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這段一分鐘左右的結尾,這將是李連杰主演的最差黃飛鴻

2020-12-14 閒人電影

如果當年有「影視宇宙」這個概念。

有一位人物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構成功夫片宇宙,他的名字叫做黃飛鴻。

由他衍生出的電影有100多部,其中最經典的當屬徐克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

徐克的《黃飛鴻》系列的英文片名,翻譯過來便是「中國往事」。

這是他的野心,也是他的用心,電影確實做到了看中國、讀中國、懂中國,為頑疾難除,痛心疾首,為繼往開來,出謀劃策。

第一部見自我,第二部見天地,第三部見眾生,並傳達出學武救不了中國人的思想,這也是《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格局比前兩部大的原因。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有引人入勝的劇情。

清末,慈禧太后為了彰顯國威,決定舉辦一場獅王爭霸賽,滅滅洋人的威風。

黃飛鴻千裡迢迢從廣州趕到北京加這場比賽,在車站偶遇了十三姨的同學,俄國人杜文奇。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黃飛鴻看見十三姨和杜文奇有說有笑,氣不打一處來,遂以傳統倫理數落杜文奇。

話分兩頭,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這邊可就慘咯。

京城一霸趙天霸為奪獅王,收羅鬼腳七等人尋釁鬧事,攪得寶芝林雞犬不寧,黃麒英也被打傷。

等到黃飛鴻事畢,趙天霸早已揚長而去,而這場紛亂只是獅王爭霸賽的開始。

一時間,獅王爭霸的消息廣而告之,京城武術界摩拳擦掌,紛紛走上街頭大動幹戈。

黃飛鴻力平紛爭,可他個人的力量始終太小,遂聯合各家武館上書李鴻章,但李鴻章並未理會。

這一行為惹惱了趙天霸,他假借和解請黃飛鴻父子赴宴卻設下埋伏,黃飛鴻機巧化解,又在回去的路上救了斷腿的鬼腳七。

賽事臨近,黃飛鴻深知趙天霸的事兒捅破天也是個人恩怨,但李鴻章的事兒卻茲事體大。

因為俄國人準備在獅王爭霸大會上,趁著點天青時鞭炮齊鳴的混亂場面刺殺李鴻章,阻止他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並佔為己有。

為救李鴻章,不想連累會館的黃飛鴻,決定以個人名義參賽,與梁寬、鬼腳七組成獅隊,前往獅王大賽。

黃飛鴻過五關斬六將,拔得頭籌拿下象徵著勝利的金牌,避免了李鴻章被俄國人暗殺,隨後扔掉金牌,向李鴻章說出救國之道,背身離去。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的動作部分,有兩段值得一提。

一是黃飛鴻隻身赴兇險,趙天霸暗 布天羅網。

京城惡霸趙天霸借著和解的名義在三笑樓設下鴻門宴,黃飛鴻隻身赴宴。

早已知曉趙天霸詭計的黃飛鴻,並未喝下蝕骨毒酒,這一舉動惹惱了趙天霸,命人拋出數瓶酒,黃飛鴻將其一一踢破。

豈料這是趙天霸的後招,酒瓶裡裝的都是油,落到地板上溼滑無比,黃飛鴻馬步難以扎穩,無影腳自然使不出。

趙天霸手下見黃飛鴻立足不穩,紛紛扔出綁在身上的斧頭。

黃飛鴻見招拆招,先是用圓桌化解攻勢,後藉助砸進木板深處的斧頭左右一蹬,想要破窗而出。

可是趙天霸布下天羅地網,於門窗處鋪設繩網,令黃飛鴻計劃落空,無奈之下,黃飛鴻脫下長衫,以此為器,作困獸鬥。

畢竟雙拳難敵四手,縱使黃飛鴻有一身的武藝,站不穩始終無法使出全力。

他看出那些打手腳穿釘鞋,便騎在一人身上,像踩高蹺一樣將其當腳,奪走打手手上的雙刀,借力打力。

這種姿勢用久了難免不雅,黃飛鴻又祭出溜冰大法,在沾滿油的地板上來來往往,既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又滿足了童心未泯。

最後,黃飛鴻一刀劈開門窗,縱身一躍跳到趙天霸的麻將桌上,一身正氣喝住他的歪門邪道。

這段動作設計雖不似袁家班瀟灑飄逸、天馬行空,但也不乏亮點,走的是硬橋硬馬,實打實的拳拳到肉風格。

二是師徒舞獅克時艱,大破獅群釋吶喊。

黃飛鴻、鬼腳七、梁寬,三人前後配合,配合精妙無比。

黃飛鴻雙手執道具戴在頭上扮演獅頭,梁寬俯身披上用牛毛綴成的獅皮扮演獅身,鬼腳七作為自由人前後配合,一頭威武的大獅子形成。

他們在獅群中橫衝直撞,以疊羅漢和上下夾攻之法擊破別家獅隊的明槍暗箭,一路過關斬將。

敵方使出槍劍、雙刀,流星錘與火麒麟,黃飛鴻他們臨危不亂,南拳北腿齊上陣。

這些小嘍囉根本阻擋不住黃飛鴻,他最大的對手依然是趙天霸的太平號獅隊,他們的長尾大頭獅子暗藏許多殺手與暗器。

一出場就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打散了其他獅隊,和黃飛鴻共登天塔之頂,一決雌雄,勢要分個你死我活。

單以動作而論,這場打戲並不漂亮,但勝在與舞獅的完美結合,將舞獅的踩球、採青,過蹺蹺板、走梅花樁,化為凌厲的武術。

除了功夫之外,《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中還有警世恆言。

畢竟當歷史的洪流即將滾滾而來時,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黃飛鴻則是這股洪流中的俠之大者,他撕破了大清朝的面子工程,以結尾的對話為國為民。

黃飛鴻對李鴻章說:「大人為了顯我民神威而舉辦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這麼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實我們都輸了。

依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

若沒有這段一分鐘左右的結尾,這將是李連杰主演的最差黃飛鴻。

黃飛鴻看到了救中國的方法,不是大清皇室和官員的一再退讓,也不是民間運動的激情昂揚,更不是平頭百姓的愛國情緒,而是教育、文化與經濟。

教育是立國之本,文化是國之根基,經濟是強國之本,因為挽狂瀾於將傾,扶大廈於既倒的肯定不是一兩人,而是四萬萬中華同胞。

這樣的根基才是最無堅不摧的,這樣的氣節才是最不會被打敗的。

黃飛鴻的醒世吼出後,問題隨之而來。

大清為何無可救藥?因為爛入骨髓,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真是氣數已盡。

上層在想著如何自作聰明以夷制夷,中層事不關己燈紅酒綠,下層為了蠅頭小利頭破血流,整個社會都在用一種極為短視的方法取一時之巧。

他們似乎覺得糊弄一陣,洋人就會自己主動離開,而他們又可以過太平日子,享受四方來賀的威武。

大清朝從上到下都在掩耳盜鈴,扮演小丑,供洋人取笑。

面對列強用鴉片打開國門,總蠻橫搜刮財物,慈禧太后與李鴻章想到的應對之法竟然是舉辦「獅王大賽」嚇退洋鬼子。

有些許地位的會館、武館、獅隊,不顧洋人的掠奪,為了獅王大會奪得頭魁,放棄平日的和氣,頻頻發生比試與械鬥,把江湖攪得血雨腥風。

比他們更低一層的平頭老百姓,看不到有希望的未來,搖尾乞憐地隨著有權勢的權貴耀武揚威,不知國家為何物。

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本是舞獅太平樂,成了窩裡鬥的犧牲品,從前的美好寓意一去不復返,真印證了一句歇後語,耗子扛槍——窩裡橫。

由裡到外的腐爛,大清朝的覆滅神仙難救,且不談其他朝代,就清朝至今而言。

思想、民風、世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打破了舊的封建王朝,迎來了新的社會主義,可窩裡鬥這個陋習一直沒有改善的跡象。

內戰重拳出擊,外戰唯唯諾諾,清朝末期的皇權更迭如此,袁世凱明搶暗奪得篡位也是如此。

他們對自己人有強有力的手段和嚴控式的思想。

但面對八國聯軍的不斷挑釁,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別人先動手、無理由打了,還得道歉、賠款、割地,客客氣氣地散盡幾千年積累的金銀。

就連經過德先生、賽先生洗禮的新民主都有「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完全視外辱侵略如無物,只想著自己的安逸與舒服。

倘若兩個不同立場的黨派難以走到一起,可以用理念偏差勉強接受,那麼同一派系,同一目標的愛國者又因何吃不到一個鍋裡?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龍文章所部用生命再一次證實了這條亙古不變的鐵律,兩個字——內鬥。

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屬於糟粕,該棄,但總有人把它當作精華,留住。

幸好,中國的大國崛起,有很多人意識到了這一點,沒有重蹈清朝的覆轍。

從建國之初的不破不立,六七十年代的艱苦奮鬥,到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與如今的中華復興。

中國的每一步都精確踩到了該有的位置上,否則棋差一招,滿盤皆輸,唯一令人惋惜的是,窩裡鬥的陋習仍然在各個階層蔓延。

相關焦點

  • 最經典動作片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共5部,你都看過嗎?
    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之作,很精彩又不失真實、有趣,且武打動作流暢。李連杰塑造的黃飛鴻這個人物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之前沒有過、之後也再無人超越,把鐵血錚錚的漢子黃飛鴻詮釋得入木三分。在《黃飛鴻系列》電影裡面,他一共飾演了5部。我們來看看是哪5部吧!
  • 李連杰《黃飛鴻》是經典,但裡面有一個鏡頭,讓傑哥尷尬不已
    只要是李連杰的影迷,想必肯定看過不少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其中徐克與李連杰合作拍攝的《黃飛鴻》系列的經典電影你肯定不能錯過,這些電影可是李連杰除《少林寺》外,最出名的電影了,《黃飛鴻》系列的電影也讓李連杰重回演藝生涯的巔峰。
  • 從黃飛鴻到霍元甲,趙文卓把李連杰的經典武俠角色都演遍了
    雖然趙文卓最終沒有成為第二個李連杰,但觀眾還是會自動地把他和李連杰做對比;他也確實把李連杰的幾個經典武俠電影角色,都演了個遍。當時,李連杰創辦電影公司自己幹,直接原因就是與嘉禾的合作破裂,經紀人被暗殺,自己也在香港受到生命的威脅。
  • 那麼多版本的黃飛鴻,哪個深入人心?李連杰還是趙文卓
    其實是徐克將發生於黃飛鴻身上的真實典故進行了改編,以此表現舊事物必被新事物淘汰的規律。第二部《男兒當自強》中,徐克將辛亥革命與清廷改朝換代的交界時期作為主題。黃飛鴻與納蘭元述的交手,象徵了封建社會與民主社會的衝突和交鋒。
  • 90年代初李連杰主演的十部經典武俠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
    被譽為「功夫皇帝」的李連杰可以說是武俠電影最具代表的人物。他在影片中顯示出了武打方面的表演天賦,他的功夫使力量與美感結合在一起,從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韌三者有機融於一體的武術美感。動作柔中帶剛、敏捷漂亮,招式中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哲學意境。李連杰的功夫展現了他深受傳統中國文化薰陶的思辯,並且具有一種不露聲色的儒雅。他的一招一式華美如舞,內含豐富的中華武俠精髓。
  • 李連杰的黃飛鴻,成龍的黃飛鴻,趙文卓的黃飛鴻,都輸給了這個人
    李連杰的黃飛鴻,成龍的黃飛鴻,趙文卓的黃飛鴻,都輸給了這個人! 1.李連杰,李連杰可以說是最深入人心的黃飛鴻,幾部「黃飛鴻系列」更是把李連杰推入了事業巔峰,李連杰的黃飛鴻也讓世人見識到「王者風範」的黃飛鴻!
  • 1992年李連杰拍黃飛鴻,要找最能打的來演反派,徐克叫來一個高手
    那個時候也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武打明星比如李連杰,成龍等等。不知道大家印象深刻的武打片都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就是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了。當年的時候黃飛鴻系列第一部電影《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剛一上映便獲得了大眾的一致好評,而且電影裡面李連杰精彩的打戲也是叫人稱快,深受大家的喜歡。
  • 1991年,李連杰「黃飛鴻」的輝煌下,五位知名導演跟風,部部慘敗
    於是從1991年到1993年,香港電影圈颳起了一陣黃飛鴻旋風,其中就有五位知名導演……1、說跟風,這其中最早搶佔先機的,便是「天下第一指」袁和平(袁八爺)。因八爺,動作設計聞名圈內,向來是眾多名導演最願意合作的對象。
  • 1992年,李連杰拍黃飛鴻 要找最能打的來演反派-徐克叫來一個高手
    1992年,李連杰拍黃飛鴻,要找最能打的來演反派-徐克叫來一個高手 想必很多粉絲朋友們都知道,在上個世紀,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功夫明星,也正是因為如此真正的通過功夫而創出一片天地的明星,少之又少。但是無論是李小龍,成龍,甄子丹,李連杰,洪金寶。
  • 能打的甄子丹,為啥總紅不過李連杰?
    通過學生的關係,麥寶嬋將甄子丹介紹給袁和平。《笑太極》沒有捧紅甄子丹,他依舊要住袁家班的集體宿舍,一個月拿三千港幣的月薪,甚至一度被袁家班成員罵走。90年代,李連杰憑藉《黃飛鴻》系列迎來事業第二春。1992年,向華強和李連杰籤訂協議,向李連杰支付7200萬港幣,要求他三年內主演永盛出品的六部電影。甄子丹在自傳《問·丹心》中提到,王晶在1995年左右,想以每部80-100萬的片酬籤下甄子丹三部電影。
  • 92年李連杰拍黃飛鴻,要找個能打的出演反派,徐克真找來一個高手
    在一部好的作品當中光有主角是不夠的,需要出現一個能夠和主角勢均力敵的反派,這一點在動作片中尤為重要,反派能夠從側面突顯主角的英勇,還能夠和主角來一段激烈的打鬥戲,刺激觀眾的荷爾蒙,1992年時,李連杰拍攝電影《黃飛鴻》,要找最能打的來演反派,徐克叫來了一個高手。
  • 李連杰為了擺脫黃飛鴻形象,拍出這部作品,成就另一個經典系列
    在《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後,李連杰爆紅,成了各路導演最想要的演員。 在連續演了黃飛鴻後,李連杰發現自己即將要被黃飛鴻這個人物定型了,開始想轉型。 於是《方世玉》就出現了。
  • 李連杰所有的動作電影中,唯有這一部最暴力最血腥
    有人說黃飛鴻、葉問,那是屬於傳統意義上,不是未來社會的。想來想去也只有那麼一部《黑俠》。李連杰所有的動作電影中,唯有這一部最暴力最血腥。李連杰、劉青雲主演的,李仁港導演,袁和平,徐克監製,創作團隊可謂精良。後來徐老怪也出了《黑俠》續集,但是質量是一部不如一部。有人詆毀李仁港,有人力挺徐克。事實上這部片子的風格絕對的李仁港,這部片子的情節絕對徐克。
  • 97年,李連杰一部「黃飛鴻」,終結了洪金寶「武俠片冥燈」稱號
    李連杰,功夫皇帝;徐克,武俠宗師;兩人合作的作品中最為人稱道的當屬《黃飛鴻》三部曲。 徐克一心想將其打造成「中國往事」,展現那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
  • 《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影評,李連杰使用替身,徐克獲金像導演獎
    功夫再漂亮也難敵洋槍,看著一個個倒下的國人,黃飛鴻也加入了戰鬥,分分鐘秒掉了一幫外國佬。沙河幫雖然被打退,但清朝衙門還是將責任歸咎到了黃飛鴻的頭上。在洋務運動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國人鼓吹美國為金山,而清廷對待洋人一貫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這種態度換來的不過是一退再退,在洋人的槍炮下苟且偷生。
  • 李連杰動作電影中最經典的十大實力強悍的反派,有2位已去世
    李連杰1963年生於北京,1982年因主演武俠電影《少林寺》而一舉成名 。而後又主演了動作片《中華英雄》、《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每一部都是不可複製的經典。近來來又出演過動作電影《致命武器4》、《英雄》、《宇宙追緝令》、《投名狀》、《封神傳奇》等。他在劇中的打鬥動作可謂是如行雲流水般流暢自如,成為一代真正有功夫實力的武打明星。
  • 黃飛鴻嫡傳弟子拍攝,正統南拳展示,最冷門的黃飛鴻扮演者
    關德興老爺子從黃飛鴻這個角色上謝幕之後,最廣為人知的兩個黃飛鴻形象,可以說是成龍在《醉拳》中飾演的黃飛鴻,以及徐克與李連杰帶來的《黃飛鴻》系列,尤其是李連杰的黃飛鴻形象,可以說最具高度的一個黃飛鴻,在傳統的武師這一形象上,與晚清的局勢做了很多融合,東西方的文化碰撞也在影片中做出了很多探索和體驗,在《獅王爭霸》這一集,最後對著李鴻章那段慷慨激昂的發言,始終都是「
  • 趙文卓再次扮演黃飛鴻,但卻成了「網絡電影」,這是在自毀前程!
    說起趙文卓,總是有些惋惜,他早起的軌跡基本和李連杰一樣,從小學武,得全國武術冠軍,香港出道,開始了自己功夫巨星之路,在李連杰之後,成為第四部和第五部《黃飛鴻》系列的主演,當時趙文卓也才20歲,少年得志,後來演《青蛇》裡的法海,做主演出演《刀》,和張國榮,袁詠儀出演《滿漢全席》,都是非常好的電影
  • 李連杰主演「狼犬」,這部動作片爭議頗大,網友:作踐自己!
    李連杰90年代初到香港發展,自1991年初被徐克邀請出演《黃飛鴻之壯志凌雲》,電影在香港達到2967萬港元票房,李連杰也迎來了職業生涯的轉折。之後又陸續出演了黃飛鴻系列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太極張三丰》《冒險王》《新少林五祖》等影片,尤其是《中南海保鏢》和《給爸爸的信》,在全國引起轟動。
  • 武俠片裡「黃飛鴻」被拍了無數遍,能演活了得,只有他們倆
    在黃飛鴻電影出現之前,香港除了到處能買到黃飛鴻小說之外,還出現了廣播劇和舞臺劇。邵氏當家武指劉家良是黃飛鴻的第四代弟子,他看到師祖黃飛鴻故事的巨大潛力,決定將其電影化。一開始沒有人願意投資,劉家良只好找了幾家武館一起湊錢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