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同比增1.7倍 疫情下中國豬肉進口格局將變?

2020-12-17 網易財經

(原標題:一季度同比增1.7倍 疫情下中國豬肉進口格局將變?)

「國際貿易故事」系列報導之九

據美國農業部預測2020年中國豬肉(不含副產品)進口將達到創紀錄的390萬噸,同比增長57%。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凍豬肉進口關稅稅率由12%下調至8%,預計將使豬肉進口成本在現有水平上降低約3.6%。

5月7日晚間,萬洲國際宣布,集團旗下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的蘇福爾斯工廠將於5月11日分階段重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4月初以來,泰森、史密斯菲爾德、JBS和嘉吉等肉類加工巨頭關閉了多家美國大型肉類加工廠。加拿大、巴西的一些肉類加工廠也暴發了疫情。美國、巴西和加拿大三國約佔全球肉類貿易的65%,關閉工廠引發了全球對肉類供應鏈斷裂的擔憂。

疫情對國際物流的衝擊也十分明顯。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春節前後,疫情造成中國港口的肉類貨櫃積壓,隨著貨車司機等碼頭工作人員的陸續復工,問題已基本解決。中國有效控制住疫情之時,世界其他地區的疫情卻在加劇蔓延,這導致國際航線削減,班輪和冷藏貨櫃數量不足。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仍在增加,作為中國人消費最多的肉類,豬肉貿易將受到何種影響備受關注。近年來,進口豬肉佔中國消費豬肉量的2%到3%。歐盟、美國、加拿大和巴西是中國豬肉進口的主要來源地。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全球豬肉供應鏈有一定的變化,但不必擔憂。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進口豬肉95.1萬噸,同比增長1.7倍。其中,16.8萬噸來自美國,增長6.4倍。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當前允許對華出口豬肉的國家和地區共20個。豬肉進口來源的多元化保障,使得即便單個進口市場貿易量出現一定程度下降,對我國豬肉整體進口貿易影響也很小。

疫情衝擊豬肉供應鏈

2018年以來,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國內豬肉供應出現短缺。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字火腿」)迅速轉向國外採購,從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地進口原料,不僅保證了生產需要,也有效控制了原料成本。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金字火腿更是加大進口採購力度,已經進口了480多個貨櫃的豬肉,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疫情期間,金字火腿總經理吳月肖每晚都要上線與歐洲的供貨商溝通交流,了解供應情況。「下訂單、形成合同後,我們先預付30%,到貨之後再付70%的尾款,我有擔心疫情會影響正常交貨。但是歐洲供應商給我的反饋是,豬肉加工廠提供生活必需品,員工在家辦公,工廠不停工,除非工廠發生感染關停,否則是正常供貨的。我們定的貨正在按合同約定進行,目前沒有異常,一般貨船會在海上漂一個月。」吳月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對於國內採購商而言,近期歐盟豬肉的價格波動是不錯的機會。吳月肖告訴記者,疫情暴發後,歐洲國家對豬肉的消費需求下降,大量的豬肉從歐洲供到中國來,因此價格有所回落。目前金字火腿豬肉原料庫存量為2萬噸(包括在途1萬噸),其中1萬5000噸可滿足自己的生產需要。

「我們會根據年度生產需求量來訂貨,我要求公司採購『低吸高緩』,價格低時多進一點,高時暫緩。公司有自己的6萬噸大型冷庫,還有較大的自用原料需求,再加上具備廣泛成熟的供應鏈上下遊網絡,開展進口品牌肉業務有明顯的綜合優勢。」她說。

隨著多家屠宰加工廠因疫情關停,美國近三分之一的豬肉產能下降,豬肉漲價明顯。但歐洲還未出現大規模的肉類加工廠關停,大多數巴西肉類加工廠也仍在運營。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稱,從新冠肺炎疫情對主要豬肉出口國供給鏈的影響來看,歐盟和南美屠宰加工和貿易物流受影響較小,對華豬肉出口受影響不大。美國豬肉供給鏈受衝擊較大,美國生豬存欄處於歷史高位且出口需求高,疫情導致其生豬壓欄嚴重而下遊屠宰分割肉供給不足,豬肉價格出現明顯的波動。2020年年末至2021年一季度商品豬供給或受影響,短期豬肉出口受一定影響,對亞洲的豬肉出口量變動較小。因此,美國豬肉市場變動對我國豬肉市場影響非常小,並且隨著美國屠宰加工二季度末逐步恢復,對華出口將會逐漸恢復正常。

當前,允許對華出口豬肉的國家和地區共20個。朱增勇指出,豬肉進口來源的多元化保障,使得即便單個進口市場貿易量出現一定程度下降,對我國豬肉整體進口貿易影響也很小。

巴西食品公司(BRF)是全球最大的肉類生產企業之一,每年生產400多萬噸肉類產品,巴西本土市場佔銷售量的一半,中國和中東是兩個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場。巴西食品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黃菊輝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到目前為止,巴西食品公司生產正常,沒有關閉任何工廠。公司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並聘請了全球知名的風險管理諮詢公司,來設計疫情控制流程和管控相關風險。

巴西食品公司承諾在4月和5月的疫情期間不會解僱任何員工,還臨時聘用2000人以備人員替換所需。

在國家層面,巴西政府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生產、運輸和出口的影響。巴西駐華大使館農業處二等秘書佩雷斯(Hugo Freitas Peres)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稱,總統頒布了法令,規定應對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所需物品、服務和原料採購流程,統一聯邦、州、市的疫情應對行動;保證食品、飲料和其他必要物資的生產和調配;禁止影響正常生產活動的人員流動和貨運交通限制。農牧業和食品供應部成立了危機委員會,監督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戰略建議。

巴西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地區為大城市中心,較小規模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受影響較小,對生產企業的檢查活動仍正常進行,保證動物產品以及動物飼料的供應。國家也採取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措施,向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農業企業提供信貸。在物流方面,巴西所有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都能正常運作,在貨物的裝卸環節中未發現問題。

「今年第一季度,巴西豬肉產品對華出口達9.6萬噸,同比增長184%,這一增長證明了措施的有效性。」佩雷斯稱。

需求逐步恢復

由於今年一季度進口額接近去年一整年的規模,寧波聯邦昌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崇龍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力爭今年進口額再翻幾番。「今年一季度,我們從歐洲、南美等地進口了將近5000萬美元的豬肉,客戶主要是國內的食品加工廠、商超、大型批發商,訂單非常穩定。」孫崇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在吳月肖看來,今年到明年,國內對進口豬肉的需求量可觀。「餐飲、食品加工企業、學校食堂正在逐步復工復產,大家都需要原料,加上有些加工企業年前沒有囤貨,而國內豬肉供應緊張,所以3月份時進口豬肉有一波漲價。」

杭州沃垚進出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玲卻更多感受到市場的涼意。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疫情期間進口豬肉賣得不太好。年前客戶定了很多貨,但因為整個國內市場還沒復甦,下遊渠道拿貨量很少。「沒人接貨,很多貨都擠在港口了。」她說,「4月底到5月初接貨還可以。」

「反映這種情況的較多。」朱增勇對21世紀經濟報導分析稱,從國內進口需求來說,當前國內凍品庫存量較高,餐飲和加工消費仍處於恢復階段,凍品消費量不旺導致凍品需求庫存較高和凍品價格低迷,貿易商採購動力不足,待凍品庫存消化後進口需求才會有所提升,因此二季度國內凍豬肉進口需求減弱。

在一些企業看來,疫情並沒有對肉類消費造成明顯抑制。當疫情遇上春節假期,「無肉不歡」的中國人對豬肉的熱情不減,只是食用的地點更多地從飯館轉移到自己家來,「泡麵加火腿」更是成為宅家必備。「疫情期間,我們和李佳琦合作做了幾場直播,單『麻辣香腸』這一款產品就做了1000多萬。」吳月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金字火腿今年一季報顯示營收1.91億元,同比增長103%,歸母淨利潤0.49億元,同比增長53%。據吳月肖介紹,一季度加工肉製品家庭日常消費增量大,春節期間火腿、香腸臘肉等特色肉製品本身銷量不錯,再加上今年公司新增進口品牌肉業務(將進口豬肉進行分割、加工再銷售),疫情期間線上銷售表現佳,三者共同帶動了一季度的業績。

新冠疫情和非洲豬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黃菊輝指出,中國消費者傳統上更喜歡購買熱鮮肉,但熱鮮肉在食品安全上存在一定風險;超市銷售的冷鮮肉在安全上有保障,但成本高、保質期短。

「進口肉主要是凍肉,保質期長、安全性高,在口感上中國老百姓可能不太習慣,但營養價值並不低。新冠疫情暴發後,很多城市為降低風險,關閉了活禽農貿市場,將來老百姓對冷鮮肉、凍肉的接受程度可能會逐步提高。」他說。

據美國農業部預測,由於國內豬肉供應無法滿足需求,預計2020年中國豬肉(不含副產品)進口將達到創紀錄的390萬噸,同比增長57%。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凍豬肉進口關稅稅率由12%下調至8%,預計將使豬肉進口成本在現有水平上降低約3.6%。

佩雷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國豬肉市場規模頗具挑戰性: 2018年,國際豬肉貿易規模為800萬噸,還不到當年中國產量(5400萬噸)的15%。受非洲豬瘟影響,中國對進口豬肉的需求上升,巴西正在增加產量,推動更多豬肉工廠和產品獲批,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我們是否增產要看中國是否有穩定需求。中國國內產能很大,非洲豬瘟導致去年產量有所下降,但一些大企業也利用這個機會逐步擴產,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產能有望恢復。中國市場主要以國產豬肉為主,進口不可能佔很大的份額。」黃菊輝說。

巴西對華出口潛力大

黃菊輝認為,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今年美國對華出口量會加大,未來美國很可能是最大出口國。

英國農業及園藝發展局(AHDB)分析師Bethan Wilkins指出,今年3月,中國豬肉進口同比增長超過150%,美國今年的市場份額一直在增加,來自巴西的出貨量增長也高於市場總增速,而歐盟和英國的銷量儘管增長132%,但市場份額卻下降。隨著中美關係改善、中國對加拿大豬肉解禁,更多國家的豬肉獲批進入中國市場,豬肉供應國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

有分析認為,當前美國豬肉供應承壓,對其他豬肉出口國而言是一個機會。另據媒體報導,當英國、德國豬肉相關產品出口受影響後,一些中國進口商迅速通過阿根廷、巴西客商鎖定替代貨源。「巴西豬肉佔我們進口量的60%,受疫情影響,進口價格有所上漲。」孫崇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據巴西駐華大使館農業處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供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巴西對華出口豬肉9.6萬噸,價值2.53億美元。2019年巴西對華出口了24.7萬噸豬肉,佔中國進口豬肉的13.5%。

巴西是全球第四大豬肉出口國、中國市場的第三大豬肉供應國。2000年初,巴西開始向中國出口豬肉,2008年兩國籤署了豬肉出口協定,2016年出口量首次突破5萬噸大關。

「巴西人主要消費雞肉和牛肉,出口是生產豬肉的重要推動力。」佩雷斯稱,目前美國有457家豬肉加工廠獲準向中國市場出口豬肉,並且多種豬副產品獲準輸華,在豬肉產品方面,加拿大和歐盟國家也獲得更大的市場準入。相比之下,巴西只有16家豬肉加工廠有對華出口許可,獲準輸華產品主要是去骨豬肉。「因此我可以自信地說,(巴西)增加(對華)出口的潛力仍然很大。」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保障肉類供應,國家海關總署採用了創新的肉類工廠審批方式,採用遠程視頻連線等方式進行工廠審核。得益於這種創新的審批模式,2019年新增6家巴西豬肉廠獲批對華出口,同年聖塔卡塔琳娜州的豬肉加工廠也獲批向中國出口6種豬雜碎,包括豬腳、豬舌、豬耳、豬尾、豬臉和豬鼻。

「我們在巴西有30多家屠宰加工廠,目前有3家豬肉加工廠獲準對華出口,其中2家是去年獲批的。」 黃菊輝說,豬肉在巴西工廠進行屠宰、加工之後,通過深圳鹽田港、上海洋山港、天津濱海港三個港口交付給客戶,走海運需要三十多天。

據黃菊輝介紹,巴西是少數幾個沒有禽流感的國家,動物疫病發病率低,抗生素等獸藥的使用量很少。「在豬肉價格上我們不怕競爭,尤其是跟歐盟比起來,跟美國相比差不多。」

黃菊輝強調,與其他豬肉企業不同的是,巴西食品公司不僅將中國視作出口市場,同時也進口很多產品,包括腸衣、包裝材料、維生素、礦物質、飼料原料等,每年採購額超過5000萬美元。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貿易。目前結算還是以美元為主,隨著貨幣互換協議的擴展、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將來不排除用人民幣交易。」黃菊輝說。

金字火腿目前是通過代理採購巴西豬肉,同時拍了一些政府投放的巴西儲備豬肉,直接從巴西供應商採購的計劃也提上日程。吳月肖告訴記者,公司採購的巴西豬肉主要用於製作香腸,或一些食品合作夥伴購買後再進行分割。

「我們會去關注其他國家的豬肉供應,但在採貨時,生產需求是首要考慮。不同的部位做不同的產品,在採購原料時就有特定的要求。比如做火腿,豬後腿基本採購西班牙、葡萄牙的,因為與金華火腿更相近。另外,我們也會關注每個供應商的品質以及中國消費者對口感的偏好,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吳月肖說。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陳合群_NB12679

相關焦點

  • 豬肉股賺翻:龍頭一季度盈利40億 新希望收入同比大增2倍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王天勇)訊,日前,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3月豬肉銷售情況。總體來看,銷售業績均較為亮眼。從銷售收入來看,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齊頭並進,分別為36.46億和33.81億元。溫氏股份表示,3月公司肉豬銷量和銷售收入環比上升,主要是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交通逐步解封,銷售秩序逐步恢復正常,銷售量及收入增加。牧原股份公告稱,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31.38元/公斤,比2020年1-2月份下降3.45%,商品豬價格整體呈現下滑趨勢。
  • 疫情對一季度進口影響有限,3月天膠進口同比增長
    期貨日報網訊(記者 張田苗)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3月,中國天然橡膠(含乳膠、複合膠、混合膠)進口共計48.46萬噸,同比增加2.33%。海外生產方面,3月正值東南亞天膠產區低產季,膠水產量少。受疫情影響,馬來檳城港封港,印尼封國,泰國多地封城,均影響天然橡膠運輸效率。
  • 潘虹:預計2020年國內銅精礦產量同比增+1.7%
    疫情以及銅價導致一季度礦山減產2萬噸。儘管小型礦山2月底被迫停產,內蒙新疆的一些小礦4月中旬才恢復,但由於大礦山春節生產幾乎沒有收到影響,大礦山佔總供應量的60%,所以減產規模不大。考慮到新擴建項目的增量,下半年有所恢復。預計2020年銅精礦產量同比增+1.7%。今年產能釋放主要包括多寶山二期,銅礦峪、甲瑪等項目。未來主要的新擴建產能是銀山二期和玉龍二期,預計2-3萬噸。未來新增項目較少。
  • 中國11月份玉米進口暴增1142.2% 豬肉進口增39.4%
    北京時間12月24日,中國海關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玉米進口123萬噸,同比增1142.2%;年累計玉米進口904萬噸,同比增122.8%。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小麥進口80萬噸,同比增77.6%;年累計小麥進口749萬噸,同比增150.6%。11月份食糖進口71萬噸,同比增114%;年累計食糖進口436萬噸,同比增37.3%。11月份棉花進口20萬噸,同比增86.6%;年累計棉花進口180萬噸,同比增6.4%。
  • 國內豬肉難道不夠吃嗎,還要進口美國豬肉?
    基於這兩個疑問,科學興農來做一下介紹,究竟為何我國非要從美國進口豬肉。中國是世界上生豬的飼養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的生豬消費第一大國,資料數據表明單單是國內生豬產量就佔到了全球總量的一半,即便是號稱農業畜牧大國的美國,也不是中國的對手。當然也正是由於中國存在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歐美諸多國家紛紛將他們的目標投向了我國。
  • 最新:中國發出40200噸豬肉訂單後,美國4艘滿載大豆的船正在駛來
    由於疫情破壞了整個美國的供應鏈,導致農產品價格暴跌,加上全球經貿狀況不堪樂觀,需求驟減。在此情形下,早在4月初,美國就全面爆發了一場農業危機,無數牛奶被傾倒,成千上萬噸的農作物被銷毀。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是農產品進口大國,當美國農產品陷入滯銷的窘境,需求一度受限之際,中國市場自然就成了破冰先鋒。
  • 中國向美國發出近6個月最大豬肉訂單,還購買大豆等產品
    權威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自美進口農產品355.6億元,增長1.1倍;其中,進口大豆781.4萬噸,增加2.1倍,價值218.8億元,增長2.1倍;進口豬肉16.8萬噸,增加6.4倍,價值30.4億元,增長16倍。
  • 荀玉根:疫情對基本面是階段性影響 牛市節奏變了格局沒變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荀玉根:疫情對基本面是階段性影響,牛市節奏變了、格局沒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續。疫情對A股市場影響幾何,是投資者持續關注的焦點。2月9日,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發表了題為「堅守」的研究報告。他表示,春節後開市第一周,新冠肺炎春節期間的爆發引發市場擔憂,導致開市首日A股大跌。
  • 2019年國內豬肉產量及價格走勢,豬肉價格將維持高位運行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二、豬肉產量及進出口情況2019年中國豬肉產量為4255萬噸,同比2018年減少1149萬頭,豬肉產量減少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生豬生產自身的周期性波動,受18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太低影響,農民養豬意願低下;二是非洲豬瘟疫情迅速蔓延,養豬規模減少;三是一些地方進行環境汙染治理,片面擴大限養禁養區。
  • 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疫情後或迎補償性增長
    來源:新浪財經17日,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揭曉。受到疫情的影響,一季度GDP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6.8%。不過,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分析預計,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將迎來補償性增長。——投資同比下降16.1%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4145億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出口同比下降11.4%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65742億元,同比下降6.4%。
  • 一季度蒙古國GDP僅27億美元,同比下降10.7%
    其他方面,2020年一季度古財政預算收入(含外來援助)總額2萬億圖格裡克,同比下降4.1%。財政支出(含償債金額)擴大到2.34萬億圖格裡克,一季度整體赤字為2760億圖格裡克。一季度,蒙古國出口商品總額為10.35億美元,同比減少41.5%;進口商品總額為11.61億美元,同比減少9.7%——完成的貿易總額為21.97億美元,同比減少28.1%,且出現貿易逆差,達到了1.25億美元前4個月,蒙古國貨物進出口總值為29.60億美元,同比下降30.81%。
  • 4月26日上市公司消息公告,牧原股份一季度淨利同比增長超8倍
    【中國太保一季度淨利同比增長53%】中國太保發布一季報,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382.11億元,同比增長3.8%;淨利潤83.88億元,同比增長53.1%。【三鑫醫療一季度淨利潤增長1.4倍】4月23日晚,三鑫醫療發布第一季度報告稱,公司在積極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情況下,提前復工復產,全力保障了血液淨化等產品的正常供應,主要產品銷量保持增長,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1.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45%。
  • 鄭州航空港一季度進出口總值完成645億元 同比增13.4%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鄭州航空港一季度外貿增13.4%本報鄭州6月4日電 (記者畢京津)記者日前從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獲悉:疫情防控期間,鄭州航空港主動作為,今年一季度外貿逆勢增長,進出口總值完成645億元
  • 海鮮丸類銷量同比增1675%……疫情下這些產品賣瘋了!
    中國新聞網訊 疫情之下,一季度不少上市公司業績都亮起了「紅燈」,不過迅速催火的「宅經濟」卻讓這些食品企業賺翻了。速凍食品企業利潤大增疫情期間餐飲企業停擺,速食食品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品。據電商大數據服務機構ECdataway數據顯示,今年1月24日到2月20日期間,天貓平臺上的海鮮丸類總銷量同比增1675%,水餃、餛燉類總銷量同比增78%。速食食品需求大量增加下,4月8日,速凍食品龍頭企業三全食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 駐阿根廷大使:阿根廷牛肉、豬肉、大豆、紅酒等明星產品將在中國...
    鄒大使表示,雖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但中國經濟韌性十足,國內市場空間巨大,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當前中國全國各地在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上,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各行業陸續復工復產。醫療衛生、電子信息、新能源以及棉紡等產業率先出現復甦,線上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不斷拓展。
  • 半年淨利同比翻5倍!給肯德基養雞的公司竟這麼賺錢!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淨利潤同比下降19.4%至13.32億元。同樣是「賣雞」,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當然,這不是最稀奇的,更稀奇的是,今年一季度,大成食品的淨利潤甚至翻了64倍。這樣的背景下,對於大成食品顯然是不利的,但它還是出人意料地再創佳績了。據半年報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該公司實現經營收入約人民幣42.27億元,同比增14.1%;公司股東應佔溢利8514.4萬元,同比增544.5%;每股基本盈利0.084元,不派息。
  • 央視報導:疫情推動「宅經濟」升溫,一季度NS國內銷量增2倍
    近來,因疫情不斷升溫的「宅經濟」備受關注。4月7日,央視財經頻道也針對「宅經濟」爆發,宅家人群對遊戲產品需求持續提升進行了報導。報導稱,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以NS為代表的集電視模式、掌上模式和桌面模式為一體的遊戲機,並尋求通過運動性能較強的健身類遊戲實現在家中運動的需求。
  • 惠而浦稱不涉及C2M業務;道恩股份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91.6%
    各地以現行聯動機制測算的補貼標準為基礎,階段性提高每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1倍。執行期限為2020年3月至6月國家衛健委部署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後疫情防控工作:湖北省、武漢市要堅持「動靜結合」「防放結合」,確保疫情不因離漢通道的解除出現反彈逆轉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主要內容已達成共識,將推動儘快發布實施;下一步將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完善支持政策,積極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堅定不移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 「五一」小長假中國消費快速回升 線上零售額同比增36.3%
    原標題:「五一」小長假中國消費快速回升 線上零售額同比增36.3%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8日稱,剛剛結束的「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
  • 電視代工市場同比大跌18%,兆馳逆勢增長,競爭格局生變
    ,同比下降7%,中國區出貨量第一。上半年代工市場出貨呈現先跌後漲的情形,一季度為應對疫情,電視代工出貨供給和需求都受到影響,一季度同比大幅下滑31%;二季度隨著疫情逐漸控制,國內推行經濟刺激政策鼓勵消費,品牌促銷力度加大,國內電視市場明顯復甦,代工訂單實現同比增長12%。北美:上半年出貨7.2M,同比下降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