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否存在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龍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有特殊意義,它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讓中華民族具有凝聚力。那麼它到底是傳說中的生物還是只是臆造之物呢?
對於龍的描述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各種動物的特徵湊在一起。只不過不同的版本是不同的幾種動物罷了。
最初的龍更像馬或是牛一樣的動物,身體較為粗壯,四肢較長。後來龍的形象逐漸發展為身體修長,四肢幾乎只剩龍爪的形象,成為盤龍。那麼若是真的存在龍,到底哪一個更接近真正的龍呢?
最近,在安順市黃果樹管委會龍宮鎮下苑村發現了一些龍的化石。在一塊多年前被開採出來的石板面上,有兩條身體交叉的龍樣化石。這塊石板呈近似長方形狀,最長處約2米,最寬處約1.5米,石板上一條龍化石為橫向,一條為縱向。兩條龍身體交叉,一條呈仰狀,一條呈趴狀。
考察人員用水將石板衝刷乾淨,再用毛巾將水擦去,龍化石的面貌更加清晰了。
龍化石的肋骨、脊椎骨、頭骨、尾骨等清晰可見,龍身彎曲的形狀很是美觀,是難得一見的地質遺蹟奇觀。經古生化專家初步鑑定,該化石出露於三疊系中統青巖組地層中,距今約2.4億年,較關嶺新鋪生物群尚早約0.3億年,初步認定為海生龍幻龍化石。
從這個化石可以讓人迅速聯想到盤龍的造型。盤龍便是彎彎曲曲,如蛇一般。
有一個版本的龍就是蛇的身體,而蛇更有小龍之稱。所以這兩者或許有著某種聯繫。也許古人就是看到了脊柱蜿蜒的恐龍,就將其命名為龍。又或許古人看到了很多種恐龍,就將他們都稱為龍。所以在記載之中就出現了不同形象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的龍。
除了外形,龍還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傳說龍可以既可以在天空遨遊又可以在水中遊動。這翼龍便可在天上飛,而魚龍則可以在水中遊。同時陸地上的恐龍體型於人來說極為龐大,且力量驚人,被人奉為神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恐龍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億年,身上有許多的謎團。恐龍是地球上的霸主,但是卻突然滅絕,成為難解的謎團。但是在我們的上古傳說中,卻有許多關於養龍的傳說。那麼這些被飼養的龍可能就是尚未完全滅絕的恐龍。在上古氏中有「豢龍氏」、「馴龍氏」和「蓄龍氏」。上古時期的氏的來源都與實際生活有關,那麼這些氏族可能就是善於養龍或者負責養龍的氏族。而且我們還有些關於將龍像家畜一樣飼養起來,只是為了吃肉的傳說。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上古實在太遙遠,恐龍時代就更遙遠。我們只能從關於上古的隻言片語和對恐龍化石的不斷考古發現中找到龍與恐龍的聯繫。也許有一天關於龍的真實身份和其成為中華民族圖騰的原因都會被找到。但無論龍是否是真實存在的生物,它早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凝結劑,將所有人都聚集到了同一個旗幟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