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2021年1月14日,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 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
【導讀】
自閉症兒童有明亮的雙眼,卻拒絕和他人對視;他們有正常的聽力,卻對親人的呼喚充耳不聞;他們能正常發聲,卻不與他人交流;他們或被認為智障,卻常在部分領域能力超常……他們被稱作「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世界。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一組,現在國際上統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通常起病於3歲以內,由多種因素如遺傳、免疫、宮內感染、圍生期損傷等作用於有孤獨症遺傳易感性的個體所導致的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因其具有典型的思維單向性,好比周圍人能看見孩子的表現,孩子卻不懂周圍人的良苦用心,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世界,因此有人將自閉症兒童稱作「星星的孩子」。
「星星的孩子」都會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自閉症的特徵性症狀有三組,即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及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行為。
1、社會交往障礙。不能進行社會交往,如缺乏社會興趣,害怕擁抱等身體接觸,對人冷無目光接觸,「目中無人」,無主動交流。無恰當的身體語言,例如點頭搖頭。不能建立夥伴關係,如兒童喜歡獨自玩耍,不會參與遊戲,不會結交同伴,遊戲時無法了解遊戲規則,不能參加合作性遊戲。依戀關係的缺乏和尋求幫助方面的特點:對親人缺乏情感表達,對人的依戀明顯缺乏卻往往發展出對某些物品的依戀關係,尋求幫助時表達方式特殊,如感到害怕或難受時,寧願獨處而很少主動尋求父母的關愛或安慰,有需要時通常拉著父母親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是並不能用手指指物,通常不怕陌生人。極少微笑、難相處。感情和社會互動方面的困難,如不理解人的面部表情、不知描述病痛和表達情感,不會分擔憂愁喜樂,在社交場合往往困難重重。對父母的多數指令常常充耳不聞,但會愉快地執行某些他所感興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丟垃圾、吃餅乾等。
2、語言交流障礙。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言語發展的延遲或缺如,如開口說話較晚,通常在2歲和3歲時仍然不會說話,終身沒有語言或缺乏功能性語言。語言應用能力的障礙,可能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但使用語言進行交往的能力卻有相當大的缺陷;說話的頻率偏低種類偏少,主動語言與社會性言語行為嚴重缺乏;言語傾聽和理解能力往往也較低,尤其是人稱代詞的理解與使用存在困難。語言的重複性與機械性,表現為持久性的語言重複,「鸚鵡學舌」、「廣告語」或「電報語」、回聲式語言,答非所問。語言的聲調、重音、速度、節律及音調等方面的異常,語調單一,機械刻板;不能控制音量,常常用高尖的聲音說話;句與句的過渡很快,沒有間隙。語言發育滯後或者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
3、興趣狹窄、重複刻板行為。孤獨症兒童興趣愛好狹窄而且異常,對多數兒童喜愛的活動和東西不感興趣,但是卻會對某些特別的物件或活動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興趣,不能自然地加入想像性的或模仿性的玩要。對生活中同一性的執著,害怕或拒絕環境的改變,生活習慣固定,如只用白色的碗吃飯,喜歡重複聽一種聲音或音樂,總是注視、撫摸同一樣東西,可能是因為對事物的本質與屬性無法區分,而這種生活同一性可能會帶給其安全感。自我刺激性行為,刻板重複的肢體動作,如不停地翻動手、搖晃整個身體、擺動腦袋或脖子,轉圈、嗅味、玩弄開關、來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積木、雙手舞動,特別依戀某一種東西如車輪、風扇或其他圓形物體,反覆看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但對動畫片通常不感興趣。往往在某一段時間有某幾種特殊興趣和刻板行為,並非一成不變。
自閉症的伴隨表現還包括:
1、感覺異常。大多數孤獨症兒童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感覺異常,有些兒童聽知覺異常,喜愛某些聲音,對另一些聲音特別恐懼。常見痛覺遲鈍現象,多不怕痛。害怕廁所等狹小的空間。觸覺異常,表現在對物件的好惡。有些存在視覺異常,表現為對某些視覺圖像的恐懼,或是喜歡用特殊方式注視某些物品;喜歡斜視、倒視。本體覺異常,很多患兒不喜歡被人擁抱;喜歡長時間坐車或搖晃或特別懼怕乘坐電梯等。
2、異常行為。包括多動、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固執、激動和破壞性行為等。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中較多使用打罵或懲罰有一定關係。運動一般十分靈活。多數兒童多動和注意力分散較為明顯,來回跑動不知疲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
3、智力異常。70%左右的兒童存在智力低下,20%在正常範圍,10%智力超常,部分孤獨症兒童可以在某些方面有較強能力,主要在音樂能力和記憶力方面,尤其是機械記憶數字、路線、車牌、年代、商標等。少數兒童在某一或幾方面有特殊能力,又稱白痴學者。
4、其它問題。自閉症兒童12%-20%會伴隨癲癇發作,20%存在抽動症狀,還有部分兒童伴有情緒障礙衝動行為及自傷攻擊行為等。
自閉症該如何防治呢?
1、針對自閉症的核心症狀,目前尚缺乏有效藥物。因孤獨症患兒存在多方面的發育障礙及情緒行為異常,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採用教育康復幹預、行為矯正、對症藥物治療相結合等綜合幹預措施,從而改善核心症狀,同時促進智力發展,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減輕殘疾程度,改善生活質量。
2、注重情商培育,情商即社會適應的綜合能力。孩子僅僅學習成績優良是不夠的,還須懂得接受別人並讓人接受自己,這也是愛的基本涵義。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時,要教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情和情感。
3、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辦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讓孩子碰碰釘子,嘗嘗苦頭。以磨鍊孩子的意志力。
4、別把孩子過分封閉於一味學習的小圈內 ,城市的現代化使許多人搬進了高樓,而一戶一門的高樓容易給孩子造成封閉的環境。因此,應允許或鼓勵孩子從高樓走下來到庭院之中,與鄰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誼。
5、為孩子的交友創造條件,不僅應允許孩子走下高樓、走出家門,也應允許孩子把小朋友請進家門。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機會,教給他(她)交朋友的藝術、方法與技巧。
6、儘量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集體活動包括鄰居小朋友相邀的遊戲、做作業;包括學校、班級統一組織的文體活動;包括祝賀同學生日、歡送老師等等。從集體活動中體驗友誼、智慧與溫暖。
7、盡力去除一些可能的危險因素,例如進行孕產期保健、預防母孕期病毒感染、注意減少環境中重金屬的攝入等。
8、原則上應該對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表示寬容和理解;對異常行為進行矯正;發現、培養和轉化特別能力,幫助他們建立個人工作系統和習慣,以便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
那麼,自閉症的預後如何?
自閉症的預後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兒童的智力水平、教育和治療幹預的時機和幹預程度。兒童的智力水平越高、幹預的年齡越小、訓練強度越大、孤獨症程度越輕,治療效果越好。所以提倡儘早地開展訓練,抓住最佳時機儘量提高患兒的能力。不予治療的多數自閉症兒童預後較差,半數以上會發展成終生智力殘疾。小部分患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改善。在國內外,已有不少兒童通過教育和訓練基本恢復正常,目前也有越來越多孤獨症孩子正在好轉,並進入普通學校學習,但仍可能存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的交往障礙。
【本期專家】
王永柏,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兒童心理衛生科系學術帶頭人,主任醫師,教授。從事精神、心理科臨床工作20餘年, 精通精神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尤其是對於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多動性障礙、兒童抽動障礙、兒童對立違抗和品行障礙、兒童孤獨症譜系障礙以及厭學問題、網絡成癮問題等各類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