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祖先伏羲和女媧都是蛇,後代的華夏族群為何叫做「龍的傳人」

2020-12-22 賞心樂史

引言:「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古往今來,千秋萬代,有一種神異的動物形象深深地紮根於海內外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這就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龍」。人們將中華文化稱為「龍的文化」,將中華兒女稱為「龍的傳人」,可見「龍」在中華文化的影響深遠。

在神州遼闊的大地上,處處都是龍的崇拜。

以龍為名的山川村鎮不計其數:龍崗、龍城等;以龍為名的中式建築不勝枚舉;龍門、龍壁等;以龍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龍舟、龍燈、龍笛;以龍為名的商家、以龍為名的人就更是數也數不清。

古代皇帝自稱「真龍天子」,金碧輝煌的宮殿裡描繪著龍,雕刻著龍,簡直是「龍的世界」。人們生活中以龍為圖案的服飾、器物玩具隨處可見。甚至言談話語之間也離不開龍:「龍鳳呈樣」、"龍馬精神」、「藏龍臥虎」。神話中的龍更是千變萬化,能大能小,呼風喚雨,上天人海。人們喜愛它讚頌它、崇敬它,龍成了吉祥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權威和神靈的象徵。

龍是什麼樣子呢?真的活的龍誰也沒見過,當然也概括不出它的具體形象。

宋代畫家董羽則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這是21世紀得到認可較多的說法。這給它的存在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專家和學者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考證,初步揭開了中華民族龍的崇拜之謎:龍是古老的炎黃子孫的「圖騰」。

「圖騰」是印地安語toten的音譯,意為「他的親族」。原始人認為,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有著親族關係。這種動物或植物被該氏族視作象徵或保護者,這就是圖騰。如:身如鷹、頭似鴿的「辛巴威鳥」,就是非洲國家辛巴威的圖騰。

考古工作者在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了龍作為我國古代先民圖騰的佐證: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有陶壺龍紋;江蘇吳縣良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有似蛇非蛇的勾連花紋;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墨綠色的工藝品玉。大量實例證明,龍的崇拜在我國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

那麼,龍到底是真實的存在,還是虛無的神靈呢?

那麼,它又是根據何種動物想像出來的呢?有的專家學者持這樣一種看法 ,龍是由魚或蛇演化而來的。最原始的龍的形象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壺龍紋。它的造型與後世的龍雛形相似,是蛇身魚形,是仰韶文化居民的圖騰形象。在山西襄汾夏墟遺址也曾發現與半坡相似的龍紋。

據此,有的學者指出,後世的龍的形象,基本由半坡長魚紋演變來的。從半坡到夏墟的原始的龍紋來看,最早的龍應該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種蛇狀的長魚。夏人和仰韶文化古人為什麼把它作為圖騰族徽呢?可能是他們常常面臨洪水災害,企望人類能像龍魚那樣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於是就把龍魚當成民族的保護神來崇拜。最近,更有學者認為,「龍」在古代確實存在,只不過它不叫龍,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神奇罷了。它就是一種巨型鱷蚊鱷。這種鱷的外形,如頭眼、項、腹、鱗、爪、掌等都與「龍」相似。

總結:一個民族的文化是這個民族精神的載體,多姿多彩的龍文化中,從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國人的人文精神。中國人「龍」的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經過幾千年不斷演變而成的,在歷史上,無論朝代怎樣更迭,龍文化的傳承始終如一。海內外華人均以「龍」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因此華夏族群自稱「龍」的傳人。

相關焦點

  • 伏羲女媧都是蛇,華夏為何自稱「龍的傳人」?
    華夏民族為什麼叫做龍的傳人?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歷來崇拜龍,中國神話中許多重要的始祖級人物,都有龍的血脈。
  • 伏羲女媧圖騰~龍的傳人是這麼來的,我們都是……
    《伏羲女媧圖》是唐代一位佚名作者所畫(公元618~907年)用絹本設色而成的,縱長220釐米,橫長116.5釐米。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伏羲女媧圖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伏羲手裡拿的是尺子,稱「矩」,是用來丈量的。
  • 伏羲女媧交尾圖,為何消失的文明都有?學者:不可思議!
    伏羲女媧交尾圖,為何消失的文明都有?學者:不可思議! 中國古代伏羲女媧交尾圖,為何古巴比倫、印度、希臘都有?學者:絕不簡單!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浪花淘盡多少英雄。中華五千年,講不完的故事,述不盡的傳奇。女媧和伏羲作為中國神話、歷史中最為重要的人物,其一直被中國人追奉為人文始祖,他們不僅創造出了人類,同時也開創了華夏文明。
  • 伏羲女媧中圖,兩人的手中各拿著曲尺和圓規,有什麼含義嗎?
    從這些伏羲女媧的圖片看,繪製時間是應當在中古或近古,不是遠古時代人的圖片,圖的意思應當是「中華民族起源的傳說」。伏羲和女媧的身軀是龍身,這和我們今天說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是吻合的,這正是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依據。
  • 石朝江:苗族傳說裡的《伏羲與女媧》
    當然遠古時期也還有別的族群,但因為勢力弱小而後來有了文字又未被記錄下來。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源出,都不是天外來客,他們都流傳著自己祖先的故事。上述諸多記載,可知伏羲女媧是三皇中的二皇。伏羲女媧是兄妹,是夫妻,是三皇中的二皇,從社會發展情況看並不矛盾。伏羲女媧原為兄妹,洪水之後結成為夫妻,而伏羲女媧代表人類與自然作鬥爭創造了不少奇蹟,因而伏羲女媧被推舉為一個時期的首領或酋長。
  • 女媧伏羲和恩基寧瑪為何如此相似?難道華夏文明就是蘇美爾文明?
    今天我們就用科學解釋一下女媧造人的神話。考古研究發現,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下遊的城邦文明,一直可以追溯到7300年前埃利都(Eridu)時代。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座城池。蘇美爾文明比古埃及文明早了約1000年時間;比巴比倫、印度早了3000年;比中國、希臘文明早了3500年,是當之無愧的人類文明之母。
  • 伏羲女媧源自苗族的創世神話
    聞先生在使用雙重論證方法的同時,又引入了民俗學的研究方法,對伏羲神話做了深入而獨到的研究。《伏羲考》前半部分從傳世文獻中搜集了大量龍蛇記載,加上當時已發現的漢代畫像磚石,證明伏羲為龍圖騰;後半部採集了近50則西南少數民族關於伏羲女媧在洪水過後兄妹婚配再造人類的故事和民俗資料,並加以語音訓詁,證明伏羲是南方苗蠻各族的祖先神。
  • 信仰的起步巫覡之說——女媧和 伏羲的故事
    特別在川、滇、交際處居住的納西族人,他們既使在葬禮唱詞中仍有:「重興伏羲(女媧)兩兄妹,合成夫妻萬千年」的句子。女媧曆法:基本達到季節分明,初定年份周期,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周,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線路叫黃道。日、月、行星都在黃道兩側一定距離範圍內運行,那時,把黃道分為十二等份,叫做黃道十二宮,就是把一年劃分為十二個例月,一年有四季,一季有六節。
  • 在「伏羲女媧圖」中,伏羲和女媧為何手拿圓規和尺子,有何寓意?
    相傳女媧以泥土根據自己的模樣捏成人類,並創建了人類社會,隨後她又制定婚姻制度,幫助人類繁衍生息……女媧是華夏民族的始母神,從古至今深受民間百姓敬畏與崇拜。距今大約六七千年前,人類母系社會達到了繁榮盛況,在母系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最高,因此,創造人類的女媧也被尊稱為「女神」,那麼,女媧有丈夫嗎?當然有,女媧的丈夫名叫「伏羲」。
  • 上遊•互動丨都市熱報丨蛇殺烏(重慶「蛇祖宗」④)- 餘雲華
    新疆出土伏羲女媧蛇身人首交尾圖 蛇殺烏(重慶「蛇祖宗」④)餘雲華以前,重慶農村遍地流翠,竹樹滿坡,冬眠以前,看不見蛇才是怪事,但有一種蛇卻萬萬不能看到:到了蛇的繁殖季節,長蟲們忙著傳宗接代,於是一不留心,就有兩蛇交尾纏綿繾綣的「秘戲」進入眼帘。
  • 中國古代伏羲女媧交尾圖,為何古巴比倫、印度、希臘都有類似傳說
    ,女媧和伏羲是不得不提的兩位人類始祖。而且除了他們兩個人的故事和各種傳說之外,其實在其他的三個古文明中,也有著類似的人類始祖傳說,究竟其中有什麼相似之處呢?華夏文明:伏羲女媧交尾圖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而且功德無量,是我們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而且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也非常的高。
  • 伏羲女媧亞當夏娃是夫妻又是兄妹?為何各個古文明都有類似的傳說
    伏羲女媧既是兄妹也是夫妻?為何古希臘古巴比倫埃及也有類似傳說中國上下五千年,史籍文字最早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原始時代,然而就遙遠的神話故事來講,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補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等卻是更早的史前神話時代。
  • 我國出土的女媧伏羲圖,兩人手裡拿著圓規和曲尺,有什麼寓意?
    中華先民曾把龍、蛇等動物作為崇拜對象,只因為它們是自然界裡的強者,它們能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化自己,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有很強的適應性,最終能在殘酷的自然環境裡,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下來。動物的這種特性對人類的意識形態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幾位創世大神,如,盤古、女媧、伏羲等人的形象,都被人們想像成是人首蛇身的樣子。
  • 伏羲、女媧的佛教藝術形象: 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
    窟頂畫風有飛動的彩雲和各種傳說中的神怪。東披畫面中央描繪兩個力士共同持一支蓮莖,上面開放一朵大蓮花,蓮花中有摩尼寶珠。在摩尼寶珠的兩側,分別畫出伏羲和女媧的形象,他們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獸形。左側為伏羲,他一手持矩(折角尺子),一手持墨斗,身上有一圓輪,內有金烏,象徵太陽;右側為女媧手持規(圓規),身上圓輪內有蟾蜍,象徵月亮。
  • 高昌伏羲女媧圖縱觀
    圖2長沙馬王堆西漢初期墓葬出土的絹畫中,就有伏羲個人的人首鱗身像。伏羲女媧二像並立的圖樣最早記載於西漢武帝時期,魯恭王劉餘的靈光殿中,有「伏羲鱗身,女媧蛇軀」二像並立的壁畫,語出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圖樣中伏羲之名有明確題記的,見於山東嘉祥東漢武氏祠的畫像磚,人身蛇尾相纏的圖像旁作題記曰:「伏戲(羲)倉(蒼)精,初造王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
  • 龍的傳人?龍到底傳了什麼給我們?這事還要從伏羲老祖說起!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以龍的傳人自居然而龍為何物?卻無人知曉,它似乎只存在傳說中!龍又傳了些什麼給我們?亦少有人知!龍為何物?說到龍,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古代象徵皇權的五爪金龍,它鹿角牛頭、蝦眼驢嘴、身長似蛇、四爪如鳳,身上還覆滿鱗片,傳說它能騰雲駕霧,行雲布雨,然而這種龍似乎只存在傳說中,沒有人見過它的真身,它是否真實存在過都值得人們懷疑
  • 先秦文化中「虹」兼顧吉兇之兆,天象虹為何會與「龍」扯上關係?
    現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霓虹燈,便出自於《說文解字》中對於虹和蜺。先秦時期的人,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也無法理解,彩虹這種自然現象到底是為何產生。但是他們有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也相信天人感應。如果人間做了錯事,上天一定會通過特殊的現象來警示。而虹和龍,也廣泛的出現在古代的神話故事當中。
  • 女媧的原型和起源是什麼,為什麼會是人首蛇身?暗藏人類發展規律
    在《山海經》、《風俗通義》、《淮南子》等很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了女媧是上古傳說中的創世神之一。她摶土造人、鍊石補天、治理洪水,創造並維護了人類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媧又成了婚姻之神,幫助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女媧還製作了笙簧,讓青年男女歡聚的盛會,更加的歡樂、熱烈。
  • 所謂歷代祖先,全都是指男性嗎?有沒有女性祖先?
    人類的先祖也有公婆之分,男性祖先是公,女性祖先是婆,即先考與先妣,民間有的地方俗稱為祖公和祖婆。中國民間的歷代祖先中,由於長期處於男權社會,男性祖先自然是主體,但任何人均無法否認女性先祖的存在。祖先我國民間後代能識別自己祖先的途徑有四個,一是民間族譜,二是宗祠牌位,三是祖墳,四是祖先祭祀。
  • 華夏文明的烙印和基因 ——華夏文明起源史的幾個基本概念的解釋
    華尼夏(ha-ni-xia)人與華尼夷(hua-ni-yi)人在豫西南和鄂西北有一個融合的歷史,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屈家嶺文化就是這次融合的產物。經過這個融合之後,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華夏(huaxia)。華夏時由伏羲族群和神農族群融合後形成的新族群。伏羲族群是古夏人的東夏分支,神農族群是古夷人的華人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