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圖騰~龍的傳人是這麼來的,我們都是……

2020-12-14 醉花嶺

《伏羲女媧圖》是唐代一位佚名作者所畫(公元618~907年)用絹本設色而成的,縱長220釐米,橫長116.5釐米。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

伏羲女媧圖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

伏羲手裡拿的是尺子,稱「矩」,是用來丈量的。所謂「丈夫」注重「丈」字,「丈」說的不是長度,指的是拿著尺子的人在丈量,我們就叫他「丈夫」。丈夫指男人,從字形可知,在田裡幹活的人叫「男人」,在田裡幹活,要量有幾畝地,量地的人就稱為男人,這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女媧手裡拿的是規,這是女人拿的。拿「規」是用來研究天象的。中國最早的立法就叫「女媧歷」,也就是用來立法的。女媧補天又有一種說法叫「女媧補天」,不是說天露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在古代大巫們也知道。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女性正常月經為二十八天,算下來一年十三個月,13乘28為364天,少一天,多的那一天補在了二月。

圖中男女二人,均微側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對方腰部,另一手揚起,男手執矩而女執規;男女下半身均為蛇形,互相交繞,男女頭之間上部繪日形,日中有三足鳥,蛇尾之下繪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樹,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圓點,當系星宿,情態生動,線條粗獷,色澤單純,幅面綴以日月星宿之像,不僅有空間遼闊之感,也顯示了伏羲女媧作為人類始祖的崇高意味,整體構圖又似直入雲霄的參天巨木 。

伏羲和女媧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時也是我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同一個人:華胥氏。伏羲和女媧兄妹倆居住在崑崙山上,為了繁衍後代,兄妹兩人結為夫妻,締造了人類。

伏羲

相傳上古時代,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腦袋,取名為伏羲。

伏羲的神力

太極 :伏羲以一擬太極,然後一畫開天,世間萬物的創造,世界生命的誕生全靠這一畫。

龍的傳人:伏羲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 。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

八卦:伏羲因為製造八卦,人奉之為天神,尊其為八卦祖師

家畜:伏羲教民作網用於漁獵,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

婚姻習俗:伏羲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

文字:伏羲始造文字,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形式。

音樂樂器:伏羲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

地域治理:伏羲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鑑。

繁衍生息:伏羲時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於是伏羲娶妻,生子四,命名萬物。

女媧

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

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相關焦點

  • 伏羲女媧都是蛇,華夏為何自稱「龍的傳人」?
    華夏民族為什麼叫做龍的傳人?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歷來崇拜龍,中國神話中許多重要的始祖級人物,都有龍的血脈。
  • 龍是如何成為我們祖國的圖騰的?
    按我們古神話的劇情,人類是女媧創造出來的,我們都是女媧的子子孫孫。而女媧是一條蛇,按理來說,我們應該尊蛇為民族圖騰才是,卻為何忽然冒出個龍來呢?從我們中國神話中,我們知道不管是黃帝炎帝也好,神農伏羲也罷,都是生活在原始社會裡。
  • 為什麼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我們習慣說 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為毛這麼說?朕來給愛卿們劃劃重點 不會合體的圖騰不是好圖騰 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不流行freestyle流行繞著圖騰跳大神(圖騰崇拜)圖騰,就是信仰的象徵、詩人聞一多先生提出來的① 這為「龍的傳人」口號流傳提供了逼格滿滿的技術支持  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有龍族血統 神話裡那些有龍族血統的大神們現在都被認為是我們的先祖
  • 伏羲女媧源自苗族的創世神話
    聞先生在使用雙重論證方法的同時,又引入了民俗學的研究方法,對伏羲神話做了深入而獨到的研究。《伏羲考》前半部分從傳世文獻中搜集了大量龍蛇記載,加上當時已發現的漢代畫像磚石,證明伏羲為龍圖騰;後半部採集了近50則西南少數民族關於伏羲女媧在洪水過後兄妹婚配再造人類的故事和民俗資料,並加以語音訓詁,證明伏羲是南方苗蠻各族的祖先神。
  • 伏羲女媧中圖,兩人的手中各拿著曲尺和圓規,有什麼含義嗎?
    從這些伏羲女媧的圖片看,繪製時間是應當在中古或近古,不是遠古時代人的圖片,圖的意思應當是「中華民族起源的傳說」。伏羲和女媧的身軀是龍身,這和我們今天說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是吻合的,這正是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依據。
  • 石朝江:苗族傳說裡的《伏羲與女媧》
    |小彩旗在影視作品中飾演的苗疆女媧後人我們知道,伏羲女媧的故事,甲骨文金文沒有記載。直到戰國時期的史籍文獻才把「東蒙」群團的這一傳說人物紀錄下來。而「東蒙」人南下的後裔苗、瑤、畲等民族,則通過《洪水故事與兄妹結婚》一直在流傳著他們的故事。
  • 都2020年了,為什麼還有人說龍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這裡的太昊就是伏羲氏,伏羲被我們稱為人文初祖,是中國最古老的氏族始祖之一。它的形象標誌就是龍,這就證明了龍是當時伏羲氏族圖騰。《楚辭·天問》:「女媧人頭蛇身。」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將蛇和龍視為同樣一個物種。女媧作為人類最古老的祖先之一。
  • 龍的傳人?龍到底傳了什麼給我們?這事還要從伏羲老祖說起!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以龍的傳人自居然而龍為何物?卻無人知曉,它似乎只存在傳說中!龍又傳了些什麼給我們?亦少有人知!龍為何物?伏羲是華夏文明的開創者,被後人尊為華夏文明的初祖,他必有曠古爍今的功績,才會被後人如此奠祭,傳說伏羲「人首龍身」,而他開創的文明世界被後人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所以我們有了龍的傳人一說,這裡所說的
  • 伏羲女媧風歷
    有神名曰折丹,東方曰折;來風曰俊,處東極以出入風。」——《山海經·大荒東經》 伏羲女媧風歷被記錄在《山海經·大荒經》裡。我在《遺失的華夏·哈拉帕》裡面曾經推演過:《大荒經》是炎帝《連山易》卦象。由於炎帝叔均是伏羲之孫,只隔臺璽一世。因此炎帝的八卦《連山易》與伏羲八卦最為接近。
  • 南陽伏羲時代蠶圖騰石雕巖畫初探
    四是這些蠶圖騰巖畫基本上都伴有石屋、祭壇、日圭、星象圖案。五是這些蠶圖騰巖畫基本上伴有大小不等的龜、龍圖騰巖畫。六是這些蠶圖騰巖畫基本上伴有大小不等的男根女陰圖騰巖畫等。七是這些蠶圖騰巖畫基本上是由六節石頭雕制而成,而且頭尾十分明顯,這與柞蠶蛹的身節正好吻合。八是這些大小不等的蠶圖騰巖畫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分布在山頂、山腰、山腳不同位置。
  • 人類祖先伏羲和女媧都是蛇,後代的華夏族群為何叫做「龍的傳人」
    這就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龍」。人們將中華文化稱為「龍的文化」,將中華兒女稱為「龍的傳人」,可見「龍」在中華文化的影響深遠。在神州遼闊的大地上,處處都是龍的崇拜。專家和學者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考證,初步揭開了中華民族龍的崇拜之謎:龍是古老的炎黃子孫的「圖騰」。「圖騰」是印地安語toten的音譯,意為「他的親族」。原始人認為,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有著親族關係。這種動物或植物被該氏族視作象徵或保護者,這就是圖騰。
  • 「至和重寶」楷書背上月外郭龍圖騰紋大錢
    這是因為要在外郭上用足夠的空間表現一種特殊的圖飾——龍圖騰。圖飾一共三組,首尾相接,皆為馬首、蛇身、有多隻翅膀、魚尾的巨龍形象。 圖騰是古代原始部落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祖先和保護神,並以其作為本氏族的標誌和象徵的徽記。
  • 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非衣與巴基斯坦摩亨佐·達羅古城出土印章共同講述《山海經》中伏羲女媧之子三身國故事
    其實民間傳說向來都有根據,就像藏族史詩《格薩爾王》與苗族史詩《亞魯王》,都是在真實的歷史故事上演繹出來的。伏羲女媧真實存在,被記載在《山海經》中:《山海經》稱伏羲為「鳧傒」、「浮戲」、「帝俊」、「太昊」;稱女媧為「娥皇」、「女媧」。根據《山海經》記載:伏羲娶了三位天官為妻,分別是:信風歷天官女媧、月亮歷天官常羲、太陽曆天官羲和。
  • 中國圖騰 - 龍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文化,上下數千年,源遠而流長。人類產生之初,只會追逐自然生長的蔬果等食物。
  • 信仰的起步巫覡之說——女媧和 伏羲的故事
    後來,逐步發展成:天子出巡所張揚的儀仗旌旗上繪繡日、月、升龍、降龍圖騰,進一步宣揚標識伏羲女媧男女「對偶」婚姻的優越及陰、陽結合之天道。日為伏羲,為陽、為升龍;月為女媧,為陰、為降龍,二龍對峙,日,月同輝,陰、陽和諧,共同構成昇平世界(天下)。直至今天,男聘女嫁,仍保留了行聘習俗。
  • 我國出土的女媧伏羲圖,兩人手裡拿著圓規和曲尺,有什麼寓意?
    動物的這種特性對人類的意識形態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幾位創世大神,如,盤古、女媧、伏羲等人的形象,都被人們想像成是人首蛇身的樣子。在母系氏族社會裡,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兩性結合比較鬆散,一群男人圍繞一個女人採取走婚形式來繁衍後代,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沒有固定配偶,導致兩性關係十分混亂。
  • 有趣的甲骨文,談談華夏的龍圖騰
    龍的傳人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時代,距今超過5000年,但是遺憾的是,那個時代並沒有明確的文字流傳,我們只能從上古神話傳奇中追憶那些關於炎帝、蚩尤、皇帝等遠祖的傳說。就在那個時期,炎帝先戰敗於皇帝,再然後炎黃部落合力擊敗蚩尤,於是皇帝統一了華夏部落,然後龍圖騰開始成為華夏部落的標誌。那麼看看這些圖騰在甲骨文中的表現。「牛」和「熊」在甲骨文中的寫法極其的象形,因為在當時牛或熊都是大家熟悉的家畜或者山林中的動物。換句話說,在華夏部落還沒有成立之前,大家的圖騰守護神都是日常所見的、對部族有益的生靈,部族將其神性化,進行祭拜,以求祀佑!
  • 民族「龍」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一種圖騰那麼簡單
    另一個神話發源者女媧則在很多石器與壁畫上已人面蛇身的形象出現,蛇是龍的形象源頭之一。身為最古老的兩位創世神仙,他們的來源尚且與龍撇不開干係,我們中華民族更可以理直氣壯的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了。「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
  • 中國古代各部落圖騰,黃帝部落的圖騰並不是龍
    文/曉夢閣主圖騰一詞最早來自於北美印第安人鄂爾吉布族的方言,後來被西方人類學家所採用。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族徽的標誌,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我們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融合形成的一個大集體——華夏,華夏的圖騰是我們崇拜的龍。在古代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所特有的宗教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在相信本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之間存在超自然的關係,該動物或植物就叫圖騰。
  • 山海經:雙頭蛇延維是伏羲女媧交尾形態?曾侯乙墓衣箱現神秘圖案
    所以,聞一多先生在其《伏羲考》中提出了這麼一個觀點:「不但是褒之二龍以及散見於古籍中的蛟龍、騰蛇、兩頭蛇等傳說的共同來源,同時它也是那人首蛇身的二皇——伏羲、女媧,和他們的化身——延維或委蛇的來源。神話本身又是怎樣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