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們古神話的劇情,人類是女媧創造出來的,我們都是女媧的子子孫孫。而女媧是一條蛇,按理來說,我們應該尊蛇為民族圖騰才是,卻為何忽然冒出個龍來呢?
從我們中國神話中,我們知道不管是黃帝炎帝也好,神農伏羲也罷,都是生活在原始社會裡。原始社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是:每個部落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圖騰,豬牛羊馬,蛇兔虎雞,等等,可謂不一而同,種類繁多,但卻都存在一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這些圖騰基本都是基於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女媧是蛇身,按理以蛇為圖騰,不過我們可能忽略一個關鍵問題,古時候蛇和龍基本是「通假字」般的存在,龍即大蛇,蛇即小龍。甲骨文最開始的時候,龍字和蛇字,基本相同。龍就是蛇的化身,從歷史記載中,我們處處可見古帝王龍袍的龍紋,而這龍紋就是蛇紋。
龍的概念,早早便出現在各個時期,如仰韶文化、大溪文化等,那女媧的蛇是何時變成了龍文化?若要探究,我們一定要從商周談起,中華文化以商周文化為核心。因為商周是我們中華文化發源及發揚光大最重要的時期,我們現在的文化基本是傳承那個時期的,或者確切的說,我們現在所說的中華文化基本是商周文化。商周時期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是:他們的創造力很強,思想力爆棚。農業、工業、科技、文化等大興,並超出想像力般的把它們融合到了一起。而龍文化,就是從這個時期興起的。他們要把女媧的神秘性、權威性和唯一性體現出來,那就不是尋常隨處可見的蛇類能做到了,於是他們創造性的把這幾特徵融合在一起,從蛇身引出想像力,把當時眾多權威圖騰的特徵結合在一起,即成為了有角、有爪、有鬍鬚、有尾巴的新物種,並推而廣之,作為高大上的象徵。
龍是中華民族早期的圖騰,按一般的說法,它是在眾多民族圖騰融合創造後產生的一種產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有早期的龍的形象出現,而龍的形象也是隨著各個朝代的變化而不斷演化的,這是龍的由來。
至於中國為什會以龍的形象作為圖騰,這個原因其實說起來相當的簡單。只是大家一般都不這麼想而已。那就是所有以其他為圖騰的部落和民族都敗在了以龍為圖騰的部落和民族的手下,或者準確點說,他們或者消亡,或者失敗,最終都沒有把自己的圖騰傳統保存下來。
而如今發現的文物楚國的虎座鳥架鼓其上鳳鳥挺拔,腳踏猛虎,因為楚國崇尚鳳,而巴國崇尚虎,這一般認為是楚國對於巴國的徵服。也就是說,各國還沒有真正統一的圖騰。
但不管為何,龍能成為中國的圖騰,最為直接的原因就是以龍為圖騰的一方笑到了最後,如果當年是楚人一統天下,我們可能就是鳳凰的傳人,巴國一統,就是白虎的傳人,如果是越國一統,我們恐怕就是蛇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