫診所備案指南,命名要求公布適用範圍適用於在本省範圍內舉辦的中醫診所,涵蓋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中藥和針灸、拔罐、推拿等非藥物療法開展診療服務,以及中藥調劑、湯劑煎煮等中藥藥事服務的診所。命名要求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和《關於進一步規範醫療機構名稱管理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611號)要求,將中醫診所命名規範為:1、中醫診所名稱由識別名稱和通用名稱依次組成;2、通用名稱:統一為「中醫診所」;
  • 佤族常用植物藥命名方式探討
    佤族常用植物藥命名方式探討*謝 薇,王志紅,柯 瑾(雲南中醫學院,雲南 昆明 650500)摘要:基於對佤族常用植物藥命名方式的探討
  • 以「四神」命名的方劑
    中藥方劑也有很多以「四神」命名,功效神奇,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神丸中,用補骨脂補命門,吳茱萸補肝膽,肉豆蔻補心包,五味補肺金,又能固澀大腸,猶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掌控東西南北,共奏溫腎、暖脾、收斂、止瀉之神奇功效,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的思想。 治痢之四神 《宋·蘇沈良方》: 四神散,治痢。
  • 中醫講壇丨王慧:按摩這五個穴位,讓孩子遠離近視
    主講人: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中醫診療門診王慧主任目前,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基本阻斷。3月23日,國務院首次以中醫藥為主題的國家級發布會,隆重介紹中醫,代表著國家對中醫中藥國內抗疫的戰績,做出了決定性定論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