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使君子是使君子科落葉藤本狀灌木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實。中醫認為使君子有殺蟲、消積、健脾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留求子、史君子、五稜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
來源產地:中藥使君子為使君子科落葉藤本狀灌木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實。分布於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採收炮製
9~10月果皮變紫黑時採收,曬乾或烘乾。藥材以個大、顆粒飽滿,種仁色黃,味香甜而帶油性者為佳。用時砸碎果皮,取出種子即使君子仁。置通風乾燥處,防蛀。取種仁生用或炒香用。炒使君子仁:取使君子仁,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香氣。性狀性味:甘,溫;有小毒。主歸脾、胃經。
功效殺蟲,消積,健脾。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乳食停滯,腹脹,瀉痢。
臨床應用
①治療蛔蟲病
使君子用於驅蛔,近代作了較多觀察,但結果不盡一致。據數十例至數百例的報告,服藥後的排蟲率自30左右至86%不等,大便複查蟲卵陰轉率一般約在30~40%上下,但亦有低至15.4%的。有人認為服藥後多數患者蛔蟲不能1次驅淨,有重複用藥的必要;但也有指出,反覆用藥並無多大裨益。用法:使君子仁(生仁或炒至香脆)嚼碎吞服,或然幹研末開水送服,亦可製成煎劑服用。每日1決於空腹時或食後2小時左右服下,或每日2~3次分服,或連服2~3日。部分病例服後曾加服瀉劑。劑量:有按每歲1粒服用的,有按每歲1克或每歲加1克(例如2歲為3克,3歲為4克,餘類推)給藥的,有按每公斤體重0.5克計算為1日量的,亦有按年齡大小給服5~10克不等的。但似以1歲1克或1歲加1克,最高量不超過10或16克;及按年齡大小給服10克(12歲以下)或20克(13歲以上)者效果較好。療效高低與用法、劑量等有一定關係。煎劑效果不及原藥吞服高,但副作用則較小。1次頓服較分次服用效果為佳。連服2日或3日並不比單次服用的療效顯著。劑量與療效成一定的正比關係,用量小的(如1歲1粒)較用量大的(如1歲1克)療效為低,副作用也較小。加服瀉劑有謂可增加效力,但亦有認為易引起嘔吐反應,無加用必要。副反應:最常見的為呃逆,其次為頭暈、頭痛、腹痛、腹瀉等。一般均較輕微,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