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圖》是唐代一位佚名作者所畫(公元618~907年)用絹本設色而成的,縱長220釐米,橫長116.5釐米。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
伏羲女媧圖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
伏羲手裡拿的是尺子,稱「矩」,是用來丈量的。所謂「丈夫」注重「丈」字,「丈」說的不是長度,指的是拿著尺子的人在丈量,我們就叫他「丈夫」。丈夫指男人,從字形可知,在田裡幹活的人叫「男人」,在田裡幹活,要量有幾畝地,量地的人就稱為男人,這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女媧手裡拿的是規,這是女人拿的。拿「規」是用來研究天象的。中國最早的立法就叫「女媧歷」,也就是用來立法的。女媧補天又有一種說法叫「女媧補天」,不是說天露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在古代大巫們也知道。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女性正常月經為二十八天,算下來一年十三個月,13乘28為364天,少一天,多的那一天補在了二月。
圖中男女二人,均微側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對方腰部,另一手揚起,男手執矩而女執規;男女下半身均為蛇形,互相交繞,男女頭之間上部繪日形,日中有三足鳥,蛇尾之下繪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樹,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圓點,當系星宿,情態生動,線條粗獷,色澤單純,幅面綴以日月星宿之像,不僅有空間遼闊之感,也顯示了伏羲女媧作為人類始祖的崇高意味,整體構圖又似直入雲霄的參天巨木 。
伏羲和女媧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時也是我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同一個人:華胥氏。伏羲和女媧兄妹倆居住在崑崙山上,為了繁衍後代,兄妹兩人結為夫妻,締造了人類。
伏羲
相傳上古時代,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腦袋,取名為伏羲。
伏羲的神力
太極 :伏羲以一擬太極,然後一畫開天,世間萬物的創造,世界生命的誕生全靠這一畫。
龍的傳人:伏羲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 。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
八卦:伏羲因為製造八卦,人奉之為天神,尊其為八卦祖師
家畜:伏羲教民作網用於漁獵,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
婚姻習俗:伏羲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
文字:伏羲始造文字,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形式。
音樂樂器:伏羲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
地域治理:伏羲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鑑。
繁衍生息:伏羲時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於是伏羲娶妻,生子四,命名萬物。
女媧
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
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