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藥:劉寄奴

2020-12-14 小喬養生堂

中藥劉寄奴是菊科植物奇蒿的乾燥地上部分。中醫認為劉寄奴有散瘀止痛,破血通經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劉寄奴草,金寄奴,六月雪,千粒米、九牛草,南劉寄奴。

來源產地

劉寄奴,始載於《新修本草》,傳說此藥為南朝劉宋劉裕所發現,劉裕小名寄奴,故稱其為劉寄奴。為菊科多年草本植物奇蒿的乾燥地上部分。主產於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等地

採收炮製:

7~9月開花時節,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泥土,曬乾即得〔炮製時,揀淨雜質,下半段稍浸,上半段淋水,待潤軟後,切段,曬乾,篩去灰屑。

性狀性味

商品分北劉寄奴、南劉寄奴兩種,南劉寄奴以子穗色黃如小米、且密生、吐綠無黴、不發黑、身幹、梗紅者佳。

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

散瘀止痛,破血通經,消食化積。治經閉症瘕,胸腹脹痛,產後血瘀,跌打損傷,金瘡出血,癰毒焮腫。

應用

1.跌打損傷,腫痛出血

本品能散瘀療傷,止血止痛。用治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可單用研末以酒調服;亦可配伍骨碎補、延胡索同用,如《千金方》用上三味細切煎服,用治被打傷破,腹中有瘀血;用治創傷出血,可單用鮮品搗爛外敷,或幹品研末摻裹;亦可配茜草、五倍子等同用,如《傷科補要》止血黑絨絮。

2.血瘀經閉,產後瘀痛

本品辛散苦洩,能破血通經。用治血滯經閉,可與當歸、川芍、赤芍、紅花等活血調經之品同用;尤多用於產後瘀阻之症,如《聖濟總錄》劉寄奴湯,以之配甘草,二味等分,每用五錢,水、酒煎服,用治產後百病。

3.食積腹痛,赤白痢疾

本品有俏積化滯之功,其花穗作用更強,用治暑溼食積,脘腹脹痛,可單用煎服;若用其花穗研末,開水衝服,其效更佳;亦可配伍山楂、麥芽、雞內金等消導藥同用。用治赤白痢疾,可配伍烏梅、乾薑同用,等分煎服。赤痢重用烏梅,白痢則乾薑加量;亦可單用劉寄奴草煎汁飲。

相關焦點

  • 劉寄奴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劉寄奴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藥物治療痛經最常見的就是吃止痛藥和服用中藥調理。痛經吃什麼中藥好?其實,治療痛經的中藥藥方有很多,中醫一般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性質、部位、疼痛的程度,結合月經的周期、量、色、質以及兼證、舌苔、脈象而辨別寒熱虛實,從而對症用藥。下面簡單介紹不同體質人的中藥治療藥方。
  • 陰行草,北劉寄奴
    不過有文獻提到他作為北劉寄奴當藥用,劉寄奴是個很熟悉的中藥名字。雖然陰行草和正宗的劉寄奴差別很大,但他和劉寄奴有一定的關係,這篇文章就主要說一說劉寄奴吧。劉寄奴為中醫臨床常用中藥品種,商品劉寄奴各地使用品種不同,來源於菊科植物奇蒿的乾燥全草,習稱「南劉寄奴」與本草所載近似,具有療傷止血,破血通經,消食化積
  • 劉寄奴
    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竄。第二天他又上山,卻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藥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藥,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裡為誰搗藥,治什麼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採藥,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寄奴一聽,便大吼到:「我就是劉寄奴,專來捉拿你們。」
  • 藥材:劉寄奴
    【中藥名】劉寄奴liujinu【別名】金寄奴、白花尾、炭炭包、六月雪、苦連婆。【英文名】DiverseWormwoodHerb【藥用部位】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anomalaS.Moore的地上部分。
  • 劉寄奴 、徐長卿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大辭典》:劉寄奴拼音Liú Jì Nú別名金寄奴(《日華子本草》),烏藤菜(《通志》),六月雪、九裡光(《藥材資料彙編
  • 劉寄奴拾珍
    朱良春老先生常告我輩日:「劉寄奴的活血祛瘀作用,可謂盡人皆知,而其利水之功則易為人所忽略,良藥被棄,惜哉!」《日華子本草》(《大明本草》)雖有其主「水脹、血氣」之記載,但後世沿用不廣,以此品直接作利水之用者,當推《辨證奇聞》「返汗化水湯」。此湯「治熱極,止在心頭一塊出汗,不啻如雨,四肢他處,又復無汗」,藥用:獲苓30克,豬苓、劉寄奴各10克。
  • 廣東劉寄奴(白苞蒿)
    那個掛名廣東劉寄奴的是何方神聖,一定是廣東籍的吧,快快過來登記。一查,不得了,這個劉寄奴居然還是個皇帝!相傳寄奴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這…直呼皇帝小名妥不妥呢?其實,這裡的劉寄奴只是個藥名而已。它來自是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因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而取名劉寄奴。劉寄奴既為藥名又為人名,頗具傳奇色彩。植物圈內還有南劉寄奴和北劉寄奴之分,均指不同的植物。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掛名廣東劉寄奴又是什麼?
  • 阿喀琉斯和劉寄奴
    劉寄奴的故事劉寄奴的拉丁學名是:Herba Artemisiae Anomalae它也是菊科的植物,留意它的拉丁學名裡,Artemisiae 這個詞,這是大名鼎鼎的「蒿屬」。上面菊科的「蓍屬」已經很牛了,但是「蒿屬」絲毫也不亞於它。
  • 奇蒿,中藥名劉寄奴,瑤藥名非別旁味,一種用皇帝名字命名的中草藥!
    「消飯花」茶,「劉寄奴」,聽起來是不是有一點點熟悉。相傳劉寄奴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它一種中草藥,用的是皇帝的名字命名。看來這野外看似不起眼的,像普通雜草一樣的植物很不簡單。全草入藥,東南各省稱其「劉寄奴」或稱其為「南劉寄奴」,「北劉寄奴」是列當科的陰行草,之前本公眾號有介紹過陰行草同屬的植物腺毛陰行草。
  • 每日學一味中藥:瓜蔞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大全查詢表(點擊下面關鍵詞查看文章)A—安息香、艾葉、艾草、阿魏、阿膠、B—布渣葉、白扁豆、補骨脂、薄荷、萹蓄、鱉甲、冰片、扁豆、崩大碗、貝母、萆薢、北沙參、蓽澄茄、北豆根、蓽撥、蚌花、半邊蓮、半枝蓮、柏子仁、
  • 每日一味中藥:茯神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大全查詢表(點擊下面關鍵詞查看文章)A—安息香、艾葉、艾草、阿魏、阿膠、B—布渣葉、白扁豆、補骨脂、薄荷、萹蓄、鱉甲、冰片、扁豆、崩大碗、貝母、萆薢、北沙參、蓽澄茄、北豆根、蓽撥、蚌花、半邊蓮、半枝蓮、柏子仁、
  • 每日一味中藥:楓香樹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大全查詢表(點擊下面關鍵詞查看文章)A—安息香、艾葉、艾草、阿魏、阿膠、B—布渣葉、白扁豆、補骨脂、薄荷、萹蓄、鱉甲、冰片、扁豆、崩大碗、貝母、萆薢、北沙參、蓽澄茄、北豆根、蓽撥、蚌花、半邊蓮、半枝蓮、柏子仁、
  • 每日一味中藥:使君子
    中藥使君子是使君子科落葉藤本狀灌木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實。中醫認為使君子有殺蟲、消積、健脾的功效與作用別名:留求子、史君子、五稜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來源產地:中藥使君子為使君子科落葉藤本狀灌木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實。分布於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採收炮製9~10月果皮變紫黑時採收,曬乾或烘乾。藥材以個大、顆粒飽滿,種仁色黃,味香甜而帶油性者為佳。
  • 每日一味中藥--五倍子
    【名稱】五倍子【拼音名】Wǔ Bèi Zǐ【別名】文蛤、百蟲倉(《開寶本草》),木附子(《現代實用中藥②《日華子本草》:"治中藥毒,消酒毒。" ③《開寶本草》:"療齒宣疳蠿,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溼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 ④《本草圖經》:"生律液。" ⑤《本草衍義》:"口瘡,以末摻之。" ⑥《本草衍義補遺》:"菩收頑痰,解諸熱病。" ⑦《本草葷筌》:"煎湯洗眼目,消亦目止疼,專為收斂之劑。"
  • 每日一味中藥:火麻仁
    中藥火麻仁是桑科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種仁。中醫認為火麻仁有潤燥滑腸的功效與作用。別名:大麻仁,線麻子(代殼者)。來源產地:為桑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的種仁。均為栽培。可用一味火麻仁,搗爛煮糊,加冰糖,煮成象芝麻糊一樣服用。也可配其他潤腸作用的藥物,如產後便秘配當歸、柏子仁,妊娠期便秘配瓜蔞仁、杏仁;陰虛者可加玉竹。如胃腸燥熱較甚,腹部脹滿而有便秘,單用火麻仁效力不夠,須配大黃、枳實等,方如麻子仁丸,此方也適用於有痔瘡而患便秘者,但老人和體虛者則不宜用。(2)用於滋陰補血。
  • 仙劍三「景天」「紫萱」都是中藥名!還有哪些中藥名適合做名字?
    其實除了這些古籍外,還有很多人喜歡以中藥為名。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那些適合做名字的中藥名吧!1.很多人物都以中藥為名景天、龍葵、雪見、紫萱、重樓、徐長卿、飛蓬、花楹......龍葵景天雪見徐長卿這些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仙劍裡面的人物名。
  • 每日一味中藥:山野常見「鬼針草」,雖讓人頭痛,卻是「治病良藥」!
    中藥大全查詢表(點擊下面關鍵詞查看文章)A—安息香、艾葉、艾草、阿魏、阿膠、B—布渣葉、白扁豆、補骨脂、薄荷、萹蓄、鱉甲、冰片、扁豆、崩大碗、貝母、萆薢、北沙參、蓽澄茄、北豆根、蓽撥、蚌花、半邊蓮、半枝蓮、柏子仁、
  • 每日一味中藥--遠志
    (《古今錄驗》定志小丸) ②治神經衰弱,健忘心悸,多夢失眠:遠志(研粉),每服一錢,每日二次,米湯衝服。(《陝西中草藥》) ③治久心痛:遠志(去心)、菖蒲(細切)各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聖濟總錄》遠志湯) ④治癰疽、發背、癤毒,惡候浸大,不問虛實寒熱:遠志(湯洗去泥,捶去心)為末,酒一盞,調末三錢,遲頃,澄清飲之,以滓敷病處。
  • 每日記一味中藥——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味常用中藥,其藥用價值早已載入各種醫書。它全草入藥,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苦素、咖啡酸、膽鹼、菊糖等成分。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利尿通淋。
  • 每日一味中藥--白薇
    ⑦《現代實用中藥》:"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腫,又用於急性熱病中末期之灼熱及衰弱病之消耗熱,肺結核之骨蒸潮熱等,有清涼性滋養之效;又用於小溲亦澀,肺熱咳嗽等證。" ⑧《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肺熱。(《河北中藥手冊》) ②治肺結核潮熱:白薇三錢,葎草果實三錢,地骨皮四錢,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③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錢,車前草一兩,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④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