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證券訊 國外媒體報導稱,美國《大西洋月刊》首席編輯富蘭克林·弗爾(Franklin Foer)日前撰文,詳析了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旗下商業帝國版圖及其在政商界無以復加的影響力。弗爾相信,這位當代電商巨富未來有望進入卡耐基、洛克菲勒等美國商業奠基人的行列。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在如今美國商業巨頭的傳奇神殿中,傑夫·貝索斯歸屬於哪個層次?
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鋼鐵公司鍛造出的鋼鐵幫助構築了美國鐵路和城市骨架;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打造的龐大企業提煉了美國90%的石油,為這個前電氣時代的國家提供了照明;比爾·蓋茨(Bill Gates)則創造了一個被認為打開現代電腦必要條件的作業系統。
雖然他目前是這個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但現年55歲的貝索斯其實從未像這些前輩那樣徹底地主宰過哪個主要市場。但這位亞馬遜創始人兼執行長所建立的帝國涉及範圍卻比這些商界前輩更為廣泛,這在美國資本主義的漫長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如今,貝索斯控制著美國近40%的電子商務市場:在亞馬遜上進行的產品搜索比在谷歌上進行的要多,這讓他得以建立一個與整個IBM市值相當的廣告業務;據估計,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幾乎拿下了雲計算行業的半壁江山,包括通用電氣、聯合利華,甚至CIA都依賴於亞馬遜的伺服器;42%的紙質書和三分之一的流媒體視頻市場都由該公司控制;亞馬遜視頻平臺Twitch在遊戲玩家中很受歡迎,每天吸引1500萬用戶;如果再加上《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控制權,貝索斯將至少可以與迪士尼的鮑勃 伊格爾(Bob Iger)等人物相媲美,幾乎成為了美國文化史中最有權勢的人。
五年前,外界第一次開始擔心亞馬遜對於行業過於龐大的控制力,比如該公司欺壓圖書行業、從依賴它的出版商那裡榨取更優惠條款等。我曾與阿Hachette出版集團合作出版過一本書,當後者拒絕接受亞馬遜的要求時,它受到了懲罰。亞馬遜推遲了Hachette書籍的發貨。當消費者搜索Hachette的一些書籍時,亞馬遜會將他們重定向到其他出版商的類似書籍。
政商界影響力
近年來,貝索斯的影響力可謂只增不減。對美國總統來說,他是一個剋星。對許多美國人來說,他則是一個可以提供各種方便的「慈善巫師」。
僅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亞馬遜就宣布了以下措施:將為潛在的購房者與房地產中介牽線搭橋,並將他們的新家與亞馬遜設備整合在一起;將使其語音助手Alexa能夠訪問醫療數據,如處方或血糖讀數等;將在辛辛那提郊外建造一個300萬平方英尺的貨運機場;將為Prime服務會員制提供次日送達;除了已經擁有的全食超市外,亞馬遜還將開設一家新的連鎖雜貨店;公司未來將發射3000多顆衛星進入軌道,為世界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現在,貝索斯的企業規模如此之大、種類如此之多,以至於外界很難真正理解他的帝國本質,更不用說他雄心壯志的終點了。
那麼,傑夫·貝索斯想要的到底什麼?
考慮到他對世界的影響力,這些都不是小問題。然而,他在很大程度上對自己的終極意圖一直守口如瓶,許多亞馬遜的老同事都不記得他曾表達過任何政治觀點。
為了更好地了解他,我花了5個月的時間與亞馬遜現任和前任高管、競爭對手的員工以及學術觀察人士進行了交談。貝索斯本人拒絕參與這個故事,亞馬遜現有員工只願意私下和我交談,很多前僱員也大多不願透露姓名,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還有可能會為一家與貝索斯的龐大業務存在交集的公司工作。
有記者找到了貝索斯高中時的女友,她表示「他賺這麼多錢的原因是為了去外太空。」作為邁阿密棕櫚高中1982屆的畢業生代表,貝索斯用自己的畢業演講展示了他的人性願景。他在畢業演講中大聲夢想著有一天,數百萬地球同胞將移居到太空中的殖民地。
雖然大多數人最終都會放棄自己十幾歲時的夢想,但貝索斯仍然熱情地致力於實現自己的夢。批評人士指責他在慈善領域相當吝嗇(至少相對於他的財富而言是這樣),但貝索斯認為他的主要人道主義貢獻並不是傳統意義的慈善,而是在一家名為Blue Origin的公司上。他通過每年出售價值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為這家公司提供資金,這家商業太空公司則負責製造火箭以及能夠穿越地球大氣層的基礎設施,貝索斯一再強調稱「Blue Origin是自己『最重要的工作』。」
因為貝索斯擔心的是,在未來幾代人的時間裡,地球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將超過供應上限。
多年來,記者一直無法接觸到貝索斯詢問有關亞馬遜的問題。但他卻致力於以傳教士般的熱情分享自己對太空殖民的信念,那就是「我們必須去太空拯救地球」。
特立獨行
隨著亞馬遜的成熟,該公司已經超越了私有企業的範疇,並日益擺出一種傾向於公共利益的姿態。在該公司對員工的待遇遭到嘲笑後,其單方面將在美國的最低工資提高到了每小時15美元。隨著科技開始重塑亞馬遜的員工結構,該公司已撥出7億美元對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員工進行再培訓,讓他們適應新的崗位需求。
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公司聲譽,但也將亞馬遜與一種更古老的企業概念聯繫在一起。以目前的形式,亞馬遜似乎又回到了戰後那些年興起的「大企業時代」。1953年,當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查爾斯·威爾遜(Charles E. Wilson)被提名為國防部長時,他在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上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我認為對我們國家有利的事情,對通用汽車也有利,反之亦然。」
如今亞馬遜的大多數團隊都是獨立運營,每個團隊都需要儲備必要的專門知識。以亞馬遜僱傭大量擁有博士學位的經濟學家為例,該公司在過去幾年裡僱傭了150多名經濟學家,使其成為美國僱傭經濟學家最多的僱主。微軟和優步等科技公司也聘用了經濟學家,但人數無法與亞馬遜相提並論。而且,其他公司傾向於把這些經濟學家放在核心職能部門進行統籌管理,負責處理行業預測或政策問題,但亞馬遜則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它將經濟學家分布在一系列的團隊中。在這些團隊中,經濟學家可以展開各自的實驗項目,從而對消費者行為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
另一個具體的例子是,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教授蘇尼爾·古普塔(Sunil Gupta)專門研究過亞馬遜。他表示,大多數消費者都會在購買亞馬遜Prime會員前計算一下「這一會員權益是否值得我花79美美元?」但貝索斯說「不,我不想讓你做這個算數,所以我會加入一些電影和其他一些權益,讓這個計算變得困難。」
當亞馬遜在2005年首次推出Prime會員制度時,貝索斯堅持把價格定得足夠高,讓這個訂閱感覺像是一個真正的承諾,消費者可以通過忠誠地在亞馬遜上消費來彌補這一支出。在Prime突破了1億訂閱用戶後,此舉已經被證明是行為經濟學的神來之筆。
「消費者情報研究夥伴」(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Prime會員平均每年在亞馬遜上的購物支出為1400美元,而非會員為600美元。調查發現,93%的Prime會員在第一年後仍選擇續訂;98%的Prime會員會在兩年後繼續訂閱。
通過Prime,貝索斯為自己提供了巨大的現金來源。因為當Prime會員每年自動續費時,亞馬遜口袋裡立刻就會擁有數十億美元現金。
在另一方面 ,貝索斯也開始對影視領域不斷加深投入。比如,亞馬遜斥資2.5億美元獲得了《指環王》電視劇的製作權。據報導,它為HBO《西部世界》背後的夫妻團隊支付了九位數的報酬,並計劃改編尼爾·史蒂芬森和威廉·吉布森創作的科幻小說。貝索斯本人也參與了其中一些項目的討論,甚至以個人名義向約翰·羅納德·瑞爾·託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的財產管理機構發電子郵件,以敲定《指環王》的交易。
亞馬遜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該公司以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命名,但它也有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支流。如今,這家公司既是電影製片廠,又是人工智慧開發商,既是設備製造商,又是網絡服務提供商。但如果說它是一個企業集團也不太合適,因為它的許多業務都是緊密整合的,或者最終會是這樣。
當我向亞馬遜人提出這個問題時,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他們認為亞馬遜是業內典範,由貝索斯打造的世界觀延伸到了約60萬名亞馬遜員工身上。
貝索斯現在正在位於德克薩斯州西部深處的一個地下洞室裡建造「萬年鍾」。這片山區由貝索斯買下,在修建了山區隧道、房間以及網絡之後,「萬年鍾」的團隊就開始發揚朋克式的工作作風,將計劃一件件地付諸實施。這個耗資4200萬美元的萬年鍾高152米,在建成後可供遊客參觀,其秒針一年走一格,每千年報時一次,記時壽命將長達一萬年左右。
貝索斯的目標是通過這一「萬年鍾」把人類從現在的時間概念中抽離出來,以延長這個物種的時間感。他相信,「如果人類考慮的足夠長遠,就能完成原本無法完成的事情」。
應該說,貝索斯對於未來的思考能力就是他能在推動一家公司在2024年之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同時,還能掌舵另一家公司統治食品雜貨業務的原因所在。(德魯)